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GZG-01苏州港地理位置及腹地经济形势图
- 格式:pdf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1
苏州市物流园区分析一·布局二·选址分析(一)张家港物流园区1地理位置张家港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属苏州地区,北滨长江,与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苏州相邻;东连常熟、太仓,距上海98公里;西接江阴、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张家港港水运交通以申张线、锡十一圩线为脊柱沟通澄杨线、老锡十一圩线、华妙河、十字港、六干河、太字圩港、十太港等干线航道为主;陆路交通形成了“六纵五横四射三高二环”的大交通格局,铁路交通有沿江铁路,城际轻轨正在筹建。
2环境分析张家港港口共建有141个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62个。
其中开放泊位71个,万吨级开放泊位61个,占总体开放泊位数的86%。
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面积1.53平方公里,是我国惟一的呈“U”型的“区港一体”保税物流园区。
分东区和西区。
东区为专业化工物流园区,占地0.64平方公里,建成2个5万吨级化工码头,80万立方米储罐和10万平方米仓储。
西区为综合物流园区,占地0.89平方公里。
建成5个万吨级码头(其中2个万吨级化工码头,1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个1万吨级件杂货码头,1个3万吨级散货码头),两区内物流项目总投资30亿。
然后引进中外企业建设特色港口经济。
到2007年已经引进物流企业73家,总投资超过2亿美元。
到2010年底,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已吸引了90家物流企业入驻,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51家,累计引进注册外资2.8亿美元。
统计显示,今年1~6月份,进出张家港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货物497.8万吨,货值64.4亿美元。
其中,保税物流园区进出货运总量430万吨,货值48亿美元,海关征收税款20.7亿元,分别占两区(园)总量的86.3%,74.5%,82.8%,累计货运总量和海关税收两项指标位居全国保税物流园区之首,已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对接东部沿海地区的“T形交接点”,并逐渐取代韩国蔚山港成为远东散化中转基地。
苏州区位分析(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对苏州市的区位研究分析05 尤超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
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相接,北枕长江。
苏州地理位置优越。
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贯穿东西,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境内河港密布,公路四通八达。
横卧北侧的长江是通往外地的重要水运干道。
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都是国家一类口岸,其中太仓港还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配套港苏州位于长三角核心区,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城市。
①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
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
②发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
走出去就是指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一定要向周边地区辐射。
请进来主要是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承受上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业。
江苏港口简介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江苏省各大港口简介徐州港交通情况水运交通: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
铁路交通: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
公路交通: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有国道5条,省道20条,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霍连高速公路通过徐州。
航空交通:国家民航一级干线机场━━徐州观音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昆明、哈尔滨等地的航线。
港区分布及泊位情况作业要求台吨,最高时完成吞吐量438万吨。
双楼港年吞吐能力达到300万吨连云港港现为江苏最大海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和能源外运的重要口岸之一,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集商贸、仓储、保税、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沿海商港。
港口现状截止 2003 年末,拥有生产性泊位 30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 25 个,包括煤炭、集装箱、木材、粮食、危险品等专业码头,泊位岸线 6273 米,年设计吞吐能力 2265 万吨;目前已形成老港区、庙岭港区、墟沟港区三大港区,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大中小泊位配套,散杂货、集装箱并举,运输功能齐全,内外贸兼顾,以外贸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运输枢纽港。
最大潮差 5 米,最小潮差米。
航道 7 万吨级,水深米, 7 万~ 10 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作业。
在省、市两级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帮助下,连云港港公路集装箱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正在得以逐步落实,届时将在江苏省或苏北,对经国道、省道向港口运输集装箱的车辆实行收费减免;连云港港倾力与徐州铁路分局、郑州铁路分局、济南铁路局协作,把陇海线这条内地通向出海口的惟—一条最经济、最便捷的铁路线全新打造成中西部地区的黄金通道。
目前“五定班列”越开越顺畅,海铁联运得到强化,占连云港港集装箱运量近 70 %的中西部地区集装箱与地中海、东南亚、日本、韩国等集装箱班轮航线有效衔接,实现了快速通关、进出港口。
江苏连云港港区资料2.1.1港口地理位置连云港港地处我国沿海中部,江苏省东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南靠云台山北麓、北倚东西连岛,地理坐标34°44′32″N,119°27′28″E。
以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市为依托,东距韩国釜山港522 n mile、日本长崎港587 n mile;西至徐州223 km、乌鲁木齐3626km;南距上海港383 n mile、香港1106 n mile;北至大连港342n mile、青岛港107 n mile。
2.1.2 气象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东亚季风气候,冬季受西泊利亚冷空气控制,干旱少雨,气温偏低,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湿度偏高,盛行东南风。
本规划采用连云港新浦气象站(地理坐标34°46´N,119°10´E,距港区约20公里)、大西山海洋站(地理坐标34°47´N;119°26´E,海拔高度26.9m,距港区约6公里)的多年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
气象、水文观测点位置见图1-2。
(一)气温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7.2℃;月平均气温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0.9℃。
多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11.9℃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3d。
(二)降水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
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
多年平均降水量882.6mm年最多降水量1380.7 mm年最少降水量520.7 mm日最多降水量450.7 mm(1985年9月1日,为罕见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8.8 d。
(三)风况连云港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季节分布为春、夏季E-ESE向;秋季N、NNE向;冬季NE、NNE向。
苏州的地理风土人情,农业类型,工业布局,产业结构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截至2021年,苏州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4个县级市。
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71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7亿元,下降0.8%;第二产业增加值10872.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1655.8亿元,增长8.1%。
三次产业结构为0.8:47.9:51.3。
一、苏州市产业整体规划布局情况(一)空间发展总体布局:“一核一带双轴,一湖两带一区”目前,苏州市已形成“一核一带双轴,一湖两带一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核一带双轴”:以历史城区为核,在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城市新中心,积极培育苏州高新区、相城区、吴中区、吴江区等区域性新中心,以沿江绿色发展带、沪宁创新发展轴和通苏嘉创新发展轴为依托,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镇空间。
“一湖两带一区”:做足做好水文章,以太湖、长江、江南运河、南部水乡湖荡区为主体,连通湖泊、河流、湿地、山体、森林、农田等生态廊道和斑块,构建水网纵横、蓝绿交织的江南水乡生态和农业基底。
苏州市下辖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吴江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4个县级市。
各区域主导产业如下图所示:(二)开发区(园区)布局苏州市国家级上开发区共有14个,分别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产业体系布局:“十四五”时期,苏州市将聚力建设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大力培育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新型显示、光通信、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节能环保等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深度解析——一张地图来解说下苏州来源∶苏房乐居用地图解读一个城市,会更直观。
解说一个乐居生活了3年的城市,对着地图说,很有点意思。
苏州自己的口号是“一城四核,四角山水”。
从口号看也已经很有意思,再配合这张图。
什么意思呢?就是古城区是个平底锅(因为限高),然后古城往外一点的距离四周高楼拔地而起。
而且古城四周是四个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的CBD,而且往往就建在离古城不远的地方。
站在任意一个临近古城的高楼往其他3个方向看,你看到的是几乎无遮挡的视野,北面的苏州站,东面的东方之门,南面的丽丰重心,西面的狮山路都尽收眼底。
北面是平江新城(属于姑苏区)+相城CBD;东面是园区湖西湖东CBD;南面是沧浪新城+吴中CBD西面是高新区的狮山CBD苏州所谓一城四核,除了古城区一片扁平之外,每个城区都有各自的中心,都有各自的性格。
从太空中看苏州,你很难找到哪里是绝对的市中心。
所以你问一个苏州人,市中心在哪儿,大家是有点懵逼的,有人说观前石路,可是你要不是游人买旅游纪念品或者观光,你会发现一个90年代的商业街,根本不是现代的市中心。
然后新潮一点的年轻人会告诉你园区湖西或者湖东,可是地理上,这个往东偏移的可有点厉害。
接下来说说四角山水,也挺有意思的:苏州的东北角是阳澄湖西南角是太湖西北角是虎丘和寒山寺西面是灵岩山、天平山、穹窿山,以及郊游采摘重地——东山西山东边有甪直、同里、淀山湖南面是苏州湾(又到了无处不在的太湖)每到节假日,不光苏州人,还有很多老上海人都杀到苏州的四角山水,吃大闸蟹的,采摘杨梅、草莓、枇杷的,春游踏青扫墓的,秋天拍枫叶的,一年四季各有玩儿法。
如果游客来到苏州,玩儿法是两极化的:要不就一两日超短途玩玩儿拙政虎丘山塘平江,逛逛诚品。
要不就多住些日子,把苏式生活好好把玩,4-5日的旅游最没法安排,这点和杭州以及南京等城市很不同。
对比苏杭,其实很有意思。
苏州是有高原没高峰,你要说苏作、苏州建筑以及历史,以及山水,都是禀赋非常高的,到处都是高原,但是缺少西湖这样的爆款。
市2023-11-03contents •张家港市简介•张家港市港口概述•张家港市工业概览•张家港市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张家港市社会事业与民生改善•张家港市发展优势与挑战应对目录01张家港市简介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苏州市行政辖区内,北依长江,南接上海,东邻南通,西靠南京,与无锡、常州隔江相望。
距离上海市中心约100公里,苏州市中心约60公里,无锡市中心约60公里,常州中心约100公里,南京市中心约200公里。
地理位置张家港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时期属吴国延陵。
秦代为会稽郡属地。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唐武德九年(626年)起属常熟县。
1962年,常熟划出8个公社和常阴沙农场建立沙洲县。
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沙洲县,建立张家港市。
历史沿革1999年8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
2009年9月,张家港保税区获批成为全国首家符合条件的综合保税区。
1995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张家港保税区。
经济发展情况张家港市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近年来,张家港市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张家港保税区作为全国首家符合条件的综合保税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成为张家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02张家港市港口概述港口发展历程20世纪中期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港口逐渐发展起来,建立了最初的港口设施。
改革开放后张家港市加快了港口建设步伐,不断扩大规模和完善设施。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张家港市港口的前身,当时为小渔村。
张家港市拥有多个深水码头和泊位,具备停靠大型船舶的能力。
码头、泊位港口区域内设有多个仓库和货物堆场,便于货物存储和转运。
仓储、堆场港口拥有先进的装卸设备,如叉车、吊车等,提高装卸效率。
装卸设备张家港市港口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包括报关、报检、运输等。
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整体运行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智能电网、新型平板显示和传感器六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56亿元,增长4.4%。
运输邮电业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4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运量271.8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
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
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186.9万辆,其中汽车101.6万辆。
国内贸易苏州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99.16亿元,增长20.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6.44亿元,增长12.9%。
金融业2009年末苏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450.54亿元和9032.28亿元,比年初增加2650.53亿元和2451.71亿元,居江苏第一。
年末保险机构总数达到51家。
苏州正在打造环金鸡湖金融高地,已有相当规模。
旅游业苏州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2009年旅游业围绕古城文化深度游、新城浪漫时尚游、太湖生态休闲游三大品牌,强化规划引导,整合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接待境外游客219.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3%;旅游外汇收入9.97亿美元,增长0.2%;接待国内游客5870万人次,增长11%。
年末拥有星级饭店158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68家。
全市4A级景区点23家,5A级景区点2家。
全市景区接待游客7273.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
苏州成为长三角城市中拥有最多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线路的城市。
体制改革苏州2009年全市新增15家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到18家,累计发放贷款额76.2亿元。
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7家,共募集资金227亿元。
民营经济苏州民营经济实力相当强,各项指标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
2009年末私营企业累计达15.73万家,累计注册资本4205.53亿元,个体工商户年末累计达到32.55万户,年末累计注册资本153.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