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卷12月月考试卷(Word版 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0
普陀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一、文言文(一)默写(15 分)1、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2、,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醉翁亭记》4、5、衣沾不足惜,,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归田园居》(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 6-7 题(4 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曲作者是7、下列理解错误的是(朝的)(姓名)。
(2 分)A.“枯”“老”等修辞语蕴含无限凄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第1页/共5页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 虏人过五千,移文 旁郡.吏欲传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 ,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 范乃令军中褥食(1) 会匈奴大入塞 ( ) (2)故事 虏人过五千(B.第 1 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 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普陀区初三毕业生第一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带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默写题1默写(18分)小题1:关河梦断何处, 。
(《诉衷情》)小题2:孤村落日残霞, 。
(《天净沙·秋思》)小题3:了却君王天下事,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小题4: ,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小题5:虎因喜,计之曰:“!”(《黔之驴》)小题6: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二、写作题2写作(60分)请以“给自己一片阳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②不得抄袭。
三、阅读理解与欣赏3阅读下面诗词。
(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小题1:“识尽”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
B.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情感变化。
C.上片“爱上层楼”与下片“欲说还休”,在结构上彼此呼应。
D.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愁绪得以排解。
4阅读下文。
(12分)放翁家训陆游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
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
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
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小题1: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生( ) (2)虑(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卷(满分:150 分,完成时间:100 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 分)(一)默写(15 分)1.孤村落日残霞,。
(《天净沙·秋》)2. ,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3.夜阑卧听风吹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 题(4 分)【甲】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乙】凭栏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丙】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6.从体裁来看,三首作品中与其他两首不同,属于。
(2 分)7.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甲】【丙】两首作品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季。
B. 【乙】【丙】两首作品都化用了前人的诗句。
C. 【甲】【乙】都表达了作者的悲愤,前者因壮志难酬,后者因相思之苦。
D.【乙】【丙】两首作品都由近及远写了眼前所见之景,抒发了喜爱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 题(8 分)【甲】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8.甲文作者是,乙文中的“余”是。
(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甲乙两文都规劝他人学习要。
(3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 题(12 分)段辽于密云山遣使诈降,季龙信之,使征东麻秋百里郊迎,敕①秋曰:“受降如待敌,.将军慎之。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 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困于心,,。
(《生于忧患》)2. ,进,吾往也。
(《孔孟论学》)3.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5. ,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戌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塞外声?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
(2 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二词都表现抗金的愿望与报国无门的矛盾。
B.二首词的结尾句都体现了理想落空的绝望。
C.二首词都运用了对比,从中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D.作者同为南宋时期爱国词人,都有不为所用的优愤。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 分)潍县署中寄含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8.《潍县署中寄含弟墨第一书》的作者是___朝的 (人名)。
(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19年上海普陀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 分,完成时间:100分钟)2019.1.8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不见去年人,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查子·元夕》2.____________________,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
《醉翁亭记》4.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曲作者是____朝的(姓名)。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是()(2分)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凄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则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B.第1段抒发了范仲淹登楼远眺洞庭的欣喜之情。
C.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会有与作者一样的感慨。
D.作者无法理解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海市普陀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默写(1)困于心,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2)__________,进,吾往也。
(《孔孟论学》)(3)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__。
(《观书有感》)(5)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戌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塞外声”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词都表现抗金的愿望与报国无门的矛盾。
B.二首词的结尾句都体现了理想落空的绝望。
C.二首词都运用了对比,从中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D.作者同为南宋时期爱国词人,都有不为所用的优愤。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潍县署中寄含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4.《潍县署中寄含弟墨第一书》的作者是___朝的________(人名)。
普陀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坐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5小题,共15分)1、不见去年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查子·元夕》)2、________________,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
(《醉翁亭记》)4、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曲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姓名)。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是()(2分)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凄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0题。
(9分)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阳楼的“大观”表现在“衔”“吞”之气势。
上海市普陀区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50 分,完成时间:100 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 27 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 分)(一)默写(15 分)1.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2.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孟论学》3.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醉翁亭记》4. ,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衣沾不足惜,。
《归园田居》【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
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答案:(1)泪湿春衫袖(2)譬如平地(注意“譬”的书写)(3)醒能述以文者(4)八百里分麾下炙(注意“麾”的书写)(5)但使愿无违【点评】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 6—7 题(4 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曲作者是朝的(姓名)。
(2 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是(2 分)A.“枯”“老”等修饰语蕴含无限凄苦。
B.“小桥流水人家”是思念中的故乡。
C.多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游子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普陀区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间:100分钟,在答纸上完成)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6分)1. 长风破浪会有时,__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
(《行路难》)2. 欲为圣明除弊事,__肯将衰朽惜残年____。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 _觥筹交错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4. 所以动心忍性,__ 曾益其所不能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 写作时想阐释学习过程中应学思结合,可引用孔子的名言“_ 学而不思则同,思而不学殆__。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第6-8题(12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岳阳楼记(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香浓郁,颜色青翠。
7.《水调歌头》的作者是(1)_苏轼___,诗人因看到(2)__明月(美好)__而“把酒问青天”,奇特的想象体现诗人(3)___浪漫___的个性。
(3分)8.《岳阳楼记》中“把酒临风”的意思是(1)_举起酒杯面对清风_,这段抒写了迁客骚人因(2)__楼看到晴和之景_而“喜洋洋”。
此段描写的作用是(3)突出过客人“以物喜”与上段“以已悲”构成一整体,与下文仁人形成反差,作者在此上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7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12分)苏轼私识范淹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
普陀区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参考答案1. 泪湿春衫袖2.譬如平地3.醒能述以文者4.八百里分麾下炙5.但使愿无违天净沙·秋思6.元马致远7. B岳阳楼记8. A9. 处于高高的庙堂之上,就为他的百姓担忧。
10.在抒写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时的深深忧虑,以此引发更多志同道合者的共鸣。
廉范敌虏11.适逢超过12.匈奴从这以后不敢再入侵云中了。
13.虏众盛而范兵不敌(1)用星列般的火把吓退敌人(2)在凌晨趁敌人不防备时突然袭击学会与自己相处14.觥筹15.安静地独处,独立地学习思考16.(1)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2)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3)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17. C18.不适合。
这些事例共同点是他们的成功花费了很长时间,并不一定证明他们是在独处中成就自己。
事例与观点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不适合作为事实论据。
适合。
这些人能如此长时间地坚持写作就是有定力的表现,正凭着这份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才取得了成就,与论述的观点一致:在独处中能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
西瓜虫的春天19.表明时季转换之快,突出皮大王等待话梅抽芽的焦急心情。
20.老师没有训斥因为种话梅核而逃课的孩子老师让孩子试着养西瓜虫21.解释自己要离开的原因,希望得到孩子们的理解。
22. C23.春天里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试着养西瓜虫,用饵正确驯导,大多会绕开歧途走出迷宫。
每一个孩子就像西瓜虫,需要正确引导,孩子们正是在年轻老师耐心地等待和引导下自由健康地成长,迎来人生的春天。
综合运用24.A25.乱涂乱画,影响城市整洁美观26.示例一:将人行道中的隔离栏绘成一条黑白条纹的蛇,使隔离栏更为醒目,也为街景增添了一点趣意。
示例二:画作中浇灌树苗的小女孩与街道中的树完美融合,组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表达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写作27.参照2018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普陀区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 分,完成时间:100 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 27 题。
一、文言文(40 分)(一)默写(15 分)1.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尽马蹄轻。
《观猎》3.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5.所以动心忍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 6 一 7 题(4 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______、______和夕阳。
(2分)7.下列理解恰当的是()(2 分)A.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B.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
C.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
D.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打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8 一 10 題(9 分)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本文作者是____(1)______,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_____(2)_____》。
(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4 分)A.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
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9八上·齐齐哈尔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
B . 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
C . 元旦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D . 先生讲课时,他就在一旁正襟危坐,静静地听着。
2. (2分) (2018七下·扬州月考)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 . 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 .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 . 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2017·陕西) 经典诗文默写(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2) ________ ,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其五))(3)问君归期未有期,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4) ________。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
(《礼记•虽有嘉肴》)(6)陛下亦宜自谋,________ ,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7)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
(《论语•为政》)(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9) ________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何其芳《秋天》)(10)寻梦?撑一支长蒿,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你能区别下列各组形似字吗?请给它们组词。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嫉.妒jí胡茬.zhā混淆.xiáo 一曝.十寒pùB.热忱.chén 撩.起liāo 裹挟.xié封妻荫.子yīnC.秉.持bǐng 花蕊.ruǐ擂.鼓lěi 图穷匕.见bǐD.嗜.好shì奶酪.lào 邮戳.chuō寻衅.滋事xìng2.(3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宵夜笑涡翰墨忧心如焚B.逃蹿鱼鳍骚扰立竿见影C.怠慢巍峨斩获锤胸顿足D.炫目咆啸茸毛冥顽不灵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看着滔滔不绝....的黄河流水,谁能不感叹祖国河山的壮丽?B.体训的哨声一响,同学们就前仆后继....地冲向操场。
C.多亏了他事事吹毛求疵....,这项工程才没出什么差错。
D.这片草原坦荡如砥....,正是纵马驰骋的好去处啊!4.(3分)下面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你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某件事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②这样,你花百分之百的力气就能实现常人百分之四百的效果。
③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实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④你花你剩下百分之八十的力气实现另外四件事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⑤这不仅是传说中的“事半功倍”,更是“事半功多倍”。
⑥先要说明的是,二八原则的目的不是帮助你偷懒。
这个原则的目的,是帮你成就更多。
A.③⑥①④②⑤B.③②⑤⑥①④C.⑥③①④②⑤D.③①④②⑥⑤5.(3分)请为下列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7 个字)新华社伦敦12月18日电权威科技期刊《自然》杂志18日在线发布2018 年度科学人物。
位居榜首的是年仅22岁,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曹原。
《自然》称其为“石墨烯驾驭者”。
曹原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考场: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阶段学习监测与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卷面分为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草稿纸及答题卡交回,不准带出考场。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8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发现了一切气韵结体的可能的姿态,而它的发现系从自然界摄取的艺术的灵感,特殊是从树木鸟兽方面﹣﹣一棱梅花,一条附有几片残叶的葡萄藤,一只跳跃的斑豹,猛虎的巨瓜,麇鹿的捷足,骏马的劲力,熊罴的丛毛,白鹤的纤.细, , ,松枝的纠棱盘结,没有一种自然界的气韵形态未经中国画家收入笔底,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者。
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
它的尖端蜷.曲而上绕,还di ǎn zhu ì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的di āo zhu ó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他把这种神韵融会于自己的书法中。
他又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劲.挺而枝杈转折下弯,显出一种b ù q ū b ù n áo 的气派,于是他把这种气派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选自林语堂《人生的盛宴》)(1)根据拼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中。
(2分)di ǎn zhu ì di āo zhu ó b ù q ū b ù n áo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分) 纤.细 蜷.曲 劲.挺 (3)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成时间: 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困于心,,。
(《生于忧患》)2. ,进,吾往也。
(《孔孟论学》)3.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5. ,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戌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6.“塞外声”在诗中的意思是_______。
(2 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二词都表现抗金的愿望与报国无门的矛盾。
B.二首词的结尾句都体现了理想落空的绝望。
C.二首词都运用了对比,从中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D.作者同为南宋时期爱国词人,都有不为所用的优愤。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 分)潍县署中寄含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
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8.《潍县署中寄含弟墨第一书》的作者是___朝的 (人名)。
(2 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 分)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此家书是批驳“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树立读书必须选择精华、深入研究的态度。
B.第一段“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竖起批驳的靶子,表明了鲜明的态度。
C.第二段承接上文指出“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的最大弊端是“一眼即过”“方寸无多”。
D.第二段以孔子、苏轼、虞世南为事实论据,对比论证强调了就是圣人也要好好读书。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 分)洪佛子洪皓,字光弼,番易人。
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
宣和中,为秀州司录。
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
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
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
”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注]①洪皓:宋代著名的爱国忠臣;②经略:规划治理。
③此句意为:开仓降价卖粮给民众。
廩,官仓:损直,减价;果,卖出粮食。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以拯荒自任.( ) (2)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 )12.对文中的划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就用青白两色旗帜区别,在(灾民)手上涂墨水来识别他们。
B.就用青白两色旗帜区别,在(灾民)手上涂墨水来认识他们。
C.就分别用青白两色旗帜,在(灾民)手上涂墨水来识别他们。
D.就分别用青白两色旗帜,在(灾民)手上涂墨水来认识他们。
13.能表现洪皓“有经略四方之志”的行为是“”。
(2分)14.选文除了表现洪皓心系百姓之外,“”的行为也表明他具有特点。
(3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水井的故事①水井的发明时间大约在5000年以前。
水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亲近水源的形式,它是中国古代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
它打破了人们依赖河流生活的限制,¨¨而居浙渐演变成为¨¨而居。
水井一般都位于聚落的中心地带或干道的交叉处,房屋围绕着这一中心,就地势自由布置,街巷依水井而延伸,整个聚落连浙向外扩张,规模逐渐扩大,从而形成了村落、乡镇、城市,因而也就有了“市井”一说。
②古时候,水井不仅满足了人们取水和用水的需要。
邻里相聚井边,妇女在井边洗衣、洗菜、淘米,毫无顾忌地聊天;男人用水桶到井边汲水;小孩在井边下棋、打闹、玩耍;老人们叼着烟斗晒太阳;小商小贩们扛着扁担吆喝买卖。
井边的方寸之地成为居民聚集闲话的场所,人们除祭祀外的的公共活动大多都会在水井边进行。
③水井对于百姓生活来说意义重大,修造水井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大善举。
(1) 便是百姓对这种善举的最好赞誉。
因此,修井成为有志于流芳后世的士绅们乐此不疲的一件事情,也造就出了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水井景观。
⑤伴随岁月的积淀,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成为一种因情景不同两文化意义不同的符号。
⑥“井”最常见的符号意义即代表了家国故园。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改色不改井”。
中国的传统观念视并为命根子,把“ (2) ”看成是人生一大苦事,中国古人安土重迁,具有很强的乡土文化情结,他乡的一碗井水常常让人充满了离悲别绪。
⑦同时,水井本身位于地上而深入地下,井口小,如果人在其中,所见井上之天也就小。
一种特殊的空间视野便使水井从“家国故园”的象征中又引中出一重符号内涵,体现了固定的生活区域对人思想的禁锢。
“ (3) ”等成语便由此而来。
⑧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中,投井而亡的例子俯拾皆是。
有时“井”迷象征着受侮辱的穷苦之人灵魂与肉体最后的归依,是悲惨命运的象征,这也是“水井”符号最为凄惨的一层表达。
在封建理教统治下,井成为这种杀人礼牧的卫道者、帮凶和刽子手。
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水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更是丰富多彩。
下次当你走在一条古城街道上时,也许在破败的庭院,也许在寻常的巷陌,有一口尘计多年的古井,在它背后,肯定承载着一段古城的历史与文化,等待着你来开启。
15.根据第①段的内容,补全划浪线的句子。
(2 分)¨¨而居浙渐演变成为¨¨而居。
16.在文章空格处选填合适的成语: (1) (2) (3) (3分)A.背井离乡B.饮水思源C. 井底之蛙17.第⑥段中说“水井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越了功能意义”,“功能意义”指的是______;“文化意义”分别有(1) (2) (3) 。
(8分)18.⑥到⑧段不能互换顺序,请说明理由。
(3分)19.下面两段文字,哪一段放在第⑧段中更合适?请具体闸述理由。
(4 分)[甲]《三国演义》中,刘备兵败当阳桥,逃难途中,麋夫人怀抱年幼的少主与大军走散后被赵云找到。
糜夫人深知刘禅对刘备的重要性,但此时想要赵云保全她母子二人,一起从曹营冲杀出去难比登天,她在将阿斗托付给赵云后投井而亡。
[乙] 北京故宫里有一口水井,名为“珍妃井”。
据说慈禧太后在杀告戊戌维新派志士后,对支持光绪变法的珍妃百般加害,并将其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走前令太监把珍妃推入井中溺死。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
(20分)快递①这一天,我在三楼的书房里看着书睡着了。
②在我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没听到门铃声!也没听到快递打我的手机!不过当手机铃声再次响起叶,我醒了。
③"你在家吗?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声音里充满怒火。
④“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
”我反复解释。
⑤“你们这些人都不接电话的!”他大喊着:“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的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理得“不成体统”。
⑥我的火终于“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
我飞快地下楼。
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吗?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也立刻就极力地压抑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歌斯底里。
我对自己说,不要吵架,没什么意思。
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
从三楼到一褛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
⑦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
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
”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
⑧可是他的气不消。
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的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⑨我也歇斯底里了。
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抛弃。
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人人都是一个“面貌”!⑩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
他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
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
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
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
我自以为是地要他必须向我道歉。
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
11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追到了他。
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助动车停在樟树下。
他正在和这一家的女主人吵架!女主人说:“你什么态度! ”12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13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
也许他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14这时,我才看见,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
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着知青,也被晒得很黑。
15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
16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
我问:“你热吗?”17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
18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
他的年龄应该比我的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我女儿姐姐的。
我的女儿正在法国读文学博士,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
19我有些难受起来:“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
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
我们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
觉得温暖,心里充满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20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
我们挽救了它。
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
”我说:“你骑得慢一点。
”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
21后来,他又来送过一次。
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 你好吗?”20.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第①段空格处。
(2 分)这一天,我在三楼的书房里看着书( )睡着了。
A.不幸B.竟然C.不慎D.偶然21.阅读第③节至第⑩节,完成下表。
(6 分)22.第⑤段面线句能否改成“你怎么不接电话!”,请说说理由。
(4分)23.下列对于第四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跳上”、“开了就走”、“滚"三个词写出了快递员急于去送下一个快递而无心与我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