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联考试卷分析
- 格式:wps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科学期中考试分析学科:科学姓名:杜雨霞日期:2013、5、6 一、试卷特点:(1)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
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基础掌握情况,是通过实际应用考察学生计算能力。
;(2)重视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3)重视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考查。
联系实际,以实际社会生活作为题目的背景,创设情境。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不过关,作光路图能力太差,应对凸透镜、凹透镜作光路图方面增加练习。
(2)运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的能力较差,物理语言的连贯性较差,物理语言的使用较差,分不清大、小、高、低的含义。
(3)解答表格、图像题、总结能力较差,曲解了题目的意思。
1、答题错误较多的题是:选择题11 、14 、16、29,填空题34、38、41。
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正确运用基础知识,对实验题不能很好地理解,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2、填空题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具体分析,说明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和概念,实际应用能力也较差,特别是电路图的识别。
3、探究、实验与设计题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学生对实验还停留在书本上不能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设计,不能很好的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操作,以至于大面积丢分。
4、作图题,部分学生在作图过程中不能够认真完成,所知道怎么作图但是不是少这就是少那。
三、今后教学建议从成绩来看优秀率和平均分偏低,由此暴露出我们教学中的不足,我们知道处于优秀线和及格线之间的学生提升最有潜力;处于及格线以下的学生是下阶段教学的关键和难点。
在摸清学生分布状况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培优补差,总结经验,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制定对策。
力求在教学中把分层教学落到实处。
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明确了重点和方向。
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检测成绩分析宋晓敏一、基本情况介绍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检测试卷采用龙港学区,由学校统一组织考务,备课组成员流水阅卷。
本次数据采集的是昆三中八年级(9)(10)两个班,人数都是42人。
二、试卷知识结构分析本次检测范围为新版八年级教材上册,内容包括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第二章《天气和气候》。
试卷结构合理,科学概念分布面广,信息量大,贴近生活,题型新颖,灵活。
科学试题采分点合理,注重考核科学的探究过程,着重体现科学学科的特点,试卷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数据统计分析1.成绩分布数据分析表明:两个班成绩分布基本呈正态分布。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本卷较难题较少,因此高分的学生较多。
但是两个班不及格的学生虽然属于正常范围,但离本人期望值偏多了,尤其9班,应引起重视。
10班高分人数略偏少,有几个学生没有正常发挥,待分析原因。
2.优秀生比率从数据上看,九、十两个班科学优秀生比率较好,九班更好些。
3.后进生比率很显然,十班后进生比率属正常。
九班差些,这跟九班中后段人数偏多有关。
4.各班平均分从数据上看9、10两个班的平均分属正常,但没有优势。
5.各班科学水平指数很显然,属正常范围,没有优势,离本人期望值差点,需努力。
6.本人任教的两个班客观题和主观题得分分析据分析,本人任教的两个班客观题中得分率偏低的有第7、11、15、20题。
第7题是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理解不透彻,模糊造成错误,第11题反映了学生对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物体浮沉条件模糊不清,15、20题有关天气、气候与环境的知识,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也缺乏分析能力。
主观题中27、28(1)、29、30(1)(4)、31、32、33题得分率较低。
原因是学生思维不严密,语言表达不科学、不到位。
29题大气压强计算公式表达式,学生比较生疏。
30(4)是实验后的反思,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欠缺些。
31、33题是分析计算题,都属于较难题,对学生是说,有挑战性的,得分最低。
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评价科学试卷说明: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卷g 取10N/Kg一、选择题 (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校医务室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定期在教室、走廊、食堂、实验室的地面、墙壁进行消毒。
消毒液用途比较广泛,使用消毒液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否则危害很大。
小明同学随医务人员根据说明书(如右图)配制消毒液,下列肯定不需要.....的仪器是 ( )2、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身体的密度跟水差不多,一个宇航员在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以下关于宇航员的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宇航员的密度变为零B .宇航员的密度变为比水的密度小得多C .宇航员的密度变为比水的密度大得多D .宇航员的密度仍跟水的密度差不多 3.两块完全相同的砖,每块砖的长、宽、高之比为4:2:1,图乙的四种方法中,有两种与图甲放法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是( )4、20℃时,向一盛有40 g 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 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g 固体和澄清溶液。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 g B .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 C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D .加水后该溶液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5.如图所示,小明正套着救生圈漂浮在河水中,此时他所受的浮力为F 1,若他套着同一个救生圈漂浮在海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 2,则F 1 和F 2的大小关系是( )A .F 1> F 2B .F 1=F 2C .F 1<F 2D .无法确定6、社团活动在潍坊各校轰轰烈烈开展,小明参加了杂技社团,他常常在平整松软的土地上练习单脚站立和单手倒立.当他单脚站立时,在地面上留下了一个凹陷的鞋印,单手倒立时留下了—个凹陷的手掌印,那么(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②和④ 甲 ① ② 乙 ③ ④A .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B .单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单手倒立时对地面的压力C .手掌印凹陷的深度大于鞋印凹陷的深度D .手掌印凹陷的深度等于鞋印凹陷的深度7、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水中,下列做法能使右图中U 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增大的是( ) A.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C.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在原地转动180°D.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改放在同样深度的酒精中8.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
初二科学期中试卷带答案解析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2013年4月四川省芦山发生地震。
地震后灾区人们往往可以通过下列几个步骤将河水转化成饮用水: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消毒杀菌(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加热煮沸。
以上处理过程最合理的顺序是()A.③②①④B.③①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④③②2.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如图一只青蛙静止地停在水平叶面上,则青蛙受到的平衡力是:()A.青蛙受到重力和青蛙对叶面的压力B.青蛙受到的重力和水平叶面对青蛙的支持力C.水平叶面对青蛙支持力和青蛙对叶面的压力D.青蛙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和青蛙对地球的吸引力3.一颗铁质的小螺丝掉入细小狭长的小洞中,使用下列方案不能取出小螺丝的()A.B.C.D.4.小明到黑龙江漠河去旅游,他观察到:这一天太阳挂在空中的时间很短,只有不足7个小时,这一天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5.以下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B.在金属导体中,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C.只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D.只有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6.表示氢原子,有示氧原子,下图表示水分子的模型的是()A.B.C.D.7.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8.一枚重量为G的鸡蛋悬浮在不饱和食盐水中,如图所示。
往盐水中继续均匀缓慢加食盐,鸡蛋所受浮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是()9.实心蜡球漂浮在杯中水面上,当向杯中慢慢不断地加入酒精时,(已知:ρ水>ρ蜡>ρ酒精)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蜡球向上浮一些,所受浮力增大B.蜡球向下沉一些,所受浮力增大C.蜡球在液面之上的体积不变,所受浮力不变D.蜡球逐渐下沉一些,直至沉到杯底,所受浮力先不变,后来减小10.()如下图所示,将重为5N的小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小球的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的体积为400cm3B.小球的密度为1.25g/cm3C.缓缓向下移动弹簧测力计,小球对测力计的拉力最小可达到1ND.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5N二、填空题11.请回答下面有关激素调节的问题:(1)如图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饭后1小时(CD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八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解析)期中检测题本测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3·安徽)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2.(2013·乌鲁木齐)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C.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2013·长沙)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A.夏天喝的汽水不是溶液B.蛋汤太咸,加水稀释后口味变淡C.鱼塘中放置喷水泵的作用是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D.凉茶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4.(2013·上海)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用油B.白醋C.白糖D.食盐5.(2013·兰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6.(2013·江苏无锡)可以作为溶质的(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7.(2013·湖北宜昌)如右图所示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硝酸铵B.食盐C.蔗糖D.生石灰8.(2013·山东烟台)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C.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融雪剂的原理是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9.有一瓶密封保存长期放置的硫酸铜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瓶口附近的溶液颜色浅B.瓶底附近的溶液颜色深C.瓶底会有固体析出D.瓶内各部分溶液的颜色都相同10.一定温度下,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 )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11.我们接触到的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精盐B.白酒、氧气C.矿泉水、自来水D.氯化钠、蒸馏水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B.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C.将2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200 gD.在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或蒸发溶液中的水分,都能把8%的KNO3溶液变成15%的KNO3溶液13. 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20 ℃时将20 g氯化钠充分溶解在50 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28.6%B. 25.6%C. 26.5%D. 40%14.(2013·天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初二科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初二科学期中考试成绩的质量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学生的得分情况,旨在提供对学生研究情况的全面了解,并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2. 方法我们从全年级的所有学生中随机选取了100名学生的试卷作为样本,对他们的科学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
我们使用了以下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分析:我们对每个学生的得分进行了统计,并计算了平均分、最高分和最低分。
- 成绩分布:我们将学生的成绩按照分数段进行分布统计,并制作了相应的直方图。
3. 结果以下是对初二科学期中考试成绩的质量分析结果:- 平均分: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出,本次考试的平均分为80分。
- 最高分:最高分为95分,该得分由两名学生获得。
- 最低分:最低分为60分,该得分由三名学生获得。
考试成绩分布如下:- 90分及以上:20名学生- 80分至89分:45名学生- 70分至79分:25名学生- 60分至69分:10名学生4. 分析和讨论根据考试成绩的分布统计,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80分以上,仅少数学生的成绩较低。
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在科学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的成绩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缺乏研究方法。
因此,我们建议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在研究上提供更多资源和支持。
5. 结论本次初二科学期中考试的质量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科学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成绩有待提高。
我们将根据分析结果提供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以上是对初二科学期中质量分析的报告,希望能够对学校教学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八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本文档旨在分析八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总字数超过800字。
一、试卷结构试卷总共分为四个部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实验题。
1. 选择题选择题占试卷总分的40%。
共有50道选择题,每题1分。
该部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
2. 填空题填空题占试卷总分的20%。
共有20道填空题,每题1分。
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3. 解答题解答题占试卷总分的30%。
共有10道解答题,每题3分。
该部分考查学生的思维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 实验题实验题占试卷总分的10%。
共有2道实验题,每题5分。
该部分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试卷内容根据试卷分析,本次期中考试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 物理部分试卷包含了力学、光学和电学等物理知识。
题目类型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重点考查学生对物理定律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化学部分试卷包含了化学元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知识。
题目类型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反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生物部分试卷包含了细胞结构、遗传学和生态学等生物知识。
题目类型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重点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原理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三、复建议根据试卷分析,学生在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需要提升,建议多做相关练题和实验操作。
2. 化学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需要加强,建议复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原理。
3. 生物知识的整合和分析能力需要加强,建议阅读相关生物材料,并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操作。
四、总结本次八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了试卷结构、内容和复建议。
根据试卷分析,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复和提升相关能力。
同时,希望学生通过本次分析能够对自己的研究情况做出评估,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所改进。
以上是八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的内容,提供给学生参考。
科学期中考试的总结与反思(最新4篇)科学期中考试的总结与反思1本次考试题难易适中,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1、填空题第2题金属的性质出现的错误最多,错误原因一是学生背的不熟练,不会填出错;二是字不会写出错。
2、判断题的第一小题出错最多,原因是上课时讲过,但复习时没复习过,所以有将近一半学生出错。
3、判断题的第四小题出错较多,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
4、实验探究第一题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一是少了红字出错,二是做题不认真,把茎写成了根出现了错误。
5、实验探究第二题出错率最高,原因是上课时讲过,学生也画过一次。
但复习时没复习过,所以有将近一半学生出错。
二、采取的措施1、课上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字怎么写,以免再因字不会写出现错误。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现在题面形式多样,只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
3、平时进行练习,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4、继续强化实验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把实验探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5、抓好待进生的辅导工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并进行相应的辅导。
科学期中考试的总结与反思2总体情况从整套试题看,体现出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要注重学生的独特思维能力,注重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方法的积累的课程理念,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
具体分析第一题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
大多数同学知识掌握较牢,失分不太多,正确率95%。
此题失分主要在有的同学出现错别字。
第二题判断。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对事物进行判断的能力。
此题满分的人数达60%,其余学生出错在第一小题,由此看来,多数同学缺乏分析判断能力,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第三题我会选择,共5小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选择能力。
有40%的学生出错在第一小题,一是我没有强调,再就是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差。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科组质量分析语文七年级:一、试卷分析本次联考试卷由海湾九年级老师嫦雅老师出题,题型分为基础知识考查、古诗文默写考查、阅读文段考查(古文、文学作品考查)和写作四部分,总分100分,基本符合2013年中考命题方向,难度系为为0.78,命题评价为中等,基本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1、从试卷各小题得分来看,古诗文默写和作文得分偏低,部分班级在字音、词语的运用和古诗文默写得分有待提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和落实知识点。
2、从横向比较分析:优良率偏低,高分层不多,尖子生层面太少,不极格人数较多,这一多一少导致平均分偏低。
3、学情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分不高,课外阅读理解部分失分严重,是重灾区。
初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不了解初中语文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仍习惯性地沿用着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较被动,主动性不够,即使重视字词的学习,却因失去了老师指导下的反复复习,而对字词识记不牢固,特别是字音和默写部分错别字太多,面对拓展性开放式表达题,不会表达自己的观念,阅读理解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判断,而不习惯不具备简单的分析评价,价值判断与表达能力均有限。
部分学生作文未写够字数,作文还停留在小学生层面,需要进行系统训练。
八年级:一、试卷分析本次考试由外校的老师命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为第一、二、五单元及附录诗歌五首。
参加联考联改的学校有六间。
考试的过程中对一些试卷上出现的错题漏题进行了及时纠正,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了干扰,但总体来说,考试过程还算顺利。
结论:试卷难易适中;平均分,优秀率,不及格人数都比七年级下降较大,成绩出现个位数的学生比七年级有所增加;全级一分二率上升空间还有很大;学生基础薄弱,语文教学有待更好的改进,教学任重道远。
总结:在六所联考联改的学校中,海湾中学的平均分排第五,及格率排第五,优秀率排第四。
“一分两率”的排名都比较落后。
科学期中考试的总结与反思(必备3篇)1.科学期中考试的总结与反思第1篇一、试卷分析:此份物理试卷,题量适中,12个选择题48分,实验题两个18分,计算题4个34分。
在16个小题中有5个是学生做过的,其它11个是我从三份试题中挑拣的最简单的题目,远比高考要求低。
学生平均分48分,即难度系数0.48,比较适合咱们学生做,成绩较理想。
及格24,及格率45%,优秀人数5人,高分率7%。
第一部分选择题,原题正确率在67%左右,5——9题难度较大,正确率只在25%。
说明计算题还有待提高。
第二部分是实验题,准确率在40%左右,但有些说法学生掌握的不够准确。
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第三部分是计算题,准确率在30%左右,对计算题学生掌握的不够准确,分析能力欠缺。
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二、从试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1、在上课中,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反映较快,好像掌握得很好,但考试时学生几乎毫无基础,遗忘速度之快很难想象。
由此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很差。
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成绩最好的85分,而最差的只有0分。
对于如此简单的题目,还是有一半的'学生几乎不会做,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处于学习放弃状态,学习态度:习惯极差。
2、对基础知识要求还是不够严格、不够细化,有些内容没落到实处,高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自觉性,特别是在学习中学生对自我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方面估计不足。
3、对教材知识拓展不够,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不能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课堂效率不高。
加之课时紧,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复习,以至于影响考试成绩。
4、分层次教学做得不够,由于学生层次差别较大,在教学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予重视不够。
5、做题太少,训练不足,学生答题能力欠缺。
由于时间紧,既没有时间进行系统复习,也没有时间进行系统练习,只能靠学生课余时间,效果很差。
学生向来习惯只做选择题,对于材料题、问答题在监督到位的情况下,学生还能做一些,在监督不到的情况下就可想而知了三、今后采取的措施1、在强化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扩大教材资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力争学完一课,掌握一课,落实学案导学,坚持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的优势。
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期中联考试卷分析
鸡山乡学校孙鹏鹏
这一学期的期中考结束了,科学考试成绩有喜有忧。
在这次考试中,八年级参加考试的学生共有9人。
总分120的试卷,及格人数为6人,不及格人数为6人。
其中最高分96为分,最低分为48分,平均分为72分。
从成绩层面来说,成绩在及格周围波动的比较多,一两个同学对科学的掌握是比较简单的,还有个别同学的发挥是比较失常的。
以下将按照试卷体型来逐条分析。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
这一部分是科学的重点分值达到了50分,也是得分和失分的关键。
好的同学的准确率达到了90%,差的只有40%,所以做好选择题是考号分数的基础。
同学没有充分利用选择题的题型,做法单一,对科学选择题的技巧掌握并不十分熟练。
第二部分是简单题与实验探究题。
这张试卷出现的填空题在平时我们的练习中基本都出现过。
但是得分率也不是特别理想。
对于题目的自主理解不够彻底,答题不够规范严谨。
对于一些陈述性知识的记忆也不是十分到位,在脑中有印象,但不准确。
第三部分分析计算题。
这是靠高分的关键,能力强的同学完全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分值全拿。
这次试卷的计算题偏重于基础,都是对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只有最后一个空,是有对知识的升华与提升。
但是同学们的得分情况是很差的,得分率在30%左右,让人大跌眼镜。
成绩很好反应了平时学生的学习状况,他是很客观的。
同学们在平时的作业中碰到计算题,不管是不是在能力范围的,就懒得去思考,觉得计算题就应该很难,我不会做。
对于原理的结论是能够记住,但是对于内在的实质,我们从应用中就可以看出,没有去发掘内在的东西,没有完全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