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深圳市中心区22、23-1 街坊城市设计为案例

以深圳市中心区22、23-1 街坊城市设计为案例

以深圳市中心区22、23-1 街坊城市设计为案例
以深圳市中心区22、23-1 街坊城市设计为案例

分类号TU学校代码10590 U D C密级学 号20010812

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详细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可行性

及有效性研究

——以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

坊城市设计为案例

房文君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名称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学院(系、所)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黄大田

论文摘要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均采用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对城市建设进行规范引导,对于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否有效地促进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形成,仍存有多方疑虑。而在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的开发建设中则制定了详细城市设计导则并对其在相当程度上加以严格执行,这类探索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因此,本文将以该城市设计为案例,研究在22、23-1街坊城市设计导则操作落实的过程中,导则对于规范、控制、引导该片区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通过对其研究,了解一个城市设计项目从设计构思到最终建成所经历的各个步骤,以及有关各个方面所持的态度,探讨详细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可行性与有效性,从而得到一定程度上城市设计导则的客观理论支持。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由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的案例研究》组成。其中概述了国外城市设计的操作方法和我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以及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委托美国SOM公司进行城市设计的背景和设计的过程。

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中心,由第三章《在城市设计导则引导下的建筑设计的衍进》、第四章《本次城市设计有关方面的评价》组成。其中纵向的比较了本次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程序及其结果;横向的比较了中标方案到建成项目的建筑设计,并采用采访和问卷的形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有关各方面对本次城市设计的评价,分析研究了本次城市设计导则操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束篇,由第五章《城市设计导则的发展方向》构成。这部分内容指出了城市设计导则的发展方向要从进一步完善导则的编制和操作落实程序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城市设计导则 操作落实 可行性 有效性

Abstraction

This is the beginning stage or even the first time to rigorously implement the Urban Design Guideline in the practice of designing NO.22, 23-1 street in the center area of Shenzhen City. This thesis will be based on the case of NO.22,23-1 streets to probe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Urban Design Guideline in the cause of designing regulation, control, and implementation. Meanwhile,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about different measures and procedures that a city design project required, starting from the stage of plotting out the layout, designing through the final stage of accomplishment, to further investigating the flexibility, effectiveness and the possible aptitudes that the relevant stakeholders could have for a certain project. Finally, I will arrive at, for a certain degree, drawing out the objectiv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Urban Design Guideline.

This thesis will be constituted by three parts. A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first part, it will be split into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d chapter 2 ‘Case Study of City Designing: NO.22, 23-1 streets in the center area of Shenzhen’. In this part, firstly, I will introduce the operational methods adopting by the foreign fellow designers, and domestic recognition and acknowledgement, and then I will give an example concerning a city-design project mandated by Shenzhen Municipal Territory Resources Management Bureau and carried out by SOM company of America.

The second part is the principal part of my studies that is made up by chapter 3 and chapter 4, namely, ‘the objectives of designing contents (architecture part) and the evalu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person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In this part, I will vertically compare the operating procedure of Urban Design Guideline and its consequence; and longitudinally analyze the whole designing process, form the plan of bidding to the plan of execution. I use the form of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to get the appraisal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of people and investigate practically the flex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Urban Design Guideline.

The third part is the ending part which is composed by the fifth chapter: Objectiv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Urban Design Guideline, in which it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Urban Design Guideline should be based on two aspects: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the work of edi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fulfillment. Key words: Urban Design Guideline;implementation the fulfillment;flexibility;effectiveness

论文框架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I 论文框架....................................................................................II 第一章 导论 (1)

一. 我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2)

1.我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2)

2.城市设计在深圳市的应用,提出问题 (2)

二. 国外城市设计的实施操作 (4)

1.城市设计与公众参与 (4)

2.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形式 (5)

3.城市设计的表达 (5)

3.1 城市设计政策法令 (5)

3.2 城市设计导则 (6)

三. 在导则引导下的国外城市设计案例 (9)

1. 东京多摩新城15住区城市设计 (9)

2. 波士顿海港的罗尔码头城市设计 (12)

3. Battery Park City城市设计 (14)

4. Marrickville商业中心城市设计 (16)

5. 芝加哥滨河走廊城市设计 (17)

第二章 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的案例研究 (21)

一. 深圳规划国土局委托美国SOM公司进行

该片区城市设计的背景 (22)

1.开发背景 (22)

2.位置和周围环境 (23)

3.提出城市设计要点的设计依据和参考资料 (24)

二. 本次城市设计的目标和设计要求 (25)

1.本次城市设计的目标 (25)

2.本次城市设计的要求 (25)

三. 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导则的表达 (26)

1.SOM公司所提交的阶段设计成果 (26)

2.本次城市设计导则的主要内容 (28)

3.本次城市设计导则的意义 (29)

第三章 在城市设计导则引导下的建筑设计的衍进 (33)

一.本次城市设计导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比较 (34)

二.本次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程序及其结果 (36)

1.本次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程序及其结果 (36)

2.分析比较本次城市设计评审的规律 (41)

三.从中标方案到建成项目的建筑设计的比较 (41)

1.从中标方案到建成项目的建筑设计的比较 (41)

2. 骑楼商业气氛的形成 (47)

四. 本次城市设计评审委员会的组织 (48)

1. 导则对评委会组织的规定 (48)

2. 评委会的落实 (48)

第四章 本次城市设计有关方面的评价

一. 城市设计管理部门对本次城市设计的评价及实施力度的把握 (49)

1.采访要点及其结果 (51)

2.分析管理部门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评价与实施力度的把握 (55)

3.本部分小结 (56)

二. 评审方及设计方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评价 (56)

1.三个方面………………………………………………………………5 6

2.分析评审委员和建筑设计师对这三个方面的评价 (57)

3.评委评审时对该城市设计导则所把握的尺度 (63)

4.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单体设计时

与城市设计导则的协调与磨擦 (63)

5.本部分小结 (65)

三.有建筑专业背景的一般人士的评价 (66)

1. 建筑系学生的对本次城市设计的评价 (66)

2. 分析结果 (67)

4.本章小结 (67)

第五章 城市设计导则的发展方向 (70)

一. 对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导则的总体评价 (70)

1.对导则的客观评价 (70)

2. 建议导则需要补充的部分 (70)

二. 城市设计导则的发展方向 (72)

1.导则的编制 (72)

3.导则的操作落实程序 (73)

参考文献 (75)

图片目录及来源 (76)

附录一 (80)

附录二 (83)

附录三 (85)

致谢 (87)

第一章导论

一.我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1.我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2.城市设计在深圳市的应用,提

出问题

二.国外城市设计的实施操作

1.城市设计与公众参与

2.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形式

3.城市设计的表达

3.1 城市设计政策法令

3.2 城市设计导则

三.在导则控制下的国外城市设

计案例

1. 东京多摩新城15住区城市设计 2. 波士顿海港的罗尔码头城市设计

3. Battery Park City城市设计

4. Marrickville商业中心城市设计

5. 芝加哥滨河走廊城市设计

一.我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1. 我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

改革开放20年来,国民经济和城市化经历持续快速成长,城市规划也经历了不断深化改革的机遇和挑战,除修编、完善、审批、实施各类规划,建立立法体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外,引入城市设计,落实实施是重要一环。

1985年,上海组织了首次城市设计与交通国际学术会议。80年代中期上海开始在虹桥、古北、陆家嘴中心区,北京在望京新区方案中引入城市设计,在总体规划中引入东西轴建筑发展城市设计,结合区划和土地有偿使用研究。与此同时,深圳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系列活动,理论与实践探索相辅相成。

90年代初,上海陆家嘴、大连星海中心及小窖湾中心、深圳福田中心先后举行国际城市设计咨询/竞赛,福州、厦门、广州、海口、三亚、北京中关村等国际城市设计方案征集相继展开;近年,上海、杭州、宁波也开展了或正在开展同类活动,许多城市中心区、广场、商业街、开发区、重点地区、区住区、建筑群也纷纷开展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1

在我国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方面,一些大城市采取专家组方式,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往往集中一些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和其他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组成专家组,每一位专家应有很强的综合组织能力和较高专业素养。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各专家根据专业有所分工,但必须定期讨论、商量问题和决策项目。譬如: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建筑法规执行处编制的《深圳市建筑设计专家咨询网络》(1999)一书,详细记载了深圳市建筑设计专家,在需要组成城市设计专家组时,就在该网络的城市设计篇里查找合适的专家。

2. 城市设计在深圳市的应用,提出问题

作为国内城市规划较发达的城市,深圳市从90年代起就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城市设计活动:

1994年,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对1992年《福田中心区详细规划》进行必要的补充修订和完善,编制了《福田中心区城市设计》。

1995年,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提议,举行了中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1黄富厢,《我国当前城市设计与实践的若干理性思维》,《世界建筑》,2000/10

及市民中心方案的国际咨询。这次国际咨询成为中心区城市设计的开端。1996

年8月国际评委对法国建筑设计研究所、美国李名仪建筑师事务所、新加坡雅科本规划建筑事务所及华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提交的四项深圳中心城市设计方案

进行了评议。最后推选李名仪建筑师事务所的方案为优选方案,并得到市政府的确认。

1997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出台了《深圳市城市设计指引技术规定》,用以指导和控制深圳市的城市设计。规定指出:

凡是根据《深圳市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投标管理试行办法》明确为设计方案招投标的,及城市重点地段的建设项目,除需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划设计要点执行外,还须根据《深圳市城市设计指引技术规定》的内容进行设计;

《深圳市城市设计指引技术规定》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城市总体规划或法定图则阶段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一部分为对建筑形态、群体关系、环境设计等其它城市设计内容的指导建议;

所有上述建设项目须对《深圳市城市设计指引技术规定》提出的原则和建议予以落实,在相关阶段的设计中需对各项内容作出规定和设计,并与设计图纸同时报审,不相适的需提出正当理由。1

1998年,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委托美国SOM设计公司为中心区22、23-1街坊进行了城市设计,经过两轮的修改,规划院将SOM公司于1998年11月提交的城市设计导则作为指导该片区城市建设的依据。

该项目的城市设计据说被深圳市规划国土局赞誉为“最像城市设计的城市设计。”部分建筑师评论环境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人的行为,为人们设计了一个高品质的生存空间;部分建筑业内人士认为该城市设计的交通和环境部分设计的很合理,充分考虑了行人的使用和当地商业气氛的营造;然而,一些建筑设计行业外的市民们对这些纷纷建起的较为相似的高层建筑评价不高,反映已建成的高层写字楼存在严重雷同的问题(事实上,在该项目的城市设计导则中,严格规定了各幢高层建筑的窗墙比、外墙颜色、层高、裙房的高度,甚至退台的高度,甚至退台的距离都有所限定。)也有相当的建筑师在设计建筑单体时,抱怨城市设计导则规定的太死,不给建筑师自由发挥、设计外观造型的余地;此外,还有一些功能上的问题(譬如:严格的窗墙比。现代的办公环境需要大面积的开窗来扩大视野,施工技术也允许玻璃幕墙,而该项目的城市设计导则上规定塔楼外壳的窗

1深圳市规划国土局,《深圳市城市设计指引技术规定》,(内部使用)

墙比为40-50%)。(见图1-1,1-2)

这究竟是因为城市设计导则设计的过

于死板,规定的过于严格;还是因为城市

设计管理部门没有正确的按照设计导则的

意图去执行,或者执行导则时手段过于僵

硬,这些问题的解答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

究。

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在详细城市设

计导则的引导下建设的项目并不多,深圳

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及严格地

执行实施更是国内首例。因此,本文将以

22、23-1街坊城市设计为案例,研究在22、

23-1街坊城市设计操作落实的过程中,导则对于规范、控制、引导该项目的意义。

通过对深圳市商务中心的城市设计的

研究,了解一个城市设计项目从设计构思

到最终建成所经历的各个步骤,以及各个

方面所持的态度,探讨城市设计导则的可

行性与有效性,从而得到一定程度上城市

设计导则的客观理论支持。

二.国外城市设计的实施操作

当前,在实施操作方面,城市设计的

发展日益具有科学化、开放化、多元化和

综合化的趋势。国内外城市设计的操作落

实主要分为几下几方面:公众参与、机构

组织以及城市设计的表达。

1. 城市设计与公众参与

美国是公众参与组织比较普遍的国家之一,从60年代到90年代,有超过三分

之二的城市设计不同程度地组织了公众参与,譬如:

加利福尼亚曾组织技术委员

图1-1 位于23-1-4地块的国际商务大

厦,竖线条,小开窗颇具新古典主义风格 图1-2 位于23-1-5地块的荣超世贸大厦,与相邻的国际商务大厦颇为相似

会、政府官员和职员做了一次山顶巡视活动,研究市区环境设计方案并以此作为城市设计的基础,以星期日报纸增刊方式登出规划,以填空答案的方式收集公众意见。波士顿市则举办了一系列公众论坛会,广泛听取公众对重大规划问题的意见。

温哥华市政府专门请了一些艺术家,将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环境改善建议用卡通画方式表现出来供广大市民了解,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品质、居住生活场所、工作场所、城市交通和货物运输方式等四大类。1大众理解后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2. 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形式

美国政府从1969年开始支持城市设计,起初把“城市环境设计程序”作为国家环境政策的一部分,后来又通过了1974年的“住房和城市政策条令”,自从城市设计在美国作为公共政策登场以来,至今已经有一千多个城市实施了城市设计制度和审查许可制度。

在亚洲,日本横滨和新加坡的经验比较瞩目,与政府等部门机构的合作促使城市设计实践日益合法化,他们运用各种途径推动了城市设计的开展,赢得了社会各界对城市设计的普遍关注和好感,因为他们看到。城市设计通过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会有利于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增强市民的“家园感”和“荣誉感”,并促进社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

英国在城市设计与行政机构的协调与合作方面,做的更有成效,并集中体现在战后新城的设计建设中。各类历史保护地区中实施严格和全面的设计控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以及公众参与的民主决策过程,对于其他地区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广意义。随着城市设计控制的广泛应用,所关注的议题从美学意义的城市景观扩展到社会意义的公共领域。2

3. 城市设计的表达

3.1 城市设计政策法令

城市设计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城市设计政策法令。它既包括设计实施、维护管理及投资程序中的规章条例,也是整个设计过程服务的一个行动框架和对社会经

1王建国, 《城市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P235

2唐子来李明, 《英国的城市设计控制》,《城市设计》, 2000/2

济背景的一种响应。同时,它也是保证城市设计从图纸文本转向现实的设计策略,主要体现在有关城市设计目标、构思、空间结构、原则、条例等内容的总体描述中。它注重的是驾驭、管理城市的形体开发方向和技术性政策准则,所以要将其产品影响反馈到具体设计产品中,就需要较长时间。一般来说,规模越大,涉及因素越多,就越难驾驭,越趋向于政策型设计1。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成立了权威性的城市设计决策机构——“国家首都委员会”,对一系列有待建设的设计项目及其可行性制定了一整套设计政策。美国西雅图城市设计研究室则通过广泛的背景研究和分析,把设计政策问题与土地使用、运输、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结合起来,以此决定后来的设计建设活动。

城市设计政策和法令成果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与现行规划法规和运行体制的结合。在美国,60年代为解决大城市中心地区经济衰退问题而兴起城市设计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个城市实施了城市设计制度和审查许可制度。

在这些法规中,其中一条比较有效的是鼓励开发商的奖励手段:如果开发商提供给公众一定的便利,如公共建筑、丰富城市空间的广场、小型公园、零售机和满足各种需求的便利设施,政府就会提供给他们相应的土地降价政策。

日本横滨伊势佐木商业步行街则在街道城市设计完成后,进一步于1982年拟定了该步行区环境维护管理的协定条例(见图1-3)。凡区内各项建设行为,均必须首先与该委员会协商讨论,取得同意后方可向市政府申请建筑确认。

3.2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有特色的成果表达形式是设计导则。由于城市设计以公共利益作为设计目标,为了控制不同的机构和民间开发者的城市开发活动,在开发设计的评价和审查中,就必须以遵循城市设计目标(一般也可将此列入城市设计导则的总则部分)和城市设计导则部分。通过导则来保证开发实施的环境品质和空间整体性。亦有部分导则对城市某特定地段、某特定的设计要素(如建筑、天际线、街道、文物古迹、广场)甚至全城的城市建设提出基于整体的综合设计要素。

城市设计导则是对未来城市形体环境元素和元素组合方式的文字、数字描述,及图形表达,是为城市设计实施建立的一种技术性控制框架。它是将城市设计的构想和意图用文字条款的形式抽象化。

1王建国, 《城市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P245

设计导则可以为某特定设计要素,譬如:外部空间、建筑物组合方式、街景

等表达多种可供选择的形式,其本质是保证设计质量。

如渥太华议会建筑群和市

图1-4 渥太华市中心区沿街坡

度的城市设计导则

图1-3横滨伊势佐木街道建筑协定

中心设计就在“国家首都委员会”所规定的政策允许范围内采用了多方案比较,

并制定了相应的导则条例(图1-4至1-7)。1

早在1973年,英国即由环境

部颁布了“伊塞克斯设计指南”(Essex Design Guide,Essex

CC,1973)。它虽然以“住宅社区规

划设计导则”为主要内容,但是,

该设计导则是由中央政府要求为地

方政府执行的有关建筑开发管制规

划的审查依据。其中有相当多的内

容类似于城市设计导则内容,略举

几点: 1王建国, 《城市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 1999.8, P248

图1-4 渥太华市中心区沿

街坡度的城市设计导则

图 1-5 渥太华市中心街道小品设计导则

1-6 班克大街建筑后退导则 图 1-7 与停车场结合的人行道设计导则

(1) 城市空间形成的规划原则,在于经由建筑物之配置所塑造的公共开放空间,它包含庭院、广场及街道等能构成完整的空间序列,且各开放空间的高宽比值,均能与行人的视觉尺度得到适当对应及感知。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围合性的适宜尺度,就建筑空间而言,其高宽比值介于1:1至1:1.25;就建筑所围合的广场而言,其高宽比值应控制在1:4左右;这样能为人的视觉景观提供和谐的完整城市空间感。

美国在制定城市设计导则上的原则表现为:

z 设计原则的明确性;

z设计必须能够从城市设计方面反映市政当局对于新的发展契机的理解和诠释,使城市设计成为当地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所以,要求城市设计具有现实性、公正性和高效性;

z城市设计要建立在对场所的谨慎的评估的基础上,公众的参与会大大提高评估的可行性;

z城市设计注重塑造公共空间。社会应该为人们提供公共的开放空间,也应该提供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2

三.在导则控制下的国外城市设计案例

以下是5个国外在导则引导下进行的城市建设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国外城市设计的组织落实过程,也研究学习了国外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内容和管理部门执行的尺度。

1. 东京多摩新城15住区城市设计

1.1 东京多摩新城15住区城市设计概述和开发设计的组织方式

东京多摩新城是目前日本最大的经过整体规划逐步开发建设起来的城市之一,始建于日本经济高度发展时期的1964年,已经持续了30多年。多摩新城位于东京都西部的多摩丘陵地带,距都心约40KM。新城规划总平面为3016HM2,其中绝大部分为住宅用地,规划人口为37万人。到1991年,建成区约2,250HM2,占总规划面积的75%。

多摩新城15住区位于新城的西部,地名叫南大泽,该住区地处相模原线铁路2 [德] Zur Erlangung, Urban Design Guidelines As Design Control Instrument of the Silver Triangle Superblock, Jakarta, 1996

巴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城 市 设 计 论 文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巴黎 摘要 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及沿历史改革进行城市的分析总结,主要对1965年前后的改造,对巴黎的规划主要内容,措施及成效进行分析阐述,巴黎地区规划实现了从是去想市郊的发展,从遏制城市膨胀箱引导城市空间合理转变,解决了交

通,住房等要素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发展。及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历史回顾 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17世纪初亨利四世在位,为出尽工商业的发展,做了一些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把巴黎昔日许多破烂房屋改成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卢浮宫和一大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都与主要干道,桥梁等联系起来,成为一个艺术标志。1724年,丢勒花园延伸向西,其轴线可到达星型广场。这条轴线后来成为巴黎中枢主轴,18世纪中叶至下叶完成了巴黎最壮观的林荫道——爱丽舍田园大道,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广场是旺道姆广场。

这一时期建筑基本完成了对市政,道路建设,街道的改造,奠定了大都市的雏形。确立了城市中枢轴线,特别是凡尔赛宫的总布局对欧洲城市规划影响很大,三天笔直的放射形大道和对称严谨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的规划所借鉴。看下图 奥斯曼改造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种种矛盾出现,大工业生产方式大大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盲目扩建,布局混乱,交通阻塞,建筑艺术衰退,1853年~1870年,拿破仑三世执政,由塞纳区行政长官奥斯曼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工作——历史上著名的“奥斯曼改建”。 主要内容:(1)改造道路结构网,完成巴黎“大十字” 干道和两个环形路。 (2)城市中心区的改建。 (3)新建主要的基础设施。 (4)新建社会类城市服务设施。 (5)采用新城市行政结构,把重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

城市中心区设计

城市规划纲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 总体规划: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来统筹的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并且合理的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把握好城市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来更好的指导城市发展。(一般20年,近期规划5年。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是10—20年,近期规划3—5年) 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进一步安排。而这一工作,是方便于与下一步的详细规划作更好的衔接工作。 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对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的管理内容要求作详细的规定,或是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而我们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主。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修建性详细规划所涉及到的文件和图纸包括: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等。

主要内容: 根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而修建性详规所收集的必要的规划资料: A、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资料; B、现行规划相应规范、要求 C、现有场地测量和水文地质资料调查; D、人口资料及本区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E、供水、供电、排污等情况调查; F、居民消费水平调查; 图纸部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图纸: 1、总平面规划图中应明确下列有关内容: (1)城市道路坐标、高程、红线宽度及分幅、转弯半径等; (2)建设用地边界各拐点坐标,用地范围及相邻周边地貌地物;

以深圳市中心区22、23-1 街坊城市设计为案例

分类号TU学校代码10590 U D C密级学 号20010812 深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详细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可行性 及有效性研究 ——以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 坊城市设计为案例 房文君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名称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学院(系、所)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黄大田

论文摘要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城市均采用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对城市建设进行规范引导,对于这样的控制方式能否有效地促进高质量的城市环境的形成,仍存有多方疑虑。而在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的开发建设中则制定了详细城市设计导则并对其在相当程度上加以严格执行,这类探索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因此,本文将以该城市设计为案例,研究在22、23-1街坊城市设计导则操作落实的过程中,导则对于规范、控制、引导该片区城市环境建设的意义。通过对其研究,了解一个城市设计项目从设计构思到最终建成所经历的各个步骤,以及有关各个方面所持的态度,探讨详细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可行性与有效性,从而得到一定程度上城市设计导则的客观理论支持。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由第一章《导论》和第二章《深圳市中心区22、23-1街坊城市设计的案例研究》组成。其中概述了国外城市设计的操作方法和我国对城市设计的认识,以及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委托美国SOM公司进行城市设计的背景和设计的过程。 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中心,由第三章《在城市设计导则引导下的建筑设计的衍进》、第四章《本次城市设计有关方面的评价》组成。其中纵向的比较了本次城市设计导则的操作程序及其结果;横向的比较了中标方案到建成项目的建筑设计,并采用采访和问卷的形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有关各方面对本次城市设计的评价,分析研究了本次城市设计导则操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结束篇,由第五章《城市设计导则的发展方向》构成。这部分内容指出了城市设计导则的发展方向要从进一步完善导则的编制和操作落实程序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城市设计导则 操作落实 可行性 有效性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城市设计资料图片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批准文号: 项目分类:城市设计 管理级别: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获奖情况: 负责人: 参与者: 规划构思 湖州市中心区位于湖州市中心城中部,是在原有老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核心区。针对中心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心区城市设计按照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把疏解矛盾、改善环境、加强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为首要目标。 空间布局 确定中心区由“中心绿轴”与主干路的相互衔接的总体结构,以中心广场为核心,以贯穿中心区的绿地系统“中心绿轴”为纽带,东端连着代表湖州历史传统的市河,西端连着龙溪港,与龙溪港隔河相望的是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空间串起三个主题广场,分别代表着历史、现代与未来。并与步行街区、骆驼桥滨河广场、传统街区保护区共同构成广场系列。呈十字形的两主干路作为中心区主轴,通过支路连接中心区的各个片区,与“中心绿轴”共同构成具有金融、商贸、文化综合功能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创新与特色 从总体上把握中心区的整体景观形象。针对老城区的特点,把现有的城市景观要素组织到整体环境中,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注意把握好广场的尺度,因地制宜,求精不求大。针对老城特点确定建筑高度控制原则,保持原历史古城的空间尺度特性。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中心区步行系统。强调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相结合。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中心区规划范围内用地62.58公顷,考虑到中心区周边的环境影响因素,实际规划用地扩大到89.39公顷。 另外,还有体育、医院、学校等用地。规划中心区内新建和改建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实施效果依据规划进行环境改善和建设,已建成“中心绿轴”上的中心广场、西端龙溪港滨河公园的广场、东端骆驼桥的滨河广场。浙北大厦前进了清理并开辟广场,完成了观凤大厦前广场(观凤广场)的绿化工程,规划的广场系列已初具规模。规划中心区的主要轴线南街和苕溪路已经贯通,中心广场周围的支路正在修建。规划的商业步行区已完成拆迁和场地平整。今、明两年的重点是开通中心广场与龙溪广场联系的绿化轴线,建成龙溪广场,着手进行龙溪港东岸滨河地带和堤岸改造以及滨河路、滨河绿化带的建设。 主要规划指标如下: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港区改造案例为例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蕾 摘要:巴尔的摩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

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从经济和就业的效率来说,巴尔的摩港区以5500万美元的资金

城市中心区规划(中英文)

城市中心区规划 (City Center Area Planning) 要做好一个城市规划,就要充分了解规划用地的信息,并把规划用地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一个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其中心区的规划.一个好的中心区规划,往往可以使整个城市规划变得出彩。所以我写个这个关于城市中心区规划的文章。 To do a urban planning, we ne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of the planning land, and to exploit the advantages of planning land.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urban planning is its central area planning, a good central area planning, often the make whole the urban planning become excellent. So I write this articles about the City Center planning . 规划用地位于新安江沿岸,傍山依水,风景宜人,其周围有优秀的旅游资源,所以建设一个以旅游为城市性质的城市是个很好的选择。 The land of planning is near the Xin'anjiang it coast hillside and surrounded by water,the scenery there is very beautiful, it has excellent tourism resources around, so the city to build tourism as its nature is a good choice. 在以旅游为城市性质的前提下,城市中心区位置的考虑应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的同时兼顾旅游及因旅游而拉动的商业发展。 under the urban nature of tourism,the location of urban centers should be not only consi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residents but also consider to the commercial development which made by the tourism. 所以,城市中心区位于设计地块的几何中心偏南处,城市中心区以政府大楼为中心周围建造有医院,体育馆,市民中心,住宅及商业区,同时有一条由江边延伸而来的绿化带为这片忙碌的中心区到来生机。 Therefore, the city 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geometric center,there are hospitals, sports, community centers,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areas surround the busy city center.A green belt which extension from the river make the city f ull of vitality. 城市中心区占地约0.5平方公里绿化率40%,以打造新时代的城市中心为目标,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宗旨,中心区的改建把原有的工业园区整体剥离出去,并将江水内引,沿山边贯穿整个中心区,创造山,水,人,的和谐场景。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本次规划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坝区是重庆市的西大门和重要交通枢纽,是重庆市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通往渝西地区和成都市的必经之地,不仅是重庆市的科教文化中心,而且是重庆市的商贸和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具有坚实的基础。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 第1章总则 1.0.1为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 筑品质,推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 实际,制定本规则。 1.0.2本规则以国家和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标准及规范为基础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规定,结 合深圳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建筑设计应根据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相关的各层次规划、城 市设计等)进行,并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 材。 1.0.4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建筑设计工作,适用本规则。 第2章名词解释 2.1建筑分类名词 2.1.1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2.1.2居住建筑 以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及配套设施为主要目的,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1.3住宅建筑 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布局完整,建筑按套型设计,独门独户并设有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空间供家 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1.4宿舍建筑 为相应功能区配套建设,有集中管理且供单身人士使用的居住建筑。 2.1.5公共建筑 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为主要目的,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1.6公共配套设施 与区域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各类非独立选址的小型或辅助型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等。

2.1.7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 2.1.8公寓式办公建筑 为商务人士提供中短期商务与住宿服务的办公建筑,也称为商务公寓。 2.1.9商业建筑 供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建筑。 2.1.10教育建筑 供人们开展教学活动所使用的建筑。 2.1.11城市综合体 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馆(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中的多项进行组合,总建筑规模在 10 万平方米以上,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的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建筑体。 2.1.12附设式停车库 与主体建筑相连、设置在地上或地下的停车设施。 2.1.13工业建筑 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建筑。 2.1.14厂房 供人们进行各类工业化生产的建筑。 2.1.15新型产业建筑 区别于传统产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新型产业的研发、设计及推广、应用等的建筑,也称为研发用房或新型产业用房。 2.1.16仓库 以货物储存为主的库房建筑。 2.1.17物流建筑 用于进行物品储存、运输、配送、物流加工、物流管理及展销等综合功能的建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总结

1.法国拉维莱特公园 PPT中: P21: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发展: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工业用地再开发,“都市化、快乐和体验” 1983-1997,屈米(B.Tschumi),解构主义设计 在大众眼中,伯纳德·屈米设计的拉维莱特公园总是被看作异类,“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建筑作品,??屈米的作品属于这一类概念艺术作品”,拉维莱特的设计被理解为“与《乔伊斯花园》,《曼哈顿抄摹》没什么区别,都是屈米的思想,是他的一次建筑思维的投入和活动,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用屈米自己的话说,是一次“建筑游戏”。然而在分析了具体的作品之后,他却告诉人们一些不同的声音———在那些所谓的理论、概念和思想的堆积之下,设计师在拉维莱特的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随机的、非理性的思维方式。拉维莱特公园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不要成为传统的公园设计,设计本身的意义在于打破传统,“鼓励表现冲突胜过合成,片段胜过统一,疯狂的游戏胜过谨慎的安排的理念”。公园基地在历史上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1)1876年在此兴建了牲畜屠宰场及批发市场,鼎盛时期曾有3000名工人,在其周围逐渐形成一个混乱不堪的聚居地;2)在基地内有两条水渠穿越。一条是Ourcq水渠它为巴黎提供水源,还有一条St. Denis水渠,它是用来通航的。正是由于屠宰厂和这些渠道的存在,所以最后的设计中关于人的活动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拉维莱特的挑战是双重的:首先,需要疏散城市人口,创造一个新的有活力的城市焦点;其次,还要为巴黎的市民提供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屈米的这件作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建筑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件实际的工程项目,他和《乔伊斯花园》一样,仍然是一次概念操作的过程,屈米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哲学理念,从而产生多种多的合成和替换的方法。所以说,拉维莱特公园是开放性的,屈米只是引起这一开放性的发起人。

五大经典营销策划案例分析

-WORD格式 -- 试题 - 范文范例 -- 指导案例 五大经典营销策划案例分析 文章作者:网络时间: 2010-05-27 17:00来源:网络 回忆过去的岁月,有许多经典的营销案例让我们回味,其创意的手段让我们感叹,无论是在营销的某一环节还是整个系统过程,还是具体的策划过程,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营销策划案例分析无论是借势还是比附定位,无论是造势还是卖点策划,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营销传播,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分析。 案例一:黄山香烟上市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云系烟在中国市场上是如日中天,红塔集团的红塔山、阿诗玛等品牌香烟在内地 市场更是作为高端烟草代表受到消费者广泛追捧。营销策划案例分析面对这样一个几乎绝 对垄断烟草品牌,当时的安徽蚌埠卷烟厂可谓高不可攀。1993年6月,安徽蚌埠卷烟厂 研发了一个无论是口感还是包装都可以与红塔山相媲美的新产品——黄山烟,如何打破 红塔山在当时安徽市场上高端产品封锁成为企业考虑的 关键。营销策划案例分析当时,蚌埠卷烟厂无论是行业知名度还是传播资源,跟亚洲最大的烟 草企业——红塔集团都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营销策划案例分析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需要的 是善于借力借势,当时, 蚌埠卷烟厂在安徽省会城市合肥搞了一个全国性不记名卷烟品牌拼吸活动,将新品黄山、 红塔山、阿诗玛、中华等全国性著名品牌放在一起进行品牌,结果是,黄山烟排名第一、 红塔山第二,中华第三。随后,公司迅速在市场上发布了资讯:香烟品吸,黄山第一,红 塔山第二。并且连篇累牍的软文迅速在全国主流媒体上进行传播,营销策划案例分析红塔 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黄山烟,就是几个巧妙的公关策略很好地化解了强势品牌红塔山 在安徽、华东乃至于全国市场的竞争势头,利用很少资源实现全国崛起的梦想,创 造了弱势品牌巧妙挑战强势品牌,成功实现新产品上市的经典范例,凭借良好的开端,以 “天高云淡,一品黄山”为突破口,主打中式烤烟的品牌,“中国相,中国味”,使得黄山烟赢得 了眼球的同时赢得了市场。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重庆西部物流城规划及中心区城市设计

概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最大水陆空立体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的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综合运输体系,为重庆市现代物流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物流发展的高度重视,重庆发展大物流产业的计划正抓紧实施,物流已经成为重庆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而其中,水路与铁路运输是重庆大物流发展中的重点,大力发展水铁联运是提升重庆物流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设计背景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我国十八个铁路集装箱节点站之一,同时更是铁道部所定中国五大铁路物流中心之一,它的开工建设,使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有条件成为重庆一个新的物流高地;市政府在重庆市主城区集装箱物流枢纽“一基地四港区”总体布局中,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确立为“一基地”,在重庆物流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沙区城市格局“东中西西”四大板块中,西部新城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重庆市主城区向西拓展的主要城市空间。它实际上承载了沙区“一区三高地”定位中的全部三个高地,即中国西部教育高地、高新技术高地、现代物流高地。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需要,对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二、设计目的 对作为西部物流高地的现代物流产业城,在产业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和风貌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研究,提出物流城整体概念性规划构思,并对物流城产业链进行策划及规模预测,对用地进行合理布局。同时将物流功能及物流延伸出的商贸、居住功能三者有机融合,并妥善解决交通问题,使之符合现代物流高地的功能定位。 三、设计理念 物流顺畅统领商脉绿色环保生态宜居 四、设计构思 以缙云山、中梁山为绿化山体背景,物流城处于两山环抱之间,通过梁滩河水系以及一纵线、二横线、渝遂高速动脉,伸展、延伸,进而与重庆、西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相联系,使之成为全国中心现代物流基地。 通过打造特色的物流功能区,进而带动商贸功能、城市配套等功能,形成一个集物流、商贸、居住、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综合物流城。 五、中心城区分析 5.1区位分析 重庆,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工商业重镇,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也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一个富有三千年巴渝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丰姿绰约!一个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正在催生无尽的现代神话!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正在不断创造人间奇迹!一个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新重庆正在开发中走向世界!”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4年3月2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2004]53号发布自2004年4月1日起施行) 1 总则 1.0.1 为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第三章第十二条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以国家和广东省的有关规范及标准为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准则,并结合深圳市城市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 在深圳市行政区范围内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应按本标准与准则执行。 1.0.4 深圳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除执行本标准与准则外,还应符合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5 本标准与准则解释权属深圳市人民政府。 第一部分城市用地 2 城市用地分类与标准 2.1 城市用地分类 2.1.1 城市用地分类适用于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用地统计工作。 2.1.2 城市用地分类以土地的使用功能为主导因素,兼顾其他相关因素。 2.1.3 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1大类、53中类、80小类。 2.1.4 使用城市用地分类时,应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2.1.5 城市用地分类代号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型代号,大类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各增加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2.1.6 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应符合表2.1的规定。 深圳市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 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 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 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 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 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是城 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 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 ?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 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 ?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 北到规划界限。规划用地面积1.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 廊, 北至日荷铁路。规划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2万人。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 北至 高压走廊。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04片区:古运河西片区,规划范围东起京杭古运河,西至北湖中路,南至外 环路。规划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7万人。本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中心,建设济宁运河之都的风貌。 ?05片区:古运河东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南起礼贤 路,北到规划边界。规划用地面积5.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8.0万。该区是近期居住重点建设区域,沿古运河建设运河文化区。 ?06片区:南环片区,规划范围东起洸俯河,西至京杭古运河,北起礼贤路, 南到望湖路。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人。是发展居住为主的区域。 ?07片区:北湖湾东片区。规划范围北起外环路,南至北湖北堤;东临洸俯河, 西至经北湖路。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1万人。商业金融业为核心,完善配套居住。传承运河文化精髓,将石佛村打造为“江北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27 城市规划199711 规划实例 上海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周澍临 图1空间分析示意图 一、设计范围 这次城市设计的工作范围是上海市黄浦区西藏路以西地区。东起西藏路,西至成都路(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北濒苏州河,南临金陵路。面积1166公顷,陆域1163公顷。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位于该地区,上海市人民政府位于该地区内的人民广场。在区内有上海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娱乐设施。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周边有国际饭店、金门饭店、基督教西侨青年会(现市体委)等被列为受保护的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这些建筑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工作步骤和内容简介本次城市设计分为总体规划(Master Plan )、设计准则(Guide Lines )、区划(Zonin g )三个阶段进行. (一)总体规划(Master Plan )在总体规划阶段,根据不同的土 地使用价值,从加强综合开发着手,试图勾画出规划区的物质形态,通过形体、开放空间、容量、基地开发以及建筑的特征、朝向、密度、材质等手段建成一个既保护上海市的历史遗产,又是真正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城市。适当地提高容积率,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后退,降低建筑密度,提供更多的开放空间(O p en S p ace ),构思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模式,并合理组织交通,建立区域内的步行系统。 11空间布局 本次总体规划从城市空间的设计入手,充分利用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的开敞空间,沿其周边的现有建筑大部分为保留或保护建筑,高度相对较低,这是第一层次的空间,再向外围规划安排三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的建筑风格要与人民公园周边的优秀保护建筑相协调。每组建筑群都有一幢超高层标志性建筑为中心,并围合成较 大的城市广场,这些广场与人民公园、人民广场之间用二层高的步行平台相联系共同组成了城市开放空间系统,这三组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是以市政府大厦和市博物馆构成的中轴线,向南北延伸,两端各安排一组,另一组在轴线西侧,形成以市政府大厦为中心的半环形高低错落的建筑轮廓线,面向浦东的东方明珠(图1)。每组建筑都有不同的主要功能,南片是以政府办公为主,与市政府大楼共同组成了上海市的行政中心;北片是以商业办公为主,将集中安排各大商业公司、批发市场等商业机构的办公楼及部分商场;西片则安排宾馆、公寓式办公或服务式公寓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娱乐、餐饮等服务业;沿苏州河和成都路安排居住用地(图2)(鸟瞰图、总体规划图见中心插页图5、图6)。 21绿化系统 充分利用位于市中心的人民公园

XXXX城市规划师经典案例

网校内部教学案例集锦 注册城市规划师实务实例分析 实例一 某企业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占地面积24500平方米,由于企业效益不好,打算利用区位优势,将一部分多余的工厂用地出让,建设住宅。经与房地产开发商洽谈达成协议,由房地产开商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该用地使用性质规划为公共设施用地。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现场调研,并分析了周围建设情况和各种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向市政府作了请示,经市政府批准后核发了“两证一书”。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现场调研后并作了分析,根据该用地所处具体位置和具体条件认为可以改变用地性质。由于该用地“位于市中心重点地区”,根据规划法的规定,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由市政府审批的,要调整必须经过市政府的批准,才能改变用地性质。因此,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程序合法又合理,在报经市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核发了“两证一书”,这是正确的,不是多余之举。 实例二 某区属企业位于工业区内,占地8400平方米,由于设施老化,产品落后,最终破产倒闭。区政府想利用原厂区土地开发住宅,并将获得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经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被驳回,理由是该用地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工业用地,不能改变用地性质。 评析: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考虑到这个企业位于工业区内部,如果建设住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子女上学、购物、文化娱乐等,另外,周围的工厂企业产生的废气、粉尘、噪声等将对居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开发建设住宅。但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区政府采取土地置换的办法,将位于居住区内的某些工业企业搬迁到这里,然后开发建设位于居民区内已腾出的用地,利用这方面的资金安置下岗职工。这样做,可以收各得其所的效果。 实例三 某中学有两个校址,一处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4000平方米;另一处位于中心区外围,占地8000平方米。根据国家规范,两处均不满足中、小学用地标准。因此,教育部门拟对两处用地进行合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市政府批准,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出让,开发公共设施项目,用置换来的资金在中心区外围校址旁边征用一块用地,建设一座标准中学。 评析: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校址用地改变使用性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应

漳州市新城市中心区

漳州市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1.规划立意与构思 (1)从整个城市的角度出发,完善用地内的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已有的生态格局形成“三纵两横”的生态网络。 (2)以行政中心为原点,两条城市轴:城市中心文化轴与城市中心商业轴形成新城市中心区的骨架,这样的布局打破了行政中心与商业中心布局互相孤立的传统 方式,从而将城市商业轴的人气引入到行政中心,使行政中心充满生机,形成 资源良性互动,充分发掘了用地价值,并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居住区 以嵌入的方式位于城市公共区域周边,方便城市居民到达公共区域。将环境景 观设计与城市空间设计融为一体,突出闽南山水城市特色。 (3)新中心区以行政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形成以行政中心区为原点,向外扩散的开发建设轴。通过滚动式的开发建设使建设沿着十字轴线方向向外推进,使建成 区总是处在一种相对完善的空间格局中。 2.规划布局 2.1 总体布局 新的城市中心区以行政中心区为核心,形成一个十字花瓣的空间轴线,新城区的主要公共功能——城市文化和城市商业位于这个十字轴线上,构筑清晰简洁的城市空间格局。 在原有水系的基础上局部疏通水体,完善水网结构,形成环状的自然水系与十字型的人工水系相结合的水网结构。 公共区域采用“建筑群+外环绿带”的组织方式,体现公共区域的外向与开放;住宅区

采用“建筑群+中央庭院”的模式,创造居住区内敛与宁静的空间环境。 2.2 空间构成与功能布局 (1)开放的空间体系 (2)行政中心区 (3)城市中心文化轴 文教卫生区 会展区 滨江生态公园 (4)城市中心商业轴 (5)居住区 3.道路交通组织 规划范围内形成以水仙大街\新蒲东路\五号路\东二号路为主要骨架的道路系统,结合周边的迎宾路、东环城路,构成区域内的交通要道。 规划设计方案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城市公共区域中的十字步行系统。 4.3 城市尺度与高度控制 以多层和低层建筑为主的城市空间有机结合生态环境的建设,核心区的公共建筑一般不超过10层,住宅不超过6层。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 例分析报告 2016-11-16

目录 一、深圳城市更新问题梳理 (3) (一)价值导向:忽略了对城市更新本质的思考,缺乏人文关怀 (3) 1、当前城市更新处于“见物不见人”的状态 (3) 2、以大拆大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建设对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传传承重视不够 (3) 3、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定位不清晰,缺乏有效协同 (3) (二)管理机制:职能配置不清,政策设计滞后 (4) 1、职能配置:纵向职责定位不清,横向权责边界模糊 (4) 2、制度设计:制度零碎、缺失、缺乏有效协同 (4) 3、操作流程:现行零散、复杂的操作流程给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增添压力 (9) 二、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模式及评价 (11) (一)特区内城中村改造模式—拆除重建类 (11) 1、蔡屋围旧改模式 (11) 2、岗厦旧改模式 (12) 3、渔农村改造模式 (13) 4、大冲旧改模式 (14) 5、鹿丹村旧改模式 (15) 6、模式特征总结 (18) (二)原集体经济组自改模式——传统旧改类 (19) (三)工改商更新改造模式——功能改变类 (20) 1、集体合法用地的旧改:西乡劳动村 (20) 2、制度边界上的预期:未经批准改变功能 (22) (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模式——综合整治类 (22) 1、沙浦国际艺展中心模式 (23) 2、笋岗艺展中心综合整治 (23) 3、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三期项目 (24) 4、葵涌鸿华印染厂综合整治项目 (25) 5、模式特征总结 (26)

一、深圳城市更新问题梳理 (一)价值导向:忽略了对城市更新本质的思考,缺乏人文关怀 1、当前城市更新处于“见物不见人”的状态 城市更新是为了实现城市整体功能的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以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而当前所谓“绅士化运动”的城市更新建设一直是物的视角,缺乏人的考虑,忽略了城市的生命主体——人,尤其是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城市的生活质量是提高了,但与此也带来了不断增高的生活成本,导致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低收入外来人群如农民工等无法在城市立足,而他们是城市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2、以大拆大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建设对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传传承 重视不够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大浪淘沙历史沉淀的成果,承载了城市发展的命脉,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进步和发展的积极力量。而在现行城市更新过程中,虽然更新方式一般分为综合整治、功能改变和拆除重建三种,但现在一般提及城市更新,均是以拆除重建为主,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建设一方面破坏了历史的痕迹,磨灭的城市的历史记忆,另一方面造成城市仅存的少有历史建筑、风貌区等城市文化遗产的破坏,致使城市的人文精神逐渐散失。如何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传的同时更好的进行城市更新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有待进一步探究。 3、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定位不清晰,缺乏有效协同 深圳市城市更新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这一原则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但与此同时也导致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定位不清晰,市场与政府两者的力量和关系失衡,引发“市场过度、政府空缺”等一系列问题:(1)“市场过度”,当前城市更新主要由市场主导,计划由市场申报,规划由市场行使等一方面导致城市更新项目普遍存在“挑肥拣瘦”的现象,开发商往往倾向于改造易于实施、容积率较低且具有较大商业价值的区域,一些亟待通过更新完善城市功能的老旧片区由于经济收益有限而难以推动,政府意愿和市场操作发生错位;另一方面开发商往往更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基本上偏向于商业、住宅开发,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不足,对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关注度不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