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受益,满招损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满招损,谦受益”要告诉青少年谦虚必得益,骄傲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聪明的孩子常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父母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
青少年成长中药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知道当自己取得成绩时,能做到不自满,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懂得要虚心、不自满的道理,学习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
满招损谦受益的故事
故事出自《尚书·大禹谟》。
舜把君王之位禅让给了大禹。
有一天,舜帝对大禹说,“禹,现在天下太平,只有三苗部落不遵从教令,你去征伐他们吧”。
大禹听从舜帝的教导,带着众多勇士去征伐三苗。
但是,战事进行了三十天,三苗一直顽强抵抗,还是不肯听命。
这时候,大禹身边的大臣,就给大禹提建议:
有道有德的人才有感天动地的力量,这力量不受距离远近的限制,可以深入人心。
“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满招损,谦受益,这就是天道啊。
就像是舜帝,早年遭受父母虐待,苦不堪言,但是他从不抱怨反而诚心自我反省,只管提升自己。
最终感化了家人。
常言道,至诚即神,何况三苗呢?
大禹听完豁然开朗,对这位大臣连忙下拜,说:“你讲得对啊!”
大禹接受了这个好建议,他宣布立即停战撤兵,并且实行仁政。
最后,人们不仅不打仗了,还举着打仗用的盾牌和武器,载歌载舞。
七十天之后,三苗主动前来归附。
满招损谦受益(精选5篇)满招损谦受益篇1教学目标认知:1.懂得傲慢自满阻碍自己进步,虚心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
2.懂得当自己取得成果时,应当虚心,不应当自满。
情感:1.崇敬虚心谨慎的人。
2.情愿做一个虚心谨慎的人。
行为:1.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2.当自己取得成果时,能做到不自满。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学校思想品德学科三至五班级段自尊自爱德目,是依据《学校思想品德课和学校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后简称《标准》)“要虚心,不自满”的教学内容而设立的。
要求同学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知道当自己取得成果时,能做到不自满,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
设置本课的目的是为了弘扬我国的传统美德,让同学从小懂得要虚心、不自满的道理,学习做一个虚心谨慎的人。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直接阐明什么是“满招损,谦受益”,使同学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熟悉:傲慢自满会使自己患病损害,虚心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
其次部分选用了我国古代画家跋异画画的故事。
这个故事以跋异画画由傲慢自满到虚心谨慎的转变,最终成为一个技艺超群的画家的详细事例,阐明“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第三部分采纳谈论的方式,进一步阐明道理,摆清利弊,指出虚心是做人的美德,自满是无知的表现,并提出行为要求:当我们取得成果时,千万不能傲慢自满,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评价和熟悉,不满意于现状,虚心向别人学习。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栏目一“说一说”(课文前)起导入作用。
本栏目采纳读格言的方式告知大家:一个人假如自满了,那么他的才智便到了终点,不行能有任何进展;一个人假如能做到虚心,他的才智便能不断的进展。
栏目二说一说”(课文后)旨在通过自身和四周发生的事例进一步印证“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说明自满的害处和虚心的好处。
栏目三“写一写”让同学通过给有自满行为的同学赠写格言,使他们懂得应当怎样去做到虚心谨慎,旨在导行。
栏目四“读一读”是通过寓言来进一步起强化同学对本课文观点的熟悉。
满招损谦受益的作文满招损谦受益。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骄傲和自负而吃亏,而当我们能够谦虚接受教训时,我们反而会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告诉我们,骄傲自大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损失。
当我们自以为是,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批评时,我们就会错失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自己的骄傲而得罪了他人,失去了朋友和支持者;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自以为是而犯下错误,导致损失和失败。
因此,谦虚谨慎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必须具备的品质。
其次,当我们能够谦虚接受教训时,我们就会从中受益。
谦虚的态度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接受他人的帮助和建议,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当我们能够虚心地向他人学习时,我们就会发现,世界上有许多我们不懂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会成为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
同时,谦虚的态度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满招损谦受益也告诉我们,谦虚是一种美德。
一个谦虚的人往往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谦虚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不会炫耀自己的成就,而是会虚心地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帮助他人,与他人和睦相处。
这样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因为人们愿意与他们合作,愿意把机会和资源交给他们。
总之,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告诉我们,谦虚是一种重要的品质,能够使我们避免损失,获得益处。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地接受他人的建议和帮助,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愿我们都能够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成为真正谦虚的人。
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张之临《菜根谭》说:“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
”人亦如器,满招损,谦受益。
古代盛水陶罐,中有提绳,一旦装满水即翻倒,水满一半时方能端正直立。
历代帝王都将它作为规劝警惕的器具,当我们自满、自负以至于自大时,总会与这陶罐一样,因满为覆。
而只有存谦虚之心,倒掉浮华,积淀沉稳,方能虚怀若谷,容天地之精华。
自满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忘记自己的缺陷、无视自己的弱点,在自得的云雾中浩浩乎、飘飘然,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坠入深渊,最终被那些藏起来的弱点打垮。
与此同时,谦虚的人脚踏实地,在不断的自察自省中发现自己的漏洞,在学习和填补的过程中步步攀登,最后负着充实的行囊,接近山巅。
纸上谈兵的赵括,在自满中葬四十万人之性命于一役;谦虚的吕蒙,在奋发中不断前进,成就“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佳话——此损、此益,天壤之别。
从小,我们的耳边就响着大人们的谆谆教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骄傲自满是成功的杀手,谦虚好学才是做人的准则。
方仲永因自满而止步不前,“泯然众人矣”,而爱因斯坦却怀着一颗谦虚的心在科学探索的路上越走越远。
自满让天才沦为庸人,谦虚让驽钝蜕为精英。
当骄傲的人沉浸在夜郎自大的幻想之中不思进取之时,谦虚的人已在吐故纳新,不断完善自己。
人如茶盏,满则溢,虚方容。
倒空自己的杯子,让活水注入,才能吸纳其中的氤氲与灵动。
死守一盏止水,只会让自己失去原有的芳泽与品质,最终化为瓦砾。
明代唐寅跟从沈周学画,只得皮毛便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后来识得沈周真功夫才知自己的焦躁与轻浮,从此倒空自己潜心学画,终成一代名家。
马谡自满,误失街亭,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孔丘谦虚,不耻下问,终成就儒家的崇高——自满的土壤培植刚愎自用的孽果,谦虚的种子方能绽放成功的花朵。
心灵的空间是有限的。
如果让“自我”高度地膨胀,心里还能容得下什么呢?假如胀破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一点积淀都流失殆尽。
耶稣说:“心贫者有福。
”这里所谓的“贫”不是贫穷、贫乏,而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品德。
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1导语:自己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处。
古代的贤名之人多是谦虚的,他们并不因为自己有本事而沾沾自喜.他们懂得自满会给自己灾难.他们多是默默地等待伯乐的出现,发现他们身上的价值,然后为知己者劳,为知己者死。
姜尚石番溪边垂钓待圣贤,他没有因为自己是昆仑弟子而自夸门弟大宣自己是多么厉害,而是默默地在石番溪旁直钩垂钓周文王.最终为姬氏家族挣得殷家天下。
孔老夫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弟子万千,有名的就有72人,他可以被称为是最聪明的人了,他可以自满一下,他也有这个条件,他自满了没有?他没有,他只是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弟子遍天下,他的老师也不少。
魏徵也曾对唐太宗说: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
欹器,现在几乎已经很少有人能认识它,在很久以前人们用来汲水用的工具就是它的原形.后来它的一个分支慢慢的也就变成了欹器.他因虚而欹中而正,满而覆.而为读书人所钟爱.读书人将他放于桌子的右上角时刻警示自己不能太自满否则将毁于一旦.座右铭也就是由此而来。
谦虚是一种好的`品质,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但是他美而不露,他隐藏于心灵的深处,他等待人们去挖掘,去发现因为他好,所以他不容易被发现,不容易被得到。
谦虚得荣,自满则自毁前程.自满会遭到别人的嫉妒,自然也会遭到别人的陷害。
韩信他先投靠项羽,项羽因看不起他,韩信而没有的到重用,后来他投靠刘邦,因为有张良/萧何的举荐和以性命担保才得以重用.后韩信因取得齐地自恃功高,派人请求汉王封他为假齐王.这件事埋下了刘邦翦除韩信之前因.功成后有要求要封为王,刘邦怕他以后会对自己不利,就以意图谋反的罪名,逮捕了他.韩信在被捕时才明白为什么张良/萧何要在战后要求隐居,他才后毁没有听从萧何的话.他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以定,我固当死。
等到了死才知到当出不应该太自满,后毁已晚矣.这个代价似乎太大了.但是我们现代人在知到了后果,而且也有无数的活生生的例子摆在我们的面前,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好好的去想一想呢?满招损谦受益2众所周知,马谡骄傲失街亭,使蜀国逐渐走向灭亡。
五年级作文“满招损,谦受益”格言的启发“满招损,谦受益”。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我听到有人在疑问了。
我来给大伙儿说明一下吧: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让人加倍上进一步。
关于这那么名言,我还为大伙儿预备了一个小故事呢!大伙儿有无爱好听?以前,有一个被大人以为很“笨”的小男孩,名叫二牛。
二牛平常做事很慢,有些笨手笨脚,在学校的成绩也属于中等生,老是很不自信。
可是,有一次期中考试,二牛竟然考了100分。
他十分兴奋,自信心倍增,处处向人夸耀。
在家跟父母夸耀,到了学校跟同窗夸耀,把班长都不放在眼里,只巴不得把这张100分的考卷贴到脑门上了。
自从他有了这种自满的情绪后,上课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认真听讲了,作业也是马虎对待,错误百出,专门快他的成绩就急速下降了。
期末考试只考了70分。
这时,他才真正熟悉到了什么是教师课上讲的“满招损,谦受益”的含义了。
以后,他越发尽力学习,最终,他考出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
原先,做什么情形都不能自豪,生活中也是如此。
若是你在单位上班,在学校学习,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开始自豪自中意,不把他人放在眼里,以后必然做不成大事。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名言,我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我要时刻提示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自豪,谦虚才能令人进步!“满招损,谦受益”。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我听到有人在疑问了。
我来给大伙儿说明一下吧: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让人加倍上进一步。
关于这那么名言,我还为大伙儿预备了一个小故事呢!大伙儿有无爱好听?以前,有一个被大人以为很“笨”的小男孩,名叫二牛。
二牛平常做事很慢,有些笨手笨脚,在学校的成绩也属于中等生,老是很不自信。
可是,有一次期中考试,二牛竟然考了100分。
他十分兴奋,自信心倍增,处处向人夸耀。
在家跟父母夸耀,到了学校跟同窗夸耀,把班长都不放在眼里,只巴不得把这张100分的考卷贴到脑门上了。
自从他有了这种自满的情绪后,上课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认真听讲了,作业也是马虎对待,错误百出,专门快他的成绩就急速下降了。
谦受益,满招损横幅书法作品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一句古老而富有智慧的话语,也是一幅常常被书法家们以横幅形式展现的经典之作。
当我们看到这样一幅横幅书法作品时,首先会被那苍劲有力、笔走龙蛇的字体所吸引。
每一个笔画都仿佛蕴含着深厚的力量,又不失优雅与灵动。
然而,更重要的是其所承载的深刻内涵。
“谦受益”,意味着谦虚能够给我们带来益处。
一个谦虚的人,总是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完善自己。
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就而骄傲自满,而是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不断追求进步。
谦虚使人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动力去学习、去改进。
在知识的海洋里,永远没有尽头,只有谦虚的人才能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
比如说,在学习的道路上,谦虚的学生能够认真倾听老师的教导,不会因为自己取得了一点好成绩就沾沾自喜。
他们会主动向成绩更好的同学请教,学习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正是这种谦虚的态度,让他们能够不断进步,在学业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在工作中,谦虚的员工会尊重同事的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
他们不会自以为是,而是能够虚心接受领导的批评和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这样的员工往往更容易得到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赏识,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满招损”,则警示我们自满会带来损害。
当一个人自满时,就会陷入一种自我陶醉的状态,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这样的人往往会停止进步,甚至会因为盲目自信而犯下错误。
历史上有许多因为自满而导致失败的例子。
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原本拥有强大的实力,但由于他的自满和骄傲,不听从谋士的建议,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
而刘邦则以谦虚的态度广纳贤才,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最终赢得了天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因为自满而遭遇挫折的人。
有些企业在取得一定的成功后,就开始盲目扩张,忽视了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不足,最终导致经营困难。
有些人在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就开始飘飘然,不再努力奋斗,结果逐渐被社会淘汰。
满招损谦受益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会得到益处。
我就是因为自满才明白了这句话其中的道理。
三年级的时候,一次期中考试结束后,老师要发数学试卷,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怕考太少分回家被爸爸骂。
当老师把我的试卷发下来时,我非常紧张,我就马上用手把分数遮起来,再轻轻的挪开。
啊!居然是一百分,拿了全班第一,那兴奋劲儿大家难以想象。
那一天之后,我成为班里的焦点人物。
去到哪里都会引起同学的啧啧称赞:她太厉害了,居然考了一百分!太了不起了!我听了得意忘形,我恨不得马上回家和爸爸说我这次得了全班第一名。
回到家后,我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并朝爸爸走去。
什么事把你乐成这样了?爸爸问。
我回答:你猜啊!捡到钱了?爸爸开玩笑的问,我摇了摇头。
爸爸又说:考出好成绩?对!我对爸爸说。
我立刻从书包里把试卷拿出来给他看,可作文他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高兴,反而还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考出了好成绩当然是好事,但你不能骄傲,否则,你会退步的。
我把爸爸的话当耳旁风,就像左耳进,右耳出一样。
我开始骄傲了,每当发下来模拟试卷时,我就在一些分数考的比我低的同学面前炫耀:你怎么那么笨啊!这么简单的一道题你竟然会做错,真实丢尽了我们班的脸。
我每次都这样,之后我开始不认真听讲,作业随便乱做,家庭作业也不认真完成。
总觉得自己脑子好,比别人聪明,别人不会超过自己的。
可就在这个学期期末考试中,我数学只考了七十多分。
而曾经被我瞧不起的同学都考了九十五分,九十八分我顿时傻眼了,不知如何是好,感到特别羞愧。
这时,我才领悟到爸爸的话。
就在这件事发生以后,我虚心请教别人,不懂的就问老师。
不久,我的成绩又提升回和原来一样了。
在生活中,我们只有虚心才能进步,骄傲会使人落后。
我们要虚心,不要骄傲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的名人例子
自古以来,满招损,谦受益的思想就深入人心,在历史上有许多
著名的人物恪守“满招损,谦受益”的原则,并受益良多。
其中,我
国历史上有三位名人在这一道理上表现得尤为显著:
首先,孟子是满招损谦受益的典范人物。
孟子曾说过:“当仁不让,施之以恭,和之以谦,毋失其正。
”他主张,应当以满招损之心,对待别人,绝不让步,而自己应处之恭敬,留有余地,尊重别人,不
试图抢占。
自古以来,孟字无不具备满招损,谦受益的根基。
其次,孔子也是受到尊敬的满招损谦受益的楷模。
孔子曾经说过:“不以己度人,不以人度己。
”孔子要求人们在交往中,无论接受或
拒绝,都不要过分自大,应保持谦虚的态度。
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
要有自我尊重的境界。
最后,苏东坡也是一位传世的满招损谦受益的大师。
他曾写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谦受益,实践之道。
”苏东坡强调要学会遗
忘前事,立志做一名为人师表的人,享受受益而不趋炎附势,勤勉而
勇于实践。
可见,他也是一位恪守诚信,满招损,谦受益的大师。
由上可见,孟子、孔子和苏东坡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满招损,
谦受益的大师,他们尊重别人,绝不自大,谦虚好学,保留余地,享
受受益,这种态度值得我们们学习。
谦受益,满招损
真情倾诉:
国庆前夕,老师通知国庆节过后,我们班要通过背古诗词的海选,选出我们班的形象大使。
国庆节在家我和妈妈仔细搜索《必背古诗八十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结果我会背70首古诗词,我很高兴。
开学后的第一轮海选,顺利过关,我回家后洋洋自得地对妈妈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接下来的时间我在翘首期待着第二轮的淘汰赛。
妈妈再三督促我每天积累一些古诗,我会背的诗屈指可数。
妈妈尊尊教导我:“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对于妈妈的话我都当作耳旁风。
我自我感觉特别好,结果第二轮测试我没有通过,我只有等待复活赛了。
我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家里,妈妈说我早就料到会如此,古人不是说过骄兵必败吗,不过没关系,从现在开始虚心学习。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希望我从现在开始卧薪尝胆,立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之志气,争取在复活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启发导引: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一句众人皆知的名言。
翻开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有多少志士仁人、文人墨客,由于谦虚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永载史册,又有多少人由于骄傲而悔恨终生。
牛顿自认为只是拾到了海边的贝壳,爱因斯坦到死也只认为自已只是发现了自然界的奥秘,并非创造了它们……。
然而正是这些自认为一事无成的人们缔造了建功立业的伟绩。
而与此相反,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为了推翻明王朝的统治,曾转战南北,历经了10余年才攻进了明朝的首都——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他们自认为天下已经得到了,就放松了警惕而骄傲起来,致使清军入关,终以失败而告结束。
李自成的几十年的心血也毁于一旦了。
反馈交流:
谦虚是一种美德,它也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只有谦虚的人才能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得到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自己不断进步。
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谦虚的人,一个学而不厌的人。
名言链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蓬和蒿都是一种野生的杂草。
蓬蒿人:草野间人,指未仕。
这里也指胸无大志的庸人。
“仰天大笑”,是指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是描写自负的心理,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出自《管子.行事解》,意思是只有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才能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从来未可知”出自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雄关漫道真如铁出自忆毛泽东《秦娥·娄山关》。
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漫道,徒然说,枉然说.人们徒然说娄山关坚实如铁. 迈步,跨步、大踏步。
从头越,即为头越。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
”有从头再开始的意思。
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即隐约含蓄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做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