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5例疗效观察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见的肾脏并发症,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目前,中医药在治疗狼疮性肾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在结合中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观察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
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45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岁。
患者入组前进行了全面的临床检查,包括尿液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学检测。
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均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治疗以激素为基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年龄选择激素的剂量和疗程。
患者口服泼尼松(Prednisone)起始剂量为0.8-1.0mg/kg.d,缓慢减量至0.2-0.3mg/kg.d以维持疗效。
对于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患者,可考虑添加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或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等免疫抑制剂。
中医治疗以中药汤剂为主,根据患者具体辨证施治。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潜血及免疫学指标,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及治疗结束时进行检测并记录。
结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
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尿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血肌酐水平下降,尿潜血变阴性,免疫学指标改善。
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症状进一步减轻,尿蛋白水平进一步下降,血肌酐水平进一步降低,尿潜血持续阴性,免疫学指标进一步改善。
治疗12个月及治疗结束时,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尿蛋白水平基本正常,血肌酐水平接近正常范围,尿潜血持续阴性,免疫学指标正常。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症状,达到稳定控制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杨金风【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实施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7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24h尿蛋白、血肌酐及补体C3等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促进患者肾功能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8(033)002【总页数】3页(P246-248)【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医辨证;狼疮性肾炎【作者】杨金风【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医院肾病内科河南南阳 473000【正文语种】中文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致死原因[1]。
狼疮性肾炎的发生和发展与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密切相关。
患者除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外,还兼有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等症状[2]。
目前,对于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多采用生物制剂、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等常规西医治疗,然而使用该类药物不良作用较大,常伴有骨髓抑制、血性膀胱炎及消化道反应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现具体内容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
观察组男14例,女30例,患者年龄为16~57岁,平均年龄为(25.24±7.01)岁;病程为最短2个月,最长12年,平均为(28.67±12.28)个月;对照组男12例,女32例,患者年龄为16~55岁,平均年龄为(26.20±6.02)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3年,平均为(30.02±14.21)个月。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25期投稿邮箱:zuixinyixue@47·综述·狼疮性肾炎尿毒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王遂洋¹,李燕容²(1.遂宁市中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2.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0 引言临床文献报道指出,狼疮性肾炎尿毒症与一般尿毒症相比,该病具有一定的逆转性,经过有效治疗,患者病情可减轻,同时生活质量也明显提升[1]。
为更加有效地提高狼疮性肾炎尿毒症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结合国内相关文献资料报道,探讨狼疮性肾炎尿毒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研究,为狼疮性肾炎尿毒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
1 狼疮性肾炎尿毒症中西医病因分析明确狼疮性肾炎尿毒症病因是进行疾病治疗的重要依据。
从西医角度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且能够侵害全身结缔组织,随着病情发展累及多个组织器官以及系统。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缺乏规范治疗的情况下可引起肾小球病变,造成患者肾脏功能下降,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引起尿毒症。
该病除了与患者本身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的免疫调节缺陷有关外,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等也会引发肾炎,并逐步发展为尿毒症。
中医角度分析,鉴于狼疮性肾炎尿毒症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尚未形成统一的辩证分型。
结合已有研究,狼疮性肾炎尿毒症属于中医学中的“虚劳”、“腰痛”、“尿血”、“水肿”等范畴,疾病的发生既有先天因素,同时还具有后天因素。
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损、阴阳失调,体质亏损,肝肾不足,气阴两虚而致邪毒乘虚而入,后天不当药物使用以及免疫紊乱,累及肝肾等均是其病因。
考虑到狼疮性肾炎尿毒症病因复杂,临床主要根据患者疾病所处时期采取分阶段辩证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一方面帮助患者调整,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并促进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加速新陈代谢达到缓解症状,改变体质的目的;另一方面,采取的中医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肾脏病理变化,使正在受到破坏的肾脏得到保护或者延缓受到的损害。
狼疮性肾炎中西医分期治疗进展严小倩;鲁盈【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人群患病率为70/10万,其中女性达113/10万.几乎所有SLE患者在病程中将出现肾脏损害,同时肾脏的受累也是影响SLE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五年来国内对于本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狼疮性肾炎(LN)及自身抗体两个方面[1].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仍是难点,国内外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种LN新疗法,一方面强调免疫抑制剂方案选择、剂量和疗程的个体化,另一方面联用或开发一些辅助用药,尤其是中药,以期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药物副作用.西医将本病的治疗分为诱导期治疗与维持期治疗两个阶段,但目前中医学界对LN的治疗方案尚未统一,常见方法有分期治疗、辨证治疗等.笔者认为,以西医的两个治疗阶段为纲领分别进行辨治的方法,符合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现对近年相关文献综述如下.【期刊名称】《广西中医药》【年(卷),期】2012(035)001【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作者】严小倩;鲁盈【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310053;杭州市中医院 3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人群患病率为70/10万,其中女性达113/10万。
几乎所有SLE患者在病程中将出现肾脏损害,同时肾脏的受累也是影响SLE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
近五年来国内对于本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狼疮性肾炎(LN)及自身抗体两个方面[1]。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仍是难点,国内外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种LN新疗法,一方面强调免疫抑制剂方案选择、剂量和疗程的个体化,另一方面联用或开发一些辅助用药,尤其是中药,以期在保证疗效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药物副作用。
西医将本病的治疗分为诱导期治疗与维持期治疗两个阶段,但目前中医学界对LN的治疗方案尚未统一,常见方法有分期治疗、辨证治疗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钟振美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卷),期】2006(20)1
【总页数】2页(P109-110)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疗效;护理
【作者】钟振美
【作者单位】临沂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04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热毒炽盛型疗效观察 [J], 雷晓玉;张永
2.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39例的疗效观察 [J], 郭文岗;包红梅;吴曦
3.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31例疗效观察 [J], 谢霖;毕幼珍;胡敏;叶剑珍
4.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伴发急腹症13例疗效观察 [J], 胡顺喜;盛新民
5.中西医结合分阶段治疗狼疮性肾炎58例疗效观察 [J], 徐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狐狸的临床效果。
方法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辨证施护,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临床中采用中西结合护理效果良好,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及严重程度,还可以短期内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关键词中年女性;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护理
狼疮性肾炎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双肾不同病理类型的免疫性损害,同时伴有明显肾脏损害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属于祖国医学之“水肿”、“虚劳”、“肾痹”等病症范畴。
近年来作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此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18例,其中男2例,女16例;平均病程(4.35±
2.03)年;患者狼疮活动指数评分平均(16.85±1.64)分;观察组22例,其中男3例,女19例,平均病程(4.45±1.97)年。
患者狼疮活动指数评分平均(17.32±1.76)分。
两组病程、年龄、狼疮活动指数、肌酐清除率四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酐清除率、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1. 3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即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苓丹片、对症支持等联合应用,护理方法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辨证施护。
1. 3. 1 基础护理
1. 3. 1. 1 一般护理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阳光直射皮肤,禁止日光浴,夏季外出时穿长袖衣裤,戴帽子,打遮阳伞,避免刺激性大的美容化妆品和染发,避免怀孕。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避免应用青霉素、黄胺类药物[1]。
做好口腔护理,可用4%苏打水漱口以预防霉菌感染。
对指、趾、鼻尖、耳垂等部位广泛小动脉炎合并雷诺现象者,注意保暖以免肢体末梢冻伤或坏死。
1. 3. 1. 2 情志护理中医认为外邪、饮食、七情所伤三大致病因素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相关。
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副作用,使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加重
狼疮性肾炎,因此做好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稳定情绪,积极面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 3. 1. 3 饮食护理饮食宜多食优质蛋白和各种维生素,少食高脂肪胆固醇的食物。
患者伴有水肿,每日食盐控制在2~4 g以下。
辨证服用一些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中药,益气药如党参、黄芪、白术,养阴药如生地、玄参、麦冬、冬虫夏草等[2]。
少食或不食某些易致过敏和诱发加重病情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加重内热,香菇、芹菜等引起光敏感,辣椒、大蒜、桂圆等热性食物也不宜食用。
禁烟酒、海鲜发物、辛辣刺激之品。
1. 3. 2 辨证施护
1. 3.
2. 1 风水相搏型护理上以宣肺利水为调护原则。
①注意保暖,避免复感外邪;②饮食可给高糖、营养丰富、易消化、低盐的食物,可服赤豆汤、冬瓜汤及西瓜之类的新鲜水果、蔬菜,以加强利水消肿作用,忌食鸡蛋、油腻类食物。
1. 3.
2. 2 水湿浸渍型护理上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为调护原则。
①采取抬高下肢,减轻浮肿;②中药宜热服;③饮食给赤豆苡仁汤渗湿利水,适当进食温性类食物,忌食生冷瓜果及其他凉性类食物。
1. 3.
2. 3 湿热壅结型护理上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为调护原则。
①高度水肿,给予半坐卧位;②详细记录出入水量,观察药后水肿消退、血压、尿量等;
③服利水药时定时测量腹围及体重,服药后观察水肿消退情况;④饮食可选赤豆冬瓜汤及西瓜之类的水果等利水消肿之品,忌油腻厚味发物之类的食品。
1. 3.
2. 4 脾肾阳虚型护理上以温肾健脾利水为调护原则。
①卧床休息,做好压疮护理;②饮食宜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血浆蛋白低时可适当选择高蛋白饮食,有尿毒症倾向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入量。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示,实施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2. 2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肌酐清除率(Ccr)比较,见表2。
3 讨论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死亡原因,特别是肾功能衰竭[3]。
由于患者长期大量口服糖皮质激素,多出现激素毒副作用,因此要做好健康宣教,
让患者不可自行盲目停药或减量。
从起居、饮食、精神、药物等各方面着手,应用中医护理辨证分型,医护协作,共同进行干预,不仅可以有效的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率,而且增加肾功能的肌酐清除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勇,王秋萍,李宗文.影响狼疮性肾炎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2(8):125-126.
[2] 徐俊兰.狼疮性肾炎护理之我识.内蒙古中医药,2013(20):179- 180.
[3] 赵亚.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成都中医药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