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长江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413.50 KB
- 文档页数:8
长江教案初中地理湘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的海洋;掌握长江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基本概况。
2. 能力目标:学会阅读长江水系图,了解长江各河段的特征;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长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长江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的海洋。
2. 长江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
3. 长江各河段的特征及其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教学难点:1. 长江水系图的阅读与分析。
2. 长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 图片展示:长江流域地图。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条河流吗?它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的海洋。
2. 讲解长江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全长等。
3. 讲解长江各河段的特征及其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长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3.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完成教材练习题。
2. 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六、课后扩展(5分钟)1. 学生收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基本概况及其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长江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长江各河段特征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八上长江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长江之美——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重要支流。
2. 了解长江的自然特征和资源分布。
3. 掌握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重要支流。
2. 长江的自然特征和资源分布。
3.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1.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长江的美丽风景视频或展示长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长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长江的地理位置、流域范围和重要支流,引导学生理解长江的地理概念。
2. 分析长江的自然特征,包括流域面积、水量和水系特点等。
3. 探讨长江流域的资源分布,重点介绍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
Step 3:学习活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案例,让他们分析问题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Step 4: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解决方案。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需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Step 5: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内容,完成一篇关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小论文。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长江流域的一些重要城市和景点,加深对长江的认识。
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调研和报告,拓宽对长江流域的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河流——长江教案安龙县龙山中学----郎明宏教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长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记住长江的源流概况。
2、阅读长江水系图和干流剖面图,记住长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水利枢纽的名称、位置和意义。
3、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长江的源流概况。
2、长江水利枢纽的名称、位置。
难点:长江的源流概况。
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分析、比较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用《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入长江。
歌曲高亢深沉,慷慨悲壮。
词豪放含蓄,抒发历史兴亡、人生感慨。
二、学法指导明确目标明确学习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河流概况—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流经省区、地形区、分段、别称;河流特征—上游、中游、下游;人河关系—开发利用、治理保护。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自主学习读图2—46“长江水系图”,完成P51“活动1—4”。
(1)玲玲将长江干流的形状描述为“V+W”,从源头到入海口用铅笔描一描,看一看是否形象。
(2)找出长江的河源、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以及注入的海洋。
(3)宜昌和湖口分别是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
在图中圈出这两个地点,并说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名称。
(4)对照图2-8,依次找出长江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长江三峡的位置。
四、小组交流提出质疑。
明确自主学习问题答案,记录质疑1、长江源流概况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再总结发源地发源地2、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3、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特征先提问,学生看书回答,老师再总结4、长江的水能资源开发利用。
(1)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2)长江所在南方地区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特征?(3)阅读“P48长江三峡工程”,该水利枢纽的重要作用有哪些?(4)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被称为“黄金水道”?五、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教师点拨】从长度、水量、流域面积等方面分析(2)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3)为什么说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尤其是源头至宜宾河段?【教师点拨】影响和流水能资源的因素主要是流量和落差(4)荆江河段“九曲回肠”,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如何解决?(5)用雨带的推移分析,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长江干流的水量有何调节作用?【教师点拨】我国雨带南北移动的规律【问题答案】1、(6)主要受气候、地形、植被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长江》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说出长江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现实的分析,判断长江各河段的主要开发价值,知道各河段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措施,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2.长江各河段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教学难点】分析长江各河段的生态问题及治理【教学安排】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欣赏:《长江美景》师: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今天,我们从长江源头出发,走过水流汹涌的虎跳峡,走过雄伟的三峡大坝,走过水天一色的扬子江,走到东海,一路畅游,认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长江一.滚滚长江1.源流概况【讲授新课】教师展示“长江在中国的位置图”,结合“长江流域示意图”,认识长江的位置及范围。
师:认识长江,从长江的源流概况开始。
1.1长江干流形状师:请在地图中用笔描出长江干流,看看它呈现什么形状?生:(完成画图),呈“V+W”形状。
1.2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查阅课本,找出信息:长江长度、径流量、流域面积。
生: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年径流量约10000亿m³,流域面积180多万k㎡。
1.3发源地、流经省区、流经地形区、注入海洋查阅资料,结合P9图1-7、P24图2-8,找出长江干流的源头、流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流经地形区以及注入海洋。
生:①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②长江干流依次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③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④注入东海。
1.4流经气候类型结合课本P38图2-28“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长江主要流经我国哪些气候类型区。
大致判断其流经区域气候对长江的影响。
滚滚长江(两课时)教学目的☆知识要求: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能力要求:1、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水系水文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2、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思想教育要求:1、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2、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点:1、各段的水文特征;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1、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教学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教时教具:二课时板书设计: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母亲河概况1、源远流长2、支流汇集3、分段地点4、别称众多二、上中下游的特征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三、利用和保护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2、“黄金水道”3、“水能宝库”4、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先放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师生一齐卡拉OK)师:这是一首什么歌?对!《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边放CAI封面课题)〔学法指导〕(老师边放CAI课件:“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边启发讲解)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河流概况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分段、名称上游河流特征中游下游开发利用人河关系治理保护〔学习新课〕下边我们首先来了解母亲河的概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教案----5d62d562-6eb7-11ec-82ad-7cb59b590d7d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教案祖店镇中央初中政治历史地理组第八周课时教案第12课主题备课员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标准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激情介绍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安秀丽课型新授课时1运用地图记住长江的源流概况阅读长江水系图和干流剖面图,记住长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水利枢纽的名称、位置和意义。
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和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运用地图记住长江的源流概况记住长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水利枢纽的名称、位置和意义。
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分析教师活动复习导入教具学具课件挂图学生活动写成数字所代表的河流名称课代表组织学生上台板书引用唐诗“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来引入长江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河流概况―长度、流域面积、流量、支流、流经省区、地形区、分段、别称;河流特征―上游、中1一百二十一兆一千三百四十一亿零九百八十七万六千五百二十一自主学习激情互动游、下游;人河关系―开发利用、治理保护。
1、用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2、对照课本24页的“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白板显示中国长江图:在图中找出长江流经的省区、发源地、注入3、在图中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城市:宜昌、湖口,海洋。
流经的主要地形并说出它们所属的省区。
区。
支流、城市,水电4、用笔描出长江的支流和湖泊及沿江城市:雅砻江、岷江、大渡河嘉陵江、乌江、湘江、赣江和汉江,鄱站并识记。
阳湖和洞庭湖,宜宾、重庆、宜昌、武汉、湖口、南京、上海。
5.主要水电站:三峡、葛洲坝,观察他们位于哪个省区。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篇: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江的源流概况2、了解长江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3、知道长江的水系构成和上中下游的划分4、理解长江各段的自然特征和巨大的水能以及航运价值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长江水系图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并运用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长江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的概况,增强学生在感官上对长江的认识,并通过对长江水利水害的分析,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该节包括三部分:其中“源流概况”介绍长江的发源地、河源、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和省区,通过详实的描述证实长江不愧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条重要的河流;“水系构成”通过介绍多条支流、湖泊展示了长江水系的庞大;各段特点及开发包括:上游水能宝库、中游河道弯曲、下游黄金水道三个内容。
教学重点长江源流概况,各段划分及特点,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教学难点上游水能巨大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采用的教学方法启发法、讲述法、问答发等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长江之歌”歌词并播放“长江之歌”,播放完之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是哪一条河流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入新课)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滚滚长江(板书)一、长江的源流概况1、展示多媒体课件“我国主要河流比较表”,学生读表并从长度、流域面积、流量三方面说出长江在我国河流中的地位。
2、学生用笔在图2-46中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他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3、多媒体展示课件“长江源头和注入的海洋”图和“长江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图,并请学生上台指出长江的源头和注入的海洋及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
小结: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它沿途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注入东海。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滚滚长江》教案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道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方法2、了解长江的概况(发源地、注入海、干流流经省市区及地形区、主要支流、沿岸主要城市、流向、水文特点、危害、治理长江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点2、理解长江是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教学工具:中国地形图、长江流域图、录音机教学方法:分组及抢答赛的形式综合讲解进行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为什么南方河流汛期较长、水流量较大?2、为什么秦岭至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要结冰?3、内流河的水源来自哪里?内流河的汛期一般在什么季节?为什么在这个季节?二、引入新课:播放录音《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歌声中体会长江雄浑的气势,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长江三、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方法2、了解长江的概况(发源地、注入海、干流流经省市区及地形区、主要支流、沿岸主要城市、流向、水文特点、危害、治理长江的方法),以长江为例说明这便是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方法3、知道长江干流各河段的水文特点4、知道长江是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原因四、学生快速阅读课本50至54页,强调一定要结合课本上的地图阅读,说明本节课是以抢答赛的形式上课,分为每组必答题两个,其余问题是抢答回答,每答对一个该组加一分,该组不能回答必答题,由其它组的同学抢答回答,每抢答对一个该组也加一分,得分最高者为优胜组,也向学生说明这些必答题与抢答题也是每一个同学这节课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同学们看书时,教师把必答题板书到黑板上。
(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在必抢答时出现的错误)必答题:一组:1、长江干流主要流经了那些地形区?2、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哪里?二组: 1、长江有哪些主要支流?2、长江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是什么?它有什么功能?三组:1、长江干流各河段分别叫什么?2、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是水能宝库?四组:1、举三个以上的例子说明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中国长江》二.自学讨论,合作探究—1.自学指导师:请大家认真自学课本P 54-56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约5分钟后同桌或者小组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看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1)联系书中(湘教版)长江水系图P46:2-32和【长江概况_百度文库】探究回答:1).认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2).利用地图查看经过省区.3).找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水文表现.4).找出长江主要支流及影响(2).联系长江干流剖面图P47:2-37,分析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及水能分布与开发治理保护问题 2.学生自学,老师到小组指导自学.(3.同桌或者小组同学围绕难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合作,交流,展示,点拨:针对思考题(1),教师出示长江流域地图【百度图片搜索_长江流域】&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BD%AD%C1%F7%D3%F2&in=22018&cl=2&lm=-1&pn=9&rn=1&di=250&l 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学生用彩笔在自己画好的简图中填写提示内容,(1)长江发源于__,向东入__,全长__,为我国第__大河,世界第__大河. (2)长江干流经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为___________,它对两岸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______ (3)上中游的分界点在我们湖北__, 中下游的分界点在江西__.并说说各段特征表现. (4)观察北岸主要支流有______,南岸主要支流有___,主要湖泊有___.它们对下游河段有什么影响______. @ (5)你作为长江主人,发现长江流域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如何治理《长江》学习目标1.认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2.利用地图查看经过省区.3.找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水文表现和水能分布特点..4.找出长江主要支流,湖泊及其影响5.长江流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师:请看,剖面图的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呢|启导生:横坐标代表长江的长度,纵坐标代表海拔高度.师:哪段落差最大生:上游河段.师:计算一下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这意味着什么生:约6300多米,为最大处.水能蕴藏最丰富.师:想一下,为什么这里落差最大生:(联系中国的地势特征分析)地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道落差大得很.师:这里有对它的开发利用吗)生:(利用地图册)这里已经修建了最大工程三峡工程(重点了解【长江三峡水电站_百度百科】&hold=synstd),还有葛洲坝工程,还有二淮,溪落渡.老师提示在自己画好的简图中标记出这些工程的位置名称,并强调这还只是开发的开始,还有大量水能未天发利用上.为学生将来可能在这方面作出贡献指明方向.学生深受激励.针对中游,老师启导:多支流,多湖泊意味着什么生:意味着水量会很大.生:意味着可能有大量泥沙汇入干流.师:可能导致后果呢生:夏季持续降水可引发洪水泛滥问题.师:有可能吗;生:流过湿润地区,这里降水量大.而且是夏季风经常徘徊的地方,问题就更严重.师:那么对什么地区威胁最大呢生:(看图分析)武汉市以下地区.师出示新闻播报:【百度视频搜索_长江流域】师:那你们想到了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起什么作用吗生:防洪.师:继续引导可能的其它问题。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2)第二步:课内探究 深挖掘 具体探究活动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构建情境 激情导入二、探究引领 共同进步 探究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0滚滚长江及地图册P25长江流域图,完成下表:规则与评价: 1。
为公平起见,课上抽取每组的同号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情况加减量化分。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及时给予点评。
在学习过程中,以图为媒体,让学生读图、析图和熟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水平,获取地图技巧的能力。
教师设计意图: 初步识记长江的源流概况,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教师个性化修改探究三:自己动手绘制长江简图,在简图中注明长江的7条支流、上、中、下游分界点以及流经的主要城市。
回答不全面者,给出鼓励和点评。
教师个性化修改:第二步:课内探究深挖掘具体探究活动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合作探究点:(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派代表展示) 1.从地形角度思考在长江三峡段修建大型水坝的优势条件。
小组合作活动要求:教师设计意图说明(分环节列出):1.海.(2)支流:A B湖泊:C D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E(3) 在图中用F标注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
(提示:选择题错1个算1处错误,填空题错1个空算1处错误)教师个性化修改:第三步:巩固拓展提能力具体探究活动要求及评价教学设计◆精心设计课后练习题1。
长江全长6300千米,仅次于()A。
密西西比河、黄河 B.亚马孙河、伏尔加河C.尼罗河、亚马孙河D.多瑙河、亚马孙河2.长江有“九曲回肠”的河段是 ( )A。
金沙江 B. 沱沱河 C.荆江 D. 通天河3.有关长江的说法,不正确是 ( )1.教师设计意图:⑤⑥⑦⑧f ①④②③FL KA尊敬的读者:(5)重要港口城市:E F G 其中又作为海港的是(填序号)(6)重要水利枢纽工程:L K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中国长江》
二.自学讨论,合作探究
1.自学指导
师:请大家认真自学课本P 54-56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约5分钟后同桌或者小组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看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联系书中(湘教版)长江水系图P46:2-32和【长江概况_百度文库】/view/64520f781711cc7931b71640.html 探究回答:
1).认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
2).利用地图查看经过省区.
3).找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水文表现.
4).找出长江主要支流及影响
(2).联系长江干流剖面图P47:2-37,分析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及水能分布与开发治理保护问题 2.学生自学,老师到小组指导自学.
3.同桌或者小组同学围绕难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4.合作,交流,展示,点拨:
针对思考题(1),教师出示长江流域地图【百度图片搜索_长江流域】/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BD%AD%C1%F7%D3%F2&in=22018&cl=2&lm=-1&pn=9&rn=1&di=20905574250&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学生用彩笔在自己画好的简图中填写提示内容,
教师:我们先了解长江概况;并请部分同学展示意见。
【板书】长江概况
A:生1(答出第一题):长江发源于青海的唐古拉山,向东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为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
师启导:为什么说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和世界第三长河?出示长江相关数据【世界大河水量比较_百度知道】/question/122145558.html?fr=qrl&cid=219&index=1&fr2=query ,
学生从长度,流域面积,流量等维度作出理解(得出长江在我国大河中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比较出长江在世界大河当中,长度和流量是令人注意的,位居第三).并提示自西向东入海意味着什么?学生从航运意义上作出分析(实现江海联运,贯通东西等)等.从而不仅学好了地理知识,也从情感上加深了对长江所
(1)长江发源于__,向东入__,全长__,为我国第__大河,世界第__大河. (2)长江干流经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为___________,它对两岸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______ (3)上中游的分界点在我们湖北__, 中下游的分界点在江西__.并说说各段特征表现. (
4
)观察
北
岸
主
要
支
流有______,南
岸
主
要
支
流
有
_
__,主要湖泊有___.它们对下游河段有什么影响?______. (5)你作为长江主人,发现长江流域存在哪些生态问题如何治理
具有天然功能的深广认识.
B:生2(指图答出第二题):长江干流经过省区自西向东依次为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它意味着直接为这些省区提供生活生产水源,灌溉,养殖,还有旅游等等.
其他同学争着补充还有航运,水能等.
老师及时引导,从而说明它是我们南方人们的经济发展生命线和文化发展命脉之所系.
C:生3(指图分析答出第三题,老师及时出示介绍材料【百度视频搜索_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u49/v_MjI1MTg0NDY.html:归纳出: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在我们湖北宜昌市, 中下游的分界点在江西湖口.
其中,上游河段水文表现为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所以也多水能.
中游表现为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表现为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老师及时进行鼓励.并适时启导如下:
师:这种特征表现会与什么有关?
生:与经过地形有关.
师:我们看看.(引导读图得出经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也为生成生态问题意识奠定基础)
启导生:还与气候有关.主要经过亚热带季风区,降水多.所以它的支流多,水量也大.
针对上游,教师还及时出示出长江干流剖面图【百度图片搜索_长江干流剖面图】:/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3%A4%BD%AD%B8%C9%C1%F7%C6%CA% C3%E6%CD%BC&in=19657&cl=2&lm=-1&pn=1&rn=1&di=182********&ln=1253&fr=&fmq=&ic=&s=&se=&sme=0&tab=&w idth=&height=&face=进一步研究解读地图方法:
师:请看,剖面图的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呢?
启导生:横坐标代表长江的长度,纵坐标代表海拔高度.
师:哪段落差最大?
生:上游河段.
师:计算一下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这意味着什么?
生:约6300多米,为最大处.水能蕴藏最丰富.
师:想一下,为什么这里落差最大?
生:(联系中国的地势特征分析)地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道落差大得很.
⑤⑥⑦⑧f
①④
②
③F
L K A 1)长江的发源地是________,入_____。
2)长江上、中游的划分地:A 为____,B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