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7个心理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心理特点有生活态度消极、脾气暴躁、孤独等。
具体分析如下:
1.生活态度消极:老年人由于年纪较大,所以身体的素质会下降,并且还可能感觉与时代脱轨,所以对生活感觉消极、悲观,不喜欢与人交流,不爱外出社交等。
这种情况下,家属应该多陪伴老人,并且对老人多一些耐心,可以缓解这种情况。
2.脾气暴躁:由于老人年纪过大,所以身体的养分供应会减少,可能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异常,并且内火滋生旺盛,从而导致老人的脾气出现异常改变。
可能脾气变得暴躁,容易生气,这种情况下,建议老人遵医嘱服用振源片、静心口服液、维生素B12片等药物缓解不适。
3.孤独:大多数老年人的子女都没有长期陪在身边,所以会想念自己的子女,会感觉孤独。
建议老人的子女多回家看望老人,多陪老人聊天,多与老人联系,可以缓解这种不适。
除了上述常见的特点外,还可能出现失落感。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方法老年人的心理问题1、自卑情绪有强烈自卑心理的老人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身体严重残疾,基本上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总觉得无地自容。
另一类是自惭形秽,总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如人,家庭条件不如人,子女不如人等,比人低三分,自我封闭。
常做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专家表示,自卑心理最容易引发老年抑郁症这类心理障碍,给老年朋友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需要及时加以调整。
2、抑郁情绪随着老年人逐渐衰老,情绪变化日益明显,有的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抑郁大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抑郁的情绪。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当高,并且因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头脑清醒,自杀念头多能够成功付诸实施。
因此消除老年朋友的抑郁情绪,是老年人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之一。
3、恐惧和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许多慢性疾病,由于担心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赡养及死亡等,心理负担加重,常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
如果这些情绪未经调整长期存在,则很有可能发展成老年焦虑症、老年疑病症等心理障碍。
这些需要引起老年朋友和家属的注意。
4、孤独和寂寞子女成年后要忙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而老年人却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社会交往减少,常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
此外,还有病症袭来时的死亡临近感也容易笼罩着老年人的内心。
这让老年人常表现出两种情绪,要么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要么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这类负面情绪是医生做老年人心理咨询时最常遇到的心态。
保健与心理养生“心理养生”将成为21世纪老年健康的主题。
退休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实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可从下面几点做起。
1.活到老,学到老,勤于学习,科学用脑退休后步入第二人生,老年人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
老年人人格心理学特点与幸福感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群体也逐渐增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人的人格心理学特点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一、老年人的人格心理学特点1. 成熟与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人格特点呈现出成熟和稳定的趋势。
他们经历了丰富的人生经历,对自我和他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这种成熟和稳定性使得老年人更加容易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2. 自我接受与自我认同:老年人通常对自己有更高的接受度和认同感。
他们已经度过了大部分的人生旅程,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了更为客观的认知。
这种自我接受和自我认同使得老年人更加容易满足和珍惜自己的生活,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
3. 情绪调节与情感稳定:相比于年轻人群体,老年人在情绪调节和情感稳定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能力。
他们更加懂得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更加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这种情绪调节和情感稳定使得老年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乐观。
二、老年人的幸福感研究1. 社交支持与幸福感: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幸福感与其社交支持密切相关。
社交支持可以包括家庭支持、朋友关系以及社区参与等。
老年人在社交网络中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对于其幸福感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自我满足与幸福感:老年人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更加注重对自己的评价和满足感。
他们更加关注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而非外部的物质追求。
这种内在的自我满足感使得老年人更加容易体验到幸福感。
3. 积极心态与幸福感:老年人通常具有积极的心态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他们更加懂得如何把握当下,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这种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使得老年人更加容易感受到幸福和满足。
三、结论老年人的人格心理学特点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成熟与稳定性、自我接受与自我认同以及情绪调节与情感稳定等特点使得老年人更加容易获得幸福感。
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特点1. 器官功能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逐渐下降,包括心脏、肺部、肾脏等重要器官。
这会导致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下降,耐力减弱,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降低。
2. 免疫系统衰老: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老,抵抗外界病原体的能力减弱。
因此,老年人更容易患上感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对抗病菌的能力较弱。
3. 消化系统退化: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
胃肠道的蠕动减弱,消化吸收的能力降低,常常出现胃酸过多、胃炎、消化不良等问题。
4. 骨骼和肌肉退化:老年人骨骼和肌肉组织的退化现象普遍存在。
骨密度减少,关节灵活性降低,肌肉弹性下降,使得老年人容易出现骨折、腰背疼痛等问题。
二、心理特点1. 记忆力下降:老年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他们可能会出现遗忘、记不清重要事件或人物的情况。
这是正常老化的表现,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2. 情绪波动:老年人常常伴有情绪波动的特点。
他们可能会因为生活的变化或者身体的不适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问题。
3. 自尊心受损:老年人常常感到自尊心受损。
他们可能会因为退休、孩子独立等原因而感到自己不再有价值。
这种情况会让他们感到失落、无助和无自信。
4. 社交关系变化:老年人的社交关系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他们可能会因为配偶或亲朋好友的离世而感到孤单和疏远。
社交关系的减少会给老年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三、应对策略1. 健康生活方式: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
这些措施可以延缓生理功能的退化,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2. 研究和锻炼大脑:老年人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研究新技能等方式锻炼大脑,保持记忆力和认知能力。
同时,可以参加社区活动,与他人互动交流,保持积极的心态。
3. 关注心理健康:老年人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可以参加老年人的心理辅导班,与专业心理咨询师沟通交流,寻找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1.1自卑心理当老年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老年人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通常为老化引起的生活能力下降;疾病引起的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丧失;离退休后,角色转换障碍以及家庭矛盾。
1.2失落心理例如退休与经济状况改变会造成失落的心理,一般来说,退休造成的结果包括经济收入降低、社会主要关系中断、生活作息方式的改变等。
有明确任务和较多人际交往的环境,退到比较狭小的家庭圈子,这种过渡,常常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如抑郁、自杀等,轻者常表现为“退休综合征”,一般需半年至一年才能逐步适应。
退休后带来的收入水平下降、贫困、生活保障上的不安以及在社会和家庭中经济地位的改变,也是老年人面临的重大问题。
1.3孤独心理老年期由于身体各器官逐渐衰老,心理状态也随之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孤独和寂寞常在失去重要的生活依靠时产生,特别在失去配偶时表现的更加明显,孤独和寂寞的程度受个人性格及过去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等因素的影响。
时由于老年期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和寂寞,烦躁无聊,产生孤独感。
1.4焦虑恐惧心理大部分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由于长期疾病的困扰,普遍对治疗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存在较为悲观的心理反应,特别是一些身患绝症的老年人,老年人知道自己患癌后,往往由恐惧,到悲哀,到绝望,再加上部分老年人担心给子女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老年人,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1.5记忆力受损、健忘老年人由于衰老,引起智力水平逐渐下降,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
但由于老年人远期记忆衰退不明显,故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的事情,留恋过去,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难以接受。
1.6悲观心理老年患者治疗后若病情反复迁延,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及伴随着各种功能的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往往会变得异常悲观。
contents•老年人生理特点•老年人心理特点目录•老年人性格特征•老年人的行为特点•针对老年人的照顾策略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肌肉力量和骨密度降低,导致行动能力减弱和容易受伤。
心肺功能下降:老年人的心肺系统逐渐减弱,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下降,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气喘、心悸等问题。
代谢率下降:老年人的代谢率降低,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容易引起肥胖和相关疾病。
身体机能下降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嗅觉和味觉下降0302010102情绪易波动老年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
焦虑和抑郁孤独感情绪波动大记忆力下降容易迷路学习能力减弱记忆力减退感到无用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和社交角色的转变,老年人可能会感到自己对社会已经没有贡献,感到自己毫无用处。
自尊心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角色的变化,老年人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价值降低,对自己的评价变得消极。
对死亡的恐惧面对生命的逐渐消逝,老年人可能会感到恐惧和不安,对死亡产生一种本能的排斥和恐惧。
自我价值感降低总结词详细描述保守(保守)老年人通常会仔细评估潜在的风险和收益,并倾向于采取更加稳妥的行动,以避免潜在的风险和损失。
谨慎(cautious)详细描述总结词总结词详细描述安详(tranquil)怀旧(nostalgic)01020304恋旧(Attached to the past)喜欢保持过去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依赖(Dependent)01020304坚持规律饮食提供营养餐保持适度运动提供身体锻炼和健康饮食03提供阅读材料01开展心理咨询02组织娱乐活动提供心理支持和娱乐活动1 2 3组织社交活动建立支持群体提供志愿者服务提供社交活动和支持群体。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特点与需求老年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历了长时间的生活沉淀,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挑战。
心理健康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特点与需求,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特点1. 心理稳定性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稳定性往往会降低。
他们可能面临退休、失去亲友、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等多重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 对孤独感的敏感度增加随着社会角色的变化,老年人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他们的子女可能长期居住在外地,社交圈子也可能缩小,导致他们缺乏社交支持和情感依靠。
3. 自我认同感的调整老年人往往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和身份。
过去所从事的工作和社会地位的改变,可能会使他们面临自我认同感的不稳定,需要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需求1. 智力和记忆训练老年人在智力和记忆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
因此,提供智力和记忆训练的机会和活动对于他们维持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读书、参加智力游戏、学习新技能等方式来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
2. 社交支持与交往机会老年人对社交支持和交往机会的需求尤为重要。
参加社区活动、加入兴趣小组、与朋友聚会等都能提供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机会,有助于减少孤独感,增加社会支持。
3. 心理咨询和支持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咨询和支持是解决内心问题的有效途径。
专业的辅导员或心理医生可以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应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积极的活动参与老年人通过积极参与活动,例如户外运动、旅行、绘画、音乐欣赏等,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并提高心理健康。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加快乐感和满足感,还能提高老年人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感。
5.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良好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规律的作息,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并减少患病风险。
老年人心理特点总结
老年人心理特点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它涉及到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总的来说,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可以从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从认知方面来看,老年人在认知能力上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另一方面,一些老年人可能会表现出更加成熟、稳重的认知特点,他们可能会更加注重细节、经验丰富,并且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更加谨慎和审慎。
其次,从情感方面来看,老年人可能会面临着孤独、失落、对未来的焦虑等情感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可能会经历亲友的离世、身体健康的下滑等问题,这些都会对他们的情感状态产生影响。
但与此同时,一些老年人可能会表现出更加平和、豁达的情感特点,他们可能会更加懂得珍惜眼前,对生活充满感激和满足。
最后,从社会交往方面来看,老年人可能会面临着社交圈子的收缩、角色转变等问题。
一些老年人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
可能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爱。
然而,另一些老年人可能会通过参与志愿活动、社区活动等方式来保持社交联系,他们可能会展现出对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一个多维度、多样化的问题。
我们需要在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个体差异和多样性,为他们提供更加全面的关爱和支持。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老年期是个体进入退化衰老的过程,生理功能的衰退,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改变常继发于脑供血不足及老年骨质增生所致神经功能异常。
大脑的重量从30岁到70岁约降低5%,到80岁降低10%,至Ij90岁降低20%;60岁时大脑皮质细胞减少20%~25%,小脑浦肯野细胞减少25%,脑干蓝斑核细胞减少40%。
不仅如此,老年人的大脑还会出现老年斑,多分布于大脑皮质,特别是额叶和颜叶;部分脑组织还会发生变性;健康老年人脑内还可见神经元纤维缠结。
另外,神经系统老化会导致神经递质分泌下降与功能改变等。
神经系统的衰老退化是发生精神方面异常的病理基础。
2.循环系统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改变,如心肌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由于收缩压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心脏常随增龄而逐渐肥大;心脏瓣膜逐渐变硬、增厚,冠状动脉的内膜也增厚,管腔狭窄等,逐渐减低其做功效能和对外界负荷的反应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易为心血管疾病所袭扰。
3.呼吸系统肺组织弹性降低,肺泡大,胸廓前后径增大,活动度受限,以致肺总容量和肺活动量减少;气管、支气管黏膜上皮萎缩,平滑肌明显萎缩,弹性组织减少,纤毛倒伏,软骨明显钙化及骨化,小气道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分泌亢进等使老年人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或呼吸困难。
4.泌尿系统肾脏逐渐要缩,肾小球的数量减少,其滤过作用和肾小管功能均减退。
膀胱壁萎缩,男性常有前列腺肥大。
5.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减少;消化器官的黏膜及肌肉萎缩,肝脏的解毒功能下降,腹肌菱缩,胃肠松弛无力,排便过程延缓,常会出现便秘。
肠功能减退,常有慢性肠功能紊乱或过敏性结肠炎发生。
6.皮肤改变皮脂腺、汗腺功能减退,汗腺功能差,可影响体温调节。
皮肤干燥、弹性减少,皱纹增多,抵抗创伤的能力显著下降。
7.其他方面改变肌肉萎缩,关节韧带松弛,运动功能减退,步履缓慢不稳;牙齿脱落,骨质脱钙变得弯曲脆弱而易发生骨折等。
老年人心理内容
老年人心理内容
一、老年心理特征
1、思想慢性化:老年人思考减慢,反应迟钝,思维乏力,判断力降低,思维局限性增强,兴趣缩小等。
2、失记性加重:老年人记忆力降低,容易出现失忆症状,很多老年人会出现小物品或日常事项记不住的症状。
3、兴趣狭窄:老年人兴趣狭窄,容易攀比,他们的生活缺乏新鲜,他们的活动也比较单一固定,缺乏新刺激和变化。
4、感情易冲动:老年人容易感到紧张、抑郁、悲观甚至有做蠢事的冲动。
二、老年心理调适
1、保持心理健康:老年人要努力保持心理健康,要放松心情、改善情绪,培养良好的心态,坦然接受年龄的变化。
2、多参加活动: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心理状态健康、多参加社会活动,增加交往沟通,减少孤独感。
3、定期体检:老年人定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早发现疾病,及时就医,避免患上慢性病,更好地保护自身身体健康。
4、营造良好情绪:多多给自己安排愉快活动,多多和家人朋友交流,营造良好的情绪,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 1 -。
简述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是一个复杂的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会经历各种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以下是老年病人的一些常见心理特点:1、焦虑和恐惧:老年人在面对疾病或受伤时,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害怕失去独立性,甚至出现对死亡的恐惧。
2、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可能会面临亲人朋友的离世或疏远,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疾病和住院治疗可能会加剧这种孤独感。
3、抑郁:老年人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抑郁症状,如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4、自尊心降低:由于年龄或健康状况的变化,老年人可能会感到自己的价值降低,自尊心受损。
这可能导致他们缺乏自信,不愿意参与社交活动。
5、依赖性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帮助和照顾。
这可能使他们感到无助和依赖,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
6、记忆问题:一些老年人在面对疾病时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康复进程。
7、对生活变化的适应困难:面对健康状况的变化或生活环境的改变(如住院治疗),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的情况,他们可能感到迷茫、不安或沮丧。
8、对医疗治疗的担忧:许多老年人在接受医疗治疗时可能会感到担忧或害怕。
他们可能会担心治疗的副作用,或者害怕治疗失败。
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年病人,医护人员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例如,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提供信息和支持,以及鼓励他们参与决策过程等。
此外,对于有特殊心理需求的老年病人(如长期卧床、记忆障碍或情感支持需求等),医护人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家庭和社会也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家庭成员可以提供情感支持、理解和鼓励,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应对疾病和治疗的压力。
社会也应该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提供社会支持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和支持系统。
1.身体健康问题: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逐渐下降,常见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和心脏病等,对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2.记忆力下降:老年人的记忆力逐渐减退,可能出现短期记忆困难、遗忘等问题,影响日常活动和自理能力。
3.自尊心问题:老年人可能因年龄增长、失去工作和社交机会等原因,而产生自尊心的不安全感和下降感。
4.孤独感:在家庭成员减少、朋友圈子缩小的情况下,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缺乏社交支持和陪伴。
5.情绪波动: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状况、生活变化、社会角色改变等原因,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等。
老年人的需求:1.健康和照顾:老年人需要得到充分关注和照顾,包括定期体检、适当的医疗和养生指导,以及社区为他们提供的养老及护理服务。
2.社交和陪伴:老年人需要有人陪伴和交流,可以通过家庭、社区活动和老年俱乐部等途径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
3.尊重和尊严:老年人需要被尊重和体谅,不应将他们视为弱者,而是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4.兴趣和活动:老年人需要有适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
5.安全和保障:老年人需要安全的居住环境和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他们的安全和权益。
如何与老年人相处:1.尊重和理解:对老年人要保持尊重和理解,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策,不要对他们发表歧视或轻视的言论。
2.相互关心:定期拜访老年人,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提供帮助和支持。
3.陪伴和交流:与老年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并花时间与他们交流和陪伴,关心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4.创造活动:为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的活动和娱乐项目,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并加强社交互动。
5.提供安全保障:确保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安全,提供安全设施和照顾服务,以保障他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6.激发自信:鼓励老年人保持积极的心态,激发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总之,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需求和如何与他们相处,有助于更好地照顾和关心他们,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快乐感。
老年人的7个心理特点
(1)感知方面:最常见的是视力和听力的老化。
视觉分辨精细物体的能力在45岁之前有一个和缓的下降过程,45岁以后下降速度加快。
老年人的言语知觉障碍,不仅由于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感受性降低,听懂言语的能力也在下降;嗅觉减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嗅神经的神经纤维数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同样味觉也下降。
(2)注意方面:老年人视觉注意更容易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注意转移的灵活性也变差。
(3)记忆方面: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更明显。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
意义识记减退较少,机械记忆减退较多。
总体上说,老年人的记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退的,并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4)思维方面:总的来说,老年人思维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表现为思维局限、固化,推理能力下降等。
(5)智力方面: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
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明显;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6)情绪方面:由于生理老化、社会角色改变、社会交往减少以及心理机能变化等主客观原因,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和反应,如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无用失落以及抑郁焦虑等。
①失落感:由于社会角色、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负担加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疾病困扰等因素,都会使老年人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感。
因而可能出现两种情绪:一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二是急躁易怒,发脾气。
②孤独感: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单元。
家庭的小型化、儿女与老人分居、丧偶、因疾病不能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等都会使老年人产生孤独感。
③抑郁感:老年人离退休之后,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与人交流的时间减少,
信息的来源减少,加之衰老造成的沟通障碍,会使老年人产生抑郁感,表现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人冷漠,不爱讲话,等等。
④焦虑感:很多老年人担心患病,担心自理能力下降,担心给儿女加重负担,这种担心会随着衰老和疾病而加重,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恐惧,表现为冷漠或急躁。
(7)性格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性格特点既有持续稳定的一面,也有变化波动的一面,而稳定多于变动。
容易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固执、保守、猜疑、心胸狭窄等。
老年人的性格类型①整合良好型:表现为生活满意度高、成熟、能正视新的生活;②防御型:表现为刻意追求目标,否认衰老,活到老、干到老,并乐在其中;③被动依赖型:表现为强烈依赖和盼望他人对自己提供帮助和体恤,或对外界缺乏兴趣;④整合不良型:有明显的心理问题,需在家庭照料和组织帮助下才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