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 格式:doc
- 大小:512.00 KB
- 文档页数:4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科学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机械工程学科事业献身的精神。
3、在机械工程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性工作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研作风;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适应性。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本学科的研究方向:(1)制造过程及装备自动化主要研究生产系统控制及装备自动化、制造过程的在线检测与监控、生产过程计算机视觉应用技术研究等等。
(2)先进制造技术主要研究现代模具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研究、虚拟与网络制造技术、制造信息管理系统,生物制造工程。
(3)材料加工新技术主要研究金属材料及其热处理新技术,工程材料及其先进成型方法、难加工材料及其加工方法等。
2.机械电子工程本学科的研究方向:(1)光机电一体化该研究方向主要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应用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等有关技术对机械、液压、电子进行综合及整体优化的研究。
具体研究的内容有:CAD/CAM集成技术;机、液系统的测试及控制技术;激光加工技术;智能仪器仪表等技术的研究。
研制CCD图像获取与机电相结合的一体化设备、采用大功率激光控制的焊接、切割、清洗等特种设备、螺杆泵性能测试系统、制动下滑测量系统、液压中央回转接头测试系统等。
(2)数控技术及装备研究专用数控机床与专用数控系统,多轴联动数控机床等关键技术及其装置,重点研究其设计方法、结构分析方法、自动化编程,实现相应静态、动态结构仿真、刀具轨迹路径仿真等。
吉林大学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牵头修订学院: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参加修订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生物与工业工程学院一、培养定位及目标针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科技攻关项目对高层次机械、车辆、农机与仿生等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机械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以及组织实施高水平工程技术项目等能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下: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所从事机械领域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方式及修业年限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
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
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机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具体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三、培养方式及导师指导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主要途径。
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2.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鼓励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3.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掌握对工程实际问题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培养⽬标与要求 贯彻德、智、体全⾯发展的⽅针,并着重对研究⽣综合素质和应⽤能⼒的培养,培养机械⼯程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程规划与管理、新技术推⼴与应⽤等⽅⾯的⾼级⼯程技术⼈员和⼯程管理⼈员。
要求专业学位研究⽣: 1、进⼀步学习马列主义、⽑泽东思想和邓⼩平理论,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农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求实创新、能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机械⼯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较全⾯的了解,具有较宽的知识⾯;能较熟练地使⽤计算机,能熟练运⽤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法解决本领域涉及的技术与发展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担负⼯程技术或⼯程管理⼯作的能⼒;较熟练地掌握⼀门外国语,能阅读本⼯程领域的外⽂资料;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
3、⾝体健康。
⼆、研究⽅向 机械制造设备及⽣产系统;新型机械与机电设备设计与开发;机械设备维修⼯程;机械装备测控制技术;智能化检测与⾃动化控制技术;车辆、⼯程机械及⽣产系统;新材料及新⼯艺;智能机械;机械产品计算机虚拟仿真设计;微机数控技术;机电液⼀体化技术;机械传动系统计算机辅助分析;农业、⽣物、化⼯、材料等专⽤⽣产设备及⽣产系统。
三、培养⽅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程硕⼠专业学位的研究⽣,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式进⾏课程学习及科学研究。
课程实⾏学分制,实⾏多学科综合、较宽⼝径培养。
2、⼯程硕⼠专业学位研究⽣的培养实⾏双导师制,由校内相关专业具有⼯程实践经验的硕⼠、博⼠⽣导师指导,⼯矿企业或⼯程部门内业务⽔平⾼、责任⼼强的具有⾼级技术职称的⼈员作为副导师联合指导。
来⾃企业的研究⽣副导师要填写中国农业⼤学有关登记表格。
3、学习年限⼀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课程学习⼀般应在前两年内完成,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
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2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
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CAD/CAM)、精密/微纳制造原理与技术、微纳米多尺度多领域仿真与设计、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原理与技术、数字化成形与制造2.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技术、网络测控、诊断与智能维护、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数字制造与智能制造、微机电系统与微细加工、嵌入式系统与设备控制、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3.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撑软件技术、并行工程和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图像识别与处理、机电系统动态设计与振动/噪声控制、智能机械与计算机仿真技术4.车辆工程: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主动控制技术、汽车节能与净化、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动态仿真、车辆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5.工业工程: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先进制造系统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生产运作、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电子商务与信息安全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要求:本学科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二学期末(最迟在第三学期)提出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经所在系或科研组组织答辩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本学科硕士生应至少听满6次学术报告,方可计入1学分。
机械工程(所属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领域代码:085201)本学科始建于1913年,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自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首批有权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科,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二个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并拥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机械工程系有140名教工,其中院士1名,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3名,教授4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1人。
历年来科研成果丰硕,主持承担国家级项目达150多项和大量企业委托科研项目。
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7项。
本学科也是我校工程硕士领域中实力最强的领域之一,为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该领域华东协作组组长单位。
该领域从1998年开始培养工程硕士以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抓住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努力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创造自己的特色及品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在2003年全国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试评估中名列前茅。
学院工程硕士培养2005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培养目标为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实验技术与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任机械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祖国,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主要研究方向1.机械加工自动化2.精密加工与测试3.特种加工方法与技术4.重大装备自动化5.现代制造工艺6.机械传动与机械优化设计技术7.智能化设计及专家系统8.机械振动与噪音控制9.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10.先进制造技术与应用11.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12.自动化系统系设备的远程监控13.测试与分析技术14.机器人设计与应用及特种机器人15.液压传动系统设计与改进16.生产设备控制方法与系统17.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研究18.制造系统信息集成技术19.生产系统设计与管理20.生物医学制造21.复杂机电系统设计、分析与知识工程三、学制和学分1.工程硕士生的学制一般为两年半,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
机械工程(0802)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汽车行业,发挥校企共建学科的工程背景优势,培养具有坚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在汽车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中能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二、学科方向本学科下设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微机电工程等5个二级学科。
机械工程以汽车行业为背景,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研究,形成了自已的学科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械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光机电一体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车身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汽车制造自动化、”“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技术”、“商用车辆设计与优化技术”、“汽车动力学仿真与控制技术”、“汽车动力传动与控制技术”、“汽车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流体传动与控制”、“传感与测量技术”、“微纳测量与表征”。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2-5年。
四、学分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33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30学分。
开题报告1学分,课外实践活动2学分。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补修1-2门本学科本科课程。
补修课程跟本科生听课,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五、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环节”两项必修环节,各记1学分,由研究生处负责考核,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1、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以上。
参加活动需有书面记录,未完成学术活动者不准参加论文答辩。
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讲座、论坛,参加研究生素质教育讲座“中华文明概论”、“声乐作品鉴赏与演唱”、“现代汉语修辞学”、参与学科研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有明确任务的企业、社会调查等。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机械工程学院(系)机械工程专业(代码: 0802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一、培养目标与要求培养机械工程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工程规划与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
具体要求如下:1.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进取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2.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工程知识,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3.具有独立从事本领域工程技术开发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熟练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学制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5-5年,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前两年内完成。
三、研究方向机电工程:1. 电液控制技术;2. 电子-气动控制技术;3. 应用流体力学;4. 信号处理及计算机仿真;5. 机电系统集成及智能化机械设计及理论:1.设计理论方法及其自动化;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3.摩擦学设计;4.机构和机械传动设计;5.计算机工程图学;6.可靠性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2.网络化制造与企业信息化;3.工业工程;4.产品设计与制造自动化;5.微机电系统理论及微制造技术;6.制造过程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7.机械振动、冲击与噪声控制;8. 精密测试仪器与技术;9. 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四、培养方式注重工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甚至跨门类)的实践本质,根据机械工程领域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等培养环节中充分体现工程特点。
1、攻读该学位的研究生,采取半脱产或不脱产的方式。
2、论文工作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或工程单位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至少获得15个学位课程学分,总学分(含读书报告)不少于30学分。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5201)一、培养目标机械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担负本职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
二、研究方向1. 智能机电系统与控制2. 现代机械设计3. 设备状态监测、诊断与控制4. 先进制造工艺及自动化装备5. 液压、气动控制6. 现代真空技术及应用7. 车辆工程三、学制及学习年限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
经学校批准休学和保留学籍的研究生,复学后最短学习年限须相应延长。
对学习成绩优异、在本领域已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的研究生允许其申请提前毕业。
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最长时间不超过0.5年。
四、培养方式1. 实行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 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
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来自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加强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
3.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研究生修课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由学位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部分组成,其中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8学分。
(一)学位课学位课包括公共必修课、领域核心课两部分。
公共必修课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必修的课程,由政治理论类课程、第一外国语类课程组成。
附件2
厦门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
专业名称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代码080202
研究生院2009年10月制表
2012年04月16日修订
一、主要研究方向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博导请用*标注。
二、培养目标、学制及学分要求
三、课程设置
注:1、选修课程按方向进行开设,每个方向至少开2门选修课程。
2、加颜色的选修课程为其它学科的必修课程。
III. Curriculum
*.S—Spring semester; A—Autumn semester; SS—Summer semester.
课程内容纲要(可从系统中打印)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四、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六、科研能力与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七、其它。
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
类别课程名称开课
学期
学
时
学
分
授课单位
或教师
考核
方式
学位课
公
共
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
1 36
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考试
研究生英语1、2 90 5 外国语学院考试自然辩证法 1 18 1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考试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1 36 2 生命科技学院考试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1 36 2 生命科技学院考试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1 36 2 文法学院考试领
域
主
干
课
选
修
课
必修环节培养计划 1 导师指导下选课并提交培养计划
开题报告、中期考核 2 审核签字后提交开题报告、考核结果
校外实践研究3-4 年 6
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后,向学院提交实习总结
其它
补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