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效应”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弯曲电效应弯曲电效应是指当电子通过一些弯曲或拐弯的导体(comductors)时,由于其受到的阻力或重力的影响,会产生一个偏转的效应,即电子流方向偏转的现象。
这种现象图像如表1 所示。
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驾车行驶时,在路上存在拐弯的地方,当车辆在弯道中通过时,由于路面的阻力和车身的重力的影响,会使车辆方向发生偏移。
同样,当电子通过一个弯曲导体时,也会受到类似的影响,从而产生弯曲电效应。
那么这种弯曲电效应在各种应用中都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首先,它在电加工(electromachining)领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电加工是一种通过运用电子技术来切割、打孔、加工等制造方法的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众所周知,金属与切割工具之间相互摩擦会导致发热,这不仅会磨损工具,也会浪费能量。
但是在弯曲电效应的帮助下,电子流的方向可以被偏移,这样电子会更容易流过制造表面,并将热能漏失到周围的环境中,从而切割和加工过程中既能保持工具的较低温度,又能保证电的流动性和加工趋势的适当性。
另外,弯曲电效应还可以用于传感器、变压器等电子元器件的设计中。
在传感器领域中,电子流的运动会受到一些外在力的影响,如光、热、声音等,从而产生信号输出。
而利用弯曲电效应可以有效地调节电子流的方向,在一定的电压下,遇到不同的外在因素,不同方向的电子流量也会有所改变,从而可以量化测量不同的信号输出。
此外,由于弯曲电效应可以使电子流方向发生变化,所以在变压器等元器件中,可以通过设计构成不同的导线弯曲结构来实现电源输入和输出的匹配和适配,从而提高电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总之,弯曲电效应虽然看似微小,但却在电子工程、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中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弯曲电效应还会在更多的领域中出现,并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帮助和便利。
弯道环流原理
弯道环流原理是指在曲线上空速大的地方,机翼下表面受到的气流速度大于机翼上表面的气流速度,由于伯努利定律(Bernoulli principle)的作用,机翼下表面的气流压力相对较低,而机翼上表面的气流压力相对较高。
这种气压差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气流力,称为升力,使得飞机得以维持在空中。
在进入弯道时,飞行员需要对飞机进行操控,以使得飞机能够顺利通过弯道而不失速。
在弯道中,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受到的气流速度差异会进一步增大。
当飞机进入弯道时,由于机翼的外侧更接近飞行中心线,飞机的外侧翼面受到的气流速度更高,气压更低;而机翼的内侧则距离飞行中心线较远,因此其受到的气流速度较低,气压较高。
这种气压差将进一步增大升力,使得飞机能够维持在弯道中。
弯道环流原理的应用使得飞机能够在弯曲的轨迹中飞行,并维持稳定的升力,而不会发生失速等危险。
飞行员需要通过适当的操纵控制飞机姿态和俯仰角度,以使得飞机能够在弯道中保持平衡,并维持所需的升力。
理解和应用弯道环流原理对于飞行员和飞机的安全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九种效应理论对人生的启示各种效应理论都可以促进人类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以下是我选择的九种效应理论: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
“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
”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
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句话的来源,是由于这位气象学家制作了一个电脑程序,可以模拟气候的变化,并用图像来表示。
最后他发现,图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只蝴蝶张开的双翅,因而他形象的将这一图形以“蝴蝶扇动翅膀”的方式进行阐释,于是便有了上述的说法。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于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蝴蝶效应在混沌学中也常出现。
又被称作非线性。
鲶鱼效应: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
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
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
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
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
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
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
弯道对流体阻力的影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弯道对流体阻力的研究是流体力学领域中一个重要而有趣的课题。
在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液体或气体在弯道中流动的情况,例如管道、河流、飞机机翼等。
弯道的存在会改变流体流动的状态,引起流体阻力的变化。
在弯道中,流体发生弯曲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这会导致流动速度发生变化和压力分布的不均匀。
流体在弯道内壁上的摩擦力增大,从而产生了额外的阻力。
因此,弯道对流体阻力具有明显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
弯道对流体阻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弯道的曲率半径、流体的流速、流体的黏性等。
弯道越急,曲率半径越小,流体流动的阻力也会增加。
流速的增加会导致流体的动能增加,从而增加阻力。
黏性是另一个重要因素,低黏性流体流经弯道时,阻力较小,而高黏性流体则会受到更多的阻力。
对弯道对流体阻力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而且在工程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管道输送液体时,弯道处的阻力会降低流速,影响输送效率;在设计飞机机翼时,需要考虑弯道对气流的影响,以减小阻力,提高飞行性能。
因此,本文将对弯道对流体阻力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总结弯道对流体阻力的影响。
同时,还将展望对流体阻力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围绕弯道对流体阻力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
下面是本文的主要章节及其内容介绍:第一章引言1.1 概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流体阻力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会引出弯道对流体阻力的研究领域,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
1.2 文章结构(当前章节)这一部分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章节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的框架和脉络。
1.3 目的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们会解释为什么研究弯道对流体阻力的影响对于优化流体动力学性能以及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弯道加速的理解
弯道加速是指在转弯时,通过增加车辆的速度来提高车辆通过弯道的稳定性和转弯能力。
理解弯道加速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离心力:当车辆在转弯时,会产生一个向外的离心力。
这个力会使车辆偏离原本的行驶轨迹。
通过加速,可以增加车辆与路面的摩擦力,抵消或减小离心力的作用,从而保持车辆在弯道上的稳定。
2. 轮胎抓地力:转弯时,轮胎需要提供足够的抓地力来维持车辆的操控性能。
加速可以增加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轮胎的抓地力,使得车辆在弯道上有更好的牵引力和操控性。
3. 增加车辆的动力:通过加速,车辆可以获得更多的动力,使得车辆更容易克服弯道的阻力,并快速通过弯道。
增加车辆的速度也可以使车辆的惯性增大,有助于保持车辆在弯道中的稳定性。
4. 提前规划转向点:在进行弯道加速时,司机需要提前规划好转向点并合理选择加速的时机。
通过提前确定好转向点,可以更准确地控制车辆的进入弯道的角度和速度,避免过早或过晚进行加速,导致失控或无法顺利通过弯道。
总之,理解弯道加速需要考虑离心力、轮胎抓地力、增加车辆动力和
提前规划转向点等因素。
合理运用弯道加速技巧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通过弯道的安全性。
人生的弯道阅读答案及短文第一次带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心里特别chǎng亮。
心想,这么宽阔平直的大道,一定很顺利,很安全。
可是,走过一段笔直平坦的道路后,前面出现了起伏很大的弯道。
我颇感遗憾,说:“要是没有这样的弯道多好!”驾驶员冲我一笑:“你不懂,弯道是故意设计的。
”见我茫然,他接着说:“适当地设一些弯道,能使开车的人时刻保持头脑清醒,避免由于惯性造成视觉上的误差。
”我突然悟到点什么。
人在旅途,希望脚下的道路笔直平坦,人生也一样,qū利避害之心人皆有之。
然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直”“宽”“平”能有多少呢?一位同事当副局长,领导有暗示,自己也充满信心,一定能接上局长的班。
但真到位置空出来的时候,坐上局长交椅的却不是他。
生活的启迪是深远的。
高速公路上的弯道是人为设计的,而生活中的“弯道”则是客观存在的。
人生在世,小到嬉笑怒骂、柴米油盐,大到婚丧嫁娶、荣辱升降,有多少事情能够按照自己的初zhōng去发展、去实现呢?大凡有点人生阅历的人,静下心来反思一下,都会有此感悟,我们何不主动在心中设上一个“弯道”?给心设个“弯道”并不是要你放弃眼前舒服安定的日子不过而去找罪受,而是提醒你做个理智的人,凡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想到顺利的一面,又要想到困难的一面,以免在困难和失败面前没了退路,破了人生底线。
我记得高尔夫球名将黑根在谈起自己的zhì胜体会时说,他在每打一局球之前,都准备打出六个坏球,那么打出了坏球之后自己就觉得很正常,也不以为然了。
但这样做的结果常常相反,他并不会真的打出六个坏球,成绩往往出乎意料地好。
有行家评论说:事先承认不论哪一局球你都会不可避免地犯错误,就可以减少心理压力,从而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对这种现象,有位心理学家还做过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孔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你的手就抖得越厉害。
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意思是说,目的性越强越紧张。
联想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成功是光彩的,也值得自豪。
道路弯道半径对车辆运行的影响研究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车辆驶行必经之路的弯道在交通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道路弯道半径是影响车辆驶行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道路弯道半径对车辆运行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道路弯道半径的定义道路弯道半径是指弯道中心线的曲率半径。
曲率半径小,就表示弯道曲率大,弯道半径大,表示曲率小。
二、道路弯道半径对车辆转弯的影响车辆行驶在弯道上需要通过转动方向盘以改变行驶方向。
在同样车速的情况下,随着弯道半径的减小,车辆需通过更大的转角才能通过弯道转向。
当弯道半径小于车辆转向半径时,车辆需要执行多次转弯才能通过弯道。
这会使车辆在弯道上减速并增加转弯半径,影响驶行安全性。
三、道路弯道半径对车辆横向离心力的影响弯道半径小于转向半径时,车辆会产生向外的横向离心力,即车辆所受的向心力小于车辆惯性向中心的力。
横向离心力将导致车辆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进而导致车辆滑行或漂移。
而弯道半径越小,车辆所受的横向离心力越大。
这会增加车辆与周围环境的摩擦、降低车辆驶行速度、降低车辆稳定性与制动能力,促进制动距离。
四、道路弯道半径对车辆制动的影响当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由于需要进入曲线行驶而同时降低车速,会增加车辆制动的难度。
当弯道半径较小,车辆在弯道中制动时转弯半径变小,刹车距离急剧缩短。
另外,车辆在弯道中转向时机遇到的制动力也会发生变化,此时,制动力的作用方向可能不仅仅是车辆向前的方向,还包括车辆向左或向右的方向,这会增加车辆驶行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车辆制动过程中复杂性。
五、道路弯道半径对车辆安全性的影响弯道半径越小,驶入弯道时车辆冲击会越大,对车辆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也越大。
同时,由于轮胎产生的向外离心力,转向弯道时车辆逆向运动的力也会增加,车辆稳定性降低,易发生侧倾和翻车等安全问题。
所以,弯道半径对车辆安全性的影响非常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六、结语综上所述,道路弯道半径是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弯道生命的机遇作文【篇一:作文范文:于生命的弯道绽放华彩】于生命的弯道绽放华彩很多人都非常热衷激越刺激的f1赛车这项运动,风驰电掣而过的靓丽车身,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的声响和着场边人群的呐喊,总是令人血脉贲张,激情四溢。
在赛车中弯道的把握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了车手的成绩,所以所有的参赛者都非常看重每一圈的每一个弯道。
其实,不光赛场如此,生活中人生里也有很多这样的弯道存在。
而能不能很好的抓住这样的时机,也就决定了你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生命的价值。
成功者莫不善于在历史前进的弯道上发现机会,并把握这一成功的关键,正所谓“金风未动蝉先觉”。
站在历史的关口,邓小平审时度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中国赢得了今日的超越;快速发展的合肥,乘着中部崛起的东风,奋勇争先,让400万合肥人民生活蒸蒸日上,逐步小康。
机遇稍纵即逝,只有善于发现并牢牢抓住它,才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才能在弯道上实现超越。
弯道难则难矣,但优秀赛手知难而进,决不让机遇擦肩而过。
建立之初的腾讯公司,马化腾和他的团队举步维艰,为融资费尽周折。
可作为ceo的他深深的知道,即时通讯必将大有可为,为此他不惧万千困境,反复游说,终于用自己的毅力换来了超过200万美元的投资,实现了真正的弯道超越。
相反,夜郎自大的满清王朝,在西学东渐之时,仍故步自封,墨守陈规。
看不到世事格局的变化,不图进取,只能落得个挨打受辱的下场。
因此,面对弯道,要视其为机遇敲响了大门,我们毫不畏惧,迎难而上,定能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涅槃后的新生。
转机之时,超越他人也就超越了自己。
弯道之上,可谓危机四伏,超越也就成了每个人此刻的唯一信念。
楚有屈原,汉有苏武,面临强权的淫威,投敌者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用他们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生命的弯道铸就了一副无言而有力的雕像;他们超越了那些蝇营狗苟媚世媚俗之辈的同时也升华了自我的生命,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
我们的年华就像赛道,一圈一圈地书写着岁月的轨迹。
浅谈400米弯道技术对成绩的影响作者:倪梁钦来源:《体育时空》2018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5-141-01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与研究,对我国400米运动员弯道跑中身体倾斜度及其身体重心的变化对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揭示400米弯道跑中弯道技术对成绩的影响因素,探索弯道跑技术的力学原理;通过对目前现有短跑弯道跑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对400米运动员进行力学分析找出弯道跑技术中的对成绩的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专项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400米弯道跑技术影响因素研究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调查与研究,对我国400米运动员弯道跑中身体倾斜度及其身体重心的变化对成绩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揭示400米弯道跑中弯道技术对成绩的影响因素,探索弯道跑技术的力学原理;通过对目前现有短跑弯道跑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以及对400米运动员进行力学分析找出弯道跑技术中的对成绩的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专项成绩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400米弯道跑技术影响因素研究如今田径短跑项目的研究中,大多数教练员和运动员将重点都集中在了直道上,忽视了400米在弯道途中跑的研究与训练。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有教练员对短跑弯道跑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明确,而且有运动员对短跑弯道跑技术的领会还不够精练所导致的。
在田径运动的竞赛项目中,200m以上项目的跑步距离具有一半以上是在弯道上完成的。
因此,只有掌握好合理的弯道跑技术中人体身体与地面的夹角,身体倾斜度,重心的改变等,才能合理发挥人体的最大运动能力,使运动成绩提高。
一、弯道跑的技术特点及要求(一)弯道跑起跑时的技术特点短跑中200米以及400米的起跑同100米的起跑是截然不同的。
运动员在弯道起跑后,加速跑的距离要比100米加速跑的距离短,同时前几步应沿着内侧分道线的切点方向跑进。
“弯道效应”的启示
作者:朱桂香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4年第02期
摘要:地面的弯道弧线往往会影响孩子们站队。
作为一个教师如何用教育者的眼光审视这一客观存在呢?我们换个角度去探究客观存在的背后,在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否也存在“弯道效应”呢?
关键词:弯道效应;家庭的隐性;显性环境;学校软环境;硬环境;社会大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00-001
又到大课间了,学生随着音乐,踏着整齐的步伐来到操场准备做操。
我发现,站在弯道处的两队孩子总是很难将队伍排成直线,即使被纠正,一旦队形转换或跳跃运动时,两排直线又变成了曲线。
他们为什么把队伍站歪了?从表面看,是地面的弯道弧线影响了孩子们站队。
换个角度,用教育者的眼光审视,我把这种消极负面的影响称之为“弯道效应”。
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存在“弯道效应”吗?我们对之关注并引起重视了吗?做操排队站歪了队伍事小,倘若因教育之误,使孩子站歪了人生起点的“队伍”,走上未来人生的歧途,则罪莫大焉。
启示一:孩子无法选择家庭,我们如何做家长
《孟母三迁》的白话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孟轲的母亲为了给孩子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三次迁居。
这个故事不能不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在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其实隐藏着富有意义的教育问题,形象地阐明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质朴的教育思想。
有一则报道说,跟踪美国两个极端的家庭发现,一个家族的始祖是著名哲学家爱德华,他的后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和一个副总统。
而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臭名昭著的酒鬼赌徒王朱克,他的后人中有300多名乞丐,7个杀人犯和60多个盗窃犯。
由此可见,家庭的文化背景、父母的道德品质以及教育方式对后代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家庭是儿童接触最密切的微型社会,对孩子及其一生的影响持久而深远。
现在,有的家庭虽然物质生活富足,住豪宅开名车,家中陈设奢华,应有尽有,但家庭成员不睦,浮躁、郁闷和忧虑充斥每个人的心理空间,这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相反,有的家庭即使物质生活匮乏,也丝毫不影响成员间尊重、理解和包容,对孩子给予真诚和理智的爱,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应是指这样的家庭。
启示二:学校条件改善了,教师该怎么做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的加大,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师资素质极大提高,内涵式发展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许多学校都适时厘清办学理念,调整办学思路,在创生型学校文化建设中,各显神通,各呈其能。
我以为,创生型学校文化的建设,主要是指通过对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的挖掘应用,引导规范个体的价值观念意识行为,激发学校全体师生的学习和创造潜能,实现学校及师生的同步发展与完善。
学校在“硬环境”的布局设计上,应详细规划,精心实施,要融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于实用性、教育性、艺术性及统一性之中,通过改变学校的自然环境,挖掘传统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培植文化景观,从而无声地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
另一方面,学校“软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学校“软环境”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教师身上,影响着学生自我熟悉的形成。
正确的自我熟悉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个性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形成的前提条件。
由于小学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熟悉水平低的局限,他们表现出对来自教师的评价较为敏感,对自己在同龄伙伴中的地位较为关注,对学习中成败的体验较为深刻。
所以,教师对每个学生所持的态度是否平等,所做的评价是否公正,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人格建构。
启示三:世风日下,社会如何应对
孩子终究要长大,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人”。
而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观念鱼龙混杂,诸般思潮层出不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行其道。
在农村,封建迷信、聚众赌博随处可见;在城市,纸醉金迷,渴望暴富,普遍存在;人心浮躁,不学无术,厌学之风盛行;非法开设的网吧,充斥不健康内容的游戏厅,不良娱乐场所……社会环境对儿童成长已经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据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占全国刑事犯罪的70%以上,让人触目惊心。
全社会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上下协调,通力合作,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
救救孩子!还一方教育的社会净土,让他们在没有污染的时空里,快乐自由地生活,健康幸福地成长。
“弯道效应”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如果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和整个社会,环境高雅怡人,启人奋进,人人热爱生活,身心俱健。
那么,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积极向上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之中,就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将来的人生之旅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