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培训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10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健康检查医疗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基于《儿童健康管理》教材第四章“0至6岁儿童健康检查”,详细内容涉及儿童生长发育指标、常见疾病的筛查与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以及健康促进策略。
二、教学目标1. 理解0至6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指标,能运用到实际检查中。
2. 掌握常见儿童疾病的基本筛查方法,具备初步识别能力。
3. 能够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进行初步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健康促进建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评估技巧及疾病筛查的细节。
教学重点:儿童生长发育指标的理解及应用,常见疾病的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演示文稿、生长发育曲线图、儿童健康检查视频资料。
学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儿童生长发育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展示一个0至6岁儿童的日常健康检查场景,引发学生对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思考。
2. 理论知识讲解(30分钟)讲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演示常见儿童疾病的筛查方法和识别技巧。
3. 例题讲解(2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生长发育曲线图评估儿童生长情况。
分析案例中的疾病筛查和识别过程。
4. 随堂练习(2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儿童健康检查过程,实际操作中加深理解。
学生分享随堂练习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儿童生长发育指标框架。
2. 常见儿童疾病筛查流程图。
3.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0至6岁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并举例说明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分析一个儿童健康检查案例,包括疾病筛查和识别过程。
2. 答案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如通过身高体重比例评估营养状况。
案例分析需涵盖病例描述、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及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次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回顾,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0-6岁儿童孤独症村医培训内容孤独症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社交、沟通和行为能力。
为了提高对孤独症儿童的识别和干预能力,特别是在乡村地区,需要对村医进行专门的培训。
本文将介绍0-6岁儿童孤独症村医培训的内容。
一、孤独症的基本知识1. 孤独症的定义和特点:从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刻板行为等方面介绍孤独症的基本特征。
2. 早期识别和筛查:介绍早期识别孤独症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筛查工具和方法。
3. 儿童发育里程碑:了解典型的儿童发育里程碑,帮助村医识别孤独症儿童的发育延迟。
二、孤独症儿童评估与诊断1. 评估工具介绍:介绍孤独症儿童评估的常用工具,如社交沟通问卷、观察量表等。
2. 评估流程和操作技巧:详细讲解评估的流程和操作技巧,包括与孩子及家长的沟通、观察和记录等方面。
3. 临床诊断标准:介绍孤独症儿童的临床诊断标准,帮助村医准确诊断孤独症儿童。
三、早期干预和康复1.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介绍早期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益处,以及早期干预的策略和方法。
2. 康复目标和计划:帮助村医制定个体化的康复目标和计划,包括语言和社交技能的培养等方面。
3. 家庭支持和介入:介绍如何与孩子的家庭合作,提供支持和介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孩子的特殊需求。
四、资源和支持网络1. 相关机构和专家资源:介绍孤独症儿童相关的机构和专家资源,包括医疗机构、康复中心和特殊教育机构等。
2. 家庭支持组织:介绍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组织,帮助村医引导家庭获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3. 远程教育和远程咨询:介绍利用远程教育和远程咨询的方式,为乡村村医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支持。
五、实践技巧和案例分析1. 沟通技巧和方法:培训村医如何与孤独症儿童进行有效的沟通,包括非语言交流和使用简洁清晰的语言等。
2. 行为管理策略:介绍常用的行为管理策略,帮助村医掌握处理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村医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培训简报
一、培训背景与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儿童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0-6岁儿童健康管理培训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
本培训旨在提高儿童保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服务,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培训内容
1.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讲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教授如何定期评估儿童的身高、体重、视力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儿童营养指导:介绍儿童营养需求,指导如何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预防营养不良和肥胖等健康问题。
3. 儿童常见疾病预防:讲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如感冒、腹泻等,提高儿童保健人员的预防意识。
4. 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指导如何关注儿童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
5. 应急处理:教授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初步处理,如异物吸入、突发呼吸困
难等。
三、培训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儿童保健人员对0-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学习,提高了自身专业素养。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0-6岁儿童健康管理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通过培训,儿童保健人员对儿童健康管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今后更好地为儿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为更多的儿童保健人员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0到6岁眼保健的培训内容眼保健对于0到6岁的儿童非常重要,因为这个阶段是他们视觉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一些可以包含在0到6岁眼保健培训中的内容:1. 眼睛健康知识:介绍儿童眼睛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常见的眼部问题和疾病,如散光、斜视和弱视等。
了解这些常见问题有助于家长和监护人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视力筛查和检查:培训中可以介绍一些简单的视力筛查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眼部检查。
这有助于家长和监护人在家庭中进行初步的视力检查,以及在需要时及早寻求专业的眼科医生的帮助。
3. 饮食与眼睛健康:讲解一些与眼睛健康相关的营养知识,如维生素A、C和E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
培训中还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健康食谱,以帮助儿童获得足够的营养来维护眼睛健康。
4. 日常习惯和眼保健:教导家长和监护人关于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儿童的眼睛。
例如,提醒他们在使用电子产品时要注意眼睛的休息,保持适当的阅读距离,避免用手揉搓眼睛等不良习惯。
5. 室内外活动:强调户外活动对眼睛健康的重要性。
介绍户外活动对视觉发展的积极影响,鼓励家长和监护人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
6. 眼保健常识:提供一些日常的眼保健知识,如正确佩戴眼镜和隐形眼镜的方法,如何正确清洁和保养眼镜等。
7. 儿童眼部安全知识:教导家长和监护人注意儿童眼部安全,如避免使用过小的玩具或有尖锐边缘的玩具,以及如何正确处理眼睛受伤的情况。
8. 眼保健资源和服务:提供相关的眼保健资源和服务的信息,如眼科医生的联系方式、眼保健机构的信息等。
这可以帮助家长和监护人在需要时及时获取专业的眼保健服务。
总之,0到6岁眼保健的培训内容应该包括眼睛健康知识、视力筛查和检查、饮食与眼睛健康、日常习惯和眼保健、室内外活动、眼保健常识、儿童眼部安全知识、眼保健资源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这将有助于家长和监护人提高对儿童眼健康的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他们的视力和眼睛健康。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健康检查医疗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童健康管理》教材第三章“儿童健康检查”,详细内容涉及0至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监测、常见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儿童健康检查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0至6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掌握生长发育监测的方法。
2. 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方法,提高儿童健康管理能力。
3. 了解儿童健康检查的基本流程,熟悉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常见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
重点:儿童健康检查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常见疾病图片、检查仪器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儿童健康管理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图,引导学生关注0至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
激发学生思考:如何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2. 理论讲解(10分钟):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及监测方法。
分析常见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具体病例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儿童健康检查。
强调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互相讨论并完成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防治的练习题。
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5.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模拟儿童健康检查过程,熟悉检查仪器使用方法。
教师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提问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六、板书设计1.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方法2. 常见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3. 儿童健康检查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0至6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请列举三种常见疾病的早期发现与防治方法。
请描述儿童健康检查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2. 答案:生长发育特点:迅速、连续、阶段性、个体差异。
常见疾病防治方法:定期体检、疫苗接种、营养指导。
0到6岁儿童健康管理培训近年来,人们对儿童健康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0到6岁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和培训变得尤为重要。
儿童的健康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生活习惯、营养摄入、疾病预防等。
在儿童健康管理培训中,家长是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他们需要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科学的喂养方法,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等。
首先,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是家长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之一。
0到6岁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
家长应了解儿童各个年龄段的生长曲线和发育里程碑,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此外,家长还需要了解儿童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的测量方法,并掌握正确的测量技巧。
其次,科学的喂养方法对儿童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婴幼儿期是儿童营养需求最高的阶段,而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为儿童提供足够的营养。
儿童健康管理培训中,家长将学习如何选择适合儿童的食物,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摄入量,掌握合理的喂养时间和方法等。
此外,防止儿童厌食和挑食行为也是培训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另外,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也是儿童健康管理培训的重要内容。
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在培训中,家长将学习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儿童发热、腹泻等常见症状,及时就医等。
除了家长,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也是儿童健康管理培训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需要学习儿童常见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了解儿童安全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的紧急救护技巧等。
只有通过全员培训,才能确保儿童在托幼机构得到全面的健康管理。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积极参与儿童健康管理培训。
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组织专业人员对儿童健康进行培训和指导。
社会组织可以举办儿童健康管理培训课程,开展儿童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对儿童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0-6岁儿童保健、眼保健、中医药服务培训试题1、1岁以内婴儿健康体检时间() [单选题]A、1、4、6、8、12月龄B、3、6、8、12月龄(正确答案)C、4、6、9、12月龄D、2、4、6、8月龄2、婴幼儿监测血常规(或血红蛋白)的时间() [单选题]A、3、6、12、18、24、30月龄B、6-8、12、24、36月龄C、6-8、18、30、36月龄(正确答案)D、6-8、12、24、30、36月龄3、6个月以内婴儿最佳的食品是() [单选题]母乳(正确答案)纯牛奶牛奶D、羊奶4、第三版0-6岁儿童健康管理中新增内容是( ) [单选题]体检次数听力筛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筛查(正确答案)D、儿童大运动筛查5、3月龄婴儿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不包括( ) [单选题]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逗引时不发音或不笑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俯卧时不会抬头E、紧握拳松不开(正确答案)6、18月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包括( ) [单选题] 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正确答案)不会说3个物品的名称D、不会扶物站立7、提倡母乳喂养的原因() [单选题]人乳中蛋白质、脂肪容易消化、吸收利于母亲产后康复人乳中含丰富免疫活性物质可以促进母婴感情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8、儿童佝偻病与下列哪个元素缺乏有关() [单选题] 锌铁钙D、维生素D(正确答案)9、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 ) [单选题]身高(正确答案)体重头围胸围E、牙齿10、婴幼儿期间使用行为测听法筛查的时间() [单选题]A、3、6、12、18、36月龄B、6、12、24、36月龄(正确答案)C、6、18、30、36月龄D、6、12、18、30月龄11、足月儿的胎龄为() [单选题]A、36-40周B、37-42周(正确答案)C、35-39周D、36-41周12、新生儿访视应在什么时间进行( ) [单选题]出生后7天之内出院后7天之内(正确答案)出生后28天D、出院后28天13、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应在什么时间进行( ) [单选题]出生后28-30天(正确答案)出生后42天出院后30天D、出院后42天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0-6岁儿童开展多少次儿童健康管理() [单选题]A、12次B、13次(正确答案)C、11次D、14次15、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检查儿童视力,检测距离(),视力表照度为500Lux,视力表()行高度为受检者眼睛高度。
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健康检查医疗培训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教材第四章“儿童健康检查”,详细内容主要包括:0至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儿童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及其早期发现与处理、儿童健康检查的实施流程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0至6岁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了解儿童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识别和处理常见儿童健康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儿童健康检查的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健康问题的早期发现与处理、儿童健康检查的实施流程。
教学重点:0至6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儿童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测量工具(如身高尺、体重秤)。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讲解0至6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儿童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
3. 实践操作:演示常见儿童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处理方法,讲解儿童健康检查的实施流程。
过程细节: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习;教师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儿童健康问题进行识别、处理及健康检查流程的设计。
过程细节: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0至6岁儿童生长发育特点2. 儿童健康检查的重要性3. 常见儿童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处理4. 儿童健康检查实施流程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2. 作业要求:字迹清晰,内容完整,逻辑性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教学效果,改进措施。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儿童健康管理的新进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儿童健康检查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培训内容为规范儿童保健服务,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在前期调研基础上,按照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工作重点,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研究确定制定新生儿访视、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儿童眼及视力保健、儿童耳及听力保健、儿童口腔保健和儿童心理保健共8个方面的儿童保健技术规范。
一、目的定期对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并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处理和转诊。
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新生儿。
三、内容与方法(一)访视次数1.正常足月新生儿访视次数不少于2次。
(1)首次访视:在出院后7日之内进行。
如发现问题应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必要时转诊。
(2)满月访视:在出生后28~30日进行。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2.高危新生儿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首次访视应在得到高危新生儿出院(或家庭分娩)报告后3日内进行。
符合下列高危因素之一的新生儿为高危新生儿。
(1)早产儿(胎龄 <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者。
(3)高胆红素血症。
(4)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5)新生儿患有各种影响生活能力的出生缺陷(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
(6)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高龄分娩(≥35岁)、患有残疾(视、听、智力、肢体、精神)并影响养育能力者等。
(二)访视内容1.问诊(1)孕期及出生情况:母亲妊娠期患病及药物使用情况,孕周、分娩方式,是否双(多)胎,有无窒息、产伤和畸形,出生体重、身长,是否已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和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等。
(2)一般情况:睡眠、有无呕吐、惊厥,大小便次数、性状及预防接种情况。
(3)喂养情况:喂养方式、吃奶次数、奶量及其它存在问题。
2.测量(1)体重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计零点。
新生儿需排空大小便,脱去外衣、袜子、尿布,仅穿单衣裤,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
2)测量方法:称重时新生儿取卧位,新生儿不能接触其它物体。
使用杠杆式体重计称重时,放臵的砝码应接近新生儿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计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记录时需除去衣服重量。
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2位。
(2)体温1)测量前准备:在测量体温之前,体温表水银柱在35摄氏度(℃)以下。
2)测量方法:用腋表测量,保持5分钟后读数。
3.体格检查(1)一般状况:精神状态,面色,吸吮,哭声。
(2)皮肤黏膜:有无黄染、紫绀或苍白(口唇、指趾甲床)、皮疹、出血点、糜烂、脓疱、硬肿、水肿。
(3)头颈部:前囟大小及张力,颅缝,有无血肿,头颈部有无包块。
(4)眼:外观有无异常,结膜有无充血和分泌物,巩膜有无黄染,检查光刺激反应。
(5)耳:外观有无畸形,外耳道是否有异常分泌物,外耳廓是否有湿疹。
(6)鼻:外观有无畸形,呼吸是否通畅,有无鼻翼扇动。
(7)口腔:有无唇腭裂,口腔黏膜有无异常。
(8)胸部:外观有无畸形,有无呼吸困难和胸凹陷,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和心率;心脏听诊有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异常。
(9)腹部:腹部有无膨隆、包块,肝脾有无肿大。
重点观察脐带是否脱落、脐部有无红肿、渗出。
(10)外生殖器及肛门:有无畸形,检查男孩睾丸位臵、大小,有无阴囊水肿、包块。
(11)脊柱四肢:有无畸形,臀部、腹股沟和双下肢皮纹是否对称,双下肢是否等长等粗。
(12)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度、对称性、肌张力和原始反射。
4.指导(1)居住环境:新生儿卧室应安静清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室内温度在22~26℃为宜,湿度适宜。
(2)母乳喂养:观察和评估母乳喂养的体位、新生儿含接姿势和吸吮情况等,鼓励纯母乳喂养。
对吸吮力弱的早产儿,可将母亲的乳汁挤在杯中,用滴管喂养;喂养前母亲可洗手后将手指放入新生儿口中,刺激和促进吸吮反射的建立,以便主动吸吮乳头。
(3)护理:衣着宽松,质地柔软,保持皮肤清洁。
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脐部一次,保持脐部干燥清洁。
若有头部血肿、口炎或鹅口疮、皮肤皱褶处潮红或糜烂,给予针对性指导。
对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马牙”、“螳螂嘴”、乳房肿胀、假月经等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早产儿应注意保暖,在换尿布时注意先将尿布加温,必要时可放入成人怀中,直接贴紧成人皮肤保暖。
(4)疾病预防:注意并保持家庭卫生,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视,家人患有呼吸道感染时要戴口罩,以避免交叉感染。
生后数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足月儿每日口服400IU,早产儿每日口服800IU。
对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的新生儿,提醒家长尽快补种。
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有吸氧治疗史的早产儿,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转诊到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指定医院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
(5)伤害预防:注意喂养姿势、喂养后的体位,预防乳汁吸入和窒息。
保暖时避免烫伤,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6)促进母婴交流:母亲及家人多与新生儿说话、微笑和皮肤接触,促进新生儿感知觉发展。
附件2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一、目的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和评价,早期发现异常和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指导家长做好科学育儿及疾病预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检查时间婴儿期至少4次,建议分别在3、6、8和12月龄;3岁及以下儿童每年至少2次,每次间隔6个月,时间在1岁半、2岁、2岁半和3岁;3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1次。
健康检查可根据儿童个体情况,结合预防接种时间或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检查时间、增加检查次数。
健康检查需在预防接种前进行,就诊环境布臵应便于儿童先体检、后预防接种,每次健康检查时间不应少于5~10分钟。
(二)健康检查内容1.问诊(1)喂养及饮食史:喂养方式,食物转换(辅食添加)情况,食物品种、餐次和量,饮食行为及环境,营养素补充剂的添加等情况。
(2)生长发育史:既往体格生长、心理行为发育情况。
(3)生活习惯:睡眠、排泄、卫生习惯等情况。
(4)过敏史:药物、食物等过敏情况。
(5)患病情况:两次健康检查之间患病情况。
2.体格测量(1)体重1)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体重前需校正体重秤零点。
儿童脱去外衣、鞋、袜、帽,排空大小便,婴儿去掉尿布。
冬季注意保持室内温暖,让儿童仅穿单衣裤,准确称量并除去衣服重量。
2)测量方法:测量时儿童不能接触其它物体。
使用杠杆式体重秤进行测量时,放臵的砝码应接近儿童体重,并迅速调整游锤,使杠杆呈正中水平,将砝码及游锤所示读数相加;使用电子体重秤称重时,待数据稳定后读数。
记录时需除去衣服重量。
体重记录以千克(kg)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2)身长(身高)1)测量前准备:2岁及以下儿童测量身长,2岁以上儿童测量身高。
儿童测量身长(身高)前应脱去外衣、鞋、袜、帽。
2)测量方法:测量身长时,儿童仰卧于量床中央,助手将头扶正,头顶接触头板,两耳在同一水平。
测量者立于儿童右侧,左手握住儿童两膝使腿伸直,右手移动足板使其接触双脚跟部,注意量床两侧的读数应保持一致,然后读数。
测量身高时,应取立位,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挺起,两臂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度,脚跟、臀部与两肩胛间三点同时接触立柱,头部保持正中位臵,使测量板与头顶点接触,读测量板垂直交于立柱上刻度的数字,视线应与立柱上刻度的数字平行。
儿童身长(身高)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3)头围儿童取坐位或仰卧位,测量者位于儿童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眉弓上缘处,经枕骨粗隆及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使软尺紧贴头皮,女童应松开发辫。
儿童头围记录以厘米(cm)为单位,至小数点后1位。
3.体格检查(1)一般情况:观察儿童精神状态、面容、表情和步态。
(2)皮肤:有无黄染、苍白、紫绀(口唇、指趾甲床)、皮疹、出血点、瘀斑、血管瘤,颈部、腋下、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有无潮红或糜烂。
(3)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的大小、个数、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
(4)头颈部:有无方颅、颅骨软化,前囟大小及张力,颅缝,有无特殊面容、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包块。
(5)眼:外观有无异常,有无结膜充血和分泌物,眼球有无震颤。
婴儿是否有注视、追视情况。
(6)耳:外观有无异常,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
(7)鼻:外观有无异常,有无异常分泌物。
(8)口腔:有无唇腭裂,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扁桃体是否肿大,乳牙数、有无龋齿及龋齿数。
(9)胸部:胸廓外形是否对称,有无漏斗胸、鸡胸、肋骨串珠、肋软骨沟等,心脏听诊有无心律不齐及心脏杂音,肺部呼吸音有无异常。
(10)腹部:有无腹胀、疝、包块、触痛,检查肝脾大小。
(11)外生殖器:有无畸形、阴囊水肿、包块,检查睾丸位臵及大小。
(12)脊柱四肢:脊柱有无侧弯或后突,四肢是否对称、有无畸形,有条件者可进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
(13)神经系统:四肢活动对称性、活动度和肌张力。
4.心理行为发育监测婴幼儿每次进行健康检查时,需按照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的运动发育指标进行发育监测,定期了解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发育偏离儿童。
有条件地区可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筛查。
5.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1)血红蛋白或血常规检查:6~9月龄儿童检查1次,1~6岁儿童每年检查1次。
(2)听力筛查:对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采用便携式听觉评估仪及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在儿童6、12、24和36月龄各进行1次听力筛查。
(3)视力筛查:儿童4岁开始每年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进行一次视力筛查。
(4)其他检查:有条件单位可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开展尿常规、膳食营养分析等检查项目。
(三)健康评价1.体格生长评价(1)评价指标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头围/年龄、体重/身长(身高)和体质指数(BMI)/年龄。
2.心理行为发育评价采用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者,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筛查或转诊。
(四)指导1.喂养与营养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食物转换、均衡膳食营养、培养儿童良好的进食行为、注意食品安全。
预防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超重/肥胖等常见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2.体格生长告知定期测量儿童体重、身长(身高)、头围的重要性,反馈测评结果,指导家长正确使用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进行生长发育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