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信息中心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信息中心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信息中心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江苏省镇江市教育信息中心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教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4)实行成年人,“不劳动者不得食”。

4、评价:

(1)积极:保证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消极: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其弊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后国情

⑴经济危机:

A.原因:长期战争、自然灾害。B.表现:生产下降、物品奇缺、饥饿死亡。

⑵政治危机:

a起因:强化余粮收集制。B.表现:农民不满、工人罢工、水兵叛乱。

2、实施:

(1)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的召开。

(2)内容:

A.农业:以固定的代替,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B.工业: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管理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实行。C.商业:允许商品买卖、。

D.分配制度:实行。

3、评价

⑴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和改善工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⑵作用:

a经济上,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复苏,为工业化奠定基础。b政治上,巩固工农联盟,捍卫苏维埃政权。

c是列宁根据俄国国情,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诱思讨论(合作学习)

从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重点点拨(方法学习)

■及时训练

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

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的不满?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D.赫鲁晓夫改革

2.19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3.列宁在评价这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的

C.在特定环境下为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4.与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的俄国状况不相符合的是

A.农民将一切余粮交售给国家B.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

C.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D.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5.1921年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B.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存在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D.完全实行市场经济

6.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A.实行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B.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加速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非常措施

7.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D.斯大林模式

8.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试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9.材料一:19,连年的战争,已使俄国经济陷入严重的困境,其中最大的

灾祸是饥荒,饥荒是一切灾难中最严重的困难,战争造成了饥荒,饥荒又造成整个国家经济生活的紊乱和破坏。

材料二:鉴于饥荒的出现和粮食状况的极端严重,195月9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法令,授予粮食人民委员特别职权,同隐藏存粮和投机贩卖存粮的农村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法令重申粮食垄断和粮食固定价格都是不可更改的,必须同粮食投机商进行无情的斗争,宣布所有拥有余粮而不送往收粮站的人以及浪费存粮酿造私酒的人是人民的敌人,要把他们交付革命法庭审判,处以以上徒刑,粮食全部没收。

材料三:苏俄在19~19度征购粮食为10790万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1919~1920年度为21250万普特,粮食征构量的增加证明这是当时环境下的一种可行的粮食政策,既是红军粮食供应得到保障,也使城市居民能配给最低限度的口粮,但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蕴藏着危机。材料四: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材料五: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为了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1)根据材料一,苏俄当时实行了什么政策,当时的背景如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