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统一考试期末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15.33 KB
- 文档页数:2
2017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文科第一次统一考试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60分)1. 若复数满足,则A. B. C. D.2. 设全集,集合,,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 B.C. D.3. 若,则成立的概率为A. B. C. D.4. 平面内有三个向量、、,其中与的夹角为,且,,若,则A. B. C. D.5. 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则“”是“”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 已知是偶函数,当时,单调递减,设,,,则,,的大小关系为A. B.C. D.7. 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该程序运行结束时输出的值是A. B. C. D.8.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A. B. C. D.9. 已知函数.若的值域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10. 已知双曲线,直线交双曲线于,两点,若线段的中点坐标为,则的方程为A. B. C. D.11. 已知函数有两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12. 已知三棱锥的四个顶点均在某球面上,为该球的直径,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三棱锥的体积为,则此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A. B. C. D.二、填空题(共4小题;共20分)13. 已知实数,满足则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14. 若,则.15. 设椭圆的右焦点为,右顶点为.,是椭圆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均不在轴上),若直线平分线段,则的离心率为.16. 在中,,,是边上的一点,,若为锐角,的面积为,则.三、解答题(共7小题;共91分)17.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求的值并证明:;(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8. 如图,正方形与梯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点在线段上.(1)证明:平面平面;(2)若平面,求三棱锥的体积.19. 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有伤害,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某省环保部门为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派遣四个不同的专家组对A,B,C三个城市进行治霾落实情况检查.附:.(1)若每个专家组随机选取一个城市进行检查,四个专家组选取的城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每一个城市必须有专家组选取,求A城市恰有两个专家组选取的概率;(2)在检查的过程中专家组从A城市的居民中随机抽取出人进行是否户外作业人员与是否患有呼吸道疾病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下:”有关?20. 已知抛物线,过焦点的直线交于,两点,是抛物线的准线与轴的交点.(1)若,且的面积为,求抛物线的方程;(2)设为的中点,过作的垂线,垂足为.证明:直线与抛物线相切.21. 定义域为的函数满足:对于任意的实数,都有成立,且当时恒成立,且.(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并证明你的结论;(2)证明为减函数;若函数在上总有成立,试确定应满足的条件;(3)解关于的不等式,(是一个给定的自然数,).22. 在直角坐标系中,圆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为极点,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1)求圆的普通方程;(2)直线的极坐标方程是,射线与圆的交点为,,与直线的交点为,求线段的长.23. 已知.(1)将的解析式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并作出其图象;(2)若,对,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答案第一部分1. C 【解析】.2. B 【解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3. B 【解析】依题意,当时,,由得,.因此,所求的概率等于.4. D 【解析】方法一:由与的夹角为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得,则得.方法二:由得,则,且,,,,得.5. A【解析】依题意,注意到等价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即有,.因此,“”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6. C 【解析】依题意,注意到,又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于是有,由函数是偶函数得,因此.7. B 【解析】依题意,在数列中,,注意到,所以数列的前项和等于.8. B 【解析】依题意,题中的几何体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各自用一个不平行于其轴的平面去截后所得的部分拼接而成的组合体(各自截后所得的部分也完全相同),其中一个截后所得的部分的底面半径为,最短母线长为、最长母线长为,将这两个截后所得的部分拼接恰好形成一个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的圆柱,因此题中的几何体的体积为.9. A 【解析】依题意,当时,单调递增,在区间上的值域是.因此,要使函数的值域是,则需函数在上的值域.①当,即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函数在上的值域,显然此时不能满足,因此不满足题意;②当,即时,在上的值域,此时不能满足,因此不满足题意;③当,即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函数在上的值域,由得解得.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实数的取值范围是.10. C【解析】依题意,设点,,则有两式相减得,即.又线段的中点坐标是,因此,,,,即直线的斜率为,直线的方程为,即.11. B 【解析】依题意,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等的正根.记,则,当时,,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当时,,在区间上单调递减,且,当时,.设直线与函数的图象相切于点,则有由此解得,.在坐标平面内画出直线(该直线过点,斜率为)与函数的大致图象,结合图象可知,要使直线与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12. D 【解析】依题意,记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球心为,半径为,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则由得.又为球的直径,因此球心到平面的距离等于.又正的外接圆半径为,因此,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等于.第二部分13.【解析】依题意,在坐标平面内画出题中的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及直线,平移该直线,当平移到经过该平面区域内的点(直线与的交点)时,取得最小值.14.【解析】依题意得15.【解析】通解:设的中点为,依题意得点,,,,其中.由,,三点共线得,,化简得,因此椭圆的离心率为.优解:连接,记的中点为,,,则在中,,为中线,其交点是的重心.又,由重心坐标公式得,化简得,因此椭圆的离心率为.16.【解析】依题意得,.又是锐角,因此.在中,,,中,,.第三部分17. (1)令得,又,所以.得,.因为,所以.(2)由(1)可知:数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首项为,所以,即为奇数时,.数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首项为,所以,即为偶数时,.综上所述,为奇数为偶数.18. (1)因为,,所以.在梯形中,,,所以,所以.所以.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为平面,所以.又,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如图,连接,,连接,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又,所以,.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因为,,所以.又,所以平面.所以.19. (1)若每个专家组随机选取一个城市进行检查,四个专家组选取的城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且每一个城市必须有专家组选取,共有种不同方法,若设四个专家组分别为,,,,则各种选取方法如下表所示:其中,A城市恰有两个专家组选取的有种不同方法,如表中前三列所示.故A城市恰有两个专家组选取的概率.(2)的观测值,,所以有超过的把握认为“户外作业”与“患呼吸道疾病”有关.20. (1)因为,所以,,所以,所以,故抛物线的方程为.(2)设直线的方程为,由.所以,.其中,.所以,.所以.又,所以.所以抛物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所以直线与抛物线相切.21. (1)由已知对于任意,,恒成立.令,得,所以.令,得.所以对于任意,都有.所以是奇函数.(2)设任意且,则,由已知,又,由得,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知在上是减函数.所以在上的最大值为.要使恒成立,当且仅当,又因为所以.又,,所以.(3),所以.所以,由已知得.所以,因为在上是减函数,所以.即,因为,所以.讨论:①当,即,解集为或;②当即时,原不等式解集;③当时,即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或.22. (1)因为圆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所以圆心的坐标为,半径为,圆的普通方程为.(2)将,代入,得圆的极坐标方程为.设,则由解得,.设,则由解得,.所以.23. (1)由已知,得,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2)因为,且,所以,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因为恒成立,所以,结合图象知,所以的取值范围是.第11页(共11 页)。
洛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A)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试卷综评】本套试题依纲据本,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语文读写能力。
形式上与高考语文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类似。
整个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为文化类论述文章阅读,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由诗歌鉴赏、名句默写两部分组成,考查的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募捐》,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内涵。
第四大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为王龙的《天人交战的“盗火者”》,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思想内容能力,探讨文本主旨的能力。
第五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语句的衔接及图文转换。
第六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题文】M0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世界的青花瓷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
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
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
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
语文试题河南省洛阳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绝代画师吴道子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来,首次驾幸东都洛阳。
大概就是在这次陪驾期间,御用画师吴道子与书法家张旭、大将军裴旻相聚洛阳,联袂献艺,“各陈其能”,裴剑舞一曲,张书一壁,吴画一壁,洛城士民直呼“一日之中,获睹三绝”。
若干年后,裴旻丧母,以金帛为礼,请吴道子为治丧在天宫寺画神鬼数壁。
吴道子送还礼品,告裴旻说:“我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厉通幽冥。
”裴旻应吴道子的要求,当众舞剑,剑法惊绝,“观者数千人无不悚栗”。
观裴旻舞剑毕,吴道子当即挥毫作画,“俄顷之际,魔魅化出,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唐李冗《独异志》)。
中国绘画是以庄子哲学为精神宗旨的。
庄子认为技艺的最高境界是“以天合天”,即在人与对象的双重自然状态下实现物我浑融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生命最真实和自由的展现。
《庄子·田子方》载,宋元君招试画师,应试者皆循规拘礼,唯有一后到者,“解衣盘礴赢”,任性自然地投身于画作。
宋元君称此人为“真画者”。
所谓“真画者”,是突破规范束缚而进入自由率真的创作状态的画家,他将绘画展现为自然神妙的创作——“以天合天”。
这个“真画者”的形象,就是庄子为后世中国画家塑造的模范。
在各种现实拘束下,画家要进入“真画者”的自然状态,就需要借助适合于自己的特殊手段。
吴道子观裴旻舞剑,“见出没神怪”而“挥毫益进”,这“剑舞”的首要效力,就是帮助他从日常束缚中解脱出来,跃进到高度自由的创作状态。
当然,吴道子与中国艺术史上诸多才情卓绝的大师一样,最常借助的“解缚”途径是酣饮。
张彦远说,吴道子“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历代名画记》),通过酣饮而沉醉,“吴道子”们就进入最本真自然的状态。
“下笔有神”,是他们在这个状态中艺超技绝的写真。
吴道子的绘画,师法张僧繇,又授笔法于张旭,以迅猛凌厉的气势取胜,张彦远称其“天付劲毫”“气韵雄壮”。
河南洛阳市2017-2018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有答案)洛阳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1)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2)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
听秋虫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
惟见宾冯,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鶴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3)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
“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
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
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
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
”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
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名篇名句默写(19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楔子残羹冷炙提防(dī)锲而不舍(qì)B.罪愆负屈衔冤离间(jiàn)苌弘化碧(cháng)C.刹那料俏春风罗绮(qǐ)繁文缛节(rù)D戕害冠冕堂皇糟粕(bò)度长絮大(xié)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苏轼是一代文豪,也是一代书法名家,他常常以诗赠人,其诗又借其书法得以传播,诗与书相辅相成,深受后世推崇。
②词人想象着只要兰舟启碇,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沉沉、浩如烟海,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内心无比凄楚。
③“一带一路”的提出虽然到现在只有短短的四年多时间,但它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史册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往往难以一帆风顺,当事业发展顺利、前景看好时,往往心气高,干劲足;当事业发展受挫、进退维谷时,则容易泄气松劲。
⑤西南联大,因苦如斯,尚能使大学精神不绝如缕;放眼当下,真正将涵养性情、孕育灵魂放在重要地位的大学又有几何?⑥农贸市场关系千家万户,既是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的“莱篮子”,又是城市管理治理的一张“脸面”,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名片。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高分六号卫星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大幅提高对地观测,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需求提供遥感数据。
B.我们要发挥好科技领军人才的作用,履行好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义务,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举荐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
C.今天我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看到了我少年时代流过汗水的操场、有些陈旧的教学楼、老师们慈祥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与名篇名句默写(19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涸辙缔.造(dì) 销声匿迹否.极泰来(pǐ)B.袅娜枕藉(jiè) 繁芜丛杂溘.然长逝(hé)C.卜筮愆.期(qiān) 急不瑕择义愤填膺.(yīng)D.婆娑屋椽.(yuán) 豁然开朗放浪形骸.(há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学森反复强调,自已只是沧海一粟....,原子弹、氢弹、导弹卫星的研究、设计和制造;是几千名科学技术专家通力合作进行的。
B.走进新世纪的大门,眼中是太多的浮华和喧嚣,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地游历四方,匆忙间,却忽视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C.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D.课堂听讲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我们要专心致志听讲,积极思考,如果游目骋怀....,人在教室心在外,会给学习留下很多“亏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实际行动和广泛共识。
B.当地接连发生多起盗窃案件,公安部门将这些案件串并侦查,认定这些犯罪嫌疑人应是一人所为,并据此制定了抓捕方案。
C.现代作家郁达夫在不逢北国之秋将近十余年时,不远千里,从杭州赶上青岛,又从青岛赶上北平,只为饱尝故都的秋味D.据古人类学家研究,中华民族具有显著的土著特征,中华大地是黄色蒙古人种的故乡,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是今天中国人的共同祖先。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雪对人有利也有害。
在三四月份的仲春季节,如果突然因寒潮侵袭而下了大雪, ①。
2017年1月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高三期末考试语试题2017年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分,考试时间1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一、(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泥淖(nà)颤(hàn)栗压轴戏(zhòu)沐猴而冠(guàn))B.碾压(niǎn)粘贴(nián)捋虎须(luō)鲜为人知(xiǎn.铁砧(zhēn)偌大(nuò) 发疟子(à)瞠目结舌(hēnɡ)D.提挈(qiè)眼睑(iǎn废食)扎小辫(zā)因噎(ē)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惊蛰脉搏仪仗队食不果腹舐犊情深B.震撼装祯辩证法融汇贯通孺慕之情.融洽烦躁蹚浑水死不瞑目嘻笑怒骂D.凋蔽歉收无名火矫生贯养和蔼可亲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陶渊明这种真的隐逸人自然、审视自然美独具匠心的崭新视角,把学的审美视野伸展到世俗作家无可企及的地方。
②人是一种化的存在,而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成为一种化记忆。
③希腊神话有较为系统的神系,有专门的神话的书籍与故事留存;而中国古代神话则显得,只在部分史书与学作品中才见到神话的影子。
A.关照积淀凌乱B关照积聚零乱.观照积淀零乱D.观照积聚凌乱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3月l曰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
洛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质检)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 (2017高三上·沈阳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把“身体健康、节日快乐”说成“身体快乐”,这是父亲衰老的信号——曾经出口成长的父亲如今已是语焉不详。
这不禁让人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②当前,党和政府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应该说,作为寒窗七载的研究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③消费者入住酒店,最关心的当然是服务质量,酒店管理方和消费者如果能够互相包容,相敬如宾,相关纠纷就不可能发生。
④从不名一文的农家子弟到家喻户晓的名人,从不识“塑料”二字的外行到赫赫有名的塑料博士、“世界塑胶大王”,他的奋斗历程传遍了全世界。
⑤第二期华阴老腔培训班在华阴市文化馆开课,主办人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老腔,让这门原生态的民间艺术薪尽火传。
⑥一些老师担心,如果学生满足于网上搜索素材,很容易使写作流于复制和拼贴,这并非杞人忧天。
A . ②④⑤B . ②③⑥C . ①③④D . ①⑤⑥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B . 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了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C . 美国研究人员使用硅胶材料成功地仿制出新型的黏附装置,巴掌大小面积的这种材料不仅能支撑体重70公斤的成年人在玻璃幕墙上攀爬,而且双手可以自如切换。
D . 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认为,机器是人能力的延伸,只能按照程序重复运作,但人能够不断进行改造和创新,这是机器永远无法做到的。
河南省洛阳市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卷(A)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世界的青花瓷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未来的发展。
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宝。
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
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
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
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
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更加昌盛。
据记载,海上贸易带来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此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
璀璨的元代青花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
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于装饰。
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由于伊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名句默写各地优秀试题汇总(河北省正定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大漠奇寒、天地暗淡的雪景。
(2)苏轼《赤壁赋》中想到三国曹孟德本是一代盖世英雄,曾面对长江酌酒并“”不由发出“?”的感慨。
(3)庄子《逍遥游》中认为“,”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答案】(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2)横槊赋诗,而今安在哉(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而御六气之辩”的“辩"是通变,变化的意思,“瀚海阑干百丈冰”的“阑”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
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山西省运城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内走廊蜿蜒曲折,屋檐凸起犹如牙齿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两句描写了邻船寂静、冷月无声的情景,反衬了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 "一联,描摹了潮平江阔、风浪潜踪的景象,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气概。
【答案】(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洛阳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绝代画师吴道子
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来,首次驾幸东都洛阳。
大概就是在这次陪驾期间,
御用画师吴道子与书法家张旭、大将军裴旻相聚洛阳,联袂献艺,“各陈其能”,裴剑舞一曲,张
书一壁,吴画一壁,洛城士民直呼“一日之中,获睹三绝”。
若干年后,裴旻丧母,以金帛为礼,请吴道子为治丧在天宫寺画神鬼数壁。
吴道子送还礼品,
告裴旻说:“我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厉通幽冥。
”裴旻应吴道子
的要求,当众舞剑,剑法惊绝,“观者数千人无不悚栗”。
观裴旻舞剑毕,吴道子当即挥毫作画,
“俄顷之际,魔魅化出,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唐李冗《独异志》)。
中国绘画是以庄子哲学为精神宗旨的。
庄子认为技艺的最高境界是“以天合天”,即在人与对
象的双重自然状态下实现物我浑融的境界。
这种境界,是生命最真实和自由的展现。
《庄子·田子
方》载,宋元君招试画师,应试者皆循规拘礼,唯有一后到者,“解衣盘礴赢”,任性自然地投身
于画作。
宋元君称此人为“真画者”。
所谓“真画者”,是突破规范束缚而进入自由率真的创作状
态的画家,他将绘画展现为自然神妙的创作——“以天合天”。
这个“真画者”的形象,就是庄子
为后世中国画家塑造的模范。
在各种现实拘束下,画家要进入“真画者”的自然状态,就需要借助适合于自己的特殊手段。
吴道子观裴旻舞剑,“见出没神怪”而“挥毫益进”,这“剑舞”的首要效力,就是帮助他从日常
束缚中解脱出来,跃进到高度自由的创作状态。
当然,吴道子与中国艺术史上诸多才情卓绝的大师
一样,最常借助的“解缚”途径是酣饮。
张彦远说,吴道子“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历代名画记》),通过酣饮而沉醉,“吴道子”们就进入最本真自然的状态。
“下笔有神”,是他们
在这个状态中艺超技绝的写真。
吴道子的绘画,师法张僧繇,又授笔法于张旭,以迅猛凌厉的气势取胜,张彦远称其“天付劲
毫”“气韵雄壮”。
苏东坡的诗描写说:“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