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绿色开花植物
- 格式:pdf
- 大小:1003.18 KB
- 文档页数:8
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1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三课时]种子萌发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通过栽培不同内部条件的种子,观察、分析其萌发情况,描述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⑵.通过讨论、分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及观看兴趣小组课外探究结果,描述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2.能力目标:⑴.通过讨论、分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的实验方案,进一步提高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变量等科学探究的能力;⑵.通过课前的栽培、观察实验,学会客观地记录实验数据,能用简明的语言清楚地描述实验现象,表述自己的观点;⑶.能利用概念图作为学习工具,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参与“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培养责任心和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处理与设计思路:㈠.对本节教学顺序的微调1.教材的安排:2.调整后的安排3.调整说明:将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安排在同一个课时里完成,能使“种子萌发的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更具条理性、连贯性和整体性,能更好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
㈡.设计思路:“种子萌发的条件”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此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希望以此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把本节课的教学定位为:让学生在开展探究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呢?开展哪些探究呢?通过研究,我们决定引导学生开展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两个方面的探究,并将其分为“课外探究”和“课内探究”两部分进行。
1.课外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探究活动的结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如果没有课外探究的支持,课堂上只能讨论设计方案,看不到实验结果,那么,所得出的结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四)课题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四)课型新授课课时18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教育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学意识。
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关键光合作用的实质教法讨论法,研究法。
教具挂图,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课前综艺:1、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什么?2、光合作用可以释放什么气体?3、光合作用需要__?__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引入新课:根据前几节课的科学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源、场所和产物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叶绿体光合作用包含两种变化(实质) :物质转变: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师生问好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等学习活动,对光合作用形成一定的感性誝,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光合作用概念的要素。
启发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1、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人类利用的多种原料,2、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源。
3、物的光合作用则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从而维持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立体高效种植小结学生归纳教师点拔学生进行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教师讲述师生共同小结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产上为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采取的措施。
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教案通过本章学习,你应该能够: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阐明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3.说明根毛的结构,列举植物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的实验证据。
4.列举茎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实验证据。
5.描述植物通过气孔蒸腾水分的过程和意义。
通过学习本章希望你能认识到:尝试制作叶片表皮临时装片,进一步熟练显微镜操作。
运用给定的材料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推测叶片的结构与功能之间联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在观察活动中,养成细致严谨、善于思考的科学品质。
1.教材地位:《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中的一部分知识。
2.教材内容: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生活的最大特点;所以本章首先讲述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一节中,先介绍光合作用有发现史,让学生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学生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徒手切片,识别叶片的结构,利用制作模型讲解叶片的结构,最后,总结归纳领悟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2、制作叶片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1、心理和生理特征: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有一定兴趣。
2、知识现状: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已经有2月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合作用现象虽熟悉,但对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只停留在表面现象,尤其叶片的结构和功能,学生更是不了解。
初一生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植物中,叶既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又是吸收水和无机盐部位的是 ( )A.天竺葵B.海带C.葫芦藓D.贯众【答案】C【解析】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没有输导组织;它没有根,哪些有点像根的须状物只有固定功能,没有吸收水分、无机盐的功能,所以只能叫假根。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叶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贯众属于蕨类植物,出现了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等;天竺葵叶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根。
因此叶既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又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的是葫芦藓,故选项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苔鲜、藻类、蕨类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人类的关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谷穗所代表的植物属于A.蕨类植物B.苔藓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答案】D【解析】《国徽图案》是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内容包括国徽图案及对该图案的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其中的小麦是北方很常见的粮食作物,属于被子植物。
【考点】生物的基本常识。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子植物都能结果实和种子B.苔藓植物有茎叶和假根C.藻类植物没有根叶茎的分化D.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答案】A【解析】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长的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种子植物都结种子,但裸子植物没有果实。
用种子繁殖后代,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考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4.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A.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都生活在水中C.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D.体内都有输导组织【答案】C【解析】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离不开水,适宜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学习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将天竺葵放在暗处48 h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照下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干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放在暗处48h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C.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D.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答案:D分析:图中:A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A装置有二氧化碳;B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
所以,A、B两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
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对照实验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叶片A(清水组)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氢氧化钠组)装置的对照,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AB两个装置的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C正确。
D.淀粉遇碘溶液变蓝色。
A和B叶片经过光照、酒精脱色后,需要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碘溶液,观察其发生的现象。
叶片B缺少二氧化碳,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而叶片A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溶液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2、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市利用温室进行草莓种植。
在寒冷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温度、湿度等以提高产品质量,下列措施不利于...提高作物产量的是()A.适当增加光照B.增施“气肥”C.适时松土浇水D.增大种植密度答案:D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