深圳高新区的城市设计问题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94.08 KB
- 文档页数:3
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各地纷纷设立了高新区,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
然而,在高新区建设与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就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空间规划不合理很多高新区在建设初期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空间规划问题。
由于缺乏规划先见性,一些高新区经常出现用地浪费、道路拥堵等情况。
此外,由于建设过程中缺乏综合规划和布局设计,导致有些高新区内部功能布局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
解决对策:1. 加强对高新区建设前期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完善空间布局,并充分利用现代城市规划工具进行科学设计。
2. 提升综合功能定位和产业多元化,引导不同类型企业有序布局。
三、人才流失与供给不足某些高新区面临着人才流失与供给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高新区中的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进行研发和创新,但由于薪酬待遇不吸引或其他因素的限制,许多人才选择离开;另一方面,高新区周边地区或是其他城市的人才资源有限,无法满足高新区快速发展的需求。
解决对策:1. 加大对高技能、高级职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2.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合作企业在高新区设立研究院或实验室,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员加入。
四、创新氛围不浓虽然高新区旨在推动创新发展,但有些地方却缺乏真正的创新氛围。
很多企业只停留在模仿和跟随阶段,缺少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存在问题,企业对于自己创造性成果的保护意识薄弱。
解决对策:1. 加强与知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搭建创新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培养,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五、金融支持不足一些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短缺问题。
由于创新项目投资风险较高,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对此持观望态度。
这导致了一些优秀的科技创新项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影响了高新区的创新发展速度。
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送审稿)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规划组一九九七年三月前言发展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办好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把深圳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需要,是实现深圳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9月,深圳市政府根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决定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扩大到11.5平方公里,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并得到国家科委的批准。
高新区的建立和发展迫切要求进行新的统一规划。
根据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在高新区规划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产业规划组从1996年10月开始编制《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1997年~2000年产业规划)》。
本规划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争做到高新区产业规划与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相吻合,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相吻合;做到规划是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对高新区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高新区产业规划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按照本规划,从现在起到2000年,高新区将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有一个飞跃的发展。
为2000年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出现在深圳湾畔。
第一部分目的和依据一、规划的目的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和《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订的,其目的在于:(一)确立高新区的发展目标高新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二)确立高新区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高新区应成为我市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运行机制的试验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育区。
高新科技产业园建筑设计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高科技产业园区设计已经转变为系统化的建设模式,其功能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产业园区的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竖向设计、绿地景观、建筑形态、生态节能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探索出一条特色高新产业园之路。
关键词:高新产业园;总体布局;建筑形态;生态设计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相继投资建设了高新产业园项目。
有些由于时间仓促,导致规划不合理或定位不清晰、业态及建筑形态单一、环境景观缺失等若干问题。
下文通过案例总结,通过工程特点极力构建特色产业园的空间,并提出设计思考。
一、工程概况某产业园区具有水、陆、空三向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优势,由于该地区工业底子薄、基础差,在政府支持高新科技产业园的政策下,坚持走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能耗。
用地面积为400亩,总建筑面积约 50万m2,打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实现集聚、集约发展。
二、总体布局(一)总体结构规划采用“二轴线、三节点、五片区”的规划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规划图纵横的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条景观轴线自然的将产业园区划分为四部分,构成产业园区的主要空间结构。
三节点指的是东北部街角公园,南部两个景观庭院总共三个景观中心。
五片区指根据功能要求设置的电子装配和集成工业产业区、轻工业产业区、节能环保产业区、健康产业区和文化产业区。
五片区相对独立又联系便捷。
(二)功能分区电子装配和集成工业产业区规划面积约 117.6亩,建筑面积12万m2,为电子装配产业领域的企业提供技术创新的研发、试验、中试、外包服务、打造企业产业化发展的专业平台。
产业区功能分为产品生产区,公共实验平台,服务外包区,产品展示区,商务办公和服务配套区等。
轻工业产业区规划面积约 94亩,建筑面积 10万m2,力求打造集轻工产业产、供、销、科研、展示、信息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高标准的轻工业特色产业区。
以发展茶叶深加工,罐装食品,速冻果蔬、中药保健品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建议。
现代城市发展迅速,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空间利用及规划
也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前沿的高新区,它承担着较高的经济发展目标,其国土空间规划也以及时、周密的体现和实施。
国土规划能够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推进空间结构优化,有效调节
土地利用。
高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如
地理位置,道路交通,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例如,可以根据当地的
地理位置,将高新区的若干部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功能区,分别用于
工业开发,旅游开发,居住区、服务业等。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景观设计等问题,尤其是包括公共开放空间、建筑绿地和风貌景观等,以营造舒适的环境格局。
同时,有效利用土
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
另外,通过实施国土规划,可有效控制城市空间布局,改进城市
的道路网络及公共交通,特别是建立良好的公共设施服务。
此外,还
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污染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持
续发展。
总之,实施高新区国土空间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另一方面,还要做好营造舒
适的环境格局的工作,以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新区三定方案一、背景介绍高新区作为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一直以来都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高新区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不合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新区制定了一份名为“三定方案”的规划,以期全面优化城区的发展。
二、三定方案内容三定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规划定位高新区的规划定位是基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旨在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新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引进高端人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以提升区域竞争力。
2. 城市设计高新区的城市设计将充分考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在城市规划中,将注重绿化环保、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网络等方面的工作。
此外,还将建设创新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中心,以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3. 管理措施为了保证高新区规划的有效实施,三定方案还包括一系列管理措施。
首先,将建立科学的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了解城市发展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规划。
其次,将加强对土地使用和城市建设的监管,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
最后,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三、实施计划为了保证三定方案的有效实施,高新区制定了以下实施计划:1. 阶段目标高新区将制定阶段性目标,确保规划能够逐步实施。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在两年内建成基本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的完善。
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并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
第三阶段的目标是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2. 时间安排为了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高新区将制定详细的时间安排。
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将确定相应的工作重点和时间节点,并建立实施进度的监测机制。
同时,还将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不拖延时间。
3. 资金投入高新区将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实施三定方案。
深圳超高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摘要深圳的超高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和功能,并对城市形象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公共空间不仅是建筑的延伸,也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包括休闲、娱乐和展览等功能。
一个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增添新的魅力。
在超高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中,需要考虑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环境特点相一致,创造与城市形象相融合的公共空间,进一步强化城市的个性。
这样的努力不仅可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还可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词:多样化特点、城市形象塑造、人性化与舒适度1、深圳超高层建筑公共空间的特性及功能1.1 深圳超高层建筑公共空间的特性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迅速发展为一座现代化城市。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成为其标志性特征之一。
深圳的超高层建筑公共空间具有以下特性:深圳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气候影响及政策鼓励,深圳超高层建筑的公共空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环境。
这些公共空间总结为点状分散于标准层和面状集中至于一个区域,为使用者提供了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深圳超高层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常常突出城市的现代氛围和创意风格。
通过运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技术,以及创新的设计理念,这些空间展现了现代建筑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1.2 超高层建筑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实用性深圳超高层建筑的公共空间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和独特的设计,还具备丰富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这些公共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服务和设施,包括花园、餐饮、运动等。
这些设施的提供使得超高层建筑成为一个集生活、工作、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体。
超高层建筑的公共空间还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观景体验。
人们可以通过公共空间内的观景台欣赏城市的美景,感受城市的魅力。
1.3 超高层建筑公共空间的人性化与舒适度分析在深圳超高层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中,人性化和舒适度被视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公共空间的布局和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保证人们在其中的活动和交流具有舒适性。
深圳高新区龙华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空间规划项目需求书一、项目概述2019年4月23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区方案》。
其中龙华园区作为新扩园区,包括九龙山智能科技城-福民创新园片区和观澜高新园片区总规划面积为17.78平方公里,规划主导产业为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和生物医药,未来将成为龙华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2019年11月8日,市科创委起草了《深圳国家高新区各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详见附件,后简称《编制技术指引》),为了强化规划引导,各园区需根据《编制技术指引》尽快编制园区综合发展规划。
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的目标期为2025年,并面向2035年提出目标展望,规划内容经市高新区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在规划期内将成为园区产业项目选址、产业准入的重要依据,园区创新载体建设与创新资源发展的核心指南,以及园区启动法定图则调整或修编、编制城市更新单元计划规划及土地整备计划规划的重要参考。
二、项目需求按照《编制技术指引》,园区综合发展规划主要包括现状基础与机遇挑战、园区发展定位和目标、创新驱动、产业提升、空间优化、实施保障六部分内容。
其中现状基础与机遇挑战、园区发展定位和目标、实施保障三部分内容由空间团队和产业团队共同承担完成,空间优化部分内容由空间团队主要承担完成,创新驱动、产业提升部分内容由产业团队主要承担完成。
因此,园区综合发展规划空间规划部分的工作内容如下:1.现状基础与机遇挑战调查园区用地功能、开发强度、产业用房、设施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基础,统计园区现状主要发展指标,识别园区发展优势及重点问题。
并结合园区发展特征,深入分析园区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辨析园区潜在发展机遇和主要挑战,为园区发展目标定位制定提供依据。
2.园区发展定位和目标依据园区发展现状分析及对机遇挑战判断,提出园区发展定位与目标。
在发展定位指引下,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出园区2025年及2035年的发展目标。
2025年发展目标应按照可实施、可量化、可评价要求,明确支撑分项目标实施的核心指标,2035年发展目标以定性为主,对园区发展愿景进行展望。
深圳设计调研报告深圳设计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近年来在设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对于深圳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深圳设计行业进行调研,了解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现状分析1. 设计机构多样化。
深圳拥有众多的设计机构,涵盖了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各个领域。
这些机构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为城市的建设和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2. 创新能力强。
深圳作为中国的创新之城,在设计领域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
许多深圳的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在国内外的设计大赛中屡获奖项,为深圳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3. 人才储备充足。
深圳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设计人才,他们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接受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设计经验和专业的技能。
这些设计人才为深圳的设计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设计行业的需求与时俱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于高品质、创新性的设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深圳的设计行业正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期望的设计作品。
三、问题与挑战1. 设计行业发展不均衡。
虽然深圳的设计行业有着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不同领域的设计机构和设计师之间的发展不均衡。
建筑设计行业相对较为成熟,而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2. 市场竞争压力大。
随着设计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许多设计机构和设计师都希望在这个行业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因此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
3. 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设计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深圳在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弱点,这给设计师和设计机构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四、发展建议1. 加强设计行业的协同发展。
深圳可以鼓励不同领域的设计机构和设计师之间的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提升整个设计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探讨摘要:我国各类产业园区的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引擎。
这些园区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基地,集中了大量资金、技术、人才,对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园区;规划设计;问题探讨一、我国产业园区规划与开发现状据2019年中国产业园区市场现状分析,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国家级开发区628家,省级开发区2053家,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贡献达到30%以上。
相对于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我国包括现存和规划中的产业园区不仅数量多,而且多数尺度很大,动辄几十平方公里,甚至上百平方公里,这样的规模已经是新城的标准。
国外的产业园多是几公顷到几十公顷的用地,鲜有大者如硅谷,也不是最初就做了大规划,而是慢慢发展形成,经过了几十年才到今天的规模。
前些年来东南亚地区推出了一些大规模园区规划,如台湾新竹工业园,规划21平方公里,至今30多年,也只开发了6.3平方公里。
在过去的20年,全国做了大量产业园区的规划,规划师和策划师们几乎穷尽了所有可能想到的产业方向,五花八门,包括各类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孵化器、总部基地、加速器,以及近期各地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到目前为止,可以称为成功的园区屈指可数。
客观地讲,产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国外的成功园区也基本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
一个产业新城,要有大量的的资金和土地投入,有雄厚的产业发展做基础,有成熟的技术做支撑,最重要的,还要能够聚集大量的人口。
以上每一条都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
一个园区尚且如此,全国成百个园区同时上马,互相争抢资源,情况就更是难上加难。
前瞻产业研究院总结我国存在两种典型的盲目开发模式:一是过剩式开发;二是等待式开发。
高新科技新城(区)城市设计摘要:在中国现代城市化和产业更新的推动下,高新科技新城(区)得到空前规模的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山东烟台市高新科技开发区城市设计的实例为证,总结滨海高新科技新城的发展特征和设计需求,提炼其设计理念与策略,塑造功能多用、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生活体系,旨在为类似的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科技新城;公园生活;多元体;城市设计一规划背景本规划场地位山东省烟台市中心区域,东接牟平区、西临莱山区,总面积为23.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为16万人,是未来烟台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的门户区域。
这里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区、综合商务区、滨海休闲度假区、创业示范区和旅游商业区五大功能区。
此外,规划场地内,自然资源丰富:五条季节性河流由北向南贯穿场地流入黄海,途径形成滩涂、沼泽是多种候鸟的栖息地;拥有10.9公里的海岸线以及大片滨海防护林,均受到良好保护,没有过度开发;在场地中心的马山寨度假区是全区的制高点,环境优美。
然而这些自然资源目前只是被保护起来,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本身的效用,更提不上与城市各功能区的融合了。
因此,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在“经济繁荣、环境友好、空间共享”的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下,希望通过对科技新城特征和需求两方面的研究,整合城市自然资源融入城市功能区域,提高城市绿地的利用率,来塑造城市新形象、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打造科技人才的理想栖息地。
二规划理念图1 世界各地城市中心区的公园放眼全球,城市公园皆是一座城市活力和文化的重要承载,正如纽约的中央公园成长为全球闻名的豪宅居住区,上海世纪公园周边也华宅云集,这些“有故事”的城市公园和周边城市建筑,正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公园作为城市公共图2公园生活多元体总体策略图1 世界各地城市中心区的公园放眼全球,城市公园皆是一座城市活力和文化的重要承载,正如纽约的中央公园成长为全球闻名的豪宅居住区,上海世纪公园周边也华宅云集,这些“有故事”的城市公园和周边城市建筑,正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深圳高新区的城市设计问题探讨
吴向阳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4(020)008
【摘要】深圳高新区的功能已经开始从早期的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管理、研发、服务为主.为适应高新区功能转变的要求,应编制景观控制导则以确立深圳高新区的
整体环境特色,并在道路已经定型的前提下做好空间的二次规划,在用地模式上应以租赁为主,在社区建设上应以人为本.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吴向阳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国家高新区继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暨深圳高新区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在深圳举行 [J], 雪伟
2."传递"思路下的城市设计方法探析r——以西安高新区城市设计为例 [J], 周文林
3.以工作坊形式提高城市设计方案编制的质量——以深圳宝安海岸带城市设计方案征集为例 [J], 宋聚生;姜茁;高原
4.基于地域性特色的城市设计研究--以鞍山高新区城市设计为例 [J], 赵婷婷
5.探索城市更新背景下交通枢纽与周边区域的城市设计——关于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的思考 [J], 陈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图1 空间结构图
)打造聚核:规划区通过焦银路与东湖文化中心衔接,通过长宁路与深保产业园衔接,联动深保产业园与东湖天地,打造以生活配套为主,兼具生产性配套的核心区,提供优质生产生活服务。
将规划区定位为保定东部宜居社区,集居住、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社区。
)塑造活力:借力深保产业园正在施工的规划展馆及公共服务中心,将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沿长宁路设置,打造规划区的公共活力轴线和景观大道。
并基于步行尺度的生态社区中心,带形绿地与集中绿地结合布置,营造5分钟可达的活力绿)营造邻里:规划构建区级中心、邻里中心两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布置三个邻里中心,避免沿街商业产生交通和环境的问题,构建相对独立的平衡社区,增加社区的向心力,营造便捷、完善、舒适的人居环境。
)安置村民:综合考虑相关拆迁政策,通过每户补偿面积计算村庄安置所需用地面积,共选址村庄安置区3。
2004年第8期 第20卷[摘 要]深圳高新区的功能已经开始从早期的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管理、研发、服务为主。
为适应高新区功能转变的要求,应编制景观控制导则以确立深圳高新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并在道路已经定型的前提下做好空间的二次规划,在用地模式上应以租赁为主,在社区建设上应以人为本。
[关键词]深圳;高新区;城市设计[文章编号]1006-0022(2004)08-0083-03[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B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Urban Design in Shenzhen High-tech Zone/Wu Xiangyang[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Shenzhen High-tech Zone has changed from manufacturing in the early stage into management,research and service at the moment.T o meet the demand of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high-tech zone,it is necessary to work out the guideline for the control of landscape so a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f Shenzhen Hig-tech Zone and to carry out second-ary planning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oad net-work has taken shape.The leasehold pattern for land use must be used and the principle of people-c ent ered mus t be adopted in c ommuni t y construction.[Key words] Shenzhen,High-tech zone,Urban design深圳高新区的城市设计问题探讨□ 吴向阳(深圳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深圳高新区的全称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其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中部,东与沙河、名商两个高尔夫球场相邻,西与直升飞机场、马家龙工业区、大王山住宅区为邻,北接曙光货站和西丽镇中心区,南为深圳湾及南山文化中心区,由广深高速路、麒麟路—南油大道、滨海大道、沙河西路围合而成,总用地面积为11.52 km2。
2004年第8期 第20卷[摘 要]深圳高新区的功能已经开始从早期的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管理、研发、服务为主。
为适应高新区功能转变的要求,应编制景观控制导则以确立深圳高新区的整体环境特色,并在道路已经定型的前提下做好空间的二次规划,在用地模式上应以租赁为主,在社区建设上应以人为本。
[关键词]深圳;高新区;城市设计[文章编号]1006-0022(2004)08-0083-03[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B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Urban Design in Shenzhen High-tech Zone/Wu Xiangyang[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Shenzhen High-tech Zone has changed from manufacturing in the early stage into management,research and service at the moment.T o meet the demand of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high-tech zone,it is necessary to work out the guideline for the control of landscape so as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environmental features of Shenzhen Hig-tech Zone and to carry out second-ary planning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road net-work has taken shape.The leasehold pattern for land use must be used and the principle of people-c ent ered mus t be adopted in c ommuni t y construction.[Key words] Shenzhen,High-tech zone,Urban design深圳高新区的城市设计问题探讨□ 吴向阳(深圳大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深圳高新区的全称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其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中部,东与沙河、名商两个高尔夫球场相邻,西与直升飞机场、马家龙工业区、大王山住宅区为邻,北接曙光货站和西丽镇中心区,南为深圳湾及南山文化中心区,由广深高速路、麒麟路—南油大道、滨海大道、沙河西路围合而成,总用地面积为11.52 km2。
深圳高新区的前身是深圳科技工业园,该园成立于1986年。
当时,深圳市正在大举进行基础设施的架构建设,城市的地价和用工成本都在上升,一些特区建立之初引进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开始向深圳关外或“珠三角”其它地方转移。
根据这种状况,深圳市政府决策层提出了深圳特区的工业要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移的策略,这在现在看来是极富远见的。
当时,由深圳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合资兴建了深圳科技工业园,规划用地是3 km2。
深圳科技工业园主要以国内科学技术力量为依托,包含多种经济成分,是研制、开发和生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综合基地。
园区内产业选择的标准是“高、小、精、新、广”。
随后,深圳科技工业园又陆续产生了“京山民间科技工业村”“中国科技开发院”“深圳市高新技术工业村”“飞亚达科技开发区”等6个小工业区。
随着深圳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原来位置较偏的科技工业园,现在周围已经开发为完善的城区,地价和房租都在上涨,科技工业园作为制造基地,其成本也在上升,这使得其主导功能开始发生变化。
1992年深圳市明确提出“以高新技术产业立市”的目标。
这种改变对原来科技工业园的政策和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1996年9月,深圳市政府把科技工业园附近的几个工业区整合设立成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深圳高新区),面积为11.52 km2,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图1 深圳高新区总平面简图规 划 师PLANNERS的五大科技园区之一。
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在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高新区管委会还通过设立两院院士活动基地、大学研究院、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构成服务中小科技企业的公共技术平台。
该地区开始从早期的以制造业为主向管理、研发、服务转变。
2002年,深圳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达719亿元,是1996年建区之初的7.2倍。
现有人口规模6万,远期将达到12万。
现在的深圳高新区分为北、中、南三片六块。
高新区的任务是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下,集中发展优势产业,重点发展计算机、网络与通讯、集成电路、软件、光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和光机电一体化等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和配套产业群。
高新区北区主要是以光电一体化为主的大型生产型工业区,中区的产业以新材料、生物工程、计算机为主,而南区的产业则是以电子信息为主要产业,同时南区也是整个高新区的管理、教育、研发、信息、展览及商业中心。
早期深圳科技工业园规划(中区和南区东片)就构建了现在高新区的主体空间架构。
在建成最早的中区,以北部自然坡地为特征,沿中心轴线空间贯穿南、北园区,为生产区与生活区,并将科研、培训等功能用地紧靠深圳大学布置。
同时,生产区分不同产业类布置,在布局上尽量减少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生活区则利用园区内西北部山地及深圳湾海景等有利条件,分区、分片安排布置。
商业区以服务于园区内外为目的,沿城市主干道—深南路设置,但实际上后来中区的商业服务设施是沿轴线—科苑路排列。
直到2001年深南路北侧的深南花园等高层住宅全部建成,居民增多之后,深南路才开始陆续有餐饮、百货、家具等商业设施进驻。
园区轴线是全园的景观线,中区从北部延伸至深南路为林荫道,而穿过立交轴线上视野相当开阔,可直达滨海大道,遥望深圳湾,显现出空旷的景观特征。
可能是由于两侧建筑道路红线退30 m,加上一些地块尚未建成的缘故,虽然南区以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部门和高新区的管理、教育部门及商业中心等为主,但从现在的城市景观来看,南区比北区的面积大,反而给人一种工业区的心理感受。
南北中轴连接深南路南北两个园区广场,构成园区的公共空间主体。
深圳高新区的公共设施,比如,统建的厂房、写字楼、职工宿舍等,以及网球场、游泳池、食堂等后勤设施都由高新区服务中心(包含开发建设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信息网络公司、公共秘书公司)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
这种体制的好处是可以整合公共资源,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后勤服务,便于维持整个园区的良好环境质量,使其不受企业的流动和创业企业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也为企业入园免除了后顾之忧,从制度上对城市设计是有利的。
但目前这种制度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需要政府引入更多的专门人才来管理,以加强这方面的政府职能。
城市设计的目的是要站在社区的立场上,来规划使用现有的资源,制定合理的城市空间和景观建设的目标,定义该地段的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为顺应高新区转变为以研发为主的要求,以优良的环境构建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平台,针对现有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下3点建议。
3.1确立深圳高新区的整体环境特色,编制景观控制导则深圳高新区的地理位置并不偏僻,一批著名企业云集于此:国内的有华为、中兴、联想、创维、TCL、富士康、方正、长城、飞亚达和东大阿派等;国外的有IBM、康柏、朗讯、爱普生、奥林巴斯、汤姆逊、哈里斯等。
深圳虚拟大学园、深圳清华大学研究园、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活动中心、国家生化中心、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医药研究中心也都已开业运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深圳高新区不仅是一个高新技术创业者的乐土,还是深圳市的一块金字招牌,一个人们乐于参观游览的目的地。
作为这样的一个地区,应该有更高的城市设计目标。
高新区的城市肌理应该是怎样的?整体风貌有什么特点?是否不应该仅仅被当作一个工业区来规划,而是应图2 从深南大道上看科苑路(轴线)南侧的城市景观图3 深圳高新区南区虚拟大学园附近的公共空间图4 深圳高新区南区的研发中心楼群具有更多的使用价值,如生态示范区、花园城区,甚至旅游观光点等?高新区的建筑尺度如何得当?色彩有没有系统的规划?植物的配置体系是否符合人们的行为方式和观赏的需要?在这些方面,建议决策者要有高屋建瓴的眼光,在了解高新区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将深圳高新区的物质环境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准,以吸引高水准的企业入驻。
但现在的问题是,在高新区南区,有一些单体建筑如虚拟大学园、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国际技术创新研究院等的设计均有较高水准,但是从整体看却不太和谐。
3.2在道路已经定型的前提下,做好空间的二次规划高新区已经开始转型,然而原有的用地规划和道路规划还遵循原来工业区的理念。
就目前南片的一些地块来看,用地显得不够紧凑,建筑松散,呈现出重生产的工业区的用地特点,这也与研发区以人(技术人员)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目标相悖。
建议在道路网络大体不变的情况下,将街坊地块的规模划小,增加支路,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以容纳更多的研发单位和创业企业,加强群集效应。
例如,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现有的土地开发面积约为6 km2,与深圳高新区相当,但其土地开发密度大,容纳人员已达10万,高新工业产值更是深圳高新区的3倍,综合效益更高。
3.3重视公共环境和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提供高质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高新区作为文化教育水准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聚集地,对城市环境的品质要求也相应较高,建设优良的城市环境可以成为凝聚人气、吸引创业投资的条件。
在城市设计理念指导下,设计应由注重单体向塑造整体环境迈进,特别是做到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公共设施也已经建成,如北区管委会大楼附近的广场、超市、邮局、银行等;南区在虚拟大学园附近也建设了小广场和休闲绿地,其附近的地块空间尺度和街坊大小适宜,公共空间的环境设计起到了整合局部区域的作用,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但在形成全园的中心和景观体系上还是显得力度不够,应该说在塑造优美宜人的城市公共环境上,深圳高新区还是很有潜力的。
深圳高新区的土地出让期限一般是50年。
目前的以出让为主的用地模式,可以留住一些已经成功的高新企业。
但高新技术行业变化快,淘汰率高,为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的使用,在用地模式上采用租赁方式更能适应创业企业频繁地进驻与退出的情况,土地使用效益更高。
但政府相关部门要谨防高新区的土地变成以房地产开发牟利的工具。
最近,联想、创维、TCL、中兴、曙光等企业都在南区建起了档次颇高的楼宇,南区的研发中心也正在迅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