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本培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17.95 KB
- 文档页数:6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青街畲族乡中心幼儿园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青街畲族乡中心幼儿园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青街畲族乡中心幼儿园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青街畲族乡中心幼儿园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青街畲族乡中心幼儿园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青街畲族乡中心幼儿园。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爱国”为主题组合的。
《古诗三首》是这一单元的开篇文章,分别是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亥杂诗》。
朝代不同,作者不同,诗中涌动的爱国情感却是相通的。
引领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中悟美,读中悟情,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为后几篇文章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学情分析:好停顿。
(2)指名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
(3)指导写好“祭”“乃”。
2.再次读文,读出味道。
3.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1.出示自学提示。
(1)独立读古诗,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字词及古诗的意思,不解读“游人”。
)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什么是“游人”?(游山玩水的人))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品析“醉了”。
)他们玩得都怎么样?(醉了))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样?)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诗文知识进行猜读,既省时又省力。
洪伟:陈英老师刚才说的猜读,我很赞同。
在教学古诗时,我也曾运用过,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大家也可以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尝试运用,并告诉孩子在课外阅读古诗文时用这种方法。
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了解诗意,这一点不难,所以在课堂上用时不必多,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也可以在家中预习时完成,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意境的感悟上,即,重点词句的品析和情感的有效策略以及如何进行组诗教学”大家讨论的很热烈,说得也很充分。
我现在简单归纳一下“教给方法、及时点拨、赏读感悟、体会情感、组诗教学、。
教无定法,关于古诗文教学,大家可能还会有新的体会,我们随下次集体备课时间是下周五,主题依旧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能。
主备教师刘鹏鹏。
备课内容为,大家提前研读教材,以便备课时能有的放矢的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请主备教师周三前把教学设计发给其他几位老。
三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三)(2011-12-18 23:54:33)转载▼标签: 语文杂谈分类: 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附件3: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项目负责人填写)《掌声》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组【教材简析】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
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故事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
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感人的课文,第29课《掌声》,请注意看老师写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词:个别读、齐读2遍。
2.理解词义:重点指导“犹豫、忧郁”这两个词语3.认识多音字“调”。
4.读难读的句子。
出示句子:“因为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提示多音字“落”的读音,简单了解小儿麻痹症。
三、接读课文,了解故事中的人物1.接读课文:请5位同学接读课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中的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在这个故事里面都有哪些角色?(老师、英子、同学们)老师是怎样的?(刚调来的)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学生结合课文第一段中的句子谈理解:文静的小姑娘、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孤独的小姑娘、寂寞……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它概括了英子的这些表现,哪个词?大家找一找!(忧郁)师:后来她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小姑娘,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课文第四段内容理解)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师引导:还可以说她变得怎么样了?(活泼、开朗)四、重点探究,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一)渲染过渡开始,英子是那样自卑、忧郁,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到底是什么力量使英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掌声)课文的2.3自然段就写出了英子的变化过程。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二)活动记录及教案(2011-04-22 08:53:53)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附件3: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项目负责人填写)工作单位:鳌江实验小学项目名称集体备课项目负责人丁志新活动时间2011年3月30日活动地点14号办公室活动主题《半截蜡烛》剧本类课文主讲人谢丽秋参加对象五年级语文全体成员申请学时2学时活动内容及进程 1.说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
2.《半截蜡烛》是个剧本,在教学时该怎样设定目标?教学中应注意什么?3.谈怎样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体会爱国情怀。
5.谈如何让孩子们分组演一演课本剧或续编故事培养合作能力同事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活动反思与建议本次集体备课,老师们事先通读了整个单元的课文,对教材的内容、目标把握得十分准确,讨论积极。
尤其是对这篇第一次出现的剧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年轻教师的热情,也带动了老教师加入了探讨的行列。
大家取长补短,一起进步。
过程确认科研处负责人签字:李开武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
考勤表附后。
教案:半截蜡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出示实物——半截蜡烛。
完成说话练习:这是半截的蜡烛。
2、出示课题:19 半截蜡烛二、初步感受课文:1、过渡:故事就是围绕着这样的半截蜡烛展开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填空:这半截不起眼的蜡烛藏有,关系到,关系到。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工作单位:___项目名称:集体备课活动时间:3月9日活动主题:分组分段备课参加对象:全体组员活动内容及进程:本次活动分为三个步骤:分组分段备课、落实备课内容和教师参与讨论。
教师们对设计的意图、环节、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活动反思需要注重开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与意见:无过程确认: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活动地点:申请学时: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工作单位:___项目名称:教学技能培训活动时间:3月15日活动主题: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参加对象:全体组员活动内容及进程:本次活动涵盖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学法指导、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自我评价、教学设计书写、内容和步骤等方面。
活动反思强调出发点要准、方向要明确、立意要新、购思要灵巧、方法要活。
与意见:无过程确认: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活动地点:校会议室主讲人:___申请学时: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工作单位:___项目名称:集体备课活动时间:3月30日活动主题:分组分段备课参加对象:全体组员活动内容及进程:本次活动是分组分段备课,要求教师们落实备课内容,参与讨论并对设计的意图、环节、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活动反思需要注重开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与意见:无过程确认: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活动地点:申请学时: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工作单位:___项目名称:体育组开课活动时间:4月6日活动主题:___、___、___开课参加对象:全体组员活动内容及进程:本次活动是体育组开课,包括___、___、___三位老师的开课,以及集体评课。
与意见:无过程确认: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签字项目负责人:活动地点:申请学时:活动内容:制定本学期综合组和体育、音乐、美术组的任务,并进行集体备课。
活动进程:在门楼进行集体备课,由项目负责人指导全体组员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讨论是否需要提供更具体清晰的帮助和样例,并确定长期明确的方向。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二)(2011-12-11 16:43:45)转载▼标签:六年级语文杂谈分类: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项目负责人填写)工作单位:鳌江实验小学项目名称集体备课项目负责人包蕾蕾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日活动地点办公室活动主题探讨写人的文章教学的方法主讲人林辉雄参加对象六年级语文教研组申请学时2学时活动内容及进程一、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课题《少年闰土》二、进行教学设计。
三、认真阅读教材,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四、学习《少年闰土》部分优秀教学设计,取其精华。
五、林辉雄老师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六、组内教师补充,再创作,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定稿。
七、记录修改后的教案。
活动反思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可侧重一个方面,集中分析人物特点,教给学生写人方法,这样可以用不多的时间,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6、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轻声齐读……让大家一次又一次地体会感情。
7、在这样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中,“其中有一个少年”“其”怎样讲?(那中间,课文中指西瓜地。
)8、同学们,作者对三十年前的朋友如此记忆犹新,可见看瓜刺猹这件事给他的印象是很深的。
现在请同学们把描写少年闰土勇敢刺猹主要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1)学生找后回答。
(2)教师板书:听、捏、走、看、刺9、“看瓜刺猹”动画演示(1)再次体会感情(2)引导背诵(可以演示动画进行提示)三、学生自学“捕鸟、捡贝壳”两件事1、说说“看瓜刺猹”这件事我们是如何学习的?2、谁能给大家说说其它两件事,又表现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3、学生畅谈(先读原文,再谈体会)4、适时演示“捕鸟”动画,加深理解和体会。
【(1)从捕鸟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
(2)从这件事,还可以看出闰土知识丰富,他能认识好多鸟,我们却不然。
(3)从闰土捡贝壳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闰土知识很丰富,他知道好多种贝壳的名字。
】适时板书:见识广扫、支、撒、拉3、师小结:同学们都谈得很好。
校本研修集中培训计划表一、培训目标本次校本研修集中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化和系统化,促进师德师风和学术水准的提高,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培训时间本次培训计划定于2022年8月20日至8月25日,共计六天。
三、培训内容和安排第一天:教师师德师风培训上午:8:00-10:00主题:教师师德师风的内涵与要求内容:介绍教师师德师风的概念、内涵和要求,强调教师应该起到的表率作用。
10:00-12:00主题:教师师德师风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内容:讲解教师师德师风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探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下午:2:00-4:00主题:教师师德师风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内容:分享教师应该遵守的教育教学规范,探讨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以身作则。
4:00-5:00主题:教师师德师风培训小结第二天:学科教育理论培训上午:8:00-10:00主题: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内容:介绍学科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探讨教师如何将学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10:00-12:00主题:学科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方法内容:分享学科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探讨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下午:2:00-4:00主题:学科教育实践案例分享内容:邀请校内优秀教师分享学科教育的实践案例,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
4:00-5:00主题:学科教育理论培训小结第三天:教学设计与评价培训上午:8:00-10:00主题: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内容: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探讨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10:00-12:00主题: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内容:讲解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价。
下午:2:00-4:00主题:教学设计与评价案例分析内容:讲解教学设计与评价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4:00-5:00主题:教学设计与评价培训小结第四天:教学技能培训上午:8:00-10:00主题:课堂教学技巧内容:介绍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探讨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校本培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项目负责人填写)学校:平阳县腾蛟一小校本教研活动记录表第14 星期三《向日葵》教学设计XXXX XXX一.教学目标:1.观察向日葵的造型和色彩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抓住向日葵的特征,进行造型表现和情感表达。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习惯,和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难点:抓住向日葵的造型特点,融入情感的想象进行艺术创造。
三.教学准备:(学生)色卡纸、油画棒、勾线笔等(教师)课件或录像、范作、图片等四.教学过程:师生相互问好一、导入1、师:小朋友们看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什么花?(拿一朵仿真向日葵走进教室)生:向日葵2、师:对,就是向日葵。
这节课就让王老师带领小朋友来到向日葵王国,学习有关向日葵知识,感受它的美。
(出示课题)向日葵板书二、了解向日葵的常识和结构(并示范)1、向日葵和其它花比较从形状上有什么不同呢?生:高、花盘很大师:向日葵身高:1~3米体型,喜欢干旱,温暖的环境,有阳光的地方。
可做成食品、制药、葵花油。
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2、结构师:向日葵又叫太阳花,向阳花,为什么呢?生:因为它向这太阳生长师:王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摸看看它是有什么组成的?生:花蕊、花瓣(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师:脸蛋大而圆,我们把它叫做圆盘、花瓣细又尖、茎粗、叶大。
向日葵麻子脸,如果让你去画,你会用什么来装饰花盘?生:点除了点王老师还可以用线或点线面相结合的画法来装饰,等。
师:当向日葵花随这太阳的升起和落下转动的时候,圆盘变化了吗?生:变了师:变什么形状?生:扁了,是椭圆。
师:对师:(画出各种椭圆)当我们正面去欣赏它的时候,花盘是圆的,但是随着太阳转动是就变成各种椭圆,那花瓣会有怎那样的变化呢?因为向日葵色彩鲜艳、热情奔放、朝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很多画家都喜欢画它来表达子内心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家是如何画的。
他们的向日葵与我们的生活中的有什么不同。
看画家是用什么样的形状和色彩来画向日葵的。
二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二)活动记录及教案附件3: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项目负责人填写)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丑小鸭的故事,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即:面对别人的嘲笑不要灰心、不要自暴自弃;别人遇到不幸,不要嘲笑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2、从丑小鸭出生后的不幸遭遇,理解为什么丑小鸭会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丑小鸭这一感人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生字,并且知道了这是一个关于一只()变成()的故事。
2、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丑小鸭会遇到什么样的遭遇?它的心情会怎样?它的命运又将如何?)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将在这节课共同学习。
3、师: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觉得丑小鸭真的丑吗?(丑,引读:他的毛嘴巴身子──;美,引读: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张开的翅膀。
)你从哪些词语、句子看出来的,哦,原来他小时侯是丑的,长大了变的美丽了,那么,它从丑到美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他的成长幸福吗?随之板书:丑美。
二、体验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师:带着这两个问题咱们一起来读读第3、4自然段。
1、师:读了课文你觉得丑小鸭来到世界上生活的幸福吗?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知道的?现在咱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到丑小鸭的遭遇部分读一读,用铅笔画出你认为最能反映丑小鸭生活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出示课件──问题提纲)⑴找出课文中描写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的词语或句子。
(用“除了……都……”说一句话)⑵你能感受到丑小鸭什么样的心情(孤单、悲伤、可怜、无奈)?⑶能有感情地朗读。
2、师:请一个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有关句子(课件上所提示的句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
再一起体会丑小鸭孤单、悲伤的心情。
齐读!3、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三)(2011-12-22 08:43:48)转载▼标签: 六年级语文杂谈分类: 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项目负责人填写)工作单位: 鳌江实验小学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向我们描述了战象打仗的场面以及嘎羧为什么会成为最后一头战象,文字浅显易懂,因此我抓住这两个自然段进行导入,不仅不露声色地再现了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战象的英勇,从心底油然而生出对最后一头战象嘎羧的崇敬之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本课篇幅较长,教学中从整体入手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嘎羧临死前做的哪几件事?这样通过抓主要事件的办法不仅让学生很快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一下子就找到了切入文章的突破口,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三、抓重点句段,品读感悟。
(一)披挂象鞍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有着深厚感情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体会它的想法。
(重点抓住“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进行体会)以此为线索,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嘎羧对象鞍的怀念是一头战象积淀在心中深沉的情感,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通过指名读,评读指导感情朗读.(二)重回战场阅读并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
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
因此本环节我引导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进行质疑,并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解决心中疑问,接着采用补白想象战象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庄严归去学到这儿嘎羧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怀已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这时再辅以音乐,图像等课程资源,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这时我问学生:“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呢?”在重点研读“披挂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三部分时,既要实现长文短教,又不能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各环节的过渡语,力求课堂的完整、流畅。
四、拓展延伸,促升华。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四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二)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项目负责人填写)工作单位:鳌江实验小学项目名称活动时间活动主题参加对象集体备课项目负责人陈姜维2021年11月23日活动地点校六楼会议室走在搭石上,美在读中寻主讲人陈金隆四年级语文教研组申请学时2学时一、确定本次集体备课的课题为《搭石》以“走在搭石上,美在读中寻”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二、认真阅读教材,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学习《搭石》部分优秀教学设计,取其精华。
活动内容及进程三、陈金隆老师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组内教师补充,再创作,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修改和定稿。
四、记录修改后的教案。
五、陈金隆老师上课。
六、吴老师评课,组内老师交流听后感。
活动反思与建议过程确认科研处负责人签字:任鲁鲁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
考勤表附后。
整节课学生们在自读、自悟中,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1《搭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搭石》一课是现行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美文。
该文质朴纯真又简约蕴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全文描写了家乡的人们在上工、下工、赶集、访友时都必须脱鞋绾裤经过小溪,于是,纯朴的家乡人找来石头搭好,形成了方便大家过河的搭石。
人们在过河的时候的所作所为,体现了家乡人的心灵美。
文中的景美、人更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校校本培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清凉完小周维
祖父的园子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
2、介绍作者。
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
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
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出示句式——祖父的园子是。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
(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
(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
(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
2、你是从哪里读懂的,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课堂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
①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爱;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等等。
学
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
)……(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
我在祖父园子里所做的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
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
本段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是什么?请圈出来——愿意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反复地朗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把其中的自由和快乐表现出来。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
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
等等。
3、这份自由快乐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请用有感情的朗读来展现。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