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观潮》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观潮的知识点总结1. 潮汐的形成潮汐是海洋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它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上的潮汐受到日地月三者引力的共同作用,因此会产生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月球以及太阳对于潮汐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月球的引力是潮汐的主要原因,而太阳的引力也会对潮汐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潮汐的分类按照潮水时的高低来划分,潮汐可以分为高潮和低潮两种。
根据涨潮和落潮的规律不同,潮汐又可以分为半日潮和日潮两种类型。
半日潮的规律是每天会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每次涨落的时间间隔大约为6小时,日潮的规律则是每天只有一次涨潮和一次落潮。
3. 观潮的地理环境观潮的地理环境一般是在靠近海岸线的地方,尤其是在海滩、沙滩、海角等地方最为适合观潮。
这些地方一般是潮汐的涨落最为明显,景观也最为壮观,符合观潮的基本条件。
4. 观潮的最佳时间观潮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潮汐涨落的时候,这个时间根据地理位置和季节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一般来说,涨潮和落潮的时间可以在潮汐表上查到。
而在观潮的时候,最好选择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这样可以更好的观赏潮水的美丽景观。
5. 观潮的注意事项在观潮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不要冒险进入深水区或者潮汐涨落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其次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自然,留住美丽的风景。
同时还要注意遵守当地的规章制度,不要在禁止观潮的地方进行观潮活动。
6. 观潮的好处观潮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还能够了解自然规律,增长知识。
同时,观潮也是一种锻炼身体和活动身心的好方式,对身心健康有益。
7. 观潮的意义观潮作为一种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自然规律的了解,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也可以增强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推动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观潮也可以作为一种旅游活动,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8. 观潮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观潮作为一种既能够欣赏自然美景,又能够锻炼身心的活动,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八年级上册观潮知识点梳理在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观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观潮涉及到海洋、气候、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运行方式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本文将对观潮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潮汐的概念潮汐指海水在相对稳定的地理坐标系上垂直上升和下降的运动,其满、干、涨、落与日、月的相对位置有关。
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在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引力作用导致的。
潮汐的周期通常是12小时25分钟。
二、潮汐的形成潮汐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作用。
月球在其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同时也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
当月球和太阳处于同一侧时,两者会叠加引力作用,形成新月、满月,此时潮汐比较显著,称为春潮。
当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时,引力的叠加则比较小,潮汐也比较弱,称为落潮。
三、潮汐的影响潮汐对于海洋生物、气候以及海洋交通运输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潮汐对于海中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迁徙有着直接的影响;气候变化也与潮汐有着密切的联系,潮汐可以影响海水的温度和溶氧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在海洋交通运输中,潮汐可以影响船只的通行,需要特别注意。
四、观潮的方法在观潮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水平面高度的变化以及水流的速度和方向来判断潮汐的情况。
观察水位高度可以通过观察地面上的潮位标志或亲自去海边观察来实现;观察水流速度和方向可以通过彩条式潮汐表等工具来进行。
五、观潮的意义观潮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维护我们环境、保护我们家园的行为。
通过观察潮汐的情况,我们可以及早预测海洋灾害,如海啸等;同时也可以预测气候的变化,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准确的气象预报。
观潮还可以引导我们保护海洋环境,避免污染海洋资源。
六、结语观潮是一项有趣而且实用的活动,通过观察潮汐的情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生态、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在观潮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这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总结】八年级上语文观潮朗读》摘要:八年级语上册《观潮》知识总结,(6)虽席地不容闲,学(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八年级语上册《观潮》知识总结
、重词
给下列加音
艨艟ég ōg 乘骑ì 舸gě
泅qú 僦赁ù lí
释下面加词语
()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
出发起
()仅如银线
仅几乎将近
(3)弄旗标枪
弄舞动
标树立、举
()随波而逝
逝往
(5)吞天沃日
沃用水淋洗
(6)虽席地不容闲
容许使
二、重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人海口涌起候几乎像条(横画)银白色线玉城雪岭际天而
玉城雪岭般潮水连天涌
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势
演习五阵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忽然黄色烟雾从四周围涌起人与物彼儿也看不见
5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租用看棚人(非常多)即使是席地也不会空闲
三、学(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观潮》作者是宋朝周密。
八年级期末文言文复习之《观潮》班级姓名☆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雷霆.(tínɡ)杨诚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倏.尔(shū)一舸.无迹(ɡě)善泅.(qiú)僦赁..(jiù lìn)罗绮.(qǐ)鲸.波(jīnɡ)二、词语释义既望:农历十六日。
方其远出海门:方,刚刚,开始。
既而:一会儿。
吞天沃日:沃,用水淋洗。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穷尽。
标枪舞刀:标,举,树立。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出,来到。
倏尔:忽然。
人物略不相睹:略,微,一点。
溯迎而上:溯,逆流。
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彩。
以此夸能:夸能,夸耀才能。
而旗尾略不沾湿:略不,毫无;略,一点。
虽席地不容闲:虽,即使。
三、语句解读1.词类活用。
⑴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⑵皆披发文身。
(文:本指花纹,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刺刻花纹。
)⑶乘骑弄旗。
(骑:名词,马。
)2.特殊的文言句式。
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
)⑵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3.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这一句大有横空出世之势,先声夺人揭示了描写对象,点明了题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说集全文要义于首句。
☆过关检测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海涌银为郭. ( ) (2)人物略.不相睹 ( ) (3)吴儿善泅.者 ( ) (4)珠翠罗绮溢目..( ) (5)方.其远出海门 ( ) (6)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 ) (7)随波而逝.(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雷霆.(t ín ɡ) 震撼.(h àn ) 京尹.(y ǐn ) B.艨艟.(t ōn ɡ) 如履.平地(l ǚ) 崩.山(b ēn ɡ)C.为火所焚.(f én ) 善泅.者(qi ú) 溯.迎而上(su ò)D.鲸波万仞.(r èn ) 罗绮.(q ǐ) 车马塞.途(s āi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一、文学常识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
本文选自《武林旧事》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
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
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注释〔浙江〕就是钱塘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28课复习要点
一、熟读课文
二、掌握实词
1、既望:农历十六
2、方:当……
时 3、倏而:突然 . 略:一点点 4、逝:去,往 5、文:画着文采 6、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沃:用水淋洗 8、履:踩 9、干:岸。
三、注音:雷霆书斋艨艟履倏尔乘骑一舸泅渡僦赁万仞罗绮倍穹
四、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答案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点名文章中心的句子: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五、理解
1、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2)写“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写“声”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2、、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六、结合练习册进行补充。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八上—《观潮》一、文学常识《观潮》选自《武林旧事卷三》,作者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南宋文学家,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着数十种。
其词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方,当……时。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
仅,几乎,将近。
际天,连接着天。
沃,用水淋洗。
每岁,每年艨艟(méngchōng),战船。
尽,穷尽。
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骑,马。
弄,舞动。
标,树立、举。
⑥略,一点儿舸(gě),船泅,泅水。
披,披散。
文,动词。
溯,逆流。
鲸波,巨浪。
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腾,翻腾江干,江岸。
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
溢目,满眼。
倍穹,价钱)加倍的高。
穹,高。
僦(jiù)、赁,都是租用的意思。
席地,一席之地逝,去,往。
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观潮》,本文描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本文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的健儿和观潮的人群。
【重点问题】本文结构得当,语言精练。
钱塘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数众多,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
其次,本文描写十分生动。
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动。
四、阅读题典【题源】浙江绍兴杨汛桥中学2012-2013年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单元测验试题卷【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观潮》知识点总结(2) 《观潮》知识点总结则:连......都。
为:介词,被。
而:表转折,但。
略:一点点。
以:凭、靠。
夸:显示。
塞途(sètú):堵塞(dǔsè)道路,形容人多拥挤。
【一词多义】观:观潮:观看(动词)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1]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仅如银线:几乎,将近[1]为:“敌船”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成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是[1]以:以此夸能:凭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
(助词)[1] 势:势极雄豪: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1]能:以此夸能:本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1]观潮词类活用①天下之伟观也(观: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③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文”通“纹”,原指花纹,这里做动词。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作动词,树立,举)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高)【句式】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同时点明主旨)2.方其远出海门(省略句)观潮(点击图片放大)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省略句)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倒装句)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倒装句)7.震撼激射(省略句)8.吴儿善泅(倒装句,也可为“善泅吴儿”)【拓展阅读】写作背景: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著名的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作者也兴致勃勃地来到钱塘江边,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场面深深震撼着,他仿佛看到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巧妙结合...观潮结束后,他回想起汹涌的潮水发出滔天巨响、岸边的看潮的人群齐声惊叹,他的内心以为那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触动......终于,他再也不能忍受内心的平静,一定要把这壮观场面记录下来!仿佛一幕幕都已呈现在他的眼帘;他拿起毛笔,笔走如飞、行云流水;仅用了两百余字,便把钱塘江潮的宏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
观潮的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观潮的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潮汐是海洋中的一种现象,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动力学过程之一。
它是由引力和离心力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观潮对于航海、渔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观潮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自然现象。
1. 潮汐的形成原因:潮汐是由引力和离心力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地球上的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造成的。
月球的引力使得地球受到牵引,而太阳的引力则会对地球产生离心力。
这两者的作用下,海洋表面会形成潮汐现象。
2. 潮汐的分类:潮汐可以分为大潮和小潮。
大潮指潮汐的幅度较大的潮汐,而小潮则指潮汐幅度较小的潮汐。
大潮和小潮是由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决定的。
当月球和太阳与地球呈一条直线时,潮汐幅度最大,为大潮;当月球和太阳呈90度夹角时,潮汐幅度最小,为小潮。
3. 潮汐的周期性:潮汐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主要由月球的运动周期所决定。
从一个大潮到下一个大潮之间的时间称为潮汐周期。
一般情况下,潮汐周期为24小时50分钟。
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月球的公转速率并不完全吻合,所以潮汐周期并不是完全准确的。
4. 潮汐的影响因素:潮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地球的自转和倾斜度,这对于潮汐的形成和周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是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它们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也会影响潮汐的幅度和周期。
此外,地形和地理位置也会对潮汐产生影响。
海洋中的陆地、港口、海峡等地形会导致潮汐的变化。
5. 潮汐的测量方法:观测潮汐是了解和预测潮汐变化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潮汐测量方法有:测量站和浮标观测、地面潮位观测、水声测深法等。
测量站和浮标观测是在固定的站点上安装测量设备,记录并分析潮汐的变化;地面潮位观测是通过观察海岸线上的标记来测量潮汐的高度和时间;水声测深法是通过发射声波并测量其回波时间来计算水深和潮汐。
6. 潮汐的应用:潮汐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航海是其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潮汐的知识可以帮助船只安全通行和规划航线。
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八年级语文《观潮》知识点整理大全一则:连......都。
为:介词,被。
而:表转折,但。
略:一点点。
以:凭、靠。
夸:显示。
塞途(sè tú ):堵塞(dǔ sè)道路,形容人多拥挤。
【一词多义】观:观潮:观看(动词)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1]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仅如银线:几乎,将近[1]为:“敌船”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成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是[1]以:以此夸能:凭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
(助词)[1] 势:势极雄豪: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1]能:以此夸能:本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1]观潮词类活用①天下之伟观也(观: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形容词作动词,穷尽)③皆披发文身。
(文,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
“文”通“纹”,原指花纹,这里做动词。
)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标:名词作动词,树立,举)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高)【句式】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判断句,同时点明主旨)2.方其远出海门(省略句)观潮(点击图片放大)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省略句)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倒装句)5.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动句)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倒装句)7.震撼激射(省略句)8.吴儿善泅(倒装句,也可为“善泅吴儿”)【拓展阅读】写作背景: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著名的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
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作者也兴致勃勃地来到钱塘江边,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场面深深震撼着,他仿佛看到了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巧妙结合...观潮结束后,他回想起汹涌的潮水发出滔天巨响、岸边的看潮的人群齐声惊叹,他的内心以为那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触动......终于,他再也不能忍受内心的平静,一定要把这壮观场面记录下来!仿佛一幕幕都已呈现在他的眼帘;他拿起毛笔,笔走如飞、行云流水;仅用了两百余字,便把钱塘江潮的宏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
九、《观潮》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选自《武林旧事》,作者周密,字公谨,宋代湖州人。
(二)经典名句
(三)重点实词
1.天下之伟观.也(景观,景象)2.方其
..远出.海门(当……时)(发、出)
3.自既望
...以至十八日为盛(从)(既望:农历十六日。
十五日叫“望”)(既:经)
4.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5. 既而
..渐近(不久)
6.则玉城雪岭际天
..(冲荡太阳。
沃:用水淋洗)..而来(连接着天。
际:连接)7. 吞天沃日
8.势.极雄豪(气势)9. 海涌银为郭.(外城)
10.“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这样,这种景象)
11.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年)12.艨艟
..数百(战船)
13.既而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一会儿)(穷尽)(阵势)
14.并有乘骑弄
..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马)(舞动)(树立、举)
15.如履.平地(踩,踏)16.人物略.不相睹(一点儿)
17.则一舸.无迹(船)18.倏尔
..黄烟四起(突然,忽然)
19.随波而逝.(去,往)20.吴儿善泅
..者数百(擅长,善于)(游泳)21.皆.披发文.身(全,都)(画着花纹)22.手持.十幅大彩旗(拿)
23.出没
....中(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巨浪)(形容浪头极高)..于鲸波万仞
24.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25.以此.夸能.(这)(本领)
26.江干
..(满眼)..上下十余里间(江岸)27.珠翠罗绮溢目
28.饮食百物皆倍穹
..看幕(租用)(租用)..常时(加倍的高。
穹:高)29.而僦赁
30.虽席地
..不容.间也(一席之地)(许,使) 31. 车马塞.途 (阻塞)
(四)重点虚词
1.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是)
海涌银为.郭(成为)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
2.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连词,相当于“而”)
以.此夸能(用,凭借)
3.其方其.远出海门(代词,指潮)
4.则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就)
5.而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表顺接——表修饰)
随波而.逝(表顺接——表修饰)
溯迎而.上(表顺接——表修饰)
而僦.(租用)赁.(租用)看幕(表顺接——表承接)
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表转折)
6.于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在)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在)
7.虽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
(五)句子翻译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参考译文: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2.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参考译文:烟雾消散,水波平静下来,就一条船也没有了,仅仅只剩下被火烧毁“敌人的船只”,随着波浪流走了。
3.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参考译文:(他们)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势,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夸耀自己的技能。
4.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参考译文: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5.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参考译文: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象踩在平地上一样。
6.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参考译文: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堵塞了道路,食物和百货的价格都比平常高出一倍。
7.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参考译文: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没有。
(六)内容和主题
1.文章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观潮者之多(观潮的盛况)。
既衬托了钱塘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
2.观潮盛况: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虽席地不容间,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3.弄潮健儿英姿:披发纹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表现了壮士形象和他们泳技的高超。
4.水军操练图:艨艟数百、分列两岸(静);奔腾分合、乘弄标舞、声如崩山(动)烟消波静、一舸无迹(静)。
5.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图”?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有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
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
6.风景画:涨潮奇观。
风俗画:水军演习、吴儿弄潮、观潮盛况。
正面描写:涨潮奇观、水军演习、吴儿弄潮。
侧面描写:观潮盛况。
7.情感:极写南宋观潮盛况,表达了对前朝的追思。
8.本文前三段描绘出作者观潮所见的三幅壮丽图景,请概括出这三幅画的内容。
(每个概括不超过8个字)
参考答案:(1)雄伟壮丽的浙江潮。
(2)骁勇善战的水军。
(3)勇健善泅的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