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8
现代汉语歧义格式研究现代汉语歧义格式研究一、歧义研究的内涵1、歧义的定义:歧义是指一个句子在语义、语用上某处有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解读,或某单一个字在上下文中有多种不同的意义。
2、歧义的格式:歧义的格式主要有多值歧义、隐性歧义、变正歧义等。
二、歧义格式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1、多值歧义: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多值歧义,比如“挂”就可表示“悬挂”或“称号”。
2、隐性歧义:现代汉语中也有隐性歧义,比如“高”可表示“身高”或“智力”。
3、变正歧义:现代汉语中还有变正歧义,比如“他出去玩”,可以表示“他出去玩乐”,也可以表示“他出去工作”。
三、现代汉语歧义格式的研究1、研究的目的:通过对现代汉语中歧义格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运用歧义格式,从而把语言中的一些模糊义、不明确性发挥出来,增加文字的凝聚力、含义丰富性,精辟传达原始的意图。
2、研究的方法:歧义格式的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现代汉语中歧义词语的归类分析;对歧义有关的语法规则进行初步研究;对广义语用学原理框架中歧义格式的总结分类;以及采用统计学等方法来概括统计歧义格式的出现频率和搭配情况等。
四、现代汉语歧义格式的应用1、在写作中增加含义:由于歧义格式丰富了文章的表述,使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读文章,也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意义。
2、常见固定短语:歧义格式在现代汉语中被大量使用,有些歧义格式甚至形成一些固定句式,比如:“一语双关;“新和老交替;“无言可对;“当真众口”等。
五、现代汉语歧义格式的研究的意义1、增强交流的意义:通过现代汉语中歧义格式的研究,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的语言文本,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掌握现代汉语,从而改善语言交流。
2、提升文学创作精神:此外,歧义格式的研究也可以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教学提供思路,激发语言学习者的文学创作精神,同时也可以提高文学作品的文采和艺术表现力。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作者:王跃武来源:《教师·下》2014年第05期摘要:歧义现象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它的出现与现代汉语语法有很大的关系。
语音方面,由于单个词轻、重读不同引起的歧义,由于重读位置不同引起的歧义。
词汇方面,由于多义词和同音词产生的歧义。
语法方面,由于词性不同、句法层次不同、词的兼类、句法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语义方面,由于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由于语义指向不明而导致的歧义。
另外还有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产生的语境歧义。
歧义现象也是可以被消除的,它对于我们对汉语语法的掌握与运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汉语;歧义的类型;歧义的消除歧义现象,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言语交际中,一句话如果存在歧义,就会影响到人们对话语的正确理解。
因此,从话语表达的要求来说,应该做到表意明确,避免歧义。
本文就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作一小议:根据歧义形成的原因,说明歧义的各种类型和消除的方法。
一、歧义的类型(一)语音因素造成的歧义⒈词语轻、重读不同引起的歧义(1)他叫什么绊了一跤。
“什么”重读,是疑问句;“什么”轻读,是陈述句,意思是被一样东西绊了一跤。
(2)骑马去。
“去”字重读,意思是说不是徒步去,“去”字轻读,意思是说“去骑马”。
2.重读位置不同引起的歧义(1)A.你现在’怎么想了?(’号表示它后面的字或词重读,下同)B.你现在怎么’想了?(A意思是过去是那么想的,现在怎么想?B是过去不想,现在为什么想了?)(2)A.老师’都听不懂。
B.’老师都听不懂(学生当然更听不懂了)。
A.我’都买了。
B.’我都买了(你怎么不买)A.孩子’都学会了。
B.’孩子都学会了(何况大人)3.不仅重读的位置不同,而且结构的组合关系也不同(1)A.’叫老王出来。
B.叫老王’出来。
A重音在“叫”字上,是述补结构带补语,相当于叫出来老王。
B重音在“出”字上是连谓结构。
(2)A.热得’我都出汗了。
B.热得我都’出汗了。
A是主谓结构“我都出汗了”做补语,强调“热”。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doc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摘要:歧义是一种语言形式蕴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表达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产生歧义的原因有很多,语音、词义、层次或语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歧义。
可以利用上下文语境、换用适当的词语、增删词语或调换词语的顺序等多种手段来消除歧义。
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生活和学习中,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歧义;现代汉语;语义;语法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也许可能会贻笑大方,但有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什么是歧义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说法。
裘荣棠先生在《歧义浅析》里说过: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
确切地说:歧义是一个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没有把确1 / 12切的意思表达清楚,使人可以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理解。
例如:热爱人民的军队,当作偏正词组来看时,热爱人民的?军队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意思时指对人民有深厚感情的军队;当作一个动宾词组看,热爱?人民的军队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意思是热爱军队,因为军队是人民的。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歧义句和歧义现象,但有些歧义现象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辨,是可以排除的。
有时,标题上的歧义可以借助正文的内容来排除。
对这样的歧义句,一般来说,是应该允许存在的。
积极地利用歧义,可以构成双关语或歇后语等修辞格,使言语生动。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上下文无照应的情况下,使人不能分辨的歧义句就会给读者带来麻烦。
无疑,这会影响人们的交际和汉语纯洁健康的发展。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分析
汉语语法是汉语民族以及非汉语民族使用汉语过程中的一套语言习惯,包括构成汉语句子的词汇、词类和句法等,用来指导日常交谈。
它是汉语
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对汉语语法系统的总结,是汉语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一种
非常重要的产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语语法中的歧义分析,以便读者更深
入地理解汉语语法及其重要性。
汉语语法歧义分析是指在汉语语料中和发现歧义句子,并对歧义句子
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对汉语的深入研究,在汉语词汇
和句子结构规律中发现歧义的情况。
由于汉语词汇、语法句法等都有其内
在的规律,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单词和句子的歧义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出来。
歧义分析可以通过词汇、句法、句子结构等多种方式进行。
首先,词
汇分析是指确定和理解词汇的语义,从而揭示歧义句子的意思。
其次,句
法分析是指根据句子中的不同结构形式研究句子的意义,从而得到对歧义
句子的解释。
最后,句子结构分析是指研究句子结构对句子意义的影响,
以及句子结构的可能歧义,从而获取歧义句的解释。
此外,歧义分析还可以根据文言语言的规律,通过复句分析和多种意
思表述来确定歧义句的正确理解。
091现代汉语中存在的歧义现象成因复杂、形式繁多,这不单单展现出现代汉语的错综复杂,更体现出现代汉语的精细微妙。
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歧义现象,对人们的交际、交流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对信息的顺利传递造成了必然的影响。
因而分化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是很有研讨意义的。
研究分析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就是透过语言表面相同的形式,去挖掘语言本质上的不同语义,去考察表达多种可能的语言内容。
本文拟对现代汉语中存在歧义现象的原因及分化歧义句式的方法做浅层的探讨分析。
一、现代汉语中歧义现象的成因分析(一)语音造成的歧义1.同音同形字词造成的歧义如:(1)“别给我戴帽子!”的“帽子”可以理解为:①一种戴在头部的服饰;②罪名、坏名声。
2.同音异形字词造成的歧义如:(2)“同学们好,我是Zhang老师。
”的“Zhang”可以理解为:①张姓氏;②章姓氏。
3.多音字词造成的歧义如:(3)“还欠款300元。
”的“还”可以理解为:①读音为“huan”,已经还了欠款300元;②读音为“hai”,还剩下欠款300元没有返还。
4.轻重音造成的歧义如:(4)“我想起来了。
”可以理解为:①重音放在“想”,指事情被想起来;②重音放在“起来”,指想要将身体起来一些。
(二)词汇造成的歧义1.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如:(5)“母亲走了。
”的“走”可以理解为:①离开;②去世。
2.词语、短语同形造成的歧义如:(6)“我想要炒白菜。
”的“炒白菜”可以理解为:①偏正结构的词,是一道菜名,指炒的白菜;②动宾结构的短语,重点是放在“炒”这个动作。
3.连词“和”造成的歧义如:(7)“她丢下弟弟和哥哥玩去了。
”可以理解为:①她丢下了弟弟,和哥哥玩去了;②她将弟弟和哥哥都丢下,然后去玩了。
(三)语义造成的歧义1.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如:(8)“他谁都了解。
”可以理解为:①“他”是施事,他很熟悉大家,都了解;②“他”是受事,大家对他都很了解、熟悉。
2.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歧义如:(9)“他有个将军孙子很神气。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
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
2。
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3。
结构关系不同。
4.结构层次不同.5.语义关系不同。
6.语义指向不同。
7。
施受关系不同.8。
词语辖域不同.9。
词语范围所指不同。
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11。
蕴含不同.12。
预设不同。
13。
隐含共联项。
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
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
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词引起的歧义,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
现代汉语歧义的界定本文在区别歧义与多义、歧义与模糊及歧义与笼统的基础上,给歧义下了这样的定义:歧义是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对一个小句或句子的语言意义或言语意义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言语现象。
标签:歧义多义模糊笼统歧义的界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歧义不但涉及到语言内部的各个层面,而且也和语言外部的一些概念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交织。
想要给歧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就要处理好歧义和语言内部各要素以及语言外部各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歧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一)歧义与多义语言学界对是否应该区别歧义与多义存在不同意见,有的学者认为不需要区别歧义和多义,认为歧义和多义是一回事。
但是更多的学者主张要区分歧义和多义。
我们认为,歧义和多义之所以会让人们感觉一样,是因为这二者确有相同之处。
其共同之处就是二者都是指同一语言表达形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现象,从这一点来说,多义和歧义在本质上有相同的一面。
但歧义和多义还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多义是静态的,歧义是动态的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把语言的单位分成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
静态单位是指语素、词、短语、短语词;动态单位是指小句和句子。
根据这一划分,我们认为多义是存在于语言的静态单位中的,歧义是存在于语言的动态单位中的。
这可以从哈特曼、斯托克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对多义和歧义所下的定义中找到证据:“多义现象、多义性,用这个术语来表示一个词语或短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这种情况。
”“一个结构,如果对它有不止一种理解,我们就说这个结构均有歧义,或二义性。
”①在这两个定义中,多义是针对“词语”或“短语”来说的,而歧义是针对“结构”来说的。
在对歧义的定义中有一个词很好地说明了歧义的动态性,这个词就是“理解”,“理解”注定是动态的。
而对多义的定义中却没有“理解”一词,“理解”一词是区别这两个定义的关键。
从多义和歧义的归属来说,多义是静态的,所以属于语言的语义层面,是属于语言的;而歧义是动态的,属于语言的语用层面,是属于言语的。
识别现代汉语中常见词语的多义与歧义现代汉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其中常见词语的多义与歧义是我们学习和使用汉语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词语的多义与歧义,并提供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
一、多义词的定义与特点多义词是指一个词语具有多个不同的意思。
多义词的特点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这给我们理解和运用词语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多义词的定义与特点。
1. 例子1:钢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钢笔来写字。
然而,钢笔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意思。
比如,在工业领域中,钢笔可以指代一种用钢材制成的工具。
这就是钢笔这个词语的一个例子,它具有多个不同的意思,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理解。
2. 例子2:银行银行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词语,它通常用来指代金融机构。
然而,在不同的语境中,银行也可以有其他的意思。
比如,在河流的一侧,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个银行。
这就是银行这个词语的另一个例子,它具有多个不同的意思,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理解。
二、多义词的理解与运用正确理解和运用多义词对于我们的汉语学习和日常交流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多义词。
1. 上下文推断法在理解多义词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来确定词语的具体意思。
通过观察词语所处的句子,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信息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比如,在句子中提到了银行的金融服务,我们就可以确定银行是指金融机构。
2. 词语搭配法多义词在不同的搭配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通过观察词语的搭配,我们可以确定词语的具体含义。
比如,在搭配中出现了“写字”这个动作,我们就可以确定钢笔是指用来写字的工具。
3. 查字典法当我们遇到一些生僻的多义词时,可以通过查字典来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字典是我们学习和使用汉语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三、歧义词的定义与解决方法歧义词是指一个词语具有多个不同的解释,这种词语常常会给我们的理解带来困扰。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的成因陈宇莹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我们都随处可见。
有一些语法学家把歧义现象作为一种消极的、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要求大家尽量避免。
事实上,歧义现象的研究对于探讨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种种复杂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
研究歧义可以考察同一语言形式表达多种语义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相同的形式实质上的差异,进而深化对语言形式与内容的种种复杂对应关系的认识。
所以,深入研究汉语歧义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歧义就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义的现象。
即在理解上会产生多种可能,也可以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是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
现代汉语中歧义现象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以下就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从句法层面分析歧义现象成因句法是三个平面的基础,语义和语用的分析都围绕句法展开,它着重研究词的功能类别、词语组合时所形成的成分关系和层次。
(一)词语含义多造成歧义现象的产生尽管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大大超过了古代汉语,但是仍不免歧义词的产生。
如“上面”一词有以下意思:①指位置高的地方;②序靠前的部分;③体的表面;④方面;⑤指上级;⑥指家族中的上一辈。
只有将多义词放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可能排除其他义项,消除歧义。
如“我从上面听到点风声,公司非常重视本次整顿。
”这里的“上面”指的是上级,“风声”指的是从上级那里传播出来的消息。
(二)词的功能不同引起歧义词的不同词性也会引起不同的理解,以至于引起歧义。
如:1.锤不烂。
2.门没有锁。
例1中,“锤”既可以作名词,又可以作动词用,所以自然而然就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锤打一个东西,但是东西很坚硬,不能轻易锤烂;”二是“锤子没烂,是好的”。
现代汉语中歧义现象浅析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是一个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实际的交流中,它往往会引起误解,从而影响交流的有效性。
歧义是指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然而,目前,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原因有好几个。
首先,汉语是一种思维而非文字的语言,运用一些抽象的文字来表达比较复杂的事物。
其次,在汉语中缺乏规范体系,同一词语之间和用语之间也没有严格的范围、条件和普遍性。
最后,汉语本质上是一种变化无穷的语言,由于不受外力抑制,语言变化非常快,而且地域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会使不同地区的说法出现细微的差异。
因此,我们在使用汉语时要格外注意不至于因歧义而产生误解。
要尽量避免使用含歧义的词语,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把握不同的意思。
同时,有必要加强对歧义问题的研究,使歧义词语尽量准确地使用,同时及时进行修正,减少对交流的干扰。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引言现代汉语歧义现象是指在不同语境下,同一个词语或短语可能具有多个不同的含义,这给人们的交流和阅读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原因、具体表现、影响及解决方案,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汉语歧义问题。
背景分析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出现,既与语言本身的特性有关,也受到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汉语词汇量大,且很多词语具有多个含义,容易造成歧义。
其次,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语言的用法和习惯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歧义。
此外,社会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也会对语言的解读产生影响,进而产生歧义。
具体解释现代汉语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义性:很多汉语词语具有多个含义,且这些含义可能在某些语境下都能成立,从而造成歧义。
例如,“老板骂你了吗?”中的“骂”既可以理解为责骂,也可以理解为口语中的谩骂。
2、模糊性:某些词语或短语的边界不清晰,其含义可能因语境而异,导致读者难以确定其具体含义。
例如,“他有点儿像老师”中的“像”可以表示相似,也可以表示比拟,其具体含义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3、指代不明:当句子中出现代词时,如果没有明确的先行词,则容易造成歧义。
例如,“他打了他的老师”中的“他”可以指代打人者,也可以指代被打的人。
影响分析现代汉语歧义现象会对人们的交流和阅读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歧义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丢失或误解,影响交流的准确性。
其次,歧义可能增加读者的阅读难度,使其难以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
此外,歧义还可能引发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困扰,对语言教学产生一定影响。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现代汉语歧义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语言学习: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和对语言的准确理解有助于减少歧义。
通过深入学习词汇的用法、搭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避免歧义的产生。
2、提高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下文,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词语或短语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