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浅析生育年龄阶段女性的职业发展影响作者:岑川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0期摘要:在当今社会,生育给城市职业女性带来了诸多困境。
生育年龄阶段的未婚未育女性和已婚未育女性几乎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你结婚了吗?生孩子了吗?”“最近两年是否计划要孩子?”这类提问。
而在职的生育年龄女性员工也同样因为担心生育后是否还能被重用,企业变相辞退等问题困扰。
本文旨在综合分析原因,找出生育年龄阶段的女性和企业各自出现和面临的问题点,给出一些启示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生育年龄阶段;女性;职业发展;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一、生育年龄阶段的定位女性最佳生育年龄阶段定位在25~29岁,这时候女性身体发育成熟,可以承受怀孕、分娩和哺乳的生理要求。
而在当今社会,此阶段也正是女性完成学业,进入工作状态第三五个年头(以本科为例)。
此阶段的女性在职业发展方面一般面临两种情况:①有了一定工作经验,正准备另寻一处适合自己长期发展、有很好职业空间和较好薪酬福利保障的企业。
②在目前的企业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希望在公司能得到升职、获得更有竞争力的薪酬,以满足自身发展、获得成就感。
而这两种职业发展情况的背后都面临着同样的生育问题,职业女性已到了最佳的生育年龄,未婚未育和已婚未育的女性都会考虑自己的生育计划,又能顺利度过怀孕及生育后的“危险期”,这甚至是一场博弈。
二、影响生育年龄阶段女性职业发展的因素(一)社会因素1、女性婚育年龄推后,与职业发展转折期撞车在当代,女性拥有更多平等和公正的就业机会,经济收入更多,在工作、家庭、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思想和行为趋于独立。
可是,女性这种独立是相对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的因素,在许多方面,她们仍然是被动依附的。
“男下娶,女上嫁”仍然是她们根深蒂固的婚恋观念。
男性所拥有的性别优势决定了他仍然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
浅析丁克妇女面临的生育恐惧及相关形成因素丁克(Double-income, no kids)是指拥有双重收入,却没有生育子女的家庭。
近年来,丁克人群日益增加,其中以丁克女性的比例相对较高。
这部分女性追求事业成功,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经济实力,但对于生育却存在一定的恐惧感。
本文将从生育恐惧的定义、形成因素和相关后果等方面对丁克妇女面临的生育恐惧进行浅析。
生育恐惧是指对于生育过程和育儿责任感到恐惧的心理状态。
对于丁克妇女来说,生育恐惧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职业压力是影响丁克妇女生育恐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丁克女性追求事业成功,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为自己的事业发展奋斗。
在职场中,女性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职业歧视,担心生育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丁克妇女对于生育感到恐惧。
经济压力也是丁克妇女面临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的生活成本高昂,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包括孩子的教育、医疗等各种费用。
丁克妇女往往希望过上更加富裕和舒适的生活,担心生育会给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和负担,因此选择不要孩子。
丁克妇女的生育恐惧还与个人的社会角色定位有关。
传统社会观念中,女性被赋予了照顾家庭和生育后代的重要责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价值观的变化,女性的社会角色不再局限于家庭,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丁克妇女更加注重自己的个人发展,婚姻和家庭并不是她们追求的唯一目标,因此可能对生育有所恐惧。
社交因素也是影响丁克妇女生育恐惧的重要原因。
在社会中,很多人对于女性的生育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不少人认为女性应该承担生育的责任,对于丁克女性可能会进行质疑和指责,进而增加了她们的生育恐惧。
丁克妇女面临的生育恐惧不仅会影响她们的个人心理健康,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丁克人群的增加会导致人口问题,进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养老等问题产生影响。
丁克妇女的生育恐惧也可能会导致她们在家庭和亲子关系方面缺乏经验,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和意义理解较少,对社会家庭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
浅析我国生育率降低的原因及其社会后果作者:张霁雯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16期摘要:建国后,我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态势在计划生育等人口控制措施的作用下得到了遏制,总和生育率开始居于世界各国总和生育率之下,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和家庭问题。
在生育率下降的背景下,分析生育率降低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
关键词:生育率变化;原因;社会后果中图分类号:C913.15 ;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6-0038-01一、总和生育率走势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总和生育率迅速降低,预计2028年或将迎来14.4亿的人口峰值,在这之后人口规模则开始下降。
为了保证一个国家人口的世代更替,即人口总量保持不变,总和生育率一般要保持在2.1才可实现这个目标。
由数据统计得知,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超低水平。
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生育率存在着不同的转变历程,发达国家将生育率转变为后期阶段至少要经历百年的时间,而中国的生育率转变仅经历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
二者生育率转变的方式也存在着差异,欧洲发达国家的转变形式主要是依靠降低死亡率,我国的转变则是从生育率水平入手,且人口将步入老年型。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各省市人口规模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区生育率转变格局也较为复杂,部分省市既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转换模式,也包含了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转换模式。
因此,无论是生育率转变的过程,还是完成生育率转变的时间都存在着差异。
生育率下降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这是客观必然性和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产物。
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人的增长速度之快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
二、影响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因素1.政策因素。
国家政策对生育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作用,这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体现出来。
在一些人口呈现负增长的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情况下才开始人口转变并逐步完成。
浅析丁克妇女面临的生育恐惧及相关形成因素1. 引言1.1 丁克妇女及其生育恐惧丁克妇女是指不愿意或者暂时没有生育孩子的女性,这一现象在当代社会逐渐增多。
丁克妇女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他们往往被视为“不孝顺”或“不完整”的个体。
传统的观念认为,女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育后代,因此丁克妇女容易受到质疑和歧视。
随着现代社会对个人选择权的尊重和发展,丁克现象逐渐被接受,但是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压力和道德指责。
丁克妇女面临的生育恐惧主要来源于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他们可能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母亲的角色、担心生育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造成影响,又或者担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
生育恐惧使得这些女性在面对生育选择时感到迷茫和不安,甚至影响到她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和关注丁克妇女的生育恐惧,寻找解决之道,对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幸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生育恐惧的定义和影响生育恐惧是指一种对怀孕、生育和育儿过程产生强烈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这种恐惧可能源自多种因素,包括来自社会、经济、职业等方面的压力,也可能由个体的心理和家庭背景所影响。
生育恐惧对丁克妇女的影响是深远的。
生育恐惧可能导致丁克妇女在生育决策上犹豫不决甚至选择不生育。
这种选择会进一步加剧个体和社会的生育率下降问题,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生育恐惧还可能对丁克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婚姻破裂以及其他人际关系问题。
对于丁克妇女面临的生育恐惧问题,社会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通过调整生育政策、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教育宣传等方式,帮助丁克妇女克服生育恐惧,迈向健康、幸福的生育决策。
2. 正文2.1 社会压力与生育恐惧社会压力是导致丁克妇女面临生育恐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要承担生育和抚养子女的责任,而丁克女性选择不生育往往会受到来自家庭、社会和亲朋好友的压力和批评。
社会观念认为女性生育是一种天职,不生育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甚至是自私的表现,这种观念会给丁克妇女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浅析女性生育观嬗变摘要:生育观,是指人们对于生育的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育观包含着生育目的和动机,理想子女数量和质量选择,性别偏好,生育年龄和间隔要求,生育方式和生育态度等方面。
受不同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主流思想的影响,女性的生育观也打上时代的烙印,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
当今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影响女性生育的因素也复杂多样,本文将就女性生育观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做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女性;生育观;演化一、中国传统生育观在中国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大量劳动力,但是人均寿命很短,受认知水平的影响,人们对自然和死亡由惧怕转变为敬畏,在母系氏族社会,女性是生命产生的源头,因此女性具有很高的地位。
但经历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男性地位逐渐提升,女性的地位大大降低,她们沦为男性及家庭的附庸,在注重生育的封建社会,传统的生育观强加在她们身上,女性的生育意愿得不到表达。
传统思想对于生育影响很大。
儒家思想是十分推崇“孝”的,在《孔子·孝经》中说:“父母生之,续莫大焉”,这里的“续”,指的就是生育子嗣。
在《孟子·尽心上》中曾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的后也是后代的意思,因此在封建社会产生了重生的生育理念,与重生相对应,产生了早生的观念。
受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影响,封建统治者在政策上鼓励早婚早育,中国的封建社会从周朝开始,就有史料记载,百姓的婚育年龄都偏小,“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
”[1]由早婚,衍生而出多育,“多子多福”的理念在封建社会尤为盛行,一般家庭都生育多个孩子。
在孩子性别中,尤为注重男孩。
统治阶层,受宗法分封制的影响,重视男子爵位的承袭,喜生男孩。
在普通百姓中,男子作为家庭中主要的劳动力,也是喜生男孩。
重男轻女的社会风气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母凭子贵,女性也被套上了重重的枷锁。
浅析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1. 引言1.1 浅析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生育需求是指个体或夫妇对生育子女的意愿和计划。
影响生育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文化、经济、教育、政策和心理等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是指社会对生育的观念和传统习俗对个体生育决策的影响,比如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可能影响到夫妇的生育意愿。
经济因素则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收入、就业机会、教育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个体的生育意愿。
教育因素则是指个体对生育的认知和意识水平的影响,受教育程度高的个体可能更具有计划生育的意识。
政策因素包括国家的生育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对生育的影响。
心理因素是指个体倾向于生育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因素。
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更好地了解个体的生育意愿和计划。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我们需要及时了解并研究这些因素,以更好地促进生育问题的解决及人口发展的可持续。
2. 正文2.1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生育需求有着重要影响。
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一些传统文化中,生育被视为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多子多福的观念也被广泛接受,这些价值观念会影响个体的生育决策。
宗教信仰对生育需求也有影响。
一些宗教对生育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信徒会受到宗教的影响而选择生育。
家庭观念和传统习俗也会影响个体的生育决策。
有些地区强调男性子嗣传承家族血脉,而有些地区则注重女性的生育责任。
社会文化因素在影响生育需求方面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要了解生育需求,需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促进生育率的提升。
2.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生育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生育决策。
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使家庭收入增加,减轻生育和抚养孩子的经济压力,从而鼓励家庭生育意愿。
经济条件不佳时,家庭可能会考虑到未来的教育、医疗等支出,选择减少生育或者延迟生育的决定。
浅析丁克妇女面临的生育恐惧及相关形成因素随着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不少女性选择了丁克(DINK,Dual Income No Kids,指夫妻双方均有收入且没有孩子)生活方式。
尽管社会普遍认可并鼓励这种生活方式,但作为女性的丁克妇女常常面临着生育恐惧。
生育恐惧是指一种对于怀孕分娩、育儿过程及将来可能的各种变故产生的强烈恐惧和抵触情绪。
这种恐惧情绪的产生是由于影响女性们生育的诸多因素,例如: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
首先,社会文化的影响。
尽管社会对丁克生活方式的普遍认可,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孩子的观念一直比较重视,而孩子又是生育的重要终极目的。
部分家庭长辈对此还是保持着传统意识,认为有子才是一家之幸。
这种观念传统已久,深深影响了不少女性。
其次,心理上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的角色得到了不少改变。
女性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开始积极追求自我价值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化。
有些女性害怕由于孕育和育儿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责任感和限制,因此偏向选择不生育。
再者,生理方面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生育能力会逐渐下降,而怀孕分娩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压力。
一些女性在考虑到这些风险和限制之后,便产生了生育恐惧。
最后,社会和家庭状况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女性的决定。
一些女性认为,由于工作和社会角色的限制,育儿会给自己带来过多的负担,也认为有孩子会对事业有影响。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来缓解丁克妇女的生育恐惧:一、心理疏导。
可以找到一些好的心理医生,通过咨询、治疗等方式,让丁克妇女全面、理性地认识到育儿所带来的责任、限制和精神压力,同时帮助她们理解和缓解这种紧张情绪和抵触情绪。
二、改变传统观念。
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需要通过社会、政府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普及,改变传统观念对生育的看法,让丁克妇女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三、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加大对孕产妇及孕期、哺乳期的妇女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减轻丁克妇女在育儿上的负担,为她们放心产子提供更强的后盾。
浅析丁克妇女面临的生育恐惧及相关形成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丁克族群逐渐增多,尤其是现代女性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对于是否要生育更加严肃的思考。
然而,在这个群体中,很多女性仍然会面临到生育恐惧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丁克妇女面临的生育恐惧及相关形成因素展开分析。
1. 社会文化因素随着现代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条件的提高,人们逐渐接受了女性的职业生涯,并且对于家庭规模也逐渐放宽。
然而,社会文化因素仍然是导致丁克妇女恐惧生育的主要因素。
在传统观念中,女性的生育能力被视为家庭重任,而现代化社会提倡的是女性也应该有机会追求个人事业和幸福生活。
但是这一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扎根已深,女性如果拒绝生育将会被视为没有责任心和短视。
这会使得女性在考虑生育问题上面临到强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负面评价,从而使得她们感到恐惧。
2. 经济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相似,经济条件对于丁克妇女的生育决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能否承担得起孩子的教育和养育成本,是生育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当女性处于职业生涯巅峰时期,拼搏和追求事业的欲望和决心可能会让她们更倾向于放弃生育。
加上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成本增加,家庭负担加重,因此经济因素也成为女性放弃生育的重要原因。
3. 个人原因除了社会文化因素和经济因素外,个人原因也是导致丁克妇女恐惧生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身体与心理问题是导致女性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怀孕和生育对女性身体而言是极大的负担和艰辛,而产后也需要充分的调养和精神支持,因此会导致一部分女性对于生育的恐惧。
其次,女性对于未来的期望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
某些女性更倾向于追求自由和个人幸福,而生育则可能会影响到她们的生活方式。
因此,一些女性会选择摆脱生育的「不必要担忧」和责任感,追求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丁克妇女形成生育恐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和个人原因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浅析《生育制度》中的家庭社会学思想读《生育制度》有感一、概述《生育制度》作为社会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深入剖析了人类生育行为背后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逻辑。
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生育这一看似自然的生理现象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探讨了其与家庭、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紧密关联。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家庭社会学的思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本书强调了生育制度在家庭结构形成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生育不仅是个体生理需求的体现,更是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得以延续的关键环节。
家庭得以传承血脉,进而形成稳定的社会基本单元。
生育制度也反映了社会对家庭角色的期待和规范,对家庭成员的行为和角色定位产生深远影响。
本书对生育制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生育制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生育观念、生育行为以及家庭结构等方面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育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逻辑,进而揭示出家庭社会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本书还关注了生育制度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与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的生育制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适应这些变化,保持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本书作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对家庭社会学的未来发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生育制度》是一部深入探讨家庭社会学思想的力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育制度在家庭结构、社会文化以及现代社会变迁中的重要作用,为家庭社会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1. 介绍《生育制度》的作者及背景简要介绍作者费孝通。
费孝通是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本科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博士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他的一生著作等身,多达数百万字,其中《生育制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浅析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生育需求是指未婚、已婚男女为满足自身需求,决定生育子女的愿望。
生育需求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社会、文化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分析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经济是影响生育需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经济状况反映了家庭能否承担生育和抚养子女带来的经济负担。
目前,我国的二胎政策已经实施多年,但是二胎的生育率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这是因为家庭的经济压力较大。
一些家长认为养一个孩子已经很难了,再生一个孩子的话就意味着家庭负担会更大。
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影响生育需求的重要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制度、社会保障、社会文化等方面。
我国的户籍制度使得城市上有孩子的家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因为很难享受城市的教育、医疗等资源。
此外,对于女性来说,工作机会和职业前景也会影响她们是否愿意生育。
三、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是影响生育需求的因素之一。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生育和抚养子女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
现代化趋势下,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比如,一些年轻夫妇更追求自由和个人的发展,而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孩子上。
四、健康因素健康因素也会影响生育需求。
一些夫妇面临着不孕不育的问题,这使得他们很难满足自己的生育需求。
此外,孕期和分娩对女性的身体会带来一定的危险,这也会让一些女性望而却步。
综合来说,生育需求不仅受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健康因素的制约。
政府和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措施促进生育,如提高生育保障政策和优化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
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的人口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源素质。
浅析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
作者:臧微
来源:《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年第05期
摘 ;要: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没有得到中国家庭的积极响应,生育需求是基础原因。
本文在立足生育需求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生育需求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投资的逐步增加和社会文化习俗观念的逐渐淡化也是造成生育需求下降的原因。
关键词:生育需求;收入水平;人力资本投资;社会文化习俗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TJ045);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
(2017SK082);天津商业大学新进人员科研启动项目(R161120)。
2016年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放开并没有像预期一样带来生育高峰,中国家庭二孩的生育需求低迷是造成政策无法响应的基础。
解析生育需求的基本概念、剖析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成为了释放政策效应,解决人口老龄化、增加人口动力的真正源头。
一、生育需求的内涵
生育需求是指父母不仅想要生育孩子、并且真正存活的孩子数量(Easterlin,1987)。
这里的生育需求要求满足的条件是:家庭成员既要有生育意愿,又要通过某种生育手段将孩子生产并养育下来的过程。
二、生育需求的影响因素
作为家庭的主观决策,生育需求具有诸多影响因素,其中较为重要的有三类:收入水平、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习俗观点。
(一)收入因素
夫妻双方的收入水平也决定着孩子的生育需求。
相比而言,如果母亲的收入水平较高,那么生养孩子对于整个家庭而言,时间成本会变得相对较高,时间在生育孩子上的配置与家庭的总体收入具有反向关系。
生育需求相应下降。
如果父亲的收入水平较高,那么孩子的“价格”就会相对下降,生育需求相应上升。
因此,夫妻双方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孩子的生育需求起着或正或负、完全相反的作用(Becker,1960)。
然而,生育需求是一个家庭夫妻双方共同协商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由夫妻一方来决定,因此,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一决策是家庭成员彼此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需要衡量夫妻双方在收入水平、家庭地位等多个因素。
在封建社会时期,妇女不参与社会劳动,基本没有收入来源,家庭的整体收入完全来源于男性,因此,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孩子的生育需求主要由男性的收入水平来决定。
农村和城市家庭在生育孩子的货币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存在较大差异。
从生育成本上看,农村家庭生育孩子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丰富了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家庭收入多是务农的农业收入和外出打工的非农收入。
一般而言,外出的务工工作多是短期工种,家庭成员,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机会成本低,特别是妇女在生育孩子后在短期内放弃工作并不会对家庭收入产生过多影响。
因此,相对于城市,农村家庭生育孩子的成本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生育需求。
在城市,家庭为了生育孩子不仅要支付高额的养育成本,还要为此承担较高的机会成本。
这一说法可以解释城市家庭的生育率低于农村的现象。
(二)人力资源投资因素
女性解放运动的实施和发展是其在家庭、社会及职场上地位不断升高的前提条件。
随着更多女性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之中,女性的劳动能力得以彰显和提升。
事实上,女性能够广泛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
社会的不断进步体现在人才的激烈竞争,产生竞争的基础是家庭对子女教育的认可和投资。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投资使得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不断提高,也导致她们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生育需求也随之逐渐减少。
也就是说,人力资本投资是影响生育需求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女性,教育投资直接关系着家庭乃至社会的生育率。
(三)社会文化习俗因素
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孩子与其他商品一样,都是通过购买来获得效用。
那么,生育孩子就成为家庭对于满足需求的一种方式或手段。
在中国,孩子的生育需求不仅仅是夫妻二人通过效用得出的,还受到家族父辈、社会环境、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约束。
社会文化和习俗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中国家庭的影响根深蒂固,在生育需求的诸多因素中,社会文化习俗对孩子的生育需求及生育数量上的影响不可小觑。
人们将生育孩子作为获得“安全效用”的重要方式,孩子数量越多,“养老保障体系”越健全,生育需求越高。
历史上“儿孙满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安土重迁”等社会文化习俗观念是生育需求的主要动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尽管这些观念和看法在逐渐淡化和消失,但是仍然是支配中国家庭生育需求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生育需求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投资的逐步增加和社会文化习俗观念的逐渐淡化也是造成生育需求下降的原因。
参考文献:
[1]Becker G.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Change in Developed Countries[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0
[2]Easterlin R.Toward the Cumulation of Demographic Knowledge[J]. Sociological Forum. 1987 (4):835-842.
作者簡介:
臧 ;微(1982-),女,吉林长春,天津商业大学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口统计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