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方剂补益药
- 格式:pdf
- 大小:11.69 MB
- 文档页数:69
【补中益气汤方歌】72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 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11.败毒散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寒下15.大承气汤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方歌: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补气的传统中药方传统中药方是中医学的瑰宝,凭借着其独特的药性与功效,广泛受到人们的欢迎与推崇。
而补气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治疗目标,通过中药方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调理身体,增强人体的气血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传统中药方,以帮助您了解补气的方法与中药的运用。
一、人参归脾汤材料:人参、白术、茯苓、党参、甘草制作方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将药渣滤除,留下药汤,分成3次服用。
功效:人参归脾汤是一种典型的补气汤剂,主要起到补益气血、调理脾胃的作用。
适用于脾气虚弱、食欲不振、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二、党参黄芪汤材料: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制作方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将药渣滤除,留下药汤,分成3次服用。
功效:党参黄芪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作用。
适用于气血两虚、面色无华、乏力、容易感到倦怠的人群。
三、当归四物汤材料: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制作方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将药渣滤除,留下药汤,分成3次服用。
功效:当归四物汤是一种补气血的经典方剂,主要用于补益气血、调理气虚血瘀的症状。
适用于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等人。
四、黄精党参汤材料:黄精、党参、山药、枸杞子制作方法:将以上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将药渣滤除,留下药汤,分成3次服用。
功效:黄精党参汤是一种滋阴补气的汤剂,主要用于调理气阴两虚、口干、乏力等症状。
适用于气阴两虚、面色无华、情绪低落的人群。
五、当归生姜羊肉汤材料:当归、生姜、羊肉制作方法:将羊肉切块,加入开水锅中焯水,去除浮沫后捞出备用。
将当归、生姜切片,放入砂锅中。
加入适量的水与羊肉,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小时。
功效: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种补气养血,温补身体的汤剂,主要用于调理气血两虚、腰膝酸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补脾胃虚弱的中药方剂有哪些药补脾胃虚弱是中医中常见的问题。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从而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乏力无力、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等。
因此,对于补脾胃虚弱,采用中药方剂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中药方剂中有一些单方药和复方药可以起到补脾胃虚弱的作用。
其中包括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五味子、甘草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胃肠道黏膜、增加食欲、调节肠道蠕动等多种方式来达到补脾胃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1. 四神汤四神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由黄芪、白术、人参和甘草构成。
这个方剂可以补气、健脾胃、清热解毒。
使用方法是将四种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煎煮,直到熬成汤。
每次饭前喝一小碗,可以有效改善消化问题。
2. 太子参汤太子参汤是由人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组成的中药方剂。
这个方剂可以养气、健脾胃、补肺。
使用方法是将所有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煎煮,直到熬成汤。
每天喝2-3次,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态。
3. 乌鸡白凤丸乌鸡白凤丸是由玉竹、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等药物构成的中药复方药。
这个方剂可以补益气血、健脾胃。
使用方法是每次服用6-8粒,每天3次,可以有效改善消化问题。
除了中药方剂,还有一些经典的偏方和食谱也可以起到补脾胃的作用。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偏方和食谱:1. 芡实八宝粥芡实八宝粥是一种健脾益胃的食品,由芡实、红枣、莲子、枸杞、桂圆、百合、茯苓、山药等构成。
做法是将这些食材混合在一起,加水煮成粥即可。
该粥能够补益脾胃、补气血、滋阴润燥。
2. 五谷杂粮饭五谷杂粮饭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食品,由大米、小米、玉米、燕麦、黑豆、红豆等多种杂粮混合而成。
做法是将这些杂粮混合在一起,洗净后加水煮熟即可。
这种食品可以起到补脾益胃、养血滋阴的作用。
3. 枸杞炖鸭枸杞炖鸭是一种很常见的食品,由鸭肉、枸杞、生姜、料酒等构成。
做法是将鸭肉和枸杞混合在一起,加生姜、料酒等炖煮,直到鸭肉熟透即可。
这种食品可以补益脾胃、滋养阴虚,适合脾虚胃弱的人食用。
中医益补的方剂和中药-回复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保持健康。
益补方剂和中药是中医常用的补益方法,可用于调理虚损的体质、增强免疫力和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益补的方剂和中药的种类和功效。
一、方剂:1.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著名的益血方剂之一,由当归、熟地、川芎和白芍组成。
它可以补益气血、调理月经不调、经痛和产后虚弱等妇科问题。
2.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虚的经典方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杜仲、丹皮和龟板组成。
它可以补肾益精、滋阴降火,适用于肾阳虚和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手足心热等症状。
3. 贞芪四逆汤:贞芪四逆汤是治疗气虚不足的方剂,由黄芪、人参、干姜和大枣组成。
它可以温补元气、驱寒暖阳,适用于气虚引起的手足冰凉、乏力无力、畏寒多汗等症状。
4.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治疗脾胃虚弱的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组成。
它可以健脾益胃、补益元气,适用于脾胃功能不好导致的食欲不佳、腹胀便溏、体力衰退等问题。
二、中药:1. 人参:人参是中医最常用的补益药材之一,具有滋补元气、提神益气、健脾开胃的功效。
它适用于气虚体弱、乏力无力、腰膝酸软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2. 当归:当归是中医补血药材的代表,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调理月经不调和经痛等妇科问题。
3. 附子:附子是一味进补药材,具有温肾壮阳、驱寒止痛的作用。
它适用于肾阳虚和寒邪内陷引起的腰膝冷痛、阳痿遗精等症状。
4. 五味子:五味子是一种常用的补肺药材,具有滋润肺燥、益气养阴的功效。
它适用于肺阴不足引起的干咳无痰、咽干喉痛等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益补方剂和中药是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来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方剂和药材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人体不同的体质和症状进行选择。
但是,在使用方剂和中药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避免不当使用引起不良反应。
此外,中医的治疗应当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因此在服用中药或方剂的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监测,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