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包含科学道理的诗句 [包含哲学道理的诗句]

包含科学道理的诗句 [包含哲学道理的诗句]

包含科学道理的诗句 [包含哲学道理的诗句]
包含科学道理的诗句 [包含哲学道理的诗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包含科学道理的诗句 [包含哲学道理的

诗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包含哲学道理的诗句有哪些呢?小编为你分享!

包含哲学道理的诗句【精选篇】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5.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6.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8.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

诗句蕴含的哲学道理.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5.先入为主——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其原有知识结构的影响。 6.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8.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9.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10.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11.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12.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鄣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13.抱薪救火;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5.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8.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19.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 20.人变一世,天变一时——事物既是运动发展的,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21.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 23.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事物在时间上的联系。 2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25.无风不起浪;根深叶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2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27.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28.盲人摸象——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经验来判断事物,以偏概全。 2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3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3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3.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

诗词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运用

诗词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运用关于物理知识,我国古代的很多诗词中都有所涉及,今天我们为大家总结一下关于诗词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从另一个侧面也有助于我们学科的交叉学习,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诗词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是一首颇具浪漫、传奇色彩的七言绝句,诗名为《题都城南庄》,是唐朝诗人护所作。 关于这首诗的故事,《本事诗》和《唐诗纪事》对此都有所记载。《本事诗》中记载云:博陵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和。举进士不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以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 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动人的一幕,少女的面颊被桃花映得粉红,格外动人。“人面桃花相映红”,写出了艳若桃花的“人面”,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容,也表现出双方脉脉含情的场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写,也使人感到“人面不知何处去”,美好事物已经失去了的怅惘,生出许多感慨。 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桃花“夭夭其艳,灼灼其华”的原因,用物理光学知识来解释,是因为桃花反射了红光。太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这物体的反射光进入视觉所形成的。我们看到在同一种光线条件下,同一样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的表面对色光具有不同的吸收光与反射光的能力。反射光不同,眼睛就会看到不同的色彩。物体只反射红色波长的光,而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那么这物体就是红色的。依此类推,各种物体的色彩现象就是这样显现出来的。桃花的表面将红光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桃花是红的,桃花本身是不会发出红光的。 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首《春日》诗,是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游春踏青时所作。诗中,“胜日”是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泗水”是省的一条河,是当年孔子教授弟子的地方;“等闲”是寻常、随便的意思。春回,万象更新,和煦的东风催来百花盛开;粉红、淡白、明黄、碧绿、雪青、绛紫,绚丽多彩,争奇斗艳,给春天又带来了勃勃生机,诗人游春赏春的兴奋心情尽在诗中,胜于言表。有学者分析说,朱熹写的这首游春诗,实际上是一首说理诗,因为宋室南渡,泗水已在金人掌握之中,朱熹未曾北上,如何能在此游春。这里的“泗水”乃暗指孔门,“寻芳”即指求“圣人之道”,他是一位理学家,希望其道能行之久远。 我们读诗时,体会到的是诗中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一句,把春天写活了,不愧为赞美春天的绝妙佳句。

体现哲理意味的诗词名句

经典成语、名言、诗句的哲理赏析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唯物: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辩证法:联系的变化发展的观点。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 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没有从实际出发。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4.拔苗助长: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 必将受到惩罚。 15.庖丁解牛: 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6.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 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7.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 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8.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 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唯物主义; 2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2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重视量的积累,因果联系; 22.瑞雪兆丰年: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4.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 远: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6.唇亡齿寒: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7.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9.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断章取义: 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30.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 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31.未雨绸缪: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 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2.坐井观天: 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3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 条件的。 34.树欲静而风不止: 物质是客观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8.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39.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4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 的观点看问题。 41.涸泽而渔: 唯物: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 辩证法: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42.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 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4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

最新-高中物理 诗词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运用素材 精品

诗词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运用 关于物理知识,我国古代的很多诗词中都有所涉及,今天我们为大家总结一下关于诗词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从另一个侧面也有助于我们学科的交叉学习,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诗词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是一首颇具浪漫、传奇色彩的七言绝句,诗名为《题都城南庄》,是唐朝诗人崔护所作。 关于这首诗的故事,《本事诗》和《唐诗纪事》对此都有所记载。《本事诗》中记载云: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和。举进士不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以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 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动人的一幕,少女的面颊被桃花映得粉红,格外动人。“人面桃花相映红”,写出了艳若桃花的“人面”,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容,也表现出双方脉脉含情的场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写,也使人感到“人面不知何处去”,美好事物已经失去了的怅惘,生出许多感慨。 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桃花“夭夭其艳,灼灼其华”的原因,用物理光学知识来解释,是因为桃花反射了红光。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眼睛能看到的任何物体都是这物体的反射光进入视觉所形成的。我们看到在同一种光线条件下,同一样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是因为物体的表面对色光具有不同的吸收光与反射光的能力。反射光不同,眼睛就会看到不同的色彩。物体只反射红色波长的光,而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那么这物体就是红色的。依此类推,各种物体的色彩现象就是这样显现出来的。桃花的表面将红光反射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桃花是红的,桃花本身是不会发出红光的。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总是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 1、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月末蛾眉月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下弦月 4、南枝向暖北枝寒(next88),一样春风有两般。地形坡向与气候 5、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风力搬运 6、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伏旱 7、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散射 8、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喀期特地貌 9、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满月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平原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地垂直气候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冷锋 1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月初蛾眉月 1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新月 1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对流雨 1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1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流层气温

垂直变化 18、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地上河 19、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2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暖锋 2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暖锋 22、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昆明准静止锋、喀斯特地貌 2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2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山气候 2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汐与月相 2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高原 27、落江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物循环 28、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青藏高寒气候 29、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南亚热带气候 3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华南准静止锋 3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山谷风与地形雨 3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赤道线速度和公转 3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外力作用与地貌

古诗词哲学道理

古诗词、名言、俗语的哲理回复精选(持续更新中) 哲学生活问答2009-05-24 11:40:08 阅读4632 评论38 字号:大中小订阅 ● 2008~2009年林老师国内外时事精选(高考、考研、公务员时事) 作者:林锦礼来源:林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博客 1、342: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1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我选 c 答案a)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1次也不能踏进同1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1种观点 林老师回复: 苏轼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从它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天地间没有1样事物是相同的,1瞬间都没有保持过原状;如果从它不变化的方面去看,那么事物同我都1样无穷无尽”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有a符合. 而bc只强调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运动观;d是唯心主义的运动 观. 2、kathlee: 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3、见风使舵 4、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1杯春露冷如水 5、.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6.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老师,各体现了什么哲理? 林老师回复: 1、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抓主要矛盾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见下面第6题) 5、联系 6、量变到质变,矛盾双方在1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见下面第8题) 3、网易博友10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b.坐地日行8万里,巡天遥看1千河 老师,这两句各体现了什么哲理? 林老师回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教材中的例子,用于讲联系的普 遍性的 “坐地日行8万里,巡天遥看1千河”这是毛泽东的诗了,1般的老师在讲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时候都可能会讲到这个例子的,表明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 的. 4、网易博友101: 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老师,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 林老师回复: 这是王充在《论衡》的话,他指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也就是说,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世间根本不存在死人的灵魂. 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5、海: “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是因为事物的矛盾有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 怎样 理解??? 林老师回复: 对于同1个决策议题,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是正常的,“赞同”和“反对”就是矛盾的主次方面,如果只听到赞同的声音,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就意味着决策会片面性, 没有全面的思考决策议题的科学性.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例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一过程能量转化的情况是能转化为能。(哈尔滨市) 分析:拉弯的弓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答案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例2、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从物理角度看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能。(河南省) 分析: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而本空应填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例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毛泽东的一句诗词,其中“坐地”是相对于静止,而“日行”则是相对于运动。 分析:“坐地”是人与地球一起自转,故人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而地球又是绕太阳公转,相对于太阳地球是运动的,所以“日行八万里”。 例2、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岸边和行船B.行船和岸边 C.都是行船D.都是岸边 分析: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由诗句意思可知其变为运动,则参照物是运动的船;孤帆从日边而来,则是相对于静止的河岸来说的,故选B。 三、古诗词中的分子运动理论知识 例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山喜》中的诗句,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对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分析:“花气袭人” 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所以填扩散和升高。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高原 2、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满月 3、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月末蛾眉月 4、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青藏高寒气候 5、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南亚热带气候 6、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7、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暖锋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下弦月 9、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新月 1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地 1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平原 12、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昆明准静止锋、喀斯特地貌 1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暖锋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15、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风力搬运 1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外力作用与地貌 17、落江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 1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月初蛾眉月 1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华南准静止锋 2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山谷风与地形雨 2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喀期特地貌 2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植被与河流 23、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伏旱 24、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散射 25、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地上河 2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2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2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 29、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山气候 30、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地形坡向与气候 3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对流雨 32、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温带大陆性气候 3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冷锋 3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汐与月相 3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赤道线速度和公转 36、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3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地垂直气候

古诗词中的物理

古诗词中的物理 你知道吗?物理知识其实无处不在。对于古诗,我们并不陌生,其中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 1.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平面镜成像。 2.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平面镜成像。 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声音的传播。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听到钟声,而不是鼓声,这是由音色决定的。 5.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光沿直线传播。 6.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光的反射。 7.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前一句涉及平面镜成像知识,后一句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沿直线传播。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0.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液化。

1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凝华。 1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扩散现象。 16.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平面镜成像。 17.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光的反射。 18.人面桃花相映红。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他反射的光决定的。 1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0.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光沿直线传播。 2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光沿直线传播。 2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声音的反射。 25.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光沿直线传播。 26.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7.宝钗好耀首,明镜可鉴形。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28.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光的反射和折射。 29.花气袭人知骤暖,雀声穿树喜新晴。扩散现象和声音借助空气传播。 30. 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光学现象,溪中的倒影。声学船夫唱歌,听到朱熹的。

写出蕴含哲理的诗句

写出蕴含哲理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写出蕴含哲理的诗句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2、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1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17、言必信,行必果。 18、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1、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2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5、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2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0、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3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古诗词中的哲学原理(整理)

古诗词及文言警句所含哲学原理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如果仔细的加以分析,其中蕴含的寓意深远悠长.现就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古诗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使同学们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哲学原理. 1、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道理(C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D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C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原上草"的"枯荣"表明(B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是最高级的运动开始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C ) 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6、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B )

A语不惊人死不休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C出奇制胜D写出好文章7、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从哲学上看是(C) A客观实际B诗人大脑的产物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D诗人的主观想象 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0、王维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C )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11、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C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2、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书是知识的源泉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3、"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A )哲理

诗歌中的物理知识

诗歌中的物理知识 诗歌中的物理知识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很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如果按照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就是“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下面列举一些很典型的例子: 01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个过程能量转化的情况是什么? 分析:拉弯的弓箭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02 李白曾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描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从物理角度看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什么能量? 分析:水从高处落下应具有动能和势能,故飞流直下的瀑布蕴藏着机械能。 0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毛泽东的一句诗,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有哪些? 分析:“坐地”是人与地球一起自转,故,人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而地球又是绕太阳公转,相对于太阳和地球则又是运动的,所以“日行八万里”。

04 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 边来”。 分析: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由诗句意思可知其变为运动,则参照物是运动的船;孤帆从日边而来,则是相对于静止的河岸来说的,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行船和岸边。 05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 山喜》中的诗句,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 分析:“花气袭人” 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 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水准,所以诗中蕴含了:“扩散 和升高”的物理知识。 06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 音色来判别的,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 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传来 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 “振动和音色”来辨别的。 07 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出现这 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诗句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今宵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月末蛾眉月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3、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下弦月 4、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地形坡向与气候 5、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风力搬运 6、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伏旱 7、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散射 8、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喀期特地貌 9、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玉盘。——满月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平原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山地垂直气候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冷锋 1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月初蛾眉月 1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新月 1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对流雨 1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1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 18、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地上河 19、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2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暖锋 2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暖锋 22、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昆明准静止锋、喀斯特地貌 2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2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山气候 2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潮汐与月相 26、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高原 27、落江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物循环 28、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青藏高寒气候 29、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南亚热带气候 3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华南准静止锋 3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山谷风与地形雨 3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赤道线速度和公转 3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外力作用与地貌

哲学与生活关于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的选择题练习及答案详解

成语、俗语、诗句及名言哲理选择题汇编 Ⅰ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 B 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 实践的重要性 4、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 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5、"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客观性的制约 A(1)(2)(4) B(2)(3)(4) C(1)(2)(3) D (1)(2)(3)(4) 6、"审时度势"是说()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7、"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8、"杞人忧天"错在()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1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A(4)(5)B(3)(4)(5)C(1)(6)D(2)(3)(4) 1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 B(1)(2)(3)(4) C(1)(3)(4) D(2)( 3)(4) 1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 A(1)(2)(6)(7) B(3)(4)(5)(6)(8) C(1)(3)(4)(5)(6) D(3)(4)(5)(6)(7) 13、"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 (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B(2)(3)(4)C(1)(2)D(3)(4)14、"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5、"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16、"怨天尤人"错在()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古诗中的物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上戏附中李树祥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其中有些还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现举几例如下: 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芳香气体的分子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暗香来”也是梅花产生的香气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向外扩散的现象。) 3、“船到江心抛锚迟,悬崖勒马早已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说船到江心很难停下。) 4、“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平静的池水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池水看起来变浅。) 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即产生回声。)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弯的弓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弹性势能转化为离弦的箭的动能,可以射天狼)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对于地面的青山是静止的,但以运动的船为参照物,青山就变为运动了;以河岸为参照物,孤帆从日边而来) 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从寒山寺传播到客船)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从而出现“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现象) 10、“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当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无光区域,从而出现“浓荫”现象;光反射时的平面镜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就出现“倒影”现象。)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现象)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四、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句集锦

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句集锦 导读:哪些诗句的哲理性比较强呢,下面就由小编为你分享一些蕴含丰富哲理的诗句吧! 1.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2.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4.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5. 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6. 年年为客遍天涯。——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7.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李商隐《风雨》 8.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新年作》 9.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黄庭坚《徐孺子祠堂》 10.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11.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2.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李白《战城南》 13.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李煜《谢新恩·冉

冉秋光留不住》 14. 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15.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板桥《沁园春·恨》 16.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17. 幽姿不入少年场。——陆游《朝中措·梅》 18.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19.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20. 自唱新词送岁华。——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21.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孟浩然《万山潭作》 22.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 23. 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24.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于谦《立春日感怀》 25. 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26. 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27.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28.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晁端礼《绿头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诗词中的物理知识 中国的许多诗词中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在欣赏这些诗词时,不仅要挖掘诗词的思想内涵,而且应探讨诗词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 请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首诗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残阳铺水中”是由于光的反射、镜面成像而形成的。“半江红”是由于红光的波长长,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使晚霞呈红色。“九月初三夜”说明“露”这一自然现象一般发生在秋天。“露似珍珠”说明露珠呈球形且晶莹透亮。呈球形是因为液体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液面具有收缩到最小面积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露珠特别明亮是由于光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月似弓”是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唐代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庐山》中的“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不仅记录了“虹”这一自然现象,还揭示了产生“虹”的两个条件:光和小水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说明海潮与月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缸穿裙大雨淋。(缸为什么穿裙子呢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缸的外表面上。同时也暗示着降温即有大雨到来。)

2.霜后暖,雪后寒。(霜是由水蒸汽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又因为凝华属于放热过程所以霜后暖;大雪过后要融化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要从周围空气中吸热所以雪后寒。) 3.大的地震声音沉,小的地震声音尖。(这是由于大地震的振动颁率小,所以音调低感觉声音沉;小地震的振动颁率高所以音调高感觉声音尖。 4.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连通器的原理) 5.软也是水,硬也是水。(因为水具有流动性所以水是软的。又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后斥力难压缩所以水是硬的。) 6.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因为细绳与木块,水与石头接触时受力面积极小,产生的压强极大,所以绳可以把木块锯断,水可以把石头滴透。)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当花朵分泌芳香分了扩散运动加快时便预示着温度升高天气变暖。) 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物体内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这是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 9.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地球有吸引力而产生的重力方向是坚直向下所以苹果离树,不会落在远处。) 10.爬得高,跌得重。(因为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并且举的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所以爬得高,跌得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