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
- 格式:docx
- 大小:104.92 KB
- 文档页数:2
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操作步骤示意图
1. 筛查阶段
- 步骤一:收集基本信息
- 收集孕妇的个人资料,如年龄、家族史等。
- 步骤二:风险评估
- 根据孕妇的基本信息和检测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是否
需要进行产前筛查。
- 步骤三:检测选择
-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产前筛查方法,如超声筛查、血液筛查等。
- 步骤四:执行筛查
- 进行选择的产前筛查方法,如超声筛查、羊水穿刺等。
2. 诊断阶段
- 步骤五:收集诊断资料
- 根据筛查结果,进一步收集孕妇和胎儿的相关资料,如胎儿的超声检测结果、羊水穿刺结果等。
- 步骤六:诊断判断
- 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诊断判断,确定胎儿是否存在异常。
- 步骤七:辅助检查
- 如果诊断结果存在争议,可以进行辅助检查,如基因检测、胎儿生物化学指标测定等。
- 步骤八:诊断结果确认
- 根据诊断判断和辅助检查结果,确认胎儿的诊断结果,并向孕妇提供准确的诊断报告。
3. 结果解读和咨询
- 步骤九:结果解读
- 将诊断结果进行详细解读,向孕妇解释胎儿的异常情况和可能的后果。
- 步骤十:心理咨询和支持
- 针对孕妇可能产生的困惑和焦虑,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 步骤十一:风险评估和建议
- 根据诊断结果和孕妇的个人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如继续监测、终止妊娠等。
以上是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操作步骤示意图,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指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对胎儿进行检测和诊断的过程。
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为孕妇提供更加全面的医学服务和更好的指导,提高胎儿健康的几率,降低相关疾病的风险。
产前筛查产前筛查是通过一系列检测手段,来评估胎儿是否患有遗传性疾病的可能性。
这种检测方法是非侵入性的,并且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产前筛查的结果往往能给出相应疾病的患病风险,方便医生和患者做出相应的决策。
产前筛查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检测、超声波检查和羊水穿刺等。
其中,血液检测是通过孕妇的血液中检测胎儿的DNA等物质,来分析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疾病的可能性。
超声波检查则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对胎儿进行检查,评估其器官结构和生理状态。
羊水穿刺则是在孕期较晚时期,通过取得羊水样本进行分析和测试。
产前筛查的优点在于,能够在不伤及胎儿的情况下,对患病风险进行评估。
但是,它并不能对某些疾病做出精准的诊断,还需要通过产前诊断等手段进一步确认。
此外,产前筛查的结果仅是提供了患病的概率,并不能给出具体的诊断,需要患者和医生进行深入讨论和决策。
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对胎儿的遗传疾病进行确认,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疾病的过程。
产前诊断的方法包括羊水穿刺、脐带穿刺和胎盘组织检查等。
这些方法需要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在严格掌握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情况下进行。
产前诊断的优点在于能够确定胎儿的疾病情况,对孕妇和家庭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指导后续的生活和医疗护理。
但是,产前诊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
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在孕期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产前筛查能够在孕早期对遗传疾病的患病风险进行评估和提示,对于减少遗传疾病患病的数量和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而产前诊断则能够对遗传疾病的确诊提供参考,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
在进行产前筛查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和专业机构,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测和诊断。
宣传关于产前筛查与诊断的内容产前筛查与诊断是优生优育的重要保障,产前筛查可以检测出一些遗传疾病和异常情况,而产前诊断则可以进一步确认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疾病或异常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产前筛查与诊断的相关内容。
1.产前筛查概述2.产前筛查是指在孕期进行的检查,以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某些遗传疾病或异常情况的风险。
产前筛查是一种普遍性的检查,旨在发现高风险孕妇,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3.产前筛查方法4.产前筛查的方法包括血清学筛查、超声检查和基因检测等。
血清学筛查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的某些生化指标,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某些遗传疾病或异常情况的风险;超声检查是通过超声波检查胎儿的形态和结构,评估是否存在异常;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孕妇的基因,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某些遗传疾病的风险。
5.产前筛查的必要性6.产前筛查可以及早发现胎儿的异常情况,为孕妇提供更多的选择,避免缺陷儿的出生,提高人口质量。
7.产前筛查的适宜时机8.产前筛查的适宜时机一般为孕早期和孕中期,具体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安排。
9.产前筛查的技术指标10.产前筛查的技术指标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等。
敏感度是指筛检试验能够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患者的概率;特异度是指筛检试验能够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定为无病的概率;阳性预测值是指筛检试验出现阳性结果的人中,实际有病者的概率。
11.产前诊断概述12.产前诊断是指在孕期进行的检查,以确诊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疾病或异常情况。
产前诊断是一种高精度的检查,通常用于对高风险孕妇进行确诊。
13.产前诊断方法14.产前诊断的方法包括羊水穿刺、脐血取样和基因检测等。
羊水穿刺是通过抽取孕妇子宫内的羊水样本,检测胎儿的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脐血取样是通过抽取孕妇脐带血样本,检测胎儿的染色体是否存在异常;基因检测是通过检测孕妇的基因,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某些遗传疾病的风险。
15.产前诊断的必要性16.产前诊断可以确诊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疾病或异常情况,为孕妇提供更加准确的选择,避免缺陷儿的出生,提高人口质量。
唐氏征产前筛查腾程孕期胎儿软件操作规程本文档提示医院从孕妇初次到医院抽血筛查直至最后孕妇妊娠结局,孕妇、检验科、产科涉及其它相关部门需要注意的一些步骤、过程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各医院可以结合自身流程融入这些步骤.一、孕妇告知书:在孕妇进行唐氏征产前筛查之前,医院有义务告知孕妇“什么是筛查",“产前筛查是做什么的”“筛查报告的结果和意义”,需要提到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
在孕妇知情并签字同意后才能进行筛查。
告知书的内容可以参考另一文档。
通常情况下,孕妇告知书可以和孕妇资料收集同时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孕中期唐氏筛查的最佳时间是孕15 周0 天到18 周0 天,本软件可以筛查的孕周时间是14 周0 天到21 周6 天。
由于唐氏筛查是为随后可能需要的诊断测试服务,而目前很多地方做产前诊断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这很可能耽误后续措施实施的最佳时间.医院可以根据这个情况,适当缩短可以筛查的时间范围,并在孕妇告知书里注明这个原因。
二、孕妇资料收集:知情书经孕妇本人签字后,孕妇还需如实提供一些筛查必须数据,并提供一些筛查相关数据。
筛查必须数据包括:姓名、出生日期、末次月经信息、B 超信息、体重、糖尿病史、人种、吸烟史.相关数据包括夫妇的遗传病史和孕妇的孕产史。
其中筛查必须数据一定要准确录入唐氏软件,如果孕妇在唐筛之前还没有做过B 超,医生可以建议孕妇在唐筛的同时做第一次B 超。
其它一些便于医院统计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录入唐氏软件,包括住院号、门诊号、有效联络方式等,软件可以提供大部分信息导出的文件,可用Excel 打开.另外,为了表明医院尽到告知义务,如果孕妇不原意做唐筛,最好也让她签字“不筛查”,医院也留一份底。
三、检验申请单:医生开具检验申请单,并附上孕妇告知书和孕妇资料。
四、采样:检验科医生根据检验申请单采集孕妇静脉全血样本,并在检验申请单中注明采样日期.采集全血样本不少于5ml。
唐氏筛查的采血无需空腹,同时也不宜吃太刺激油腻的食物。
产前筛查相关工作制度目录产前门诊工作制度 (2)产前咨询门诊工作制度 (2)高危妊娠门诊工作制度 (2)遗传咨询门诊工作制度 (3)生化免疫室工作制度 (3)产前筛查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4)产前诊断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4)遗传咨询医师岗位职责 (5)超声诊断医师岗位职责 (5)产前筛查检验人员工作职责 (6)产前筛查人员行为准则 (6)遗传咨询技术规范 (7)21三体综合征和神经管缺陷产前筛查技术规范 (8)超声产前诊断技术规范 (11)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规范 (11)生化免疫实验室管理规范 (14)产前筛查标本采集与保存制度 (15)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管理、考核、评价制度 (16)产前筛查病案管理制度 (17)产前筛查报告发放制度 (17)产前筛查知情同意制度 (17)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制度 (18)产前筛查疑难病例会诊制度 (18)产前筛查疑难病例转诊制度 (18)产前筛查跟踪随访制度 (19)中孕期孕妇血清学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图 (20)产前门诊工作制度1、医务人员应遵守医德规范,仪表端庄,衣帽整齐,坚守岗位,佩带标识。
2、热情接待,态度和蔼,周到服务,廉洁行医,树立良好的医务人员形象。
3.接诊室内清洁卫生,设备仪器摆放整齐。
定期紫外线消毒。
4. 按照产科门诊工作常规进行服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帮助孕妇孕早期建卡建册,规范填写保健卡及手册、门诊登记册及处方等,认真详细检查、核对。
5.积极宣传孕期妇女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特点,尽可能解除她们精神和心理上的负担;积极宣传优生优育,母乳喂养等有关科学知识。
6.严格操作规程,检查应认真,动作要轻柔,操作要规范;对疑难问题,应请上级医师协助诊断和处理,认真规范地书写病历。
7.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追踪与管理,按期进行高危评分。
对高危孕妇在保健卡(病历)上作特殊标记. 部门医院之间要相互协作,互通情报。
8.筛查出的高危妊娠应转入“高危妊娠门诊”诊治。
产前筛查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一、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图早孕建卡时咨询,宣传产前筛查的意义同意筛查不同意筛查告知目前筛查的先天性疾病书面告知孕妇妊娠结局中如发现筛查疾病,检出率、假阳性率及意义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孕妇知情选择并签字定期常规产前检查孕14-20周抽血双联筛查必要时B超核定孕周风险率低高风险率或高危孕妇二、产前筛查门诊工作程序1. 目的:保证产前筛查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2. 范围:产前筛查检测项目。
3. 程序:①在孕妇进行孕期检查时,及时了解孕产妇的个人史、既往史、孕产史和家族史,同时向其宣传产前筛查预防遗传病的重要性,并指导孕妇如何参加产前筛查。
②母血清产前筛查在早孕期(7~14+6周)、中孕期(14~20+6周)进行,但由于母血清产前筛查的局限性,一般可建议孕妇在孕12~14周、孕20~22周及孕32周左右各进行一次详细的B超检查,以排除各期可发现的先天畸形。
③向孕妇说明其具有知情同意权,待其同意参加产前筛查后,门诊医师应详细询问并准确填写下列数据:i.出生日期(公历)ii.体重iii.末次月经日期(公历)、月经周期、B超检查时间测定的CRL或BPD值iv.是否吸烟v.是否双胞胎或多胞胎vi.是否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vii.是否有异常妊娠viii.联系方法④标本采集见相关程序文件。
⑤筛查结果分析:在对各个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之后,风险率以1/n的方式来表示,意味着出生某一患儿存在1/n的可能性。
唐氏综合征筛查采用1/275为临界值;18-三体筛查采用1/350为临界值。
筛查结果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与临床检验上的阳性和阴性结果有区别。
⑥筛查结果的处理:i.筛查高风险的孕妇表示其生唐氏综合征儿的可能性较高,但不是确诊,建议该孕妇进行产前诊断。
ii.筛查低风险的孕妇表示其生唐氏综合征儿的可能性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生唐氏综合征儿的可能性,可以继续妊娠。
⑦经过产前筛查的孕妇都进行随访。
⑧下列情况的孕妇建议行染色体病产前诊断:i.产前筛查高风险的孕妇ii.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iii.有反复流产史的孕妇iv.曾生育过染色体异常儿的孕妇v.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的孕妇⑨ B超发现胎儿下列情况建议孕妇做胎儿染色体检查:i.羊水过多,尤其伴有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i.股骨短iii.颈部透明区增厚或颈部水囊瘤、胎儿水肿iv.肾盂积水、肾脏畸形v.脑积水或侧脑室扩大、脑脉络丛囊肿、后颅窝增宽vi.唇、腭裂,尤其伴有其他异常者vii.单脐动脉、脐带囊性包块、脐膨出viii.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强回声光斑ix.多发畸形三、产前筛查患者知情同意制度1、产前咨询医师应向孕妇解释唐氏综合征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发生率、患儿情况以及孕妇高危因素等。
产科门诊诊疗常规产科门诊的常规诊疗流程产科门诊由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和护士共同负责围产保健管理工作。
他们的工作包括医疗、各种卡片管理、孕妇随诊、产后随访、宣教以及围产统计工作。
产科门诊设有产前检查、产科初诊、产科复诊、高危门诊、产前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后随诊等分类。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产前检查的流程。
产前检查是孕妇进行的首次产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检查。
在进行产前检查之前,需要进行查尿hCG或血B-hCG检查,如果检查结果呈阳性,则需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
产前检查的流程如下:1.测量基础血压和体重。
2.仔细询问月经史、既往史、家族史。
3.对早孕有其他合并症者,应请相关科室会诊,确定能否继续妊娠,并讨论妊娠过程中合并症的处理。
如果不宜继续妊娠,则需向孕妇说明继续妊娠的风险,并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上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4.在妊娠11-13周左右进行超声检查,测量胎儿CRL以核对孕周,出入量NT值进行常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早孕超声筛查。
如果NT≥3mm,则需要转诊至产前咨询门诊。
5.妊娠11-13周超声检查正常者,继续进行产前检查。
6.进行常规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血型+Rh因子、输血全套等。
7.妊娠15-20周进行唐氏综合征母血清学筛查,筛查高危者,转至产前咨询门诊。
8.妊娠20-24周进行系统胎儿超声检查。
9.有遗传病家族史或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应转至产前咨询门诊(上一级医院)。
在产前检查之后,孕妇需要进行产前初诊和产前复诊。
正常情况下,妊娠28周以前每4周随诊一次,妊娠28-36周期间每2周随诊一次,36周以后至住院每周随诊一次。
产后检查一般在产后42-50天进行。
此外,每月末,门诊及产科病房医师还会对下月预产期内伴有合并症或并发症的病历进行讨论,提出诊断、治疗意见,并对分娩方式提出建议或做出决定。
在孕期进行两次产前宣教,建议妊娠糖尿病或孕前糖尿病患者听一次妊娠期营养指导课。
1.产前初诊完成产前检查后,进入产前初诊检查。
江苏省产前诊断(筛查)质量控制标准(试行)一、产前诊断(筛查)质量控制系统(一)组织网络及职责分工质量控制系统由省级产前诊断(筛查)质量控制中心、产前诊断(筛查)机构和提供产前检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组成。
省级产前诊断(筛查)质量控制中心提供产前诊断(筛查)技术服务,同时负责协助省卫生厅对全省产前诊断(筛查)工作进行业务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定期向省卫生厅上报全省产前诊断(筛查)工作情况和质控情况,并向各产前诊断(筛查)机构反馈质控结果。
产前诊断(筛查)机构提供产前诊断(筛查)服务。
其中,市级产前诊断(筛查)机构负责培训和指导本区域产前诊断(筛查)相关人员,做好产前诊断(筛查)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同时要做好本单位和所辖区域的质控。
提供产前检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在进行早孕检查或产前检查时,应按要求做好产前诊断(筛查)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咨询服务等工作。
开展产前筛查的机构要与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开展产前诊断的机构建立转诊关系,并将产前筛查项目纳入产前诊断质量控制。
(二)工作要求及相关制度各产前诊断(筛查)机构应建立产前诊断(筛查)质量控制小组,每月进行质控活动一次,对本产前诊断(筛查)机构及所辖区域的产前筛查工作进行质量控制检查,并对疑难病例、技术发展等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以提高产前诊断(筛查)的质量和水平。
各产前诊断(筛查)机构要制定有关产前筛查、诊断的临床、实验室等工作制度、转诊制度及跟踪观察制度、标本采集及管理制度、统计汇总及上报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
二、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见“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图”。
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图孕建卡时进行产前筛查宣教,告知筛查的意义、疾病的检出率、假阳性率等,孕妇或其家属知情选择并签署知情书同意筛查不同意筛查确定孕妇的年龄与孕周定期常规产前检查三、开放性神经管缺陷与21三体综合征孕中期产前筛查的质量控制(一)产前筛查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1、产前筛查是指通过检查孕妇血清中的生化物质,筛查胎儿异常(脑膜膨出、无脑儿、脊柱裂等开放性神经管缺陷和21三体、18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
我国每年100 万出生缺陷,占出生数的5%,先天性心脏病22 万,神经管畸形10万,唇腭裂 5 万,唐氏综合征(21-三体) 3 万。
目前筛查的三种疾病:唐氏综合征(21-三体),发病率(国内)1/1600;爱得瓦氏综合征(18-三体),发病率(国内)1/6000;神经管畸形(NTD ),发病率(国内)1/1000。
因此开展预防及降低出生缺陷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产前筛查:又称孕母血清产前筛查,是指通过经济、简便、无创伤的检测方法,从孕妇群体中发现怀有某些先天缺陷儿的高危孕妇,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最大限度地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率。
(二)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指在胎儿出生前对胎儿宫内感染和出生缺陷进行诊断,包括免疫学诊断、 B 超影像学诊断、细胞遗传学诊断和基因诊断等。
(三)产前筛查的最佳时间及针对病种:
孕早期(8-⑵周测定PAPP-A,报告21-三体综合征风险率。
孕中期(15-20)周测定AFP/Free-hCG3,报告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及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风险率。
(四)产前诊断技术项目:
羊膜腔穿刺、脐血穿刺、产前诊断 B 超、着床前的细胞遗传学诊断(PGD)
(五)产前筛查及诊断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产前发现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及单基因遗传病(常见和危害严重),避免出生。
局限性:不能预防发生,只能通过避免出生,降低部分出生缺陷率。
(六)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流程图见下一页
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流程图
告知目前筛查的先天性疾病种类检出率、假阳性率及意义
书面告知孕妇妊娠结局中可能出现的胎儿异常
记录妊娠结局
早孕建卡时咨询,初筛高危病例、宣传产前筛查的意义同意筛查不同意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