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4.16 MB
- 文档页数:21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以及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哨。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意义;3. 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4. 分析洋务运动的成功和失败原因。
三、进修过程1.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内容洋务运动始于清朝咸丰年间,光绪年间达到高潮,是一场以西方技术为基础的改革运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引进西方技术、设立洋务机构、创立近代工业等。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等。
2.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洋务运动在一定水平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立洋务机构,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近代工业实践,如创立近代军工厂、修建铁路、制造机器等。
这些举措对中国的工业化经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 洋务运动的成功和失败原因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水平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失败和局限性。
其中的成功原因包括引进西方技术、设立洋务机构等;而失败原因则主要包括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等因素。
四、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影响;2. 了解其他国家的近代工业发展历史,比较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
五、教室检测1. 请问洋务运动是在哪个朝代开始的?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 请简要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影响。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同砚们能够进一步深入进修,探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中国的工业化经过做出贡献。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学习稿一、学习目标知道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旗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掌握洋务运动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局限性,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前预习(基础知识)(一)练一练维护清朝的统治,由此掀起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
这些官员被称为,这场运动被称为。
洋务派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地方有、、等。
创办了一批新式工业,训练新式,至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建成了水师等近代海军。
第二阶段以为旗号,兴办了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
为了适合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培养、和人才。
1862年设立的,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运动中创办的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和在上海创办的。
最大的民用工业是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4、洋务运动中,官办的军事工业采用了生产方式和劳动,与传统官府工业已有重大区别,具有一定的的特征。
4、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很多变化。
大量西方的引进促动了中国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对传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动作用,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理解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协助。
5、鸦片战争后,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在企业和民用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下,引进外国先进的和,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开始向转化。
19世纪年代,中国民间开始兴办,主要分布在地区,这些企业主要是,一般规模较小,力量微弱,发展困难重重。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想一想、找一找、划一划。
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影响及结果。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何。
(三)预习后还有何疑问。
写在下面。
三、课堂探究(教学重难点)仔细阅读教材P98—101和图册P76—77相关内容,议一议:1、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过程、影响及结果如何?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示?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如何。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初时是把“平中国”和“敌外国”相提的。
前者反映了国内阶级矛盾,后者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已十分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处在“内忧”与“外患”频仍之时,洋务派只有依靠西方列强,共同镇压人民,才能维持其摇摇欲坠的政权。
所以洋务运动实践的结果必然否定了“敌外国”。
如果说洋务运动是一场改革,那么它只能是沿着半殖民地化的方向“改革”而已。
这一点在所有列强都愿意支持办洋务的事实上得到证明。
李鸿章说淮军遇到“内地贼匪”,自信能取胜,遇到外国进攻,“胜负即不可知”。
洋务大员丁日昌说,他的船炮“可以靖内匪,不能御外侮”。
洋务运动进行了30年,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却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养肥了我国第一代军阀集团。
洋务派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甚至在其创办民用工业之时,一再表示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但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不以洋务派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
这“商股”部分即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
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终于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就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此外,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争及其对顽固派的不彻底的批判,多少动摇了恪守祖训的传统及纲常名教的绝对权威地位,对于学习西方,开了好的风气。
又由于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留学生,因而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而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也起到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在此基础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洋务官僚中分化出一批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初二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试题答案及解析1.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家创办实业,但他的工厂最终被吞并。
下列对此事的评价,正确的是()。
A.市场有风险,这是竞争的结果B.张謇为一介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C.在多重挤压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业艰难D.“实业救国”口号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近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
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创办的大生纱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由于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有一定的发展。
但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张建德工厂被吞并。
因为中国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我国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发展艰难曲折。
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战争以后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抗战胜利以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中国的民族工业带来了短暂发展的“黄金时代”,所以答案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近代工业的发展3.在人教网刊《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过这样一句话:“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
”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A.詹天佑B.侯德榜C.张謇D.严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由材料中“中过状元”“放弃仕途,实业救国” 等信息可知材料中“他”指的是张謇,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张謇4.随着民族危机步步加深,近代中国出现多种救国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