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88.60 KB
- 文档页数:2
《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记本课生字词和作家作品。
2.反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文题解说:“被压扁的沙子”中“被压扁”是特征,“沙子”是说明对象,“被压扁的沙子”是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形成的,指“斯石英”,它可以保存数百万年。
标题交代了斯石英的形成原因和特质,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字词学习:(1)下列字体不同的字词注音:趋势:膨胀:携带:二氧化硅:追溯:麦克霍恩:衍射:(2)词语解释:学术:趋势:膨胀:携带:追溯:四、整体感知: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五、深入探究: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哪两种对立的说法,你能找出来吗?2、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的?找出有关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朗读第2段)3、文章怎样引出“火山说”的?找出表现这一内容的文字(朗读第3段)4、科学家怎样证明“撞击说”的?六、品析文章语言(1)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2)即非常纯的沙子。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4)、“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能否把这句话中“所有”删去?为什么?七、情景再现八、课文总结九、课后作业《被压扁的沙子》导学案答案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文题解说:“被压扁的沙子”中“被压扁”是特征,“沙子”是说明对象,“被压扁的沙子”是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的状态下形成的,指“斯石英”,它可以保存数百万年。
标题交代了斯石英的形成原因和特质,新颖别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字词学习:(1)下列字体不同的字词注音:趋势:qū膨胀:péng zhàng携带:xié二氧化硅:guī追溯:sù麦克霍恩:huò衍射:yǎn(2)词语解释:学术:比较专门而系统的学问。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总复习期中模拟金卷(二)(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评卷人得分一、字词书写1.下图书法作品的内容是两句古诗,请用规范汉字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文段,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词语,在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
宇宙山河烂漫,生活点滴温暖,都藏在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里。
小伙伴们去看社戏时快乐的心情,浸润在那jiǎo _____洁温柔的月色中;诗人重回延安喜悦的心情,激荡在那首风情浓郁的信天游中。
鼓声震天,彰显出磅bó _____气势;灯笼火把,照亮了家国情怀。
草长莺飞,经历过宇宙洪荒;岁月流shì _____,追溯._____着时间力量。
对于宇宙来说,我们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那些打动我们的瞬间,是记忆中不褪._____色的永远。
评卷人得分二、选择题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句后添加“的价值追求”)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将“责任”改为“使命”)C.教师认为,能否有效发挥家长教育主体作用是做好特殊时期学生家庭教育的关键。
(去掉“能否”)D.华中师大心理学院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台,上线首日接待了超过100多位来访者。
(去掉“超过”或“多”)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同样一件事,有人从前面看,有人从后面看;有人放大了看,有人缩小了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感受就不同。
C.二十余年,北斗全球星座布局圆满完成。
从第一颗试验卫星到“收官之星”,全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D.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piāo yí (2)liú shì(3)zhě zhòu (4)xié dài (5)jié nàn (6)zhì mì(7)zhuī sù (8)tiān yī wú fèng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2):随身带着。
(3):不能弄明白的事物。
(4):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5):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幅画原已破损,但经过郑师傅一天的精心修补和整理,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破旧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B.古生物学家发现原始人类遗骸化石,时间可追溯到180万年前,这表明人类最古老的祖先当时生活在该区。
C.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义;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你我懂得时间之于生命的重要。
D.麦收时节,某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4.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森林扑火实战演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演练提升森林防火指挥员和队员们的实战能力。
B.进博会不仅是采购、交易、洽谈、合作的舞台,更是观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措施成果及走向的窗口。
C.2019 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658.71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
D.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阿西莫夫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B.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属于科普作品。
C.《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板块构造”学说。
《被压扁的沙子》一、依据拼音写出汉字1. 领 yù() 2 . yǎn()射3. 二氧化 guī() 4 .排 chì()二、找出每组字形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写入括号1.()A.灰尘 B .至密 C .茂盛 D .融化2.()A.膨胀 B .陨石 C .流逝 D .砥达三、给加粗字注音并解说词语1.天衣无缝() ________________2.褶皱() ____________________3.追溯() ____________________4.劫难() ____________________四、指出以下句子的说明方法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一般的沙子要重得多。
()2.比如,在 1986 年 1 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告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3.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世界的大冰箱,地球上全部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4.所以,当前存在两种对峙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五、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划“×”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经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省,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由。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供给了一个强有力的凭证。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及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周迁徙。
()4.《被压扁的沙子》和《恐龙无处不有》两篇文章都有力地证了然“不一样科学领域之间是密切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必定会对其余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六、阅读(一)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半人所接受。
那么,大陆为何会挪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由在地球的内部。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的厚度在大海下约为7.2 公里,在陆地大概为40 公里。
地壳下边是地幔,其厚度大概为2865 公里,地幔下边是地核—— 2270 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概为2400 公里的内核。
1知识1.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 和 。
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 ”。
2.读准下面加点的字词。
骨骼.( ) 漂.移( ) 地壳.( ) 深渊.( ) 驮.着( ) 岛屿链..( ) 两栖.( ) 铱.( ) 潮汐.( ) 硅.( ) 追溯.( ) 褶皱..( ) 劫.难( ) 鸟臀.目( ) 蟾蜍..( ) 衍.射( ) 携.带( ) 3.理解下面的词语。
(1)遗骸:(2)褶皱:(3)劫难:(4)致密:(5)追溯:(6)天衣无缝:参考答案1.科普作家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2.gé piāo qiào yuan tuó yǔ liàn qī yī xī guī sù zhě zhòu jié tún chán chúyăn xié3.(1)遗留下来的骨骸。
(2)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
(3)灾难。
重点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2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
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
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说法?各自的依据是什么?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9 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1952年生 ,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 易错字音 -宽宥.(yòu) 困厄.(è) 嘟囔.(nang) 坍.塌(tān) 灰烬.(jìn) 矗.立(chù) 金戈.铁马(gē) 相得益彰.(zhāng) 攒⎩⎪⎨⎪⎧〔zǎn 〕积攒〔cuán 〕攒动 肚⎩⎪⎨⎪⎧〔dù〕肚皮〔dǔ〕猪肚 间⎩⎪⎨⎪⎧〔jiān 〕间不容发〔jiàn 〕挑拨离间 - 易错字形 -广mào(袤) 游yì(弋) huī(麾)下自惭形huì(秽) 鸠占què(鹊)巢 李代桃jiāng(僵)⎩⎪⎨⎪⎧惊hài 〔骇〕言简意gāi 〔赅〕 ⎩⎪⎨⎪⎧rú〔濡〕养nuò〔糯〕米⎩⎪⎨⎪⎧形xiāo 〔销〕骨立xiāo 〔消〕失【广袤】 开阔 ,广阔 .【宽宥】 宽恕 ,原谅 .【游弋】 在水中游动 .【轻觑】 轻视 ,小看 .【濡养】 滋养 .【自惭形秽】 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间不容发】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 ,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李代桃僵】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第二课时一、根底知识过关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1 )海水的潮汐________与月亮的引力有关.(2 )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抵达________石家庄车站.(3 )沙漠上,一队骆驼驮________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4 )近几年,复古的褶皱________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答案】(1 )cháo xī(2 )dǐ dá(3 )tuó(4 )zhě zhòu【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汐〞"褶〞容易读错.故答案为:⑴cháo xī;⑵dǐ dá;⑶tuó;⑷zhě zhòu【点评】此题考查汉字读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那么,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2.文学常识填空:<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________> ,作者阿西莫夫是________国著名科普作家和________小说家.【答案】新疆域;美;科学梦想【解析】【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新疆域>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美|国作家,是生物化学教授,门萨学会会员,他创作力丰沛,产量惊人,作品以科幻小说和科普丛书最|为人称道.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故答案为:<新疆域>;美|国;科学梦想【点评】文章共分为两个小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3.<恐龙无处不在>作者________ ,________国人,选自<________> .【答案】阿西莫夫;美;新疆域【解析】【分析】背诵文学常识.【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4.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________ .【答案】大陆漂移假说【解析】【分析】熟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见解.【点评】学生要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5.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________ .【答案】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解析】【分析】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见解.【点评】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二、能力迁移提升6.以下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褶皱(zhě )劫难(jié ) 骨骼(gé )B. 遗骸(hái ) 蟾蜍(yú ) 撞击(zhuàng )C. 两栖(xī ) 深渊(yuān )鸟臀(tún )D. 追溯(suó ) 衍射(yǎn )溅到(iiàn )【答案】A【解析】【分析】B项中"蟾蜍(yú )〞应为"蟾蜍(chú )〞;C项中"两栖(xī )〞应为"两栖(qī )〞;D项中"追溯(suó )〞应为"追溯(sù )〞.故答案为:A【点评】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防止混淆.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注意此题中的"两栖〞的"栖〞的正确读音.7.以下词语有错误的选项是( ) .A. 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 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C. 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 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答案】D【解析】【分析】D项应为白云飘移.所以应该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掌握.8.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地球上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多年左右前形成的.B. 汽车实际上是造成所有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中空气污染)、引起酸雨和全球温度上升的根本途径.C. 音乐家贝多芬,之所以拥有如此崇高的荣誉,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以及他作品独特的震撼力.D. 这次展览会上,人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各地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A项"大约〞与"左右〞重复;B项的"造成〞与"根本途径〞搭配不当,应改为"主要原因〞或"主要因素〞;D项应去掉"听到〞.应选C .【点评】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9.选出没有运用说明方法的一项( ) .A.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B.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C. 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D.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答案】D【解析】【分析】A举例子B打比方C列数字 .故答案选D .【点评】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10.<恐龙无处不在>第四自然段举了青蛙、蟾蜍的例子,原因是( ) .A. 作者熟悉青蛙、蟾蜍.B. 作者喜欢青蛙、蟾蜍.C. 是我们熟悉的两栖动物,有代表性,简明易懂.D. 作者举不出别的例子.【答案】C【解析】【分析】举例子要举读者熟悉易懂的.应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举例子说明方法的理解.11.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 ) .A. 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B. 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C. 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D. 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答案】C【解析】【分析】括号内容说明金刚石加温恢复到炭的状态.应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分析.12.说说以下划线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外表.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答案】① "确实〞一词表示肯定,用以强调在南极发现古爬行动物化石,有力地证明了"恐龙曾经在世|界各地分布过〞这一观点.②"也许〞表示猜想,不能肯定.因为这种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的证据加以证明,所以这样说,突出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把握能力.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定性)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②解释句意的变化. (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确实〞强调在南极发现古爬行动物化石;"也许〞表示猜想.对"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的不确定.故答案为:① "确实〞一词表示肯定,用以强调在南极发现古爬行动物化石,有力地证明了"恐龙曾经在世|界各地分布过〞这一观点.②"也许〞表示猜想,不能肯定.因为这种说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靠的证据加以证明,所以这样说,突出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点评】答题的方法是"抄下它,解释它,带入它,比拟它(正反两面说清它) ,肯定它(得结论)〞.13. "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 "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使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 )阅读以下材料,从两个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21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2 )阅读以下校团委对学生进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答案】(1 )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2 )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解析】【分析】(1 )认真阅读材料一,可以看出材料一是分两个方面说明的,前三句话是一个方面,第四句话是另一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说明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最|终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第二个方面说明的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最|终会污染水体,引发疾病.据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是: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2 )认真观察"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表,可以看出非常了解和比拟了解低碳生活方式的分别占比为7.9%和24.2%,两者加到一起只要30%多一点,而对低碳生活方式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分别占比为59.2%和8.79%,两者加到一起竟达将近70%.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很有必要开展宣传活动.故答案为:⑴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⑵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⑵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关健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三、在线精读演练14.阅读<被压扁的沙子>节选,答复以下问题.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外表.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防止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1 )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2 )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3 )第②段文字中划线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4 )第③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答案】(1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逻辑顺序.(2 )原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依据:"撞击说〞和"火山说〞.(3 )不能删去.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突出说明语言的严谨.(4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解析】【分析】(1 )由第|一段中重点句子"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分析,说明对象是"恐龙灭绝|的原因〞.本文第①段,说明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原因争论不休.第②③④段,介绍恐龙灭绝|的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第⑤段,说明研究恐龙灭绝|原因的巨大意义.所以是逻辑顺序.(2 )此题考查信息筛选.找出关键语句,由"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概括答复即可.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3 )在语境中体会加下划线词语的准确性;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 "可能、也许〞通常表示猜想,结合第②段"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语境分析即可 .(4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由关键词"例如〞分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点评】(1 )找说明对象的方法:一看题目.有的标题直接说明说明对象.二观首|段.题目没有说明说明对象时,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三找结尾段.有的在结尾处揭示说明对象.四归纳总结.(2 )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3 )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解答此题的步骤:① (定性)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②解释句意的变化. (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15.阅读下面的文段,答复以下问题.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唐淼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拟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根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根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拟低呢?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黄昏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到达-10.6℃.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选自<北京日报>2021年2月9日)(1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2 )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4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答案】(1 )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2 )列数字、作比拟.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拟,说明虽然纬度根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说明我国更冷,也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拟低〞这一问题.(3 )不能, "大约〞表示估计,说明后面的温度只是估计,并不是准确数字,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 "大约〞一词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4 )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这样说理,符合逻辑,更便于读者的理解.【解析】【分析】(1 )根据这篇文章的题目可知,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换句话说就是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2 ) "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这段话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拟,这两个地区的纬度相同,但是两地冬季的温度差异却很大,结合语境分析,作者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说明虽然纬度根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的事实,非常令人信服.结合下文说明内容分析,这段话也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拟低〞这一问题.⑶"大约〞,表示估计. "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意思是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估计要低14℃~18℃. 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 "大约〞一词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不能删去.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首|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或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这样说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更便于读者的理解.故答案为:⑴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⑵列数字、作比拟.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拟,说明虽然纬度根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说明我国更冷,也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拟低〞这一问题.⑶不能, "大约〞表示估计,说明后面的温度只是估计,并不是准确数字,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 "大约〞一词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⑷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这样说理,符合逻辑,更便于读者的理解.【点评】⑴此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答题技巧: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⑵此题考查了说明文说明方法辨析及其作用.说明方法特征明显,一般比拟容易判断.说明方法的作用,首|先结合说明方法牢记其通用的作用,其次要注意结合运用说明方法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切记离开文章内容的空洞分析.⑶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字词能否删去题型,首|先要说明观点,答案一般都是否认的,分析理由的思路是:该词表示什么,句中什么意思,去掉后会怎么样,与原文不符,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⑷此题考查分析说明顺序及作用的能力.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那么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作者依据这些来安排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将繁复的内容介绍得有条不紊.四、核心素养培优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冬去春来,乍暖还寒.人们在起床时发现窗外的世|界陷入了茫茫雾海,这样的天气被广东人称为"回南天〞.回南天是一种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使气温上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外表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 "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湿漉漉的,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浓雾是"回南天〞最|具特色的现象.据统计,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以内.(1 ) "回南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不超过50字)(2 ) "回南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 . (不超过15字)【答案】(1 )二三月份的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上升,空气湿度加大,冰冷的物体外表遇暖湿气流,产生水珠.(2 )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或"到处湿漉漉〞) ,能见度低(或"浓雾弥漫〞)【解析】【分析】(1 )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课外说明文的理解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段,寻找关键语句概括答复即可.如"回南天是一种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使气温上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外表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
被压扁的沙子阅读答案被压扁的沙子阅读材料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
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
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被压扁的沙子阅读题目1.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2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2.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3.“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4.“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1.作诠释列数字2.二氧化硅3.形成原因相同,即由于在超高压状态下,原子相距很近而变得极为致密。
4.因为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原始状态。
【赏析】斯石英又名超石英、重石英,是一种超硬超重的二氧化硅同质多形体。
它属于四方晶系。
在超硬材料氧化亚硼被发现之前,它曾经长期被认为是已知最硬的氧化物。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5题;共3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褶皱(zhě)劫难(jié)骨骼(gé)B . 遗骸(hái)蟾蜍(yú)撞击(zhuàng)C . 两栖(xī)深渊(yuān)鸟臀(tún)D . 追溯(suó)衍射(yǎn)溅到(iiàn)2. (2分)选出下列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A . 新开的校园书店货架上各种教辅用书,文学名著济济一堂,品类齐全,货美价廉。
B . 为了弘扬社会正气,最近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了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
C . 辽宁舰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百年航母梦想初步实现,但该舰要真正形成战斗力依然任重道远。
D . 对于学习上的小问题,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3. (2分)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对父亲这样说的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 只是让“我”自己下来,他不管我。
B . 他对“我”我下来完全有把握。
C . 他知道“我”是胆小鬼,身体不好才这样说。
D . 让“我”慢慢把心情放平,镇定下来。
4. (2分)下列有关课文《我的母亲》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我只知道母亲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说明妇女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
B . 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如发现问题就用竹板教训我,这一做法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这种教育方法,应该批判。
C . 母亲看到父亲因我不好好读书而打我时,在一旁说“打得好”可见她完全站在父亲一边,帮助教训我。
D .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勤劳、能干的封建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