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40
浅谈带状疱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10例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包括心理、饮食及用药护理。
结果:患者经过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获得满意的效果,治愈出院。
结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并减轻痛苦、缩短疗程。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护理带状疱疹是由水豆——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因皮损状如蛇故中医称为“蛇串疮”。
其临床特点:皮肤出现集蔟状小水疱,沿一侧神经走行呈带状分布,伴有局部刺痛。
特点多为起疱急,治疗不及时往往遗留神经痛,疼痛数月,数年不等,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患者为我科于2008年至2009年收治带状疱疹患者20例,其中11名女性,9名男性,年龄23-65岁。
皮损的部位有胸部、背部、腹部、腰部及臀部,面积较大,水疱成蔟,彼此融合,部分水疱破溃,渗液,患部皮肤伴有强烈的灼热刺痛,尤以夜间明显。
入院后给予除抗病毒,抗感染,营养神经的常规治疗外,并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中药内服及经精心护理。
2护理体会2.1入院介绍病人新入院,由于环境陌生和生活习惯不同,心情紧张,护士应主动热情诚恳接诊,消除病人的恐惧感,介绍病区环境及规章制度,主管医生等,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和信任,及时为病人打水,打饭。
2.2心理护理带状疱患者多数平素身体健康,急性发病,患者皮肤灼热刺痛,使患者寝食难安,生活质量降低,表现为情绪焦虑。
(1)多和患者接触,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以予相应的心理安慰、支持。
(2)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愈后,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3)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并给予心理安慰、支持,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缓解疼痛。
夜间影响患者的睡眠时,可遵医嘱给予适量的止痛剂,以保证充足睡眠。
经过多方面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情绪稳定,睡眠质量提高,能积极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减轻患者痛苦。
带状疱疹护理ppt[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情志护理:本病常痛如火燎,夜不能寐,患者性情急躁,易于动火发怒。
此时医护人员,要想患者之所想,帮帮患者之所需,把患者的痛苦当作自己的切肤之痛,除采取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以减轻疼痛外,应做好思想安抚工作,讲清疼痛是本病的特点,使患者解除思想忧虑,平息怒火,心情舒畅,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和甜腻食品。
局部换药护理: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定时换药,及时清除血疱,坏死结痂及残留的外用药。
辩证施护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辨证分为以下3型:①毒热证:症候特点:在焮红的皮肤上可见丘疹、丘疹疱或疱壁紧张的小水疱,皮损常见于胸肋腰背部,呈单侧性沿神经走向分布,自觉灼热刺痛,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口苦咽干,烦躁纳减,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施护方法:保持情绪稳定,清除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饮食上,取用清热解毒,平肝泻火,养阴润肠通便的食物,如多食萝卜、苦瓜等绿色蔬菜及绿豆粥、百合枸杞粥、菊花、钩藤茶等。
则有助于药效。
并要保持大便通畅和足够的睡眠。
皮损局部:用龙胆草24g(中药配方颗粒,所列剂量相当于饮片剂量)、黄芩20g,乳香30g,没药30g,陈醋调膏外涂,2次/日。
②湿盛症:症候特点:在红晕的皮损处可见密集成簇的水疱,状如绿豆或黄豆大小,排列呈带状,各群疱疹之间夹有正常皮肤,颜面较淡,疱壁松弛,4~6天后,疱液混浊溃破,并出现糜烂浸淫现象,自觉痒痛相煎。
口不渴,胃脘胀闷,不思饮食。
舌淡体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施护方法:病室保持阳光充足,干燥通风。
饮食宜消化、清淡为主,多服健脾利湿之食物和果蔬,如赤小豆、白扁豆、冬瓜、白菜、芹菜等及山药芡实粥、薏苡仁粥。
可饮荠根、车前草等以增健脾利湿之力。
患处用苦参20g,黄柏18g,泽泻、猪苓各20g,干姜9g,桂枝12g,凉开水调涂患处,2次/日,若糜烂、渗液者可用上药开水化开后湿敷,每次半斤,3次/日。
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带状疱疹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给患者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文综述围绕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进展,为带状疱疹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西医护理;研究进展带状疱疹是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1],临床以剧烈的皮肤烧灼感、神经疼痛为主要症状。
因此在积极采取有效治疗的同时应该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皮肤疱疹的护理干预措施1.1四肢皮肤疱疹常规护理躯干四肢带状疱疹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症状,对于疱疹未破溃的患者,给予患者涂抹喷昔洛韦软膏,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如果皮肤出现过大的水疱,常规消毒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疱液,注意保持皮损处干燥,防止出现感染现象;如果水疱破裂后,首先使用生理盐水认真清洗患处,并给予患者使用抗生素软膏进行涂抹,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脑膜刺激征等颅内感染情况;如果患者的皮肤处出现疱疹现象,首先应该把头发剔除,将患处完全暴露出来,注意保持患处皮肤干燥清洁,防止出现感染现象[2]。
1.2四肢皮肤疱疹中医护理有学者提出[3],在治疗带状疱疹的过程中采用新鲜崩大碗加生糯米搅拌涂抹患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止疱、痊愈、结痂的时间,并且取材比较容易,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无毒副作用。
对于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可以达到消炎、皮损收敛的目的,对于疱疹早期,患者皮疹周围炎性红肿、皮肤水疱渗液比较多,采取中药熏蒸疗法,可以有效减少渗液、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功效;采取中药外敷,可以促进药物吸收,进一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保护创面;部分患者头皮出现皮损现象,在湿敷之前首先将局部的头发去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标准执行。
2.头面部疱疹护理干预措施2.1眼部护理措施在发生带状疱疹后,对患者的三叉神经眼支区域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疼痛,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将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结膜炎、溃疡性角膜炎等,甚至会导致患者失明。
中医护理护理查房严重带状疱疹查(蛇串疮)汇报人:日期:•病例介绍•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目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健康宣教与随访计划•总结与反思01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职业:退休姓名:张三年龄:65岁婚姻状况:已婚性别:男家庭住址:XX市XX区XX路XX号主诉左侧腰部及腹部疼痛,伴水疱形成2周。
病史患者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每次持续数分钟,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3天后,疼痛部位出现成簇的红色斑丘疹,迅速演变为水疱,疱液澄清,周围绕以红晕。
患者曾自行涂抹止痛药膏,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
无药物过敏史。
病情概述010204护理查房目的评估患者的病情及护理需求。
针对患者的带状疱疹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0302护理评估评估患者皮肤疼痛的严重程度,如轻度、中度或重度疼痛。
皮肤疼痛程度皮肤破损情况皮肤颜色与温度观察患者皮肤是否出现破损、渗液、感染等情况。
评估患者皮肤的颜色和温度,以判断皮肤血液循环情况。
030201皮肤状况评估疼痛评估疼痛部位与性质了解患者疼痛的部位和性质,如灼痛、刺痛、跳痛等。
疼痛程度评估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法等,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了解患者因疼痛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情况,如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
观察患者情绪是否稳定,有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情绪状态了解患者面对疾病的心理应对方式,如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
心理应对方式评估患者家庭、朋友等社会支持情况,以判断其社会支持网络是否健全。
社会支持情况心理状况评估03护理措施定期更换衣物和床单,避免汗液和尿液等刺激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用手触摸或搔抓患处,以免继发感染。
避免摩擦和搔抓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如中药膏、抗生素软膏等,以促进皮肤愈合。
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经郁热证:常见于急性期。
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
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
(二)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疱壁松弛,伴疼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
舌质淡,苔白或白腻。
(三)气滞血瘀证: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
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
舌质暗有瘀斑,苔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肝、内分泌、皮质下、肾上腺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合谷、阳陵泉、太冲等穴;后遗神经痛期取阿是穴。
4.遵医嘱拔火罐(刺血)。
5.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二)丘疹及水疱1.评估皮损部位、水疱大小、疱液性状、疱壁紧张度等。
2.指导患者修剪指甲,避免摩擦、搔抓。
保持皮损处清洁干燥,忌用热水肥皂烫洗局部皮肤,忌用化学洗涤剂洗涤衣物,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3.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防止挤压引起疱疹破裂。
4.皮损累及眼部时,鼓励患者多做眨眼运动,防止粘连。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白天每2~3小时滴眼药水1次,晚上涂眼药膏后纱布覆盖。
注意观察眼部病情变化及视力变化,防止眼睑粘连及溃疡性角膜炎的发生。
5.皮损发生于头皮、腋下、外阴等毛发部位时,应剪去局部毛发,保持创面清洁。
6.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等。
7.遵医嘱使用中医诊疗设备,如微波、低频、光疗、电疗、磁疗等,以减轻疼痛。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2.拔火罐。
(1)刺血拔罐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2)其他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简介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又称为生薏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疾病。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体内虚火上炎、毒邪内闭、湿热蕴结而引起的。
针对不同的症状、病程和体质,中医提供了一系列的护理方案,可以缓解病痛,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1. 中药治疗•清热解毒:常用的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帮助排除体内的湿热毒邪。
•活血化瘀:如赤芍、桃仁、三七等,有助于消除瘀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疱疹的愈合。
•调理气血: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人参、当归等,能够补益气血,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病情康复。
以上药物一般可通过中药汤剂或中药颗粒的形式服用,剂量和用法需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2. 中医针灸•穴位刺激: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如足三里、足临泣、手阳明等,能够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病情的好转。
•艾灸疗法: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熏热患处或相应的穴位,可活血化瘀,消除湿热毒邪。
针灸治疗一般需要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治疗次数和疗程需根据具体情况定制。
3. 中医按摩•拍打疗法:采用双手或拍板进行拍打疗法,可以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病痛,加速疱疹的愈合。
•推拿按摩:通过按摩相应穴位,如风池、肩井、四白等,可以舒缓筋骨,促进气血畅通,改善症状。
按摩疗法需要病人或专业按摩师操作,力度和方法需根据病情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排除湿热毒邪。
•保持休息:带状疱疹是一种疲劳、压力和免疫力下降后易发的疾病,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
•定期就医:中医护理方案只是辅助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治疗指导。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护理方案,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但请注意,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中医方案时,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以便制定出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