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案(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42.50 KB
- 文档页数:3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三篇篇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1、本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
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绪论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1-1电子系统与信号0.5§1-2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本章重点: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本章课时安排:1本章的具体内容:1节介绍本课程目的,教学参考书,本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方法;介绍放大电路的基本认识;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重点: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第1章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半导体基础知识;理解PN结的结构与形成;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和稳压管的V-I特性曲线及其主要参数,熟练掌握普通二极管正向V-I特性的四种建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绪论: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组成、分析方法和工作原理。
4. 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5. 模拟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模拟信号的运算方法、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模拟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3.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理论课24课时,实验课8课时)。
2. 教学进度:每周4课时,共8周完成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占总评的60%。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济版)》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模拟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绪论: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常用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3. 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组成、分析方法和工作原理。
4. 集成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
5. 模拟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模拟信号的运算方法、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掌握知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模拟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课设计教师:韩振花序号: 13教课项目集成运算放大电路课时数1(任务)名称主要知识点RC正弦波振荡电路教课内容要点、难点自激振荡的条件、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选频网络、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剖析专业能力能够剖析 RC正弦波振荡电路教课目的方法能力学生利用动画、实操等掌握RC正弦波振荡电路社会能力提升逻辑思想能力,锻炼理性思想。
学生状况剖析高职高专学生教课环境要求多媒体教室与实训室教课方法理论与实操相联合,即学即练教课手段多媒体教课,小组协作训练教课过程设计教课步骤教课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派RC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是能够产生正弦沟通讯号的电路,经过调整振荡电路的参数,能够改变正弦波信号的频次,使其高达几百兆赫或低至几赫。
它是无线电通讯、广播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宽泛应用在丈量、遥控和自动控制等领域。
所谓正弦波振荡,是指在不明确任务加任何输入信号的状况下,由电路自己产生必定频观看图片、动率、必定幅度的正弦波电压输出,5因此是“自激振荡” 。
画、仿真正弦波振荡电路原理图:电路由放大电路和选频网络构成。
放大电路是由集成运放所构成的电压串连负反应放大电路,取其输入阻抗高和输出阻抗低的特点。
选频网络由电阻电容串并联构成,同时兼作正反馈网络。
教课步骤教课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派RC正弦波振荡电路:1.自激振荡条件自激振荡: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不外接输入信号,在输出端仍有必定频次和幅值的信号输出的现象称为自激振荡。
图 1自激振荡原理框图自激振荡条件为:AF1知识指引幅值条件: AF1,表示反应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大小相等。
相位条件:A F2n,表示反应信号与输入信号同相,即一定是正反应。
起振条件: AF1。
当电路知足自激振荡的条件时,接通电源,不必外接输入信号,电路就能够振荡。
为了获得单调频次的正弦输出电压,振荡电路还一定拥有选频性,即只对一个特定频次的信号知足自激振荡条件。
此中选频电路由 RC电路或 LC电路构成。
模拟电子技术项目化教案一、前言1.1 课程背景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与自动化领域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掌握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3)具备分析模拟电路的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2.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2)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3)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环节。
2.2 常用模拟电子器件(1)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等);(2)放大器(放大器原理、放大器类型);(3)滤波器(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等);(4)振荡器(正弦波振荡器、方波振荡器等)。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3.3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24课时,实验课时8课时。
4.2 教学进度安排(1)第1-8课时: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2)第9-16课时:常用模拟电子器件;(3)第17-24课时:模拟电路分析;(4)第25-32课时:实验环节。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1)课堂表现:30%;(2)作业完成情况:40%;(3)团队协作:30%。
5.2 考试成绩(1)理论考试:60%;(2)实验报告:40%。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模拟电子技术》教材,作者:,出版社:电器科技出版社,版本:第五版。
6.2 实验设备(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电子元件(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4)实验板;(5)multimeter(万用表)。
七、教学活动7.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教案标题:模拟电子技术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理论讲解、实验实践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提供扎实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1. 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常用电路设计方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基本电子元器件及其特性(电阻、电容、电感等)-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可变电压源和稳压电源的设计原理2. 模拟电子技术电路设计- 放大电路设计:共射放大器、共基放大器、共集放大器等- 滤波电路设计: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等- 可变电压源和稳压电源的设计3.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与应用- 使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仪器进行电路测试和测量- 实验室实践:放大器实验、滤波器实验、电源设计实验等- 案例分析:应用模拟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 个人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个人项目,评估其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模拟电子技术教材。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应用。
2. 掌握常用模拟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学会分析简单的模拟电路,并能进行基本的电路设计。
4. 熟悉常用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操作和调试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2. 常用模拟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 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压、电流的计算方法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简单电路的测量和调试方法4. 常用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操作和调试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电路连接和故障排查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电路仿真软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
3. 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安排1. 课时:32课时(含实验课时)2.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讨论3. 教学进度安排:第四章: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性(4课时)第五章:常用模拟电子元件(4课时)第六章:模拟电路的分析方法(6课时)第七章:常用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操作和调试方法(8课时)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验报告:30%(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问题分析等)3. 期末考试:40%(包括理论知识、电路分析、问题解决等)六、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2. 实验设备: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电路仿真软件等3. 网络资源:相关电子技术的学习网站、论坛、视频教程等七、教学环节1. 授课:讲解基本概念、原理、特性及应用,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2. 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2. 了解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功能,如电阻、电容、晶体管等;3. 学会分析简单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4. 掌握模拟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2. 能够运用Multisim等软件对模拟电路进行仿真分析;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电路的性能;4. 能够解决实际应用中与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介绍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 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讲解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器件的特性、符号、选用和应用。
3. 简单模拟电路分析:分析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4. 模拟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教授电路图的识别、分析和绘制方法。
5. 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运用Multisim等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
6. 实验教学:开展与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周: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教材第1章;第2周:常用模拟电子元器件,教材第2章;第3周:放大器电路分析,教材第3章;第4周:滤波器与振荡器电路分析,教材第4章;第5周:模拟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教材第5章;第6周:模拟电路设计与仿真,教材第6章;第7周:实验1,教材附录;第8周:实验2,教材附录。
《模拟电路》教案课程名称电子三年制《模拟电路》授课学时64主讲(责任)教师参与教学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班级/人数专业(教研室)电子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比例运算电路反向比例电路(15min)(2)同相比例电路(15min)差动比例电路(15min)3、2加法电路(30min)4、扩展练习(15min)以例题讲解集成放大电压线性特点的应用。
用仿真软件展示运算效果。
课后小结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讲13 授课题目半导体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2)课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重点1、减法运算放大器2、积分运算电路3、微分运算电路教学难点1、减法运算放大器2、积分运算电路3、微分运算电路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1、减法电路(20min)2、两级运算电路(20min)3、积分电路(15min)4、微分电路(15min)项目三传声器整体设计讨论、分析(20min)(1)MIC电路(2)负反馈网络(3)LM324两级反相比例放大电路(4)扩音器电路以例题讲解集成放大电压线性特点的应用。
用仿真软件展示运算效果。
课后小结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讲14 授课题目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运用(1)课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重点1、过零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及电压传输特性;2、任意电压比较器教学难点1、过零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及电压传输特性;2、任意电压比较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过程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滞回比较器1)电路结构(10min)2)工作原理及传输特性(15min)3)特点及应用(15min)2、窗口比较器1)电路结构(10min)3)2)工作原理及传输特性(15min)4)特点及应用(15min)5)放大电压非线性特点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常用的模拟电子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学习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叠加原理、戴维南-诺顿定理等)。
4. 熟悉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 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
5.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例。
4. 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5.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2. 实验设备: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模拟电子器件,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
3.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章节的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讲解和演示。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讨论等情况,占总评的30%。
2.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占总评的2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解与实验相结合。
3. 教学进度安排:章节一: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第1-4课时)章节二:常用模拟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第5-8课时)章节三:模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第9-12课时)章节四:模拟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等处理方法(第13-16课时)章节五: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17-20课时)章节七:实验与实践(第23-28课时)章节八:课程设计(第29-32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模拟电路的实验操作技能。
3. 能够根据实验要求,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模拟电路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模拟电路的实验操作技能。
2.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1. 实验设备:示波器、万用表、信号发生器、实验板等。
2. 实验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3. 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复习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提出本节课的实验任务。
二、实验内容1. 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实验原理: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
(3)实验步骤:① 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
②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接入实验板,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
③ 通过调节实验板上的电位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
④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放大电路的性能。
2. 模拟信号发生器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模拟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实验原理:模拟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各种模拟信号的仪器。
(3)实验步骤:① 连接实验板,接入电源。
② 调节模拟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1kHz的正弦信号。
③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调整模拟信号发生器,观察波形变化。
④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模拟信号发生器的性能。
三、实验报告1. 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填写实验报告模板。
2. 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批改,指导学生修改。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实验内容1. 复习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和模拟信号发生器实验。
二、实验内容1. 模拟电路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方法。
(2)实验原理:模拟电路设计是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满足特定功能的电路。
《模拟电路》
教案
课程名称电子三年制《模拟电路》
授课学时64
主讲(责任)教师
参与教学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人数
专业(教研室)电子
第讲13 授课题目半导体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2)课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1、减法运算放大器
2、积分运算电路
3、微分运算电路
教学难点1、减法运算放大器
2、积分运算电路
3、微分运算电路
教学容教学组织过程
1、减法电路(20min)
2、两级运算电路(20min)
3、积分电路(15min)
4、微分电路(15min)
项目三传声器整体设计讨论、分析(20min)(1)MIC电路
(2)负反馈网络
(3)LM324两级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4)扩音器电路
以例题讲解集成放大电压线性特点的应用。
用仿真软件展示运算效果。
课
后
小
结
教案
教案
第讲15 授课题目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运用(2)课型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1、滞回比较器工作原理
2、滞回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
3、窗口电压比较器工作原理
4、窗口电压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
教学难点1、滞回比较器工作原理
2、滞回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
3、窗口电压比较器工作原理
4、窗口电压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
教学容教学组织过程
单限比较器扩展练习题(10min)1、滞回比较器
1)电路结构(10min)2)工作原理及传输特性(15min)
3)特点及应用(15min)2、窗口比较器
1)电路结构(10min)2)工作原理及传输特性(15min)
3)特点及应用(15min)4)
以例题讲解集成放大电压非线性特点的应用。
用仿真软件展示运算效果。
课
后
小
结
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
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
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