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第二十小学教学质量奖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激励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建立健全奖惩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校小学教师绩效工资的审核、发放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小学教师绩效工资从计算年度开始执行,按照年度进行审核、发放。
第二章绩效评价指标第四条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教学水平: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效果等;(二)学生成绩: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进步情况等;(三)教学质量评估:包括学生、家长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四)职业发展:包括参加培训、提升学历等;(五)教育教学科研:包括参与教育教学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等。
第三章绩效评价程序第五条小学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由学校校务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指定评价工作组。
第六条教师绩效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两部分,具体操作如下:(一)内部评价:由学校校务委员会指定不少于3人的评价组进行评价,评价组成员应包括学校领导、学科组长、班主任等,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成绩、教学质量评估进行评价,并填写评价表。
(二)外部评价:由学校组织专家团队对教师进行评价,其中专家团队成员应至少包括外校教师和行业专家。
外部评价主要针对教学质量评估、教育教学科研进行评价,并填写评价表。
第四章绩效工资发放第七条绩效工资按月发放,发放金额根据教师的绩效评价分数进行分配。
第八条绩效评价分数分为100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由学校校务委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
第九条绩效工资发放采取分级制度,分为A级、B级、C级三个档次。
绩效评价分数在90分及以上为A级,80分至89分为B级,70分至79分为C级。
第十条绩效工资的具体发放金额由学校根据绩效评价分数和预算情况决定,但总金额不超过教师工资的10%。
第十一条学校应按照绩效评价分数向教师发放工资,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教师。
第十二条绩效工资的发放以每月实际为准,超过1个月未发放的,应补发。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学校应将本办法向教师公布,并及时进行解释和修订。
小学教学质量检测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小学教学质量检测是对小学教学工作进行定期、系统、全面评价,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三条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包括教学观摩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
第四条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应做到科学、公正、客观、及时。
第五条小学教学质量检测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教学观摩评价第六条每学期,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对教师进行评价。
第七条教学观摩评价应包括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
第八条教学观摩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第九条教学观摩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和职称评定。
第三章课堂教学评价第十条每学期,学校应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第十一条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第十二条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观察记录、教学反思、学生评价等方法。
第十三条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教师,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教师的考核和奖励。
第四章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第十五条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种方式。
第十六条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应包括学科考试成绩、课外活动表现、德育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内容。
第十七条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依据。
第十八条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学生的奖励和评优。
第五章考核程序和要求第十九条小学教学质量检测的考核工作由学校专门负责,包括组织实施、评价结果汇总等。
第二十条考核程序应包括教学观摩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等环节。
第二十一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学校的考核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其公正、科学、公开。
第二十二条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负责对各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抽查和评估。
2024年中心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第一条:为奖励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科研成果,推动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科研水平的大幅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教科研成果的界定:1、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
2、经出版行政机关批准具有统一书号且有一定影响的教育教学专著。
3、在具有全国统一邮发代号或经上级出版行政机关批准出版的内部报刊上发表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
4、在县以上教育部门或有关科室组织的交流,研讨会上进行的经验交流、举行的公开课。
5、在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比中获二等奖以上的教师及辅导教师;在县级以上组织的学生学科竞赛、技能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辅导教师、教师地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的参赛教师。
6、在县级以上组织的教学论文、优质教案、自制教具、课件制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以上的论文、教案、教具、课件。
第三条:教师必须主动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上交教科室,不及时上交者视为放弃教科研成果奖申请权,不再为其入档、计奖。
奖励标准:第四条: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家、省、市、区级推广,分别奖励课题组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
第五条:在国家、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一、二等奖,按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奖励首位作者。
一件作品多次奖励,以最高奖次为准,不重复计奖。
第六条:在国家、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讲说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的,按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50元、____元给予奖励。
第七条:在国家、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经验介绍及公开课按国家、省、市、区级分别奖励____元、____元、100、____元。
第八条: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竞赛中,辅导的学生获国家、省、市、区一、二等奖,按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____元奖励辅导教师。
榆林市2013年教学能手评选结果文件目录1.榆林市 2013 年教学能手评选背景2.评选结果概述3.评选的具体标准和流程4.评选结果的意义和影响正文【榆林市 2013 年教学能手评选背景】榆林市作为我国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鼓励和表彰在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榆林市于 2013 年举办了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评选结果概述】经过层层选拔,榆林市 2013 年教学能手评选结果最终揭晓。
评选共设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奖项,共有 50 名教师荣获奖项。
其中,一等奖 10 名,二等奖 15 名,三等奖 25 名。
这些获奖教师分别来自全市各个中小学校,他们在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
【评选的具体标准和流程】榆林市 2013 年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采取了严格的评选标准和流程,旨在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
评选标准主要分为教学业绩、教学能力、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四个方面。
教学业绩主要考察教师所带学生在学科考试中的成绩及进步情况;教学能力则通过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设计及说课等环节来评估;教学研究主要看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和论文发表情况;教学创新则着重评价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创新和实践。
评选流程分为初选、复选和终选三个阶段。
初选由各学校根据评选标准进行推荐;复选由各区县教育局组织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评审;终选由榆林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复选人选进行最终评审。
【评选结果的意义和影响】榆林市 2013 年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的举办,对于提高全市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评选活动激发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评选活动充分展示了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对于提高全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肯定和表彰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业绩,提高教育质量,激励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制定本奖励规定。
第二条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分为个人类奖项和集体类奖项,以表彰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和创新成果的个人和集体。
第三条本奖励规定适用于所有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违反本奖励规定。
第四条奖励资金由教育管理部门拨付。
具体资金数额和分配方式由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当地情况确定。
第五条奖励评选工作由教育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和教育界代表参与评审。
第六条奖励结果将在相关宣传平台公布,并对获奖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
第二章个人类奖项第七条个人类奖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优秀教师奖、创新教育奖、教育科研成果奖、特殊贡献奖。
第八条优秀教师奖是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教师的奖励。
获奖条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第九条创新教育奖是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创新实践和方法的教师的奖励。
获奖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有独特的创新思维,采用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十条教育科研成果奖是对在教育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的奖励。
获奖条件:在教育科研领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对小学教育发展有积极影响。
第十一条特殊贡献奖是对在教育工作中有杰出贡献和突出表现的教师的奖励。
获奖条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显著的贡献,为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第十二条个人类奖项的评选原则:公平、公正、公开。
评选过程中要坚持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遵循专业标准和规范。
第十三条个人类奖项的评选程序:教师提名、材料申报、评审初审、现场演示、终审表决。
第十四条个人类奖项的奖金由教育管理部门根据评选结果和相关政策进行发放。
奖金数额不得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三倍。
第三章集体类奖项第十五条集体类奖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优秀班集体奖、优秀教学团队奖、优秀校本课程开发团队奖。
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考核细则范本一、目的和依据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考核旨在评价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教育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本考核细则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结合小学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制定。
二、考核内容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效果: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教学成果,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情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
2. 教育教学方法:考核教师运用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和有效性等,包括教学设计的质量、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和技巧等。
3. 教学资源: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源的充分性和适用性等,包括教材教辅材料、多媒体教学工具等。
4. 教学管理: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课堂纪律管理情况,包括备课的合理性、上课纪律的维护等。
5. 教学创新: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创新情况,包括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创新等。
三、考核细则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考核细则范本(二)1. 考核方式:采取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2. 考核对象:小学各年级的教师。
3. 考核评分:根据考核内容的重要性和权重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
4. 考核评分细则:- 教学效果占比30%: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等进行评估,分数范围为0-30分。
- 教育教学方法占比20%:根据教师运用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和有效性等进行评估,分数范围为0-20分。
- 教学资源占比20%:根据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资源的充分性和适用性等进行评估,分数范围为0-20分。
- 教学管理占比20%:根据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课堂纪律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范围为0-20分。
- 教学创新占比10%: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创新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范围为0-10分。
5. 考核结果:对每位教师的考核结果进行排名,根据排名确定奖励名额和奖励等级。
6. 奖励等级和奖励名额:- 一等奖:每年教育教学成果奖名额的10%。
小学教学成果奖实施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充分肯定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取得的优秀成果,激励教师积极创新,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小学教学成果奖是对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小学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的制度。
第三条小学教学成果奖按年度评选,奖金经费由学校予以安排。
第四条小学教学成果奖分为个人奖和集体奖两类,个人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集体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第五条参评小学教学成果奖的教师必须具有小学教师资格,且在学校任教满一年。
第六条参评小学教学成果奖的教师需提交申请材料,并接受专家评审。
第七条本实施细则及参评细则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制定。
第二章申请及评审程序第八条参评教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小学教学成果奖申请表》,并按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第九条申请材料包括:(一)个人简历及教学成果介绍;(二)教研论文或教学设计稿;(三)学校内外评价材料。
第十条申请材料经学校教务处初审合格后,由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
第十一条评审组由学校教务处组织,专家评审组成员由专业教师、学科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专家组成。
第十二条评审组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分,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
第十三条评审结果以及评审意见由评审组书面提交给学校教务处。
第十四条学校教务处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小学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并公示。
第十五条学校教务处组织颁奖仪式,向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第三章奖励及使用第十六条获得小学教学成果奖的个人和集体,可获得相应奖金和荣誉称号。
第十七条奖金的发放以个人为单位,发放金额按照获奖等级确定。
第十八条获得小学教学成果奖的个人和集体,应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奖金投入到教学教研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九条奖金使用情况经学校教务处审核后,报学校有关部门备案。
第四章监督及管理第二十条学校教务处对小学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奖励等实施管理,并负责对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
第二十一条学校教务处应建立健全小学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奖励和使用的工作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
榆林市第二十小学教学质量奖(试行)
为了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其责任心,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再上新台阶,本着“奖罚分明,重奖轻罚”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校教学质量奖:
一、区级奖励:参加榆阳区教育局组织的质量抽测,教育局奖励金额全部用于教师奖励。
1、总评综合奖:
学校总评成绩居全区奖励名次,根据学科名次分别奖励任课教师。
2、单科教学成绩奖励:
参加全区质量抽测,所带科目单科进入全区奖励名次分别奖励任课教师。
3、班主任奖
参加全区统考年级的班主任,学校获奖后奖励一定额度的班主任奖励金。
4、领导奖励
参加全区统考中,居全区奖励名次,业务副校长与蹲点领导根据当年教师奖励情况,给以奖励。
5、协助辅导奖
居全区奖励名次,参加全区统考前,协助考试年级辅导的教师每人奖一定额度的奖金。
6、历年任课教师奖
参加统考班级之前的任课教师,每任一学期奖励一定额度的奖金。
(包括现任代课教师)
7、全校教师奖
1、参加全区统考中,居全区奖励名次,全校教师奖励一定额度的奖金。
2、当年调出、调入教师不享受本学期奖金分配。
二、校级奖励:每学期期末考试,以10%绩效工资奖励。
1、学期教学质量奖:由教研室组织的统一命题,统一考核的学科,同年级同科目第一名奖金100元;第二名,奖金80元;第三名,奖金60元;第四名,奖金40元。
2、教学质量进步奖:任课教师教学成绩(以期末均分算)名次每前进一名奖励50元,两名100元,以此类推。
3、期末考试不参加统一命题的音乐、体育、美术、信技等科目成绩奖只按等级奖执行。
(1)评比办法:获奖人数参照语、数、英、综科任教师获奖比例,艺术(综合)组分别进行打分评比,分值以学生评分为主占,按所得分从高到低评出一、二、三等奖(各等级奖励人数不能平均分配,一等奖人数少于二等奖及三等奖人数),分别奖给获奖教师80元、60元、40元。
(2)校委会成员属该项参评对象,按全校教师该项平均奖励计算期末奖金,校委会成员兼代主科,取主科或校委会计算奖金办法中的最高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