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701.66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课练练习(精编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课时练(含答案)第一课时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 (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
2. 。
3. 。
4. 。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课时练(含答案)2祖父的园子课时练第一课时一、读拼音,写汉字。
春天到了,爷爷把我家院子后面的空地上的杂草bá()掉,用来种菜。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拼一拼,写一写。
zhòu()夜耕yún() sānɡ()树短dí()拂xiǎo()ɡònɡ()耕织二、看图连一连。
麻钲má qìnɡ磬笛zhēnɡ dí三、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草满池塘水满陂.。
()A.池塘。
B.池岸。
C.山坡。
2. 童孙未解供.耕织。
()A.供给。
B.从事。
C.供奉。
3. 短笛无腔.信口吹。
()A.口腔。
B.曲调。
4. 山衔落日浸寒漪..。
()A.带有寒意的水中波纹。
B.寒冷冬天的水中波纹。
四、读下面的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1.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____”字表明牧童不是规规矩矩地骑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两句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小孩做了什么)的情景,表现了小孩________的心情。
五、理解课文内容,填一填。
1. 《稚子弄冰》一诗中表示颜色的字词有____、____、____,“玉磬穿林响”“玻璃碎地声”描写了________,全诗有声有色,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2.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一个“____”字写出了日落西山时的样子,一个“____”字写出了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样子。
六、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耘田:____________________ 绩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哪两句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景?请画上横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01课文1 古诗三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的意思,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象诗的画面,最后抓住三首诗的具体景物将三首诗背诵下来。
默写古诗时要关注生字,注意较难的字。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把冰块穿起来当银钲。
(3)那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
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 选做: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示例:《村晚》改写夏末秋初,乡村的傍晚真美!雨过天晴,池塘里涨满了水,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小鱼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
池塘边的青草和水中的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有的尖叶上还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
夕阳西下,与两座山相连接,这景色连同小桥和岸边的树木一起倒映在池塘中,随着池中细小的波纹晃荡着,起伏着。
柳荫下,慢悠悠地走来了一头黄牛,它拍打着尾巴,“哞哞”叫着,似乎在赞叹傍晚的美丽景色呢!仔细一看,牛背上还横坐着一个牧童,他头戴草帽,身披一件小褂子,腰间系一条棕色腰带,合身的短裤和那双草鞋搭配得恰到好处。
忽然,一阵稚嫩却悦耳的笛声传来,它时而婉转,时而悠扬,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似乎不成曲调,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跳着,奔向前方。
小牧童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暮色里,只有那跳跃的笛音,仍然隐隐约约地在淡淡的暮霭里飞翔。
02课文2 祖父的园子1.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昆虫,有樱桃、榆树等树木。
“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我”还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睡觉。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日积月累及古诗背诵汇总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①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描写农村夏日生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写出了大人们忙碌的情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③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写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写人:童趣童真)④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谁说子女那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2.词句段的运用:(1)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择一种情景,说一说。
例:八月,天多热。
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①冷:这天气真冷呀,冷得大家不敢出门,冷得鼻涕都结成了冰,冷得北极熊都不敢出门去寻找食物。
②静:教室里出奇的静,静得能听见同学们写字的声音,静得能听到同学们的呼吸声,静得连一根针掉地上的声音也听得见。
(2)想想下面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饭店的饭菜再香,也比不上妈妈做的家常便饭美味。
②在五颜六色的花园中,在美丽迷人的校园中,在绿树成荫的小河边,我都看过风姿绰约的菊花。
可我感到这些美丽地方的菊花,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那几株菊花。
第二单元1.中国四大名著是:①吴承恩的《西游记》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③施耐庵的《水浒传》④曹雪芹的《红楼梦》2.《草船借箭》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①主要人物: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知人善用、知天文识地理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忌能、阴险狡诈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曹操:生性多疑3.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三顾茅庐、空城计、七擒孟获(诸葛亮)、望梅止渴(曹操)、千里走单骑(赵子龙)等。
4.鸟鸣涧 (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每课一练(同步练习)及答案2020春新人教部编版古诗三首之《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一、1.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桑阴 2.①①3.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二、乡村四月作者:翁卷(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古诗三首之《稚子弄冰》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
2.钲:。
3.磬(qìng):。
4.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一、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古诗三首之《村晚》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
2.。
3.。
4.。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一、陂浸归去信口1.陂(bēi):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2.祖父的园子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蚂蚱.(zhàzà)啃.果树(kěnɡkěn)蚌.壳(bènɡbànɡ)拔.出(bábō)樱.桃树(yīnɡyīn)倭.瓜(wōǎi)二、辨析形近字。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整理:梅语文、梅学堂教学团队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知识点生字扩词(建议抄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建议背诵):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的古诗句):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试题-第1课古诗三首部编版一、下列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幼稚(chì) 玉磬(qìng)B.陂池(bēi) 涟漪(qí)C.供品(gòng) 提供(gōng)二、读拼音,写字词。
天刚破xiǎo( ),白zhòu( )来临,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是啊,没有辛勤的ɡēnɡ yún( ),哪里有收获呢?三、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童孙未解供耕织( )A.理解,懂得。
B.讲明白,分析说明。
C.除去,除,废除,停止。
2.忽作玻璃碎地声( )A.指一种人工制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
B.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3.短笛无腔信口吹( )A.动物身体中空的部分。
B.乐曲的调子。
C.说话的声音、语调。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夸张B.比喻C.拟人(2)想象一下,写出诗句中孩子们的情感变化过程:( )→( )(3)这句诗的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横”字表明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牧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无腔”“信口”也表现出了牧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致。
(2)读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是《古诗三首》,包括《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及《村晚》这三首宋代古诗。
这些诗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丰富生动的农村生活,以及小孩子的幸福童年的快乐趣事。
下边整理分享诗歌的原文、译文及创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白天出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创作背景】《四橡铅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的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乡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篇是其中的一首。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提着银锣似的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六年)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
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
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创作背景】这首诗应当是作于作者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很可能为宋度宗年间)。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