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技术配置-10章车身稳定控球(ESP制动)
- 格式:ppt
- 大小:5.45 MB
- 文档页数:84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性能与检测技术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开设学期: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学时:64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能强、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相结合的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等前续课程为基础,同时为《机动车辆保险与理赔》、《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把整门课程知识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及岗位能力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汽车技术大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该大类学生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按照汽车的主要性能(即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排放性)的检测和评价为主线,按照完成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岗位能力作为课程内容安排的依据。
三、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会进行汽车各项性能及评价标准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操作,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承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各工位的操作,并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善于自我学习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认知目标(1)熟悉汽车性能检测站的布局;(2)掌握汽车性能的含义及范围;(3)掌握汽车各项性能的含义及评价方法;(4)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5)掌握汽车各项性能检测的正确步骤。
汽车专用名词术语1.ABS-防报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力矩。
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在行驶中如果用力踩下制动踏板,车轮转速会急速降低,当制动力超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时,车轮就会被抱死,完全抱死的车轮会使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下降,如果前轮被抱死,驾驶员就无法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如果后轮被抱死,就极容易出现侧滑现象。
ABS这种最初被应用于飞机上的技术,现在已经十分普及,在十万元以上级别的轿车上都可见到它的踪影,有些大客车上也装有ABS。
装有ABS的车辆在遇到积雪、冰冻或雨天等打滑路面时,可放心的操纵方向盘,进行制动。
它不仅有效的防止了事故的发生,还能减少对轮胎的摩损,但它并不能使汽车缩短制动距离,在某些情况下反而会有所增加。
提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制动踏板一定要踩到底,才能激活ABS系统,这时制动踏板会有一些抖动,有时还会有一些声音,但也不能松开,这表明ABS系统开始起作用了。
2.EBD-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lectronic Brake force Distribution,即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
汽车在制动时,因为四只轮胎所附着的地面条件不同,其与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同,制动时就容易产生打滑、倾斜和侧翻等现象,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就应运而生,它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通过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情况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磨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
有人认为EBD比ABS先进,其实不然,它是ABS系统的有效补充,一般和ABS组合使用,可以提高ABS 的功效。
《汽车新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1.总学时:32学时2.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二、课程性质《汽车新技术》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必修课程,考试课程。
三、课程定位汽车新技术是汽车后市场的利润增长点,汽车岗位群必备的职业基础。
汽车新技术与故障诊断维修是汽车服务行业最超值的主导业务,是汽车技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最重要的业务素质。
《汽车新技术>>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广泛性。
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领先知识,快速培养专业领先技能。
学好这门课程为学生们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是培养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汽车服务人才的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汽车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新技术与检测、诊断、维修。
汽车仪表、汽车照明新技术。
减少汽车公害新技术。
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通过性的新技术。
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汽车的使用与维修和汽车评估、营销中。
四、课程基本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熟练使用汽车检测、汽车维修的工量具及仪器设备。
2.技能目标:能熟练掌握汽车驾驶、维修保养等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汽车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技能。
3.方法能力目标:了解汽车常见故障的故障现象,能描述和总结;能够分析故障原因,查找故障部位;掌握正确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诊断流程。
能对汽车各系统重要部位进行调整和检测;培养故障诊断的实践技能,能正确排除常见故障。
4.社会能力目标:能建立与客户的沟通能力与沟通技巧;能够正确地领会顾客所描述的故障现象;能够正确地向顾客表达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能够明白怎样做才能尽快地让顾客认可尤其是陌生顾客的认可;能较好地经营与上级、同事和客户的关系,融洽相处,获得支持与配合。
为了客户的最佳利益,能调整个人行为。
五、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一)先修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掌握一定的汽车构造知识,具备一定的电工电子知识。
第1、2章习题一、填空题1.传感器的功用是向ECU提供汽车运行状况和发动机工况。
2.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作为喷油时刻控制和_点火时刻_控制的主控制信号。
3.爆燃传感器是作为爆燃控制的修正信号。
4.电子控制单元主要是根据进气歧管压力确定基本的喷油量。
5.电控系统由传感器、ECU、执行器三大部分组成。
6.电控系统有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两种基本类型。
7.传感器是采集并向ECU输送信息的装置。
8.电子控制单元ECU是发动机控制系统核心。
9.汽车电控系统的执行元件主要有电磁式喷油器;点火控制器(点火模块);怠速控制阀、怠速电机;EGR阀元件。
10.发动机工作时,ECU根据节气门开度信号判断发动机负荷大小。
11.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二、简答题1、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背景是什么?●环保、安全、节能及舒适推动了汽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推进了汽车技术向集成与智能迈进●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优越性2、说明为什么很多汽车都采用CAN总线技术?一方面是由于电子产品本身的特点,如计算机芯片的功能不断提高而价格则在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一些新增的性能可在相当程度上借助于原有构件实现,如ESP(电子稳定系统)就利用了很多ABS原有元件。
再者,原有系统皆系单独控制,很复杂,现开始发展并推广的多路传输技术、CAN总线网络控制技术等,可将多个系统的传感器、控制器及执行机构集成到一起,各系统分享信息,这就大大简化了线路,节省材料、加工装配费用3、请分析汽车如果采用42V电源系统供电,有什么好处?电压提高3倍,电流就可减小2/3,因而可以大大减小电缆、电动机、线圈等尺寸及质量。
可使一些新技术,如电子控制电动气阀机构、飞轮内装起动机/发电机一体式结构以及电子控制电动制动器、转向系的应用成为可能;同时,可以减轻汽车质量并提高效率4、汽车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信号输入装置——各种传感器,采集控制系统的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ECU;➢电子控制单元——ECU,给各传感器提供参考电压,接受传感器信号,进行存储、计算和分析处理后执行器发出指令;➢执行元件——由ECU控制,执行某项控制功能的装置。
汽车安全技术论文(2)汽车安全技术论文篇二汽车安全新技术探讨摘要:当前,汽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每年,由于汽车造成的交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改进汽车的功能,增强汽车的安全运行条件,可以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介绍防抱死制动系统和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分别描述其两种系统的作用、工作原理,这对于汽车的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75.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要求的提高,汽车技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汽车技术主要是围绕着安全、舒适、环保、节能等方面进行着更新换代。
交通安全历来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汽车发展的历史也是汽车安全技术不断提高的历史。
汽车安全应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减少人员的伤亡,而且更重要的是避免事故的发生。
1防抱死制动系统1.1含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英文翻译是Anti-lock Braking System。
它能在汽车制动时,对汽车制动力的大小自动进行调节,让车轮在这一时刻不会由于制动太大或太小而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在汽车制动过程中的侧滑、丧失转向能力和跑偏等一些非稳定状态因素,并能够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以获得良好的制动性能、操纵性能和稳定性能。
1.2ABS的作用ABS的作用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1)缩短制动距离。
在紧急制动的状态下,ABS能使车轮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滑动的比例占20%左右,这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达到了最大,因此制动距离大大缩短。
(2)增加制动时的稳定性。
汽车在制动时,四个轮子上的制动力是不一样的,ABS可以自动分配制动力防止车轮被完全抱死,从而提高了汽车在制动时的稳定性。
(3)减轻轮胎的磨损。
事实上车轮完全抱死会造成轮胎表面磨损不均匀,使轮胎损耗增加。
经过测定,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所造成的轮胎累加磨损费,已超过一套防抱死制动系统的造价。
ESP系统包括车距控制、防驾驶员困倦、限速识别、并线警告、停车入位、夜视仪,周围环境识别、综合稳定控制和制动助力(BAS)9项控制功能。
通过综合应用9种智能主动平安技术,ESP可将驾驶员对车辆失去控制的危险性降低80%左右。
ESP智能化随车微机控制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随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和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及时向执行机构发出各种指令,以确保汽车在制动、加速、转向等状况下的行驶稳定性。
图1是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各种传感器及电子稳定系统ECU在轿车上的安装,其ECU中配置了两台56kB内存的微机。
ESP系统利用这两台微机和各种传感器信号不间断地监控车内电子模块、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汽车的行驶姿势,比方,速度传感器每相隔20ms就会自检一次。
ESP系统还通过车内电子模块之间的信号交流通信网络,充分利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制动助力系统BA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等的先进功能。
紧急情况下,如紧张的驾驶员对制动力施加不够,制动助力系统BAS 将自动增大制动力。
在ESP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ABS和ASR系统能照样工作,以保证汽车正常行驶和制动。
ESP系统的功能不简单是ABS和ASR功能之和,而是ABS与ASR功能之和的平方,因此使汽车能反之,见图2(b),汽车行驶轨迹的最初位置。
假设驾驶员转向盘转动过猛,使汽车转弯半径小于弯道半径,这种情况称为过度转向。
如汽车速度过快,那么汽车可能因离心力而向外翻转。
安装在汽车上的横摆率传感器、侧加速度传感器和转向盘转角传感器等监测到这种翻转的危险趋势,立即将信号输入电子稳定系统中的ECU,ECU迅速指令在右前轮实施脉冲制动,制动力在汽车质心产生一个向外偏转力矩,抵消离心翻转力矩,迫使汽车绕质心向外偏转一个角度,制止了汽车可能侧翻的趋势。
同时ECU控制迅速减少驱动力,将汽车速度降下来,并代替驾驶员使汽车转向角度稍小一些,使汽车按弯道半径要求的转向角度行驶。
综上所述,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在汽车出现不稳定行驶趋势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控制方法,使汽车消除不稳定行驶因素,回复并保持汽车预定的行驶状态。
车身控制技术及集成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车身控制技术在汽车行业中日益重要。
车身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对车身的姿态、动力、稳定性以及安全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术手段。
在现代汽车中,车身控制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升驾驶体验,还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
一、车身控制技术分类车身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刹车控制技术:刹车是车辆行驶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功能,刹车控制技术可以保证车辆在紧急情况下的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
现代汽车中常用的刹车控制技术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和刹车辅助系统(BAS)等。
2. 悬挂控制技术:悬挂系统对车身的稳定性和操控性有着重要影响,悬挂控制技术可以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对悬挂系统进行精确控制,从而提升车辆的悬挂性能和行驶舒适性。
3. 转向控制技术:转向系统是车辆操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控制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转向行为的精确控制,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4. 车辆动力控制技术:车辆动力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变速器控制系统和差速器控制系统等,通过对车辆动力系统的控制和调整,可以提升车辆的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二、车身控制技术集成方法为了实现车身控制技术的高效运行,需进行技术的集成和优化。
以下是车身控制技术集成的一些方法:1. 传感器数据融合:车辆上搭载了各种传感器,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转向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提供丰富的车辆运行数据。
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处理,可以提高车辆控制系统对车身状态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2. 控制算法优化:车身控制技术的关键是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优化,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车辆的特性和运行环境,针对性地优化控制算法,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3. 控制器硬件设计:控制器是车身控制技术的核心,不同的控制技术需要相应的控制器硬件来支持。
合理的控制器硬件设计可以提高车辆控制系统的运算速度和稳定性。
自动驾驶乘用车线控底盘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驱动系统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自动驾驶乘用车线控驱动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L3级及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其他车辆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596-2017电动汽车术语GB/T 3730.2-1996道路车辆质量词汇和代码GB/T 12534-2009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GB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T 18488.1-2015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第1部分:技术条件GB/T 40429-2021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2977 -2016 载重汽车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QC/T 893 -20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故障分类及判断GB/T 2977-2016 载重汽车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3术语和定义GB/T 40429-2021所规定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自动驾驶车辆automated vehicle具备3级及以上级别驾驶自动化能力的车辆。
3.2自动驾驶控制器automated driving controller;ADC车辆自动驾驶功能的处理单元,可发出控制指令,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
3.3线控驱动系统propulsion-by-wire system;PBW使用电子线路和通讯传输等线控技术,接收控制器或驾驶员驱动指令实现车辆动力输出的驱动系统。
注: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本文件中的“线控驱动系统”简称为“系统”。
4一般要求4.12系统架构线控驱动系统一般由驾驶员操作的换挡机构和加速踏板、挡位控制单元、动力控制单元、自动驾驶控制单元、动力总成组成。
典型架构,如图1所示。
电电电电 电电图1系统架构示例4.2功能要求在车辆运行期间,系统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a)b)c)d)在车辆最高设计速度以内都能实现线控驱动;支持车辆实现挡位线控控制;车辆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当驾驶员有效干预车辆获得驾驶权时,系统应退出自动线控驱动状态并将驱动控制权交给驾驶员;应支持车辆实现故障自诊断功能与跛行故障行车模式。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关于汽车安全⼀、什么是C-NCAP?C-NCAP是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的要求进⾏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的安全标准开发和⽣产,从⽽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
C-NCAP要求对⼀种车型进⾏车辆速度50km/h 与刚性固定壁障100%重叠率的正⾯碰撞、车辆速度56km/h对可变形壁障40%重叠率的正⾯偏置碰撞、可变形移动壁障速度50km/h与车辆的侧⾯碰撞等三种碰撞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各项试验得分和总分,由总分多少确定星级。
评分规则⾮常细致严格,最⾼得分为51分,星级最低为1星级,最⾼为5+。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在深⼊研究和分析国外NCAP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汽车标准法规、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车型特征,并进⾏⼴泛的国内外技术交流和实际试验确定了C-NCAP的试验和评分规则。
与我国现有汽车正⾯和侧⾯碰撞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相⽐,不仅增加了偏置正⾯碰撞试验,还在两种正⾯碰撞试验中在第⼆排座椅增加假⼈放置,以及更为细致严格的测试项⽬,技术要求也⾮常全⾯。
C-NCAP对试验假⼈及传感器的标定、测试设备、试验环境条件、试验车辆状态调整和试验过程控制的规定都要⽐国家标准更为严谨和苛刻,与国际⽔平⼀致。
今后,C-NCAP还将随着技术的发展进⾏完善。
汽车企业普遍对C-NCAP的推出表⽰重视,认为对提⾼汽车安全性很有意义,也符合中国实际,肯定会成为企业产品开发的重要依据。
C-NCAP在筹备过程中就已受到国外的关注,⼀些国外公司已经开始对应C-NCAP进⾏深⼊研究和试验,国外NCAP 机构也对C-NCAP结合中国情况的试验和评分规程给予肯定。
NCAP是最早在美国开展并已经在欧洲、⽇本等发达国家运⾏多年的新车评价规程,⼀般由政府或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按照⽐国家法规更严格的⽅法对在市场上销售的车型进⾏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分和划分星级,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
职业技术学院L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教案课程名称:汽车新技术模块讲授班级:2010汽车1、2、3班主讲教师:曾契职称:助教部门:机械工程系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2012年8月汽车新技术模块课程教案讲稿01新课引入通过对石油危机对汽车的讨论引入新课。
第一章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综述1 引言全球能源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石油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紧缺;另一方面传统的燃油发动机车辆废气排放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为此替代燃油发动机汽车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例如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但目前最有实用性价值并已有商业化运转模式的只有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是指同时装备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如图1所示。
纯电动力源汽车虽然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但其最大的问题是电池寿命短及每次充电后行驶里程少,每次停车充电时间长,需增加路边充电站,基础设备投资很大,电池的损耗费用占很大比例。
基于这些原因,纯电动车仅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目前市场份额较小,而混合动力汽车实质上是一个折中方案,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纯电动车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在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尚未成熟之际,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电机,使得动力系统可以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而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
2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分类混合动力总成按动力传输路线分类,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
串联式有本田的CIVICHYBRID ,并联式车型有丰田Coaster Hybrid EV 、君越Eco-Hybrid ,混联式有丰田PRIUS 、LEXUS GS450h 等。
2.1 串联式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流向如图1所示:图1 串联式简图 图2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由图1可以看出,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三部分动力总成组成,它们之间用串联的方式组成的动力单元系统,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控制器输送到电池或电动机,由电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汽车。
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评价方法的研究张庆;胡瑞【摘要】The car popularity rate increases rapidly in current era, automotive consumers demand that cars have not only confined in appearance, comfort and economy, but also the increasing vehicle's safety degree of concern. Whether it is active or passive safety equipment, which becomes more and more perfe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process, the vehicle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system ( ESC )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a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vehicle ESC, working principle as well as the North American FMVSS126 standard on the vehicle ESC test method and evaluation index, and initially established the ESC su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在汽车普及率飞速提升的时代,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外观、舒适性和经济性上了,对车辆安全性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无论是主动安全设备还是被动安全设备,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工艺提高的带动下都日趋完善,其中,车辆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就是典型的代表.本文介绍了ESC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北美FMVSS126标准中关于ESC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初步建立了ESC的主观评价方法.【期刊名称】《新技术新工艺》【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4页(P80-83)【关键词】ESC;主观评价;客观试验【作者】张庆;胡瑞【作者单位】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80;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安徽芜湖241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7.1汽车安全系统功能的不断升级是各大汽车厂商孜孜追求的目标,仅从制动系统的主动安全技术发展来看,继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成为轿车标配外,EPB(电子驻车制动)、ESC(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也已大规模在整车上采用。
盘点汽车底盘五大新技术介绍及应用作者:Tony.Qian 来源:盖世汽车网发布时间:2009年7月24日一、ESP(ESC、V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技术介绍:ESP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中文意思是“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也可称作ESC或VSC。
ESP主要是在紧急情况下对车辆的行驶状态进行主动干预,它整合了ABS和TCS的功能,并且增加横摆扭矩控制——防侧滑功能,可以防止车辆在高速行驶转弯或制动过程中失控。
如图1左侧所视,车辆前轮侧滑,车辆出现转向不足。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内后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逆时针的力矩,改进车辆转向能力。
如图1右侧所视,车辆后轮侧滑,出现车辆甩尾和过度现象。
此时,VSC系统通过制动器对外前轮施加一定的制动力,由此产生一个顺时针的力矩,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ESP系统主要在大侧向加速度、大侧偏角的极限工况下工作。
它利用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力或驱动力之差产生的横摆力矩来防止出现难以控制的侧滑现象,保证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使时的安全性。
研究估计ESP降低了30%-50%的轿车单车致命事故和50%-70%的SUV单车致命事故。
技术应用情况:2008年全球的VSC装配率达到33%当今在欧洲和美国,每两辆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就有一辆装配了ESP。
美国和欧洲的立法者最近都做出决定,要求强制装配ESP。
2011年9月起,美国所有4.5吨以下车辆都必须装配ESP。
2014年11月起,欧洲所有乘用车和轻、中、重型车辆都要求装配ESP。
在2008年,我国只有约11%的新车装配了ESP。
随着今年国内车市新车型的不断推出,目前我国20万元以上新车配备ESP的比率大幅提高,像别克新君越、新天籁、雅阁八代等都装配了ESP。
相信随着我国车市的进一步发展,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一定会如同当今的ABS一样,成为我国汽车的一个标准安全配置。
汽车电子技术作文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汽车可不再是简单的四个轮子加个铁皮壳子了?这全靠汽车电子技术这个超级厉害的家伙。
咱先说说汽车电子技术在发动机里的神通广大吧。
以前的发动机就像个有点笨笨的大力士,只管一股脑儿地输出动力,才不管什么效率不效率呢。
但是有了汽车电子技术,发动机就像是被装上了一个智慧的小管家。
这个小管家能精确地控制喷油量,就像大厨做菜时精确地放盐一样,不多不少,让燃油充分燃烧。
这样发动机不但力气大,还特别省油,就像一个既强壮又会过日子的超级英雄。
而且,它还能时刻监控发动机的各种状态,一旦发动机有点小毛病,就像感冒打喷嚏一样,这个电子技术就能迅速察觉,然后在仪表盘上亮起个小灯来提醒你,就好像在说:“主人,我有点不舒服啦,你得看看我哦。
”再看看汽车电子技术在安全方面的贡献吧。
现在很多汽车都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这玩意儿可太酷了。
你想啊,要是没有它,在紧急刹车的时候,车轮就会像被吓傻了一样,抱死不动,然后汽车就会像个醉汉一样不受控制地滑行。
但是有了ABS,它就像一个超级舞者,在刹车的时候让车轮有节奏地快速点刹,汽车就能稳稳地停下来,就像在冰面上优雅地刹车的花样滑冰选手一样。
还有那车身稳定系统(ESP),简直就是汽车的平衡大师。
当汽车在湿滑的路面上或者急转弯的时候,ESP 就会跳出来,调整每个车轮的动力和刹车力度,防止汽车翻车或者甩尾。
这就好比你在走钢丝的时候,旁边有个小精灵在随时帮你保持平衡。
汽车电子技术在舒适性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自动空调系统就是个贴心的小棉袄。
不管外面是酷暑还是严寒,只要你设定好温度,它就能把车内的温度调节得刚刚好,就像有个小气候在车里一样。
而且座椅加热和通风功能也超棒,冬天的时候,屁股一坐上去,暖暖的,就像坐在小火炉上;夏天的时候,座椅通风一打开,后背和屁股就不会被汗水浸湿,那感觉就像坐在清凉的微风里。
还有汽车里的多媒体娱乐系统,那简直是一个移动的小乐园。
从收音机到CD机,再到现在的智能互联系统,可以连接手机播放你喜欢的音乐,还能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