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23.69 KB
- 文档页数:9
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通过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讨论探究、概括阐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凡尔赛体系不能保持国际秩序长期稳定的原因,认识其本质,加强大国强权政治是造成不稳定的根源。
【重点难点】重点:凡尔赛体系的内容及国际联盟的建立难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采用谈话提问导入法:师:签署《凡尔赛和约》,仅是巴黎和会内容的一部分。
对德国的制裁和掠夺,是否能够使帝国主义战胜国感到满足?生1:掠夺是帝国主义的本性。
生2:帝国主义总是贪得无厌的,永远不会满足。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凡尔赛和约》签字后,德国代表怀着遗恨走了,但是协约国的代表还没有走,他们留了下来继续商讨对其他战败国将要进行怎样的制裁和掠夺。
对战败国的首领况且如此狠心掠夺,而对较弱小的德国盟国就更不会放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协约国帝国主义是怎样通过所谓的“和约”,对其他战败国进行掠夺的。
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国际体系,以及这个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对其他战败国签订的条约:即《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和《色佛尔条约》。
归纳:(1)条约对各国领土的影响:《圣日耳曼和约》使奥地利丧失了约75%的领土面积,还失去了出海口。
《纳伊和约》使保加利亚丧失了部分领土,特别是丧失了颇为重要的爱琴海出海口。
促使保加利亚对协约国极为不满,以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投向轴心国的怀抱。
《特里亚农和约》虽然匈牙利实现了建立单独民族国家的愿望,但是这个新独立的国家,却由于在一战中跟随奥地利参加了同盟国而被当作战败国处置,使它丧失了应该拥有的大片领土,成为巴尔干的一个小国,并埋下了它与邻国间的领土争端的种子,造成了匈牙利对协约国的极大不满,促使二战爆发后,匈牙利也加入了轴心国集团。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一课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考纲: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不稳定性。
考点:⑴巴黎和会召开概况;⑵通过对各大国图谋的了解,认识帝国主义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⑶通过对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关系的了解、对《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的理解,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⑷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并分析体系的不稳定性。
⑸知道国联的相关内容。
选修3单元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学案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学习目标】1.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
2.通过分析“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和《九国公约》,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3.通过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的矛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包含了各种矛盾冲突的种子,是极不稳定的。
这些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战争。
【重点】《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知识梳理】1、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召开了,在会议上起主导作用的是英、法、美三大帝国主义强国。
参加大会的强国巨头有美国的总统、法国总理和英国的首相。
2、1919年6月28日签订了对德和约,历史上叫做“”,战胜的协约国又同德国的同盟国分别签订了和约,总称“”,这一条构成了帝国主义在战后的国际格局“”。
3、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提出了“十四点和平建议”,要建立国际组织。
该组织于年成立。
国际联盟的主要使命,由、、等机构组成。
4、凡尔赛体系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争夺,但是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政治秩序没有建立,美国提议召开会议,会议上签订的《》拆散了英国和日本的联盟,《》提高了美国的海军实力,《》削弱了日本在华的势力。
中国政府提出取消、归还以及等要求却并没有采纳。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和操纵国家、《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和背景。
2.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了解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重点:《凡尔赛和约》与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世界历史》的《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中,我们学习了人类在20世纪初经历的一次空前的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共造成伤亡人数3000万,直接战费损失1805亿,间接1516.1亿。
战争结束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否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呢?为了结束厮杀,共谋对策,一场会议上、谈判桌前的唇枪舌战开幕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学习新知】【探究活动一】心怀鬼胎来巴黎,几家欢乐几家愁----美丽的地方召开的肮脏会议教师:一战后列强的实力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按新的实力对比去重新构建战后的新秩序。
战胜的协约国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进行安排,于是便有了巴黎和会。
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处置战败国,尤其是对于德国的处置。
怀着各自的私心,和会于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正式开幕,这一天召开了全体会议,到会的有27国,还有大批专家、随从、记者甚至卫队。
单美国代表团就有1300人,会议可谓盛况空前,但事实上操纵的是英、法、美三国。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人称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展示:巴黎和会“三巨头”思考: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猜测一下他们在想什么?补充:法、英、美的实力法国:战争主战场在法国,伤亡人数达438万人,按人口损失来说是各国中最大的,战争间的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一向以高利贷著称的法国负债累累,欠美国38亿美元。
英国:一战中遭严重削弱,伤亡212万人,军费超80亿英镑,债务是战前的10倍,其中欠美国的就达44亿美元,走向衰弱,但仍有相当实力。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力量的对比。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集团迫切需要宰割战败国,协调各种矛盾。
2.建立(1)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随后,协约国帝国主义又同其它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控制在英法手中的国联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2)1921年,美、英、法、中等九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建立了华盛顿体系。
3.影响(1)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远东和亚太地区的矛盾,是战后帝国主义格局力量对比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该体系内部包含着种种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等,这些矛盾决定了该体系不可能长久维护世界和二、维护和平的尝试1.国联成立之初,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苏俄积极实行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拉巴洛条约》的签订,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孤立政策,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
3.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改善了法、德关系,有利于稳定欧洲的局势。
但该条约也为德国重新迈入欧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
4.1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但它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例题(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单元学习总结一、二、背景巴黎和平会议的盟国打败了盟国,帝国主义重新分配了世界,协调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政府首脑操纵了巴黎和平会议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其中规定了重要的土地、殖民、军队和战后对德国领主的赔偿问题)华盛顿会议美日争夺亚太霸权的矛盾激化协调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九国参加,美国占主导地位《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五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规定美英具有同等制海权;《九国公约》多国支配中国;《中日条约》收回山东主权目的参加国内容对奥、匈、土、保和约。
讨论了国际联盟问题评价①一战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再一次争夺。
②它暂时调整了帝国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和平的环境。
③ 它不仅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维护和平的努力和评价(1)建立国际联盟,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
(2)苏俄颁布了和平法令,促进了和平外交,并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
(3)欧洲国家实施集体安全并签署洛迦诺公约。
(4)在美法倡导下签订《非战公约》,放弃使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
2.评价(1)积极影响① 这些维护和平的努力符合各国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趋势。
这些努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解决国际争端、促进国际合作发挥了一定作用,为各国经济复苏和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②这些尝试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
(2)局限性① 有些措施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相反,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侵略。
按照国际联盟的规定,决议的形成需要“一致”原则,这实际上使国际联盟失去了停止侵略和战争的可能性。
②《非战公约》中“保留条件”的规定为列强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缺少对侵略者的约束力。
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目标导航]1。
国际联盟的活动及评价(重点)。
2.苏俄的和平外交活动。
3。
了解《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内容及评价(难点)。
一、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1.性质: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活动(1)成立之初:国联成立的最初几年,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它的组织下,1924年缔结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即《日内瓦议定书》。
国际联盟中的卫生、劳工、交通运输、处理国际难民等机构或组织,为促进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
(2)20世纪30年代:由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3.评价(1)历史地位:它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2)积极作用①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3)消极方面: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思维点拨]1.国联成立后面临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二是处理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社会等问题。
2.国联符合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历史潮流,是近代以来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伟大改革。
不过它是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的维持霸权的工具,不可能真正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二、苏俄的和平外交1.外交政策(1)提出《和平法令》.(2)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2.外交活动(1)1922年苏俄代表团出席了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初步打破了苏俄建国以来的孤立境地.(2)同年,苏德签订《拉巴洛条约》。
3.历史作用: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归纳总结]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看,国联是理想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实践,是集体安全思想的第一次尝试;从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看,国联不仅是对历史上国际组织发展成果的继承,更是一次创新,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是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人教版(精品教案)1第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教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如何?结果怎样?它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结果是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战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
、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经过世界大战而变化了的各国实力、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安排’战后世界的?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完成了对战后世界的“安排”,确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凡尔赛和约》有哪些主要规定?根据和约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组织?、“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战后的“新秩序”、为什么说巴黎和会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巴黎和会是怎样召开的?年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新秩序”。
、原先参加大战的国家在会议上的地位有什么区别?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德国及其盟国则成为受审者等候发落,就是参加会议的个战胜国的地位也相差甚远。
英、法、美三国始终是会议的主宰,而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能作为大会的陪衬。
、在“福煦车厢”里发生过的“换位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的制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法国实施了报复。
这说明巴黎和会处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关系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选修3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华盛顿会议(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掌握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史实,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过程。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各种原因;《四国条约》及其影响;《五国条约》对各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总吨位的不同安排;该协定在国际裁军史上的地位、主要作用与影响;山东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其评价;《九国公约》的名义内容和实质内容及其影响。
2、理解:《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分别对美、英、日等国的影响以及背后所隐含的各自用心和说明的问题。
3、了解: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实质与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与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评价《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对美、英、日三国的不同影响及《五国条约》中各国在条约规定比例背后的得与失。
2、问题探究:透过华盛顿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地位的个性表现,归纳它们的共性,揭示它们的实质与局限。
3、本质揭示:从客观结果与主观目的辩证关系,揭示《五国条约》的历史局限性;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关系方法,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充分认识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的原因,重点认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矛盾的激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2、认识到《五国条约》仅仅限制了海军方面的竞争,但随着其他领域争夺的加剧,它已毫无意义。
3、中国人民的抗争对山东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能缓和帝国主义矛盾,但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
4、通过对华盛顿会议条约的讲解,认识弱小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关于海军军备的安排;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
难点:《四国条约》;《九国公约》。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导入法:展示亚太地区地图,播放新闻视频:新闻中美国领导人积极地在亚太地区进行谋篇布局,并宣称要恢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秩序和影响。
美国人所谓的“亚太地区的秩序和影响”是指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中确立的华盛顿体系!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2课 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清单一 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概念各战胜国与德国及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
2.内容[深化认知]凡尔赛体系是通过外交手段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进行调整的结果,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但没有解决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存在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清单二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体系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不稳定性1.实质一战结束后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是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体系。
2.不稳定性(1)因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存在矛盾。
(2)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特别是战后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蔓延。
(3)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①“委任统治”形式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②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4)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间存在矛盾。
(5)“民族自决”原则下诞生的新国家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为德国以后冲破凡尔赛体系创造了条件。
3.总体认识(1)虽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
(2)列强对霸权的争夺,也不断削弱凡尔赛体系。
(3)随着各种矛盾的发展,该体系从一开始就受到冲击和挑战。
[深化认知]凡尔赛体系是由战胜国在战后与战败国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的总称,它对欧洲的疆界做了较大的调整,欧洲的政治版图也由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既要看到对维持战后和平的积极作用——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等,又要看到其隐藏的矛盾,即其不合理的一面。
清单三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的建立1.历史背景(1)建立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一项重要议题。
(2)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通过了国联盟约。
2.盟约内容(1)“维护和平”的原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案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方一幸上课地点:上海市实验学校【教学立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主要战胜大国按照各自的实力和利益,瓜分世界并相互妥协的产物,由于缺乏公正性、普遍性和有效的制约机制,战后建立的新秩序并没有出现人们所预期的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休战”。
【教学目标】1.知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实及其关系。
2.通过“以图识史,以史释图”,从漫画中寻找历史元素,直观地感悟和学习,多视角地看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内在矛盾及其影响。
3.认识和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的继续,按照战争思维和强权政治构建的和平秩序,是难以持久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过程。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在矛盾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环节1:展示有关奥巴马、卡梅伦、奥朗德的时政漫画,启发学生思考:漫画中的人物分别指代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政治漫画或时政漫画)的特征及其史料价值,并指出本节课的授课主题。
环节2:师生共同回顾一战结束的事实,教师铺陈巴黎和会召开的概况,重点指出和会的操纵者及其对和会的影响,进而再出示漫画《和平与未来的炮灰》,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1)漫画是源于什么历史场景而创作的?(2)漫画中的人物分别指代谁?(3)作者在漫画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时政漫画,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地认识和体验巴黎和会主要列强间的争夺和矛盾,理解巴黎和会不能解决战后欧洲和平问题,而且还种下了德国复仇的种子。
进而认识时政漫画表达的是作者的看法和理解,是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艺术,受制于主观因素影响,并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环节3:教师叙述国联建立的目的与概况,出示漫画《超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和讨论:(1)漫画中展现了怎样的场景?(2)漫画中的人物、橄榄枝和鸽子,分别指代什么?(3)漫画中的构图有何显著的特色?作者借此欲表达怎样的观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漫画进一步认识国联是在美国总统倡导和推动下建立的,由于国联力量有限,难以承担维系战后世界和平的重任。
[课标要求] 1.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2.知道“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作用。
3.简述国际联盟的成立和主要活动,评价其历史地位。
第1课巴黎和会[目标导航] 1.了解巴黎和会的过程。
2.了解《凡尔赛和约》的内容(重点)。
3.认识巴黎和会及《凡尔赛和约》的性质和影响(难点)。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巴黎和会的召开(1)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2)参加国:27个国家,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3)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4)操纵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2.与会国的目的(1)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①目的: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②措施: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美国遏制法国。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3.勾结与争夺(1)焦点问题:如何处理德国。
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并得到美国支持。
英美:反对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如果法国遭德国进攻,将援助法国。
(2)山东问题:①态度:日本企图攫取中国山东,得到英法的支持,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②结果: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③影响:引发五四运动,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思维点拨]1.巴黎和会的目的在于宰割战败国,瓜分战利品,还要力争在战后新格局中促成有利于自己的安排。
但在中国山东问题上,列强勾结起来,企图牺牲中国的利益,满足日本的要求。
2.巴黎和会上,各国的意图与目的与其战后的经济实力是密切关联的。
[重点精讲]英国根据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不希望德国被肢解或过分削弱,目的是以德国抗衡法国、制约苏俄。
但英国又要凭借其实力和战胜国的有利地位,保存已经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些领地,巩固既得利益,恢复和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同时,利用日本的支持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争雄。
二、《凡尔赛和约》1.签订:1919年6月28日,签署《凡尔赛和约》。
2.内容3.(1)进步性: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解决。
②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逐步建立,世界暂时得到和平。
(2)局限性: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也使和约在国际关系的土壤中埋下了会滋生出罪恶的种子。
[易错提醒]《凡尔赛和约》仅仅是战胜国之间暂时相互妥协的产物,仅仅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的解决。
[史论要旨]1.《凡尔赛和约》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解决,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
但它是一个强加给德国的苛刻和约,对德国过分的宰割,使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2.《凡尔赛和约》巩固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维护了英国在海上特别是地中海的强大优势,促进了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利益,但美国没有实现夺取世界霸权的企图。
知识图示主题一巴黎和会史料一英国代表团团长劳合·乔治因老谋深算、语言流利、能言善辩而获得“狐狸”之外号;克里孟梭政治手段狠毒……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手”。
威尔逊因博学广才、善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但其美好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和“狐狸”,顿时变作了又聋又哑的堂吉诃德。
——《分赃者的聚会》史料二当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其“十四点原则”带到巴黎和会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做一个传教士。
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
”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徒,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世界史》[史料解读](1)说明了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的勾结与斗争。
英国要维持其海上霸主地位,法国则要获取欧洲大陆霸权,美国妄想称霸世界。
(2)说明美国希望干预欧洲事务,英国要防止法国的欧洲霸权,英、美联合反对法国称霸欧洲,英法联合反对美国插手欧洲。
[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分析“分赃者的聚会”指的是什么?“狐狸”和“老虎”的野心分别是什么?(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克里孟梭的话?(3)综合上述史料和问题,说明英、法、美三国斗争的主要特点。
(4)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和会的性质。
答案(1)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
“狐狸”的野心是维持自己的海上霸权地位,同时让德国保留一定的实力,以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抗衡苏俄。
“老虎”的野心是削弱甚至肢解德国,以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2)美国以“和平”为旗号,企图干预和控制欧洲事务,与英国防止法国过分强大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争夺欧洲霸权。
(3)英美两国联合反对法国称霸欧洲,英法两国联合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体现出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勾结的趋势。
(4)巴黎和会名义上是一次和平会议,实质上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按照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史论总结]巴黎和会并非是和平会议(1)会议目的:它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和反苏的国际会议。
(2)会议内容: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会议密谋遏制苏俄,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筹建国际联盟,反对列宁创建共产国际。
(3)和会性质:巴黎和会其实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
(4)对待中国的态度: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和会上的正当权利不但没有受到尊重,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中国要求收回德国强占的山东的权益,但英、美、法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主题二《凡尔赛和约》史料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史料解读]史料说明《凡尔赛和约》过度宰割战败国,将激化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被极端民族主义者利用;而一些过于宽大的条款又给战争狂人发动新的战争提供了条件,从严厉与宽大两个方面说明条约埋下了二战的种子。
[问题思考]如何理解材料中的“过于严厉”?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条约“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答案理解:条约把所有的战争罪责都推向了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实行严惩。
原因:条约以战胜国和强国意志为中心,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给日后法西斯在德国的上台和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和条件。
[史论总结]正确认识《凡尔赛和约》背后潜藏的危险(1)《凡尔赛和约》的强加性和苛刻性,使德国上下对和约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德国军方的不服情绪。
因为他们认为新政府为了减少国家的损失才请求和平,但实际结果却是得到一个带有强制性和侮辱性的和约,这使德国人难以忍受。
(2)和约对德国的残酷经济掠夺,不仅损害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使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这必然会引起德国整个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抵触。
(3)德国是一个有着很强经济潜力和军事能量的国家,它不可能长期忍受和约的压制和束缚,一旦德国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它必然会谋求摆脱和约对它的种种束缚。
而在一个弥漫着复仇情绪和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战争是难以避免的。
(4)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以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列强继续争夺霸权,说明了和约的不稳定性。
1.巴黎和会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战胜国都希望建立“和平”。
其“和平”是指() A.能够消除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和平B.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的和平C.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D.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的和平答案 C解析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战胜国都力图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和平,因此,它们追求的和平是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
2.1919年3月25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它将会对战胜国进行报复。
”这说明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的主要目的是() A.维持欧洲势力均衡B.阻止苏俄力量向欧洲扩张C.消除德国复仇主义威胁D.扶植德国称霸欧洲答案 A解析阻止苏俄力量向欧洲扩张固然是英国所希望的,但材料未予体现。
消除德国复仇主义威胁材料虽有所体现,但这也只是英法抗衡的一个砝码,不是真正意图。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阻挠法国重建欧洲大陆霸权才是其真正的出发点。
3.法国曾发誓要“掏空德国人的腰包”。
下列对德和约内容不能够体现法国人这一意愿的是()A.德国放弃一切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C.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D.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答案 D解析巴黎和会上法国力图最大限度地打击德国,法国本意是要占领德国的萨尔区,但遭到了英国的抵制,英国为了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A、B、C三项都实现了法国打击德国的愿望,只有D项不能体现。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
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
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材料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它(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3)在制裁德国问题上,英国得到了美国的支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答案(1)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
法德之间有普法战争的宿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
(2)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的主要原因是不希望法国独霸欧洲大陆,影响英国利益,同时也认识到过分制裁会引起德国民族复仇情绪,甚至有可能使德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者倒向苏俄。
(3)美国同样不希望法国势力过于膨胀而妨碍美国战后建立世界霸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矛盾和德国领土的变化。
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法国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英国从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基础达标]1.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答案 B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战后人们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情绪增长,而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刚好迎合人们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