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3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zdd-8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
2. 学习并掌握ZDD-8型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和关键技术。
3. 了解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力学分析和运动学分析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ZDD-8型机械设计的整体方案。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能够对现有机械设计进行优化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节能、环保等因素。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机械设计项目。
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和原则,结合教材第一章内容,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框架。
2. ZDD-8型机械设计关键技术:详细讲解ZDD-8型机械设计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对应教材第二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该型号机械设计的要点。
3. 材料选择与力学分析:分析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原则,介绍常用的机械设计材料,结合教材第三章,让学生了解材料性能对机械设计的影响;同时进行力学分析的基本方法教学,对应教材第四章。
4. 运动学分析:讲解机械系统运动学分析的基本方法,结合教材第五章,使学生能够对机械系统运动进行分析和优化。
5. 设计方案与团队协作:组织学生分组,根据教学大纲和进度,制定ZDD-8型机械设计的具体方案,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设计优化与创新:引导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应教材第六章,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机械课程设计图稿范文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正确绘制机械零件图、装配图及其它相关图纸。
3.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机械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任务,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设计方案、绘制图纸等。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复杂机械设计项目,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仿真,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工程,对机械设计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尊重知识产权,遵循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但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或以下划线标出需要填写或修改的地方,我会在后面把要修改添加的地方告诉你。
教学内容_一、教学内容_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_机械设计基本原理_:讲解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
2. _机械制图规范_:教授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包括图纸布局、线型、尺寸标注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
3. _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应用_:介绍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三维建模和工程图绘制训练,提升学生运用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技能。
4. _机械设计项目实践_: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简单机械设计任务,如齿轮传动装置设计、联轴器设计等。
机械课程设计设计小结
在机械课程设计中,我选取了一种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机械装置进行设计。
我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发现当前农业领域存在着对于高效自动化农具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农业植物的种植和收割方面。
基于这个市场需求,我决定设计一种智能化的种植和收割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不同种类的农作物,并采取相应的操作,比如种植、浇水、农药喷洒等。
同时,它还能够精确判断农作物的成熟度,并在成熟时进行自动收割。
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机器人的构想和设计草图,确定了机器人的结构和功能模块。
然后,我选择了适合这种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进行了相关的参数设计和选型。
接下来,我进行了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部分。
在制造过程中,我选择了适合机器人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并进行了相应的制造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
最后,我进行了机器人的系统集成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通过这次机械课程设计,我不仅巩固了机械设计、控制系统和制造等方面的知识,还学到了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并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控制。
通过这次设计,我对机械工程的实践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将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设计报告书斗式提升机是一种常见的物料输送设备,主要用于垂直提升和输送颗粒状、块状以及粉状的物料。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一是对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进行设计,以下是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设计报告书。
一、设计背景及要求斗式提升机传动装置是斗式提升机的核心部分,用于传输动力,控制斗机的上升和下降。
传动装置设计需要考虑以下要求:1.传动装置应具有足够的传动力和传动效率,以保证斗机正常工作;2.传动装置应具有一定的能耗,并且具有较低的噪音和振动;3.传动装置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防止事故发生。
二、传动装置设计方案根据斗式提升机的工作特点和要求,设计了以下传动装置方案:1.电动机驱动方案:选用功率适中的电动机作为传动源,通过轴承和联轴器与主轴连接,传递动力;2.齿轮传动方案:通过选用合适的齿轮传动组合,实现有效的传动效果和传动力;3.隔离装置方案:设置隔离装置,降低传动装置的噪音和振动,提高工作稳定性;4.紧固件和连接件选择:选用高强度的紧固件和连接件,确保传动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传动装置设计计算与分析1.电动机选型计算:根据斗式提升机的工作参数和要求,进行电动机选型计算,确定所需的功率、转速和额定电流;2.齿轮传动计算:根据功率传递需求和工作条件,进行齿轮传动的模块计算和齿轮轮廓设计,确保传动效果和强度满足要求;3.隔离装置设计:根据传动装置的噪音和振动控制要求,设计隔离装置,如弹簧隔离器、减震垫等;4.紧固件和连接件设计:根据传动装置的工作负载和安全要求,选择适当的紧固件和连接件,并进行强度计算。
四、传动装置制造和安装根据设计方案和计算结果,进行传动装置的制造和安装,包括以下步骤:1.零部件加工:根据齿轮传动设计和隔离装置设计,进行各个零部件的加工,如齿轮、轴承座、隔离器等;2.组件装配:将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包括电动机、齿轮、轴承等的安装;3.调试与测试:对传动装置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运转正常、噪音和振动合理;4.安装与调整:将传动装置安装到斗式提升机上,并进行调整和校正,以使传动装置与斗机协调配合。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精选五篇机械课程设计总结(一)机械课程设计接近尾声,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
我们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
然而,当我一着手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两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
或许很多人认为课程设计两周时间很长,可我们却丝毫未感觉到时间的充裕,这些天我们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在寝室休息食堂吃饭其他时间就窝在基地做课设。
这两周的时间大致的安排是第一周做选定题目、背景调查、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网上收集资料,选定方向,提出初步的方案,经过几次不断地反复修改和讨论,我们基本确定了题目和实现原理。
第二周的任务就着重在详细设计。
这个阶段我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我和xx由于有一些建模基础,负责建模和动画,xx负责文档、图片的整理和说明书。
我想这是我最充实的几天,经过概念设计后我们对方案都认为有深刻的了解,可是真正落实到细节,我们低估了它的困难性,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定位都需要确定,一个螺钉、一个轴承、一个卡簧都要装配,从来没有体会到装配原来也这么的有技术含量,经过四天的努力,我和xx还是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这期间我想最痛苦的并非我,而是我的笔记本,几乎每次都是以死机而告终,最后装配体里一百多个零件,三百多个装配约束,只要修改一个尺寸,就要驱动很多零件的位置,最后做动画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删掉了如圆角、推刀槽、筋等一些结构特征,甚至一些不影响约束的螺钉螺帽和卡簧,即便是这样动画也渲染了近八个小时。
这期间痛苦过纠结过,郁闷过犹豫过,可是也只有经历过才能学到知识,我们使用的机构类型比较多,这促使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理解,槽轮中槽数的选择和拨盘圆销的选择、凸轮的轮廓设计和运动性能分析及其优化、齿轮的模数齿数的选择和变位系数的计算、曲柄滑块中急回特性的应用和杆长的设计,这每一点都要用理论来指导,例如,我以前从来真正不明白为什么变位齿轮的重要性,中心矩不是设计好的吗?为什么还要凑呢?只有自己亲手设计东西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所以也真正认识到学好机械原理的重要性。
霾山犬哮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蜗杆一齿轮二级减速器学院(系九吉人他手年级专业:吉人他手学号:吉人他手学生姓名:吉人他手指导教师:吉人他手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为传动方案的分析与拟定: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传动零件、轴的设计计算:轴承、联接件、润滑密封和联轴器的选择计算:减速器箱体结构设计及其附件的设计、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以及设计总结和答辩。
主要依据《机械设计》和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手册》相关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相关部分的参考以及其他设计手册和参考文献的查阅,最后还有老师在整个课设过程中的指导和不断的纠正,来完成本次的课程设计。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培养了我们独立机械设计的能力,对机械总体的设计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对具体的结构及其作用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考虑问题更加全而,不仅要考虑工艺性,标准化,还要考虑到经济性,环境保护等。
综合各种因素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案。
本次设计过程涉及到机械装置的实体设计,涉及零件的应力、强度的分析计算,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等,涉及到以前学过的工程制图、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制适、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次实践应用,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
摘要:根据任务说明书要求,针对工作机所需工作条件,设计减速器用以满足使用需求。
根据工作要求选定电动机类型、结构以及工作转速和额定功率,确定电动机型号。
依据《机械原理》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合理设计传动方案,分析选定最适宜的方案并设计传动零件。
在多种传动方案的对比中选用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满足经济性,实用性,工艺性等多方面的要求。
根据所设计减速器中的结构来设计所需要的齿轮结构及轴结构,通过对所使用材料的受力强度分析,按照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得到齿轮直径,确定齿轮传动中心距:高速级蜗轮蜗杆传动中心距为100mm,低速级齿轮传动中心距为160mm。
大学机械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相关理论知识。
2. 学生能够掌握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机械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实验设备,完成机械实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有效结论。
3. 学生能够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提高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大学机械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为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实验基本原理:介绍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基本理论,为学生进行实验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力学实验原理- 材料力学实验原理- 机械设计实验原理2. 实验设备与操作方法: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实验设备,掌握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实验设备的结构与功能- 实验设备操作流程- 常见实验设备故障排除3. 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教授实验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并掌握数据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实验步骤设计- 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 实验误差分析4. 实验报告撰写: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提高论文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 实验报告结构与要求-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实验报告修改与完善5. 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范例一、引言机械创新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接触到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完成一个机械创新设计项目。
本文将以一个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设计范例为例,介绍该课程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
二、课程目标该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进行机械创新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制造和测试。
具体而言,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 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3. 掌握机械创新设计项目的规划、设计、制造和测试过程;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对机械创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
三、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两部分。
理论学习主要包括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实践项目是课程的重点,学生将组成小组,选择一个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并在课程的指导下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制造和测试。
四、课程设计1. 教学方法该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课程安排该课程的学习时间为一学期,每周安排2-3个学时。
其中,一部分时间用于理论学习,一部分时间用于实践项目。
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的内容将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3. 评价方式该课程的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表现。
理论学习方面,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实践项目方面,可以通过项目报告、项目展示和项目成果的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该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其中,理论学习方面可以准备教材、课件、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实践项目方面可以提供实验设备、材料和制造工具等。
此外,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工大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设计过程和关键要素。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如力学分析、材料选择、工艺流程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绘制和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工具进行机械设计相关研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项目中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树立工程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养成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绿色设计,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但可能缺乏实际设计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注重实用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a.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及概念- 研究机械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掌握机械系统性能与结构设计的关系b. 机械零部件设计- 分析并设计常用机械零部件(如轴、齿轮、轴承等)- 了解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和装配要求c.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部件的绘制和设计d.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 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理解设计过程和方法- 学习并运用设计优化和评价方法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及概念- 第2周:机械零部件设计(1)- 第3周:机械零部件设计(2)- 第4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第5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1)- 第6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2)3. 教材章节及内容:- 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 第2章:机械零部件设计- 第3章: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第4章:机械设计实例分析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西工大机械设计课程要求,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备注:该模板仅供参考,不一致之处请以教材或设计手册为准!机械设计根底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指导手册〕设计题目:学院系专业设计者:指导教师:年月日安徽工业大学目录目录 (1)1.设计任务书 (2)2.电动机的选择计算 (3)3.传动装置高、低速轴的转速、转矩与效率计算·······························4.传动皮带和齿轮零件的设计计算··········································5.轴的设计计算···························································6.滚动轴承的选择与寿命计算···············································7.键联接的选择和验算·····················································8.联轴器的选择··························································· 参考文献·································································1. 机械设计根底课程设计任务书〔16开复印〕课程设计题目:胶带运输机的传动装置设计课程设计容:单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设计题号: :**:条件〔见分配给每个**的数据表〕:1 输送带工作拉力F= kN ;2 输送带工作速度:V= m/s ; 〔允许输送带速度误差为±5%〕;3 滚筒直径D=mm ;4滚筒效率ηw =0.96〔包括滚筒轴承的效率损失〕工作条件:见下表; 设计工作量:① 减速器装配图一〔A1号图幅,绘三视图。
一.设计题目设计热处理车间清洗零件用的传送设备上的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单向运转,工作平稳,两班制工作。
传送带容许速度误差5%,减速器系小批量生产,使用年限为6年。
原始数据:IV5输送带速度V(m/s)输出转矩T(N.m)学号传送带鼓轮直径D(mm)17 350 0.85 1500二.传动装置总体设计:1. 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2. 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
3. 确定传动方案:考虑到电机转速高,传动功率大,将V带设置在高速级。
其传动方案如下:该方案的优缺点:该工作机有轻微振动,由于V带有缓冲吸振能力,采用V带传动能减小振动带来的影响,并且该工作机属于小功率、载荷变化不大,可以采用V带这种简单的结构,而且价格便宜,标准化程度高,大幅降低了成本。
减速器部分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这是两级减速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而且采用斜齿圆柱齿轮,斜齿轮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而且效率高, 但是考虑到斜齿轮难于制造所以低速级使用直齿圆柱齿轮。
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要求轴具有较大的刚度。
高速级齿轮常布置在远离扭矩输入端的一边,以减小因弯曲变形所引起的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现象。
原动机部分为Y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总体来讲,该传动方案满足工作机的性能要求,适应工作条件、工作可靠,此外还结构简单、尺寸紧凑、成本低传动效率高。
二、选择电动机1.电动机类型和结构形式的选择按工作要求和任务选择Y 系列笼型卧式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容量1)卷筒轴转速:w n =60*3.14vD=46.41r/min 工作机主动轴所需功率:w p =9550w Tn=7.29kw2) 传动装置总效率:ηa4123456a ηηηηηηη= 1η—带传动效率:0.962η—每对轴承的传动效率:0.99 3η—圆柱直齿轮的传动效率:0.96 4η—圆柱斜齿轮的传动效率:0.975η—联轴器的传动效率:0.996η—卷筒的传动效率:0.96则:441234560.960.990.960.970.990.960.82aηηηηηηη==⨯⨯⨯⨯⨯=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ηwP =7.290.82=8.89kw4).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查表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为11kW 。
3.电动机转速的选择选用常用的同步转速为1500r/min 和1000r/min 两种。
4.电动机型号的确定根据电动机所需功率和同步转速,取电动机型号为Y160M-4和Y160L-6。
根据电动机的满载转速n m 和滚筒转速n w 可算出总传动比,将两种电动机的数据和总传动比如下。
表3-1 两种电动机的数据及总传动比的比较方案号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kW 满载转速/(r/min)总传动比 1 Y160M-4 11 1460 31.46 2Y160L-61197020.90现推算出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V 带传动比为2 4,圆柱齿轮传动比为3 6,选择如同步转速为1500r/min ,满载为1460r/min 的电动机合适。
因此,选择电动机为Y160M-4型。
四.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总传动比:146031.4646.41n i n ===电机总总分配传动比:取 2.8i =带,则1231.4611.242.8i i ⨯==,12i i =(1.3~1.5), 取1 3.97i =,经计算2 2.83i =注:i 带为带传动比,1i 为高速级传动比,2i 为低速级传动比。
五.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将传动装置各轴由高速到低速依次定为1轴、2轴、3轴、4轴;01η,12η,23η,34η—依次为电机与轴1,轴1与轴2,轴2与轴3,轴3与轴4之间的传动效率。
1.各轴转速:11460521.432.8m n n i ===带r/min121521.43131.343.97n n i ===r/min 232131.3446.412.83n n i ===r/min 4n =3n =46.41 r/min2.各轴输入功率:1018.890.968.53d P P =∙η=⨯=KW 011η=η 21128.530.990.978.19P P =∙η=⨯⨯=KW 1224η=η∙η 32238.190.990.967.78P P =∙η=⨯⨯=KW 2323η=η∙η 43347.780.990.997.63P P =∙η=⨯⨯=KW 3452η=η∙η 3.各轴输入转矩:8.899550955058.151460d d w P T N m n ===∙ 158.15 2.80.96156.31d T T i N m 01=∙∙η=⨯⨯=∙带21156.31 3.970.990.97595.91T T i N m 12=∙∙η=⨯⨯⨯=∙1 322595.91 2.830.990.961602.78T T i N m 23=∙∙η=⨯⨯⨯=∙ 431602.780.990.991570.88T T N m 34=∙η=⨯⨯=∙1-3轴的输出功率、输出转矩分别为各轴的输入功率、输入转矩乘轴承传动效率的0.99。
运动和动力参数结果如下表: 轴名 功率P KW 转钜T N.m 转速r/min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出电动机轴 8.89 58.15 1460 1轴 8.53 8.44 156.31 154.75 521.43 2轴 8.19 8.11 595.91 589.95 131.34 3轴 7.78 7.70 1602.78 1586.75 46.41 4轴 7.63 7.55 1570.88 1555.17 46.41第二篇 传动件的设计计算第一节 带传动的设计一.带的设计即计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中,第一级采用普通V 带传动,电动机功率P=8.89kw,转速为1460r/min,传动比为i=2.8,每天工作16个小时,工作寿命6年。
1.确定计算功率:P ca1)由表8-7查得工作情况系数:AK=1.22)由式5-23(课本):caP =edAPK =1.2*8.89*0.995=10.615kw2. 选择V 带带型 查图8-11,A 型V 带。
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1d 2d,并验算带速v1)参考表8-6,(机设)及表8-8(机设)选取小带轮直径1100mm d=2)验算带速 由v =1000*601dn π=3.14*1460*10060*1000=7.64m/s而带速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1530v m s -= ,所以带的速度合适。
3)从动带轮即大带轮的基准直径2d =带i *1d =2.8*100=280mm4.确定中心距a 并选择V 带的基准长度长 1)初选中心距()()212127.0dd a d d +≤≤+ ,初选500mm a=2)求带的计算基准长度0L()()0212210422ad d d d a L d -+++≈π=1612.8mm查表8-2(机设)取带的基准长度dL =1600mm3)按下列式计算带的实际中心距00(16001612.8)(500)493.622d d L L a a mm mm --≈+=+= 确定中心距调整范dL a a 015.0min-==493.6-0.015*1600=469.6mmdL a a 03.0max+==493.6+0.03*1600=541.6mm5.验算小带轮包角1∂由式(5-11机设)12157.3180()15990d d a︒∂=︒--=︒≥︒满足条件 6.确定V 带根数Z1)由表(8-4a 机设)查得1100d mm = 时,单根V 带的额定功率分别为0 1.33P kw =2)由表(8-4b 机设)查得00.17P kw ∆= 为额定功率增量 3)由表查得(8-5机设)查得包角系数0.95ka»4)由表(8-2机设)查得长度系数0.99l K =,则()00(1.330.17)0.950.99 1.411r l P P P K K kw ∂=+∆=+⨯⨯= 5)计算V 带根数Z ,由式(5-28机设)10.6157.521.411r Pca z p === 所以取8根7.计算单根V 带初拉力,由下式220min (2.5)(2.50.95)10.615500[5000.10(7.64)]147.50.9587.64ca K P F qv N NK zv αα--⨯=+=⨯+⨯=⨯⨯()应使带的实际初拉力min 00)(F F >8.计算对轴的压力Fp ,由式(5-30机设)得压轴力最小值1min 0min 159()2()sin 28147.5sin 232422P F z F N N α==⨯⨯⨯=二.带轮的设计2.1.7带轮的结构设计 1.带轮材料的确定大小带轮材料都选用HT200 2.带轮结构形式小带轮选用实心式,大带轮选用孔板式(6孔)具体尺寸参照[1]表8—10图8—14确定。
第二节传动齿轮的设计一. 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1.齿轮的材料,精度和齿数选择, 1)按传动装置所示,选用斜齿圆柱齿2)因传递功率不大,转速不高,齿轮精度用7级,软齿面闭式传动,失效形式为点蚀。
3)材料按表10-1选取,小齿轮材料为40Cr (调质),硬度为280HBs ,大齿轮材料为45号钢(调质),硬度为240HBs ,二者材料硬度差为40HBs ,均用软齿面。
4)考虑传动的平稳性,小齿轮齿数取1z=23,大齿轮齿数112*z i z ==3.97*23=92,5)初选螺旋角14β=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312112)(uu K d H EHtT ZZ d ±⨯=∂εφσ(1)确定公式内的各个计算值 1)试选K =1.6;2)由图10-30选取区域系数Hz=2.4333)由图10-26查得1a ε=0.78,2a ε=0.89,则21a a aεεε+==0.78+0.89=1.674)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1T =115*10*5.95nP=156227N.mm5)由表10-7,选齿宽系数dφ=16)由表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Ez=189.8M 1/2Pa 7)由图20-21d 按齿面硬度查得小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为=1lim H σ600MPa 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为 =2lim H σ550MPa8)应力循环次数N 由式(10-3)计算()9116060*521*1*6*300*8*2910hN n jL ===⨯ =2N 11i N =999*10 2.27*103.97=由图10-19查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1HN K=0.97,2HN K=1.059) 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由式(10-12)[]sK H HN H 1lim 11σσ==0.97*600=582MPa[]sK H HN H2lim 22σσ==1.05*550=577.5MPa许用接触应力[][][]221HHHσσσ+==(582+577.5)/2=579.75MPa(2)计算1) 将有关值代入式得 []312112)(uu K d H E Ht T ZZ d ±⨯=∂εφσ=61.92mm 2)计算圆周速度1000*6011nd v tπ==3.14*61.92*521.43/(60*1000)=1.69m/s3)计算齿宽b 及模数m n==tdd b 1*φ1*61.92=61.92mm==11cos zd m tntβ61.92*0.97/23=2.61mm4)计算纵向重合度βε==βφεβtan 318.01z d0.318*1*23*0.25=1.835)计算载荷系数已知使用系数1=A K ,根据 1.69/v m s =,7级精度,由[1]图10—8查的动载系数08.1=V K ;由表10—4查的42.1=βH K ;由表10—13查得4.1=βF K ;由表10—3差得1.2H F K K α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