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公文处理概述

一、公文的定义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处理公务时所形成的现行公用、法定效力和特定体式的文字材料。《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部署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办理程序

收文办理:包括签收(含拆封、清点、分类)、登记、拟办、送批、批办、分发、传阅、承办、催办、办复、立卷、归档等12个程序。

注意:1.要有规范收文登记本、阅文处理笺;2.各单位办公室人员要及时向有关人员收取(指通过会议发的文件)文件;3.需清退的文件必须要放在保密柜,由专人保管;4.复制上级秘密文件,须经发文机关批准或授权。复印件应加盖复印机关印章。复制的公文应与正式印发的公文同样管理。5.借阅文件要登记。

发文办理:包括起草(含修改、协调)、校核、会签、签发、复核、登记(编号)、印制(含排版、校对、装订)、缮印、分发、立卷、归档11个程序。

注意:1.要有规范的发文登记本、发文签批单;2.校核、复核、登记、印制等程序必须由文秘人员和办公室主任把关;3.要有会签程序,由办公

室文秘拟定会签人、签发人。4、发文要严守程序,坚决杜绝“倒行文”。

第二节公文种类

按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公文种类主要有14种:

1.决议。用于发布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2.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安排。

3.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4.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5.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周知的事项。

6.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7.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8.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9.请示。用于请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批准要求。

10.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11.规定。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12.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13.函。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的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14.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15.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党的机关公文中的决议、意见、公报、规定和行政机关公文中的命令、议案、公告、通告分别为对方所无。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为常用文种。

第三节行文规则

一、行文方式

党政机关的行文方式分为下行文、上行文和平行文三种方式。

1.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给所属的下级机关行文,上级机关的职能部门给下级机关的相关部门行文。根据行文的目的、任务和传达贯彻的要求,下行文又分为一级下行文、逐级下行文、多级下行文和直贯到底下行文。

2.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有隶属关系的直接的上级机关行文和下级机关的部门向上级机关相关的部门行文。给不相隶属的上级机关或不相关的上级机关的部门行文,不叫上行文。根据隶属关系和上行文的目的、任务、要求,上行文又分为一级上行文、逐级上行文、多级上行文和越级上行文。

3.平行文。是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行文。有些机关虽然是上级领导机关或下级机关,但与行文的机关没有隶属关系和指导关系,与这样的上级机关或下级机关行文,也是平行文。

平行文没有级别、地区之分。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联系工作、交流情况、答复询问和批准管辖的事项等都可以行文,但是,只能用“函”行文。

二、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一切社会团体制发公文、处理行文关系必须遵守的纪律和准则。《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确定党政机关的行文规则如下:(一)行文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

1.行文必须确有必要。

2.行文必须注重实效。

3.必须控制行文数量,所发布公文力求精练、简短。

(二)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行文关系

在处理行文关系上,党政机关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每一个领导机关,既要对下级机关负责,又要对上级机关负责。为了便于上级机关了解本级机关的工作情况和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的情况,便于上级机关指导工作,本级机关向下级机关或本系统的重要行文,应同时抄送直接的上级机关。

2.党委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的相关部门行文。政府各部门根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

3.党委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行文;党委其他部门,不得向下级党委发布指示性公文。政府的各部门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

4.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机关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

5.同级党的机关、党的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之间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同级政府、同级政府各部门、上级政府部门与下级政府可以联合行文;政府与同级党委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相应的党组织和军队机关可以联合行文;政府部门与同级人民团体和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也可以联合行文。联合行文应明确主办机关。

6.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当由部门自行行文或联合行文。须经政府审批的事项,经政府同意也可以由部门行文,文中应当注明经政府同意。自行行文的方式有四种:

⑴直接向下一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⑵经政府批准或同意后向下级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⑶涉及其他部门的事务时,与其他部门联合行文;

⑷各部门之间可以互相行文。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采用恰当的行文方式。

7.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8.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请示事项;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应当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9.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一般用函行文。

(三)必须按隶属关系和有关规定请示问题和报告工作

对于请示、报告公文的拟定和办理,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请示、报告的拟定和办理,存在不少语法、逻辑、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有文种和内容方面问题,有格式方面的问题,也有办文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便于上级机关操作,甚至制造了上下级之间的矛盾。

“请示”公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帮助解决问题的文种;“报告”是下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使用的文种。“请示”与“报告”比较,行文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内容和结构不同,行文时限和批转的重点不同。然而,由于行文弊端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请示公文办理的难度,影响工作效率。因此,《中国共产

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作出了明确规定。

1.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如需其他相关的上级机关阅知,可以抄送。不得在非请示中夹带请示事项。“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要同时抄送其他机关的,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抄送其下级机关。

2.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3.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时,应当经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上报;经过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当在请示中写明。

4.除特殊情况外,请示应当送上级机关的办公厅(室)按规定程序处理,不应当直接送领导者个人。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外,不得以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请示”、“意见”和“报告”。

5.属于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的具体问题,应当直接报送主管部门处理。

6.对不符合行文规则的上报公文,上级机关的秘书部门可退回下级呈报机关。

第四节公文格式

公文格式,一般由公文的文面格式、用纸格式和排印装订格式3部分组成。

一、公文文面格式

公文文面格式是指公文中各要素(各组成部分)的搭配、排列和标识规则,包括版面安排、字体型号、各要素的标识排序等。实际上,公文的文面格式是公文全部书面内容的结构。目前,各类机关的通用公文的格式大体相同,但还有很多区别。

1.眉首部分。由版头(报送)、份号、密级与保密期限、发往地址、紧

急程度(等级)、发文字号、签发人、收发报序号8个要素组成。一般占首页的1/3左右。党的机关公文眉首部分与主体部分用两条长60.5mm、宽0.7mm的红色横线(1号字线)隔开,两段横隔线相距15mm,正中用2号红色五角星隔开,行政机关用一条长159mm、宽0.7mm的红色横线隔开。

版头(报头)。版头(报头),又叫发文机关标识。党的机关公文版头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例如,“中共××县委文件”一种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圆括号标注文种组成,例如,“中国共产党××县委员会(通知)”。一般用长宋体套红印制,每字的长度在15mm-22mm之间,宽度视字数多少而定。版头字的上边距公文纸的顶边40mm-45mm。

行政机关的发文机关标识主要有3种形式:一种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一种由发文机关名称加“令”字组成;一种由发文机关名称加红色横线组成。

发文机关全称应以批准该机关成立的文件核定的名称为准;规范化简称应由该机关的上级机关规定,由本机关自定的,一定要明示其他机关,不能使用全社会不认同的简称。

报头、份号、密级与保密期限、发往地址、紧急程度(略)

发文字号(部委号)。用特定版头印制的公文叫发文字号,用特定报头制发的电报叫“发电字号”,用通用报送制发的电报叫“部委号”。直接公开发布的公文没有发文字号;先用特定的版头印制、后公开发布的公文,仍用原来的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部委号,下同)是公文的代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度和发文顺序号3部分组成,是每一个用特定版头(报头)制发的公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便于识别公文、发文机关、发文年度和便

于登记、管理、使用的作用。其中,发文机关代字由发文机关所在行政区(管辖地)地方代字、发文机关代字和公文类别代字3部分组成,有的可省略发文机关代字或公文类别代字,但发文机关所在行政区地方代字不能省略。同一行政区不能出现相同的发文机关代字,如统战部、统计局发文代字分别是“统战”、“统计”。公文类别代字一般用“发、干、字、函”。发文年度和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发文年度号标注在六角括号内。发文年度应标全称,不能简写,例如,“〔2006〕”不能简写为“〔06〕”。发文顺序号分年度从1号起,按公文的签发时间的先后依次编号,不能跳号,不留有空号,不随意编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不加“第”字。党的机关用4号仿宋、行政机关用3号仿宋排印。

使用发文字号,应注意3个问题:一是发文字号一经确定,应长期固定使用。二是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三是用特定版头印制的公文的发文字号,标注于版头(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红色横隔线之上。下行文、平行文的居中标注;上行文的标注于左侧,与右侧的“签发人”对称,左右边各空1字排印。电报的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用特定报头印制的电报,标注在“密级”栏之后;用通用报头印制的电报,标注在“部委号”栏内。

签发人。上报公文应标注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由“签发人”3字加全角冒号与签发人姓名组成,标注于公文发文机关标识(版头、报头)下空2行红色横隔线之上。党的机关的公文用4号仿宋体字标注。行政机关公文“签发人”用三号仿宋字、签发人姓名用三号楷体字标注。某些重要的公文有会签人的,还应在签发人右侧用相应字体标注会签人及其姓名。

上报公文标注签发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单位领导人对公文所负的责

任,使之认真把好公文关。

2.主体部分。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名称、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附件9个要素。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公文主题和文种组成,位于红色横隔线下方空2行排印。主标题用2号小标宋体字,副标题用3号楷体字,居中排印。回行时应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公文的标题应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做到规范、简洁、无歧义。

在处理公文标题时应注意3个问题:一是联合行文时各联署机关名称排序,一般情况下,主办机关的名称排在前面,其余依次排列。二是在有双文种的公文(又叫复合性公文或间接行文,即印发、转发、批转)中,应简化标题。三是标题中一般不用除书名号以外的标点符号。党的机关间接行文标题用书名号标出,如“关于印发《××××方案》的通知”。行政机关间接行文一般除法规性文种用书名号外,其余文种都是综合性标题,无标点。

主送机关。即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同类型机关统称;在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排印,回行时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之后用全角冒号。国家标准规定:“如主送机关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机关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

普发性公文,主送机关名称用统称,并做到规范、稳定。在党政机关常用的公文中,只有通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6种公文标注主送机关;决议、决定、指示、命令(令)、意见、公报、公告、通知、规定、细则、会议纪要、工作要点12种公文不标注主送机关;通报可标注可不标注主送机关,表彰先进、批评错误、通报选举结果可标注主送机关。

党的机关如不标注主送机关的文种,主送机关排印在印发传达范围之内。

正文。是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位于主送机关下方;不标注主送机关的公文,正文位于成文日期下方。县级及基层党的机关不标注主送机关的公文,正文在标题之下空1行排印。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正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应准确掌握和使用,即: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⑴”。常见的错误有:①第一层次用“(一)”;第三层的“1.”写成了“1、”,把小圆点写成了顿号。②第一层次用“一、”,第二层次用“⑴”,跳跃了两级。在正文层次不多的情况下,第一级用“一、”,第二级可用“1.”,但不能用“⑴”。为简化层次,正文中尽量不用多层次结构。

正文的排印只能用宋、黑、楷、仿宋4种字体,均用3号印制(见后面公文排印格式)。

附件及附件名称。附件,是公文的组成部分,对主件正文起说明、注释、补充、证实、参考等作用的文字材料或图表,置于主体件之后,另起一页开始排印,并与主体装订在一起。

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排印附件名称。党的机关的公文附件不空行,行政机关公文附件名称空1行,都在左侧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排印“附件”2字,党的机关公文可省略“件”字,后面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附件名称转行应与附件名称第1行第1个字对齐。有多个附件的,按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对应标注。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的标识应一致。

附件的首页左上角顶格用3号黑体字排印“附件”2字及附件的顺序号。仅一个附件的,不排附件的顺序号。附件排印与公文主体排印的规格相同。附件是图表的,其文字部分用3至5号字灵活处理。

如果附件与公文主件不能装订在一起的,例如,应填报的统计表等,

应在附件的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注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或带顺序号)。在这种情况下,公文主题词与印制版记应标注在主件最后一页的下端。附件与主体装订在一起的,公文主题词与印制版记应标注在附件最后一页的下端。

发文机关署名。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位于正文之后的右下方。

机关的公文,与正文的末行一般空两行排印。不标注主送机关并不加盖发文机关印章的公文不署名。在基层机关,公文印数较少,所发公文都要署名,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对于在正文之后不需署名的文种,采取变通的形式,即在正文之后用3号字署名,以便于盖章,但在正文之前仍不标注主送机关,只把印发传达范围由正文之后移至成文日期下一行排印。

行政机关的公文,单一机关和两个机关的联合行文不署名,3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应一一署名。署名时,将发文机关名称排在成文日期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排在前面,每行最多排3个发文机关名称,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均居中排印,以方便盖章为标准。

成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最后签发的日期为准;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决定等,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成文日期应当写明年、月、日,年份不能简写。行政机关的公文成文日期用汉字标注,“零”写成“○”。单一机关行文,成文日期在正文之下一般空4行、右空4个字、用3号仿宋体字排印。联合行文,将成文日期拉开,左右各空7个字排印;成文日期与正文的距离,从实际出发确定,以方便盖章为准。

公文经领导人签发后因故不能及时发文时,成文日期可请示签发人重新确定,或由办文者提出意见报领导确定。

在行政机关,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以外,均应加盖

发文机关的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

使用机关印章加盖公文时,要认真、细致,使每一份公文的用印都能做到端正、清晰,印泥用红色。机关的公文印章在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处,上沿不压正文,下沿在成文日期之下。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必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用特定报头制发的普发性电报,一般不再加盖发文机关印章,但上行文和非普发性的下行文、平行文的电报,应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使用通用的电报报头制发的所有电报,均须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提高办文效率,可标注签发人及其姓名,不再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印发传达范围(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号字加圆括号标注在成文日期下一行,如果一行排不下,从第二行起可以顶格。

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这一要素叫附注,其作用同党的机关的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并可说明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请示”公文,在此处注明联系人姓名和电话号码。

3.版记部分。版记在公文最末,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3个要素。

主题词。党的机关的公文,公文主题词按主题词法标注,即按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编印的《公文主题词表》(修订本)标注,位于公文末页下端抄送机关或印制版记上方;“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顶格排印,后标注全角冒号;主题词用3号书宋体字;一篇公文最多不超过10个主题词。行政机关的公文,公文主题词分类标引法标注;“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

顶格标注,后标全角冒号;主题词用3号小标宋体字;一篇公文最多不超过5个主题词。

每个词目之间空1字。一行排不完的,另起一行与第一行主题词的第一个字对齐排印。主题词下方划一条与公文满行等长稍粗的横线,与印制版记的横线有所区别。

抄送机关。指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内容)的上级、下级和无隶属关系的机关,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

用特定版头(报头)印制的公文,抄送机关名称标注在印制版记上方,主题词下方,并用横线与主题词和印制版记隔开,抄送机关名称前标明“抄送”二字加冒号。抄送机关名称排列,按机关的大小和排列习惯依次进行排列,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名称对齐。党的机关的公文,“抄送”2字顶格,用5号黑体字,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名称用5号宋体字,中间可用顿号、逗号、分号,末尾不用标点符号。行政机关的公文,“抄送”2字与抄送机关名称,都用3号仿宋体字,左空1字排印;抄送机关名称之间用顿号隔开,末尾用句号;如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注方法同抄送机关。

使用通用报头的密码电报的抄送机关名称,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在电报首页的“抄送”栏内。

印制版记。是印制公文的标记,由公文印发机关名称、印发日期和印制份数3部分组成,位于公文末页主题词或抄送机关名称下方、页码上方,与公文页码不空行。党的机关的公文,两条横线之间的左右侧各空半个4号字,用4号仿宋分别标注公文印发机关名称和印发日期,底线下侧右侧离字边空两个5号字,加圆括号用5号宋体字标注印制份数,即“(共印××

份)”。

行政机关的公文,只有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排印。

印发时间都用阿拉伯数字,均以付印日期为准,年份不能简写。印发日期之后接着排印“印发”2字,上行文只排“印”字。

用特定版头印发的公文的印发,必须在成文日期之后或与成文日期同一天;用电报传送的公文,印发日期与成文日期必须是同一天。

翻印上级机关的公文,应把印发单位改为翻印单位,印发日期改为翻印日期,用圆括号标注共印××份。

二、公文用纸格式

党的机关的“公文用纸幅面规格可采用16开型(长260毫米,宽184毫米),也可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297毫米,宽210毫米)”。目前,我国党的机关普遍采用16开型公文纸,也有部分单位使用国际标准A4型公文纸。如果使用国际标准A4型公文纸,应与本机关的上级机关的公文用纸格式一致,并通盘考虑,包括纸张、档案卷皮、档案柜等供应和配套问题,不能随意改变或单独改变公文用纸格式。

《公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mm×297mm。版心尺寸为:156mm×225mm(不含页码)。

三、公文排印、装订格式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公文的汉字从左至右横排;少数民族文字按其书写习惯排印。”用汉字排印公文,除版头(报头)用长牟或长宋体字排印外,一般使用宋、楷、仿宋、黑4种字体。

行政机关公文除发文机关标识、标题、主题词目用小标宋体字,密级、

保密期限、紧急程度、“主题词”3字用黑体字,份数序号用2号全身黑正体字外,其余文字都是用3号仿宋体字。

用16开型公文纸排印公文,党的机关公文,正文一般每页排20行,特殊情况,最多只能排22行,每行25个字。行政机关的公文,正文一般每页排19行,每行25个字。

用国际标准A4公文纸排印公文,正文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特殊情况下,为防止出现“此页无正文”字样,调整行距字距时,每页既可减少1行、每行可减少1-2个字,也可每页增加1-2行、每行增加1-2个字。

公文要求双面印制,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得超过2mm。黑色油墨应达到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公文页码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字标注,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字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注页码。

公文装订与公文排印应一致,并考虑人们的阅读习惯。根据不同装订方法的要求,分别用骑马订、平订、或胶粘,左侧装订,不掉页。

《公文写作与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与处理基础知识》 一、公文的概念 1、公文:公文是公司和二级单位在履行管理职能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公司规定,请示和报告问题,批复和部署工作,商洽和交流情况的重要工具。 2、公文处理: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公文处理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工作管理规定》,做到准确、及时、安全。 在公文处理中:公司总经理(党委)办公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部门,主管公司机关公文处理工作。二级单位综合办公室负责本单位公文处理工作。 二、公文的作用 1、领导和指导作用。上级机关发给下级机关的公文,都具有领导和指导作用。上级机关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决定和规定等公文,必然要对下属机关产生领导作用。而批复等公文,则对具体工作产生指导作用。 2、行为规范作用。通过公文发布的一些法律和法规等,对所辖成员起着规范和准绳作用。 3、宣传教育作用。公文在传达某一方针政策,规定人们应该怎么做的同时,还要讲清道理,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就增强了它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4、联系知照作用。机关之间的许多工作是通过公文进行联系、协调的,许多具体问题也是因此而得到及时处理的,还有许多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资料也是这样获得的。因此,公文在保证各机关正常而有秩序地开展工作上,起着极大的作用。 5、依据凭证作用。各种公文都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都具有法定的效力,受文机关则以此作为处理工作、解决问题的依据。公文不仅仅传达了发文机关的意图,同时也是证实这一意图的最好凭证。 三、公文特点 1、作者的法定性。公文作者是法定的,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和承担义务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文起草者,只是组织的代笔人。 2、读者的特定性。公文读者具有特定性。有的公文的读者是特指的受文机关,有的公文的读者是社会全体成员。 3、作用的权威性。公文具有代行法定职权的功能,对受文机关在法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强制性。 4、效用的现实性。公文主要在现行工作中使用,效用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5、体式的规范性。公文的体式,必须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体式,即规范体式。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公文处理概述一、公文及公文处理工作的重要性 1.公文是领导机关决策的产物,是领导机关实施领导、进行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工具。公文总是与新的决策、政令的贯彻和推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量历史事实证明,一篇正确而优秀的公文,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例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而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南朝刘勰说:“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三国魏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邓小平说:“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反之,一篇错误的公文,可把社会引向倒退,造成国家和民族的灾难。例如,1966年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把刚刚复苏的国民经济再次推向崩溃的边缘。所以,公文处理工作的质量好坏与公文的正确与否,决定国家的兴亡。 2.在当代的领导、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公文具有其他任何工具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公文正确与否,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战争的胜负和社会政治稳定与否。公文的作用主要有10大作用,即:启示和传达作用、规范作用、请示报告作用、控制作用、传递作用、协作作用、联系和知照作用、依据和凭证作用、教育参考作用、记载和备查作用。这是被大量事实证明了的历史结论。 3.公文处理水平代表一个机关(单位)的水平,即代表一个机关(单位)的决策、领导、管理、服务水平,反映了一个单位的整体素质。所以,每一个单位的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文秘人员,都要重视公文处理工作。二、公文及公文处理的涵义 1.公文的定义。“公文”一词,源于晋代陈寿的《三国志?魏志?赵俨传》,“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当时仅指一种体式的公务文书。最早的公文总称为“书契”。其后又有“典册”、“枢机文”、“官文书”、“案牍”、“公牍”等名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文的种类、名称及其内涵不断发展变化。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一切社会团体在处理公务时所形成的有现行功用、法定效力和特定体式的文字材料。《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署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包括文件、简报、会议材料、申请表、统计表、呈报表等。“文件”一词是外来语,来自拉丁语docememtum,相当于汉语的“证据”。在我国,“文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件”,是指在工作和政治学习上可以用作依据或参考的书面材料;狭义的“文件”,指的是具有法规性、知照性和特定(固定)版头的公文。共18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第一节公文处理概述 一、公文的定义 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处理公务时所形成的现行公用、法定效力和特定体式的文字材料。《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部署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办理程序 收文办理:包括签收(含拆封、清点、分类)、登记、拟办、送批、批办、分发、传阅、承办、催办、办复、立卷、归档等12个程序。 注意:1.要有规范收文登记本、阅文处理笺;2.各单位办公室人员要及时向有关人员收取(指通过会议发的文件)文件;3.需清退的文件必须要放在保密柜,由专人保管;4.复制上级秘密文件,须经发文机关批准或授权。复印件应加盖复印机关印章。复制的公文应与正式印发的公文同样管理。5.借阅文件要登记。 发文办理:包括起草(含修改、协调)、校核、会签、签发、复核、

登记(编号)、印制(含排版、校对、装订)、缮印、分发、立卷、归档11个程序。 注意:1.要有规范的发文登记本、发文签批单;2.校核、复核、登记、印制等程序必须由文秘人员和办公室主任把关;3.要有会签程序,由办公室文秘拟定会签人、签发人。4、发文要严守程序,坚决杜绝“倒行文”。 第二节公文种类 按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公文种类主要有14种: 1.决议。用于发布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2.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安排。 3.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4.意见。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5.通知。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周知的事项。 6.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7.公报。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8.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9.请示。用于请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批准要求。 10.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

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应试人员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公务员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 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规范性文件 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办法。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领导指导性文件 命令。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旅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公布性文件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陈述呈请性文件 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公文写作与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与处理基础知识 一、公文的概念 我们个人、社会组织、政党和国家权力机关,在社会活动中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形成并使用的具有特定格式的应用类文体我们把它统称为“应用文书”。 应用文书这个概念范围很广。根据行为主体可分为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 私人文书,是指个人或家庭、家族在自己的活动中为处理个人事务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如私人信件、日记、自传、手稿、家谱、房契、地契等等。 公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个社会集团在自己的工作活动中为处理公务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简称公文。 公文又分为三类: 一是专用公文,是在一定的工作部门在业务范围内,根据特殊需要专门使用的文字材料,如司法部门使用的起诉书、公诉书、笔录、开庭通知书、判决书、调解书等。外交部门使用的国书、照会、议定书、备忘录、护照、条约等, 二是技术公文,它是在科研、生产、基建等活动中形成并使用的图纸、图表、计算材料等文字材料。 三是通用公文,是各个社会集团在自己的工作活动中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相对于专用公文和技术公文而言,它们具有通行性质。

通用公文的主要种类有: 1.令、命令、公布令、行政令、指令、通令; 2.议案、决案、建议、意见、决定; 3.布告、公告通告、通报、通知; 4.指示、请示、批复; 5.条例、守则、规定、规则、规程、细则、制度、章程、办法、公约、民约等; 6.计划、安排、规划、工作简报、工作报告、工作动态、工作汇报、工作总结、述职报告、专题总结、调查报告等; 7.函电、传真、电传等。 通用公文我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定公文。是用来颁布法规、传达政令、指挥工作、请示问题、报告情况、联系事务、记载活动等。法定公文的各类后面再讲。另一种是非法定公文(也就是日常事务文书):是指机关、单位、团体和个人为处理日常事务使用的除法定公文以外的其他文体。主要有感谢信、贺信、计划、安排、规划、工作简报、工作汇报、工作总结、述职报告、会议记录等。 总之,公文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它的外延与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有特定的母体,只能在机关或组织内部产生并服务于该机关或组织的活动。二是有特殊的功能,公文一旦形成,便有了法定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可行性。三是有特定的载体,即公文是书面文字材料,也只有书面形成的东西才能称之为公文。四是有特定的文体,即无论是命令、布告、报告、请示、通知等,都有各自严格的文体和语言要求,不能混为一体,更

公文基础知识

公文基础知识 一、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处理公务的文书,它是统治阶级管理国家、处理政务以及记载各种活动情况的工具。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公文是机关相互往来联系事务的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概括为: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黑龙江检验检疫局公文处理办法》概括为:黑龙江检验检疫局的公文是该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特点 公文同报刊、图书、资料、文学作品及各种体裁的文章相比,它们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它们的共性主要是:(1)都为一定的阶级服务;(2)都有词造句,谋篇布局,词法要求,使用标点符号;(3)都要求具备鲜明性、准确性、生动性。 就个性而言,公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 机关公文是处理党政机关公务的文书。它的内容许多涉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如各级党政机关发布的决定、决议、指示、通知等,是代表党政机关发布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政治性文件。各级立法机关发布的实施法规的命令,是代表国家权力机关向公民下达的政令。检验检疫机关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印发的许多文件,都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文件,如国家质检总局令等等,都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文件。 公文具有广泛性,公文所涉及的面很广,有的和各行业有关系;有的和各级党政机关、各级领导干部都有关系;有的与所有党员都有关系;有的与每个公民都有关系。检验检疫公文不仅与检验检疫机构有关系,有的也与外贸生产经营企业有关系。 可见,公文不仅政治性、政策性很强,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2、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和行政约束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决议、政令等文件,各级党政机关必须执行。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决定、通知等,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必须执行。检验检疫机关印发的有关检验、检疫、监管方面的文件,各有关进出口生产和经营单位必须贯彻执行。这些都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和行政约束力。 3、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实用性和特定的体式 机关公文代表机关的意志,是机关工作的依据,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各级机关都是经过法定程序或有权威的上级机关根据需要设置的,在自己的权限以内,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如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务院在批复的三定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职能,赋予检验检疫机关相应的权力。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文件,就检验检疫工作而言,代表国家的意志和意见,具有行政领导和行政指挥的权威。因此,公文是法定的机关(包括团体、事业、企业单位)代表自身的法定权威来表达自己的意图,是联系与处理公务的依据和工具。 为维护公文的严肃性,确保公文“有的放矢”和处理方便,公文在人们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格式和习惯用语。国务院办公厅规定了统一的公文处理程序和制度。国家质检总局据此制定了检验检疫系统公文处理办法。公文的体式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4、具有较强的论说性和条理性

公文写作必知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必知基础知识 公文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公开发表决策决定、通告群 众等的文字材料,具有公开性、权威性、规范性和正式性等特点。公文写作是现代管理中 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下面是公文写作必知的基础知识: 一、公文的种类 1、公告(Notice):通告于群众的一种公文,内容涉及公众的利益和权利。 2、通知(Memo):是一种内部通信文件,通过书面形式向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传达通知、指示、命令等。 3、公函(Letter):是一种用于机构之间的公文,如单位之间的联系、往来信件等。 4、报告(Report):是一种汇报工作情况、研究分析、提出意见建议等的公文。 5、决定书(Decision):是公文种类中权威性最高的一种,是管理者对某事情的决定或规定。 二、公文的格式 公文格式是指公文在纸面上的呈现方式和版式安排。公文的格式一般包括:页眉、题目、正文、页脚、段落、字号、行距、字体等。 三、公文的写作要点 1、明确目的:公文应该写清楚发文目的和目标,以防引起误会。 2、简洁明了:公文应该尽量简洁明了,不要含糊不清,使读者容易理解。 3、重点突出:公文应该重点突出,将重点部分进行加粗、缩进等操作。 4、结构清晰:公文应该结构清晰,内容应该有逻辑性。 5、符合规范:公文应该符合规范,遵循常见的公文格式和写作要求。例如,公文应 该使用正式的用语,排版应该规范等。 1、正确使用公文常用语:公文的语言要求规范、简练、得体。因为公文具有正式性,所以要注意使用得当。 2、注重术语准确:公文中需要用到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专业术语,使用时要注意准确,不可随意替换。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的基本知识 公文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所需的正式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和代表组织单位形象的作用。公文的书写规范和格式要求非常严格,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公文的基本知识。 一、公文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分为通知、公告、命令、决定、报告、请示、批复、函、电报、公函等几十个种类。每种公文都有自己特有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应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合的公文种类。 二、公文的格式 公文的格式包括公文头、正文、落款、附件等几部分。 1.公文头 公文头包括发文机关名称、文号(公函和电报需要)、紧急或保密程度、主送或抄送单位等。公文头应放在纸张顶部,以一定的格式分别标注。 2.正文 正文包括公文的内容,要有明确的主题和详细的材料和说明。正文应按照公文的种类和要求,采用正确的格式进行书写。 3.落款

落款指的是公文结束时放置在末尾的一些标志,包括签字部门、签字人、签发日期等,它们一起构成了落款。 三、公文的写作要求 1.规范文体 公文要求使用规范文体,即规范的用词、语调、格式等。公文的文体应该不仅贴合实际情况,同时也要表现出作者扎实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2.严格控制语言表述 公文语言应简练、精准,应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生僻词语或夸张修辞。应用正式、稳重、文雅的语言表述,确保内容清晰、完整、精准。 3.强调言行一致 公文是有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官方文书,为了保证其正式性和公正性,发文单位必须要求公文的言行一致,切忌出现错误和犯错。 4.注意账目细节 发文单位在起草公文的过程中,需要仔细核对账目细节,确保文书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四、公文的整体形象 公文的整体形象是由公文头、正文、落款、附件和印章等多个方面组成的。发文单位需要从整体形象出发,考虑到公文

公文处理的基本知识

公文处理的基本知识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公文处理是一项重要而必要的工作。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学校、社团组织,都需要处理大量的公文来进行内外部的沟通和协调。本文将介绍公文处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公文的定义、分类、格式要求以及处理流程等内容。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公文的定义 公文是指由机关、组织或个人为了履行职责、传达信息或者解决问题等目的,用文字记录并发出的文件和文件集合。公文通常具有正式性、权威性、明确性等特点,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公文是组织内外部协作和决策的重要工具,对于保证工作的高效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公文的分类 公文按照内容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公文类型包括: 1.通知公文:用于传达重要信息、安排工作或者通告事项。 2.呈报公文: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征求意见或请示决策。 3.请示公文:用于向上级请示决策、征求指导或汇报工作。 4.批复公文:对请示公文或呈报公文进行答复和决定。 5.纪要公文:用于记录会议、谈话等工作内容和决策结果。 6.决定公文:用于发布重大决策、政策、规定等文件。 通过对公文的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公文的特点和用途,有助于进行准确和高效的公文处理。 三、公文的格式要求 公文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标题 公文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的内容和用途,能够引起阅读者的注意。标题一般位于公文的顶部,采用加粗、居中的方式展示。

公文的抬头包括机关名称、发文日期、文号等信息。其中,机关名称一般位于 公文的左上角,发文日期位于右上角,文号位于左下角。 3. 正文 公文的正文是公文的核心内容,要求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正文的字体一般为 宋体,行距为1.5倍,段落间需要空一行。 4. 结尾 公文的结尾通常包括落款、签名、联系方式等信息。其中,落款位于正文下方,签名位于落款的右侧,联系方式通常位于签名的下方。 5. 附件 如果公文有需要附带的文件、资料等材料,可以在公文的末尾添加附件部分。 附件一般以“附件”二字开头,并标明附件的数量和内容。 四、公文处理的流程 公文处理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起草 公文的起草是公文处理的第一步,起草人需要根据工作需要和公文的类型、目 的进行准确和清晰的表达。 2. 审核 公文的审核是对公文内容、格式、用词等的审查和修改,目的是确保公文的准确、规范和权威。 3. 盖章 公文审核通过后,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盖章,以便分发和传达给相关人员。 4. 分发 公文的分发是将已盖章的公文传达给相关人员,以便他们可以了解公文的内容 并进行相应的工作。 5. 答复 对于收到的公文,如果需要答复或意见回复,相关人员需要及时作出回复,并 按照规定的方式发送。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一、公文的种类 20__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公文的种类为15种。 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注:方案、规划、制度、安排、要点等都不属于文种。 二、公文的格式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组成。 ㈠纸幅要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采用 A4型纸版面要求是上空白(天头)37mm,下空白(地头)35mm,左侧装订28mm,右侧装订25mm,每页22行每行28字。 我们统一标准用A4型纸页边距设为上下2.54cm左右 2.7cm双面印刷。(新建Word文档只修改左右页边距即可) ㈡发文字号。发文字号为3号仿宋。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顺序号三个要素组成。

机关代字要求准确、规范、精炼、无歧义、易识别并固定使用避免与上级机关、同级机关的机关代字雷同。 发文字号居中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2行位置距分割线4mm左右。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全称4位用六角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字。 ㈢字型字号。标题为2号宋体加粗正文为3号仿宋;一级标题为3号黑体不加粗、二级标题为3号楷体加粗、三级四级标题为3号仿宋加粗。 汉字序号后面为“顿号”即“一、” 阿拉伯数字后面为“点”即“1.” ㈠或⑴或①后面没有符号(注:用插入符号占一个字符)㈣附件说明。正文下空1行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1.先进基层党组织表 2.优秀党务工作者表 3.优秀共产党员呈报表㈤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㈥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日期联合文署最后签发人签发日期。 注:发文机关署名及成文日期在正文(附件)下空2行。单行文右空四字以成文日期为准署名在日期上方居中;联合文居中党委在前、单位名称在后。

公文的基础知识

公文的基础知识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小编收集了公文的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一)公文的定义。 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行政机关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类别。 1.根据公文制发机关的不同性质,可分为:党务公文、行政公文、法规公文、外交公文、司法公文、计划公文、军用公文等。 2.根据不同的行文关系,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文,如请示、报告、意见等; 下行文指上级机关对本机关下属单位的行文,属自上而下的行文,具体文种有指示、意见、决定、决议、通知、通报、会议纪要、批复等; 平行文指不具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即无领导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和单位)之间的往来行文,如函、意见等。 需要说明的是,三种行文关系都有“意见”这个文种,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作为下行文,下级机关应当遵照执行;作为平行文,仅供主送机关参考。 3.根据公文内容的重要程度,可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

绝密公文指涉及党和国家最核心机密内容的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最为严重的损害; 机密公文指涉及党和国家比较重要机密内容的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比较严重的损害; 秘密公文指涉及党和国家重要机密内容的文件,一旦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4.根据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可分为:特急公文、紧急公文、一般公文。 特急公文,办理时限一般不得超过24个小时; 紧急公文,办理时限一般不得超过3日; 一般公文,办理时限一般不宜超过15日。 紧急程度,党的机关公文分为“加急”、“特急”,行政机关公文分为“急件”、“特急”,紧急电报分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三)公文的特点。 一是有鲜明的政治内容。运行于我国各机关的公文,必须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是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功能。公文的法定作者是合法的制发机关,机关的制发权力是经法定认可确定的,各级机关所发公文在有效的时限、范围内,具有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公文一经制发,有关的受文机关和人员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违反或不执行公文规定,要承担相应责任,这就保证了公文的执行效能。 三是有一定范围和使用时间。一份公文对应某一方面的工作、发给一定的受文对象,这就限定了公文的空间范围,超出该范围,公文便失去其效能。公文的效能还受一定时间的限制,一般要求限期传达执行,一旦工作完成了、问题解决了,或新的公文制发出来了,原公文的效用也结束了。 四是有规范性的文体形式。公文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应用文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写作格式和一套制发规范,并用国家标准予以规定,任何机关不得另搞一套、各行其是。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点汇总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 1公文的主题是公文制发者所要表达的意图。 2公文的内容必须充分体现出有关政策法规的基本精神。 3国务院各部委承受北京市人民政府主送的公文后于上行文。 4公文的作者是指制发文件的机关。 5公文的作者以公文机关的名义或其代表人的名义才可以制发。 6.公文在传达制发机关决策与意图,体现制发机关的意志与权力方面的重要特征是权威性。 7.公文在执行上的重要要求是强制性。 8.指示不具有作者广泛,不限制发权限的特点它主要特点是:内容广泛,具有普发性质; 具有较强的 时效性,强调及时快捷 ;具有强制约束作用。 9.撰写交流信息的通知,一般要求不必予以评论,也无需闻发意义和目的。 10.《国务院关干部分地区违反国家购销政策的通报》符合通报的撰写要求 11.下行文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12.《关于查禁赌博的通告》显然应具备较强的时效性。 13.处置办毕公文是依据一定标准对已办华的文件的归宿作出安排。 14在公文处理活动中,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应接受集中统一的领导指导。 15.分办的实质是为文件确定运转方向。 16.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使层次清楚,条分缕析,言之有序,是为了突出主题。 17.公文与文学作品不同,它要求文件内容必须实事求是。 18.根据公文作用的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专用公文。 19.公文应在左侧装订。 20.公文的主体部分称为正文。 21.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 的文件属于机密文件。 22.国家民政部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民政厅、局之间属于业务指导关系. 23.公文中兼用的基本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说明。 24.公文的标题一般由哪些要项组成发文机关名称、内容、文种。 25.公文版头的作用是标明公文制发机关。 26. 决定是领导指导性公文应当具有稳定性,不能轻易更改。 27. 通知的标题可简写为《任免通知》 28. 迁移,更改电话号码等不可以可使用通告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_收发文处理程序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_收发文处理程序 公文处理工作是与公文同时产生的,是领导工作的助手,各级党委、政府及各个部门的各项工作几乎都离不开公文处理工作。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公文处理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文处理概述 一、公文处理及其基本任务 公文处理就是对公文的创造、处(理)置和管理。其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有效地创制、传递、办理、管理、处置公文。 二、公文处理活动的地位 公文处理是公务活动的组成部分,在公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表现为:公文处理是机关实现管理职能的必要条件;公文处理是国家档案事业的基础。 三、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 公文处理是一项有着特定功用、特定方法程序、特定内容与形式的活动,为保证这项活动有序有效,必须顺应其内在的特殊规律,遵循下列原则: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全面质量原则;时效原则;集中统一原则;党政分工原则;保密原则;简化原则。 收文处理程序与方法 一、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 收文处理是指对来自本机关外部的公文所实施的处置与管理活动。 收文处理的一般程序为:公文签收、公文登记、审核、分办、公文摘编、拟办、批办、承办、注办、组织传阅、催办。上述环节完成后,进入办毕公文的处置阶段。 上述环节,也可按办理与管理两个基本性质,分为收支办理与收文管理两大类活动。前者包括:拟办、批办、承办、注办;后者包括:签收、登记、审核、分办、公文摘编、组织传阅、催办。 二、收文办理活动的方法要点 1、拟办 由部门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对公文进行阅读分析,提出建议性的处

置意见,供有关(部门)领导者审核定夺。拟办实为一项辅助决策活动,目的在于为决策活动提供可选择的方案。并非所有公文都需经过拟办。 如何做好拟办工作: (1)认真研读公文,真正弄清对方的意图、问题的性质与实际状况; (2)意见要简明、具体、得体,拟办意见是一种请示或建议,语气应与该性质保持一致; (3)同时提出两个以上方案时,应将倾向性意见放在前面; (4)意见应工整、清晰地写在《文件处理单》相应的栏目中,并签注拟办人姓名与日期; (5)当公文所涉及的问题较易处理,对领导采纳方案有把握时也可直接草拟复文稿供审核定夺,以加速办理过程。 2、承办 承办公文应注意:(1)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机关有关公文,熟悉与公文内容有关的业务,明确领导者的意图;(2)深人实际,调查研究;(3) 加强协商,努力协调各方关系;(4)有效运用各种承办方式;(5)分清主次,分别缓急;(6)各级领导者应积极参与承办工作;(7)注意对承办结果的检查与监督。 3、注办 由承办人随手签注公文承办情况,以备忘待查。 三、收文管理活动的方法要点 1、公文签收 指经履行规定的确认、清点、核对、检查、签注手续后,从各种渠道收取公文。 2、公文登记 登记形式主要有簿式、卡片式、联单式三种。 3、审核 收到下级机关上报的需要办理的公文,文秘部门应当进行审核。审核重点:是否应由本机关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职权的事项是否已协商、会签;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规范。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要点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要点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要点整理 1、写作基础知识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别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动身,从材料中引出主题。有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要紧有:①直截了当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要紧包括:挑选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降;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顾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别相互抵触,自相矛盾) 文章常用的表达办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讲明,其中议论的办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照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截了当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不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要紧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依照别同的标准,公文可从别同角度举行如下分类: (1)依照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依照内容涉及国家隐秘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隐秘、机密、绝密六类 (3)依照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依照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发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依照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依照来源,在一具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处理基础知识 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各级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是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指导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 一、公文种类 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通知一般可以分为发布类通知、指示类通知、事项类通知和转发类通知。 (六)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璧尘提醒:命令、议案、通告、公告为行政公文特有。而公报、决议、条例、规定是党的公文所特有。 二、行文规则 1、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用。 2、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3、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

【公基常识】公文基础知识

【公基常识】公文基础知识 1.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指在公务活动中按一定程序和格式形成和使用的、表述社会集团意志的文字材料。公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范围包括法定公文、专用公文和事务文书;狭义的公文,仅指法定公文和专用公文。 法定公文又称通用公文,是指在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中普遍通行适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文。 专用公文,是指局限在一定的工作部门和特定的业务范围内根据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公文。 事务文书又称业务文书或日用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所使用的非正式文件的统称,如计划、总结、简报、报表、记录、调查报告等。 2.公文的特点 公文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书材料,具有特定的功能,因而也就具有自己的特点。公文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法定作者、法定效力和特定体式。 (1)法定作者 法定作者,就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凡是依法建立并合法存在的,均可依据自己的职能和权限范围制发文件,它们都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公文大多是以机关的名义制发的,但有时也以领导人名义制发,如命令、议案等文种,都在文件上签署个人的姓名。领导人是由法定组织通过选举、委任等法定程序产生的,以领导人名义发布公文,是代表其所在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所以他们也是公文的法定作者。

公文的撰拟,一般由秘书或业务部门人员起草,有时组织写作班子分头执笔。这些草拟公文的人员,都不能视为公文的法定作者。他们是机关的代言人,是受命写作的。法定作者这一特点,体现了公文高度的严肃性。任何未经法定程序核准的组织不得制发公文,也不允许任何人假冒法定组织发布公文。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的,将按扰乱公共秩序罪依法惩处。 (2)法定效力 公文法定效力的大小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制发机关地位的高低和职权范围的大小;二是公文内容的重要程度。此外,公文的法定效力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被称为公文的时效。 公文是处理公务的工具,是机关的喉舌。制发公文,是各级机关根据其合法地位行使职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公文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来自它的制发机关的权威和合法地位,如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意志,具有最高的权威性;省委、省政府的文件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法定效力。又如法规性、指挥性公文,其法定效力高于一般的知照性、事务性公文。另外,没有一份公文是永远有效的。随着形势的发展、情况的变化,旧的文件就会被新的文件所代替;某项工作一旦结束,那么相关的公文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不再具有现实效用。失去现实价值的公文,经立卷归档,可以发挥历史效用,以备查阅和参考。 (3)特定体式 特定体式,就是指特定的体例格式,包括统一的种类、名称、格式以及办理程序。为了维护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准确性,提高办事效率,党和国家作了许多具体规定,撰制公文时必须严格遵守。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了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其名称。每一种公

公共基础的知识点公文写作与处理要点整理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要点整理 1、写作基础知识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 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 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 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 (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 (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 (1)规范性文件 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办法。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2)领导指导性文件 命令(令)。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旅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3)公布性文件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4)陈述呈请性文件 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