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4
工业地域形成知识点总结一、地域形成的概念地域形成是指在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由于自然条件、人文条件、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形成特定的地域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工业地域形成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条件下,由于工业生产的存在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地域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二、地域形成的要素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地域形成的重要基础,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要素。
这些要素直接影响着工业的发展和分布。
比如,地貌对交通运输和基建设施的布局有重要影响,气候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人文条件人文条件是指地域形成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人口、民族、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等要素。
人文条件对工业地域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人口的多少和素质对工业劳动力的供给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
3.技术条件技术条件是指地域形成过程中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的作用。
在工业地域形成中,技术条件主要表现为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地域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4.市场条件市场条件是指地域形成过程中市场需求和市场规模的影响。
市场条件对工业地域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的多少和市场稳定性的程度。
市场条件决定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生产利润,对地域的工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工业地域形成的类型1.集聚型工业地域集聚型工业地域主要指的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同一或相近类型的工业企业集中分布的地区。
这种类型的工业地域通常形成于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例如,资源丰富的地区、交通便利的地区、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等。
集聚型工业地域具有一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效应,能够有效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分散型工业地域分散型工业地域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分散分布的地区。
这种类型的工业地域通常形成于一些环境条件和政策支持的作用下,例如政府对地方工业的支持力度,对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开放政策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引言概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工业发展的地域分布、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工业地域的形成,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特点。
一、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城市化1.1 工业发展的需求: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城市化密切相关,工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市场,因此会集中在城市周边地区。
1.2 城市的功能:城市是工业地域的核心,提供了交通、通讯、金融等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的工业投资和人材。
1.3 城市规模的影响:城市规模的大小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工业地域的形成,大城市通常会形成多元化的工业地域。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与资源禀赋2.1 资源的优势:资源禀赋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煤炭、铁矿石等资源的丰富会吸引工业企业的集中。
2.2 资源的利用:工业地域的形成还与资源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资源开辟能够促进工业地域的发展。
2.3 资源的可持续性:工业地域的形成需要考虑资源的可持续性,避免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工业地域的形成与政策扶持3.1 政策的导向: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工业地域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税收优惠、用地政策等能够吸引企业投资。
3.2 政策的调控:政府还需要通过政策的调控来引导工业地域的合理发展,避免产业过度集中和资源浪费。
3.3 政策的协调:政府需要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政策,形成统一的政策导向,促进工业地域的协调发展。
四、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国际竞争4.1 国际市场的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国际竞争力强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
4.2 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竞争的压力促使工业地域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
4.3 创新能力的提升:国际竞争促使工业地域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研合作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五、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5.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工业地域的形成需要重视环境保护,避免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是指一定范围内积聚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和工业人口,并以该范围内的工业产值和工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量的比重较高,具有一定的区域集成能力和竞争力的地域。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条件、历史背景、政府政策等。
首先,地理条件是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地理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靠近海洋,具备了海运条件和国际贸易便利,因此往往聚集了大量的港口、船厂等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产业;而内陆地区的地理条件则决定了其发展重点会放在其他方面,如资源开发利用、交通枢纽等。
地形地貌也会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例如山区地形多,往往适合发展矿业、水利等行业;平原地区则便于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因此更容易发展工业。
其次,历史背景是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背景包括经济历史、人文历史等。
例如,在中国的经济历史上,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曾经是早期对外贸易的重要节点,积累了丰富的商业文化和贸易经验,因此在开放之后能够更快速地吸引外来投资和发展工业。
而重工业的发展则可能与中国的初期工业化进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等历史背景有关。
再次,政府政策是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政府政策可以通过提供优惠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支持来吸引外来投资和发展工业。
例如,中国的沿海经济特区政策就是为了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而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则是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工业发展,平衡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也对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工业地域需要大量的工业人口来支撑其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的充足性是一个必要条件。
市场需求也是工业地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只有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工业地域才能够有充分的市场供应和销售渠道。
综上所述,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地理条件、历史背景、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对于规划合理的工业地域布局和促进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类型: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和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例如纺织厂和印染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但布局在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形成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
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弊端:工业“饱和”、污染加剧、各种资源供应紧张、交通负荷加大等。
3、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联系促进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1)从成因分:一是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母的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二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区别如下:(2)从发育程度分:不同工业部门因其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饿需求不同,以及自身工业生产特点不同,会形成不同类型工业地域。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是指工厂企业之间及工业区之间相距趋远的现象。
有相互联系的工业的分散导致了工业地域。
2、工业分散原因(1)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或利用所在国科技力量、或接近资源和能源产地等)(2)有些生产企业所需的零部件不可能在同一个地区生产。
3、工业分散的表现(1)老工业区分散现象: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得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
(2)现代工业分散:主要有原件小型化分散,轻、薄、短、小的原料或产品运输量小,运输成本小,如电子工业;产品结构复杂化分散,结构复杂、零部件多、零部件生产分散分布。
工业地域形成和发展首先,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
地理位置是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工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一些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更容易形成和发展工业地域。
此外,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等因素也会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政治和经济因素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是推动工业地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土地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吸引企业来该地区投资建厂。
此外,市场因素也十分重要,一个具有较大购买力的市场能够吸引企业来该地区投资和发展。
最后,人力资源和科技水平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高素质的人员和技术水平先进的科研机构能够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吸引企业在该地区设立工厂和研发中心。
此外,人力资源的培养与教育体系的完善也决定了工业地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
首先,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其次,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地区的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第三,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可以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此外,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促进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工业地域的规划和建设中,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涉及政治、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有效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总结一、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轻工业和重工业,加工工业和原料工业等。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矿产等)、燃料(动力)、劳动力、交通及基础设施、市场、技术、国家政策、工业基础、农业基础、个人偏好等。
不同的工业类型对区位因素的要求不同,如原料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应接近市场等。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1. 工业联系: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工业联系包括生产上投入—产出联系、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非物质上的信息联系等。
2.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是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工业集聚的形式有多种,如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空间利用上的联系(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企业)等。
工业地域的规模可分为工业点(工厂)、工业区(如上海金山)、工业枢纽(如上海)、工业地区(如沪宁杭工业区)等。
三、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工业分散是工业地域发展的另一种形式。
工业分散的原因包括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以及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工业地域联系则是指不同工业地域之间的经济、技术、信息等联系。
四、记忆点1. 工业的概念及分类:记住工业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理解不同工业类型的特点和区别。
2.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各种因素,理解它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3. 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理解工业联系的不同类型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掌握工业地域的不同规模和类型。
4. 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和工业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理解它们对工业地域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知识点和记忆点的总结和概述。
第四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我们很难看到一个工厂能独立生存下去的,往往是彼此联接成片,甚至表面看来没有联系的工厂往往也有密切的往来,这就是工业的联系。
这是工业地域形成的基础。
一、工业联系:主要指工厂之间在生产、空间、信息方面的相互关系。
1.生产联系(也叫投入与产出的联系)(1)从原料到产品的各加工过程的工厂之间,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联系。
如服装的生产经历了棉花纺纱、织布、印染、裁缝等过程,这些工厂中,后一生产环节以前一生产环节的产品为原料,形成了投入与产出的联系。
(2)若干工厂同时为总厂生产零部件,最后由总厂队零部件进行整装。
分厂与总厂之家形成投入产出联系现代的投入产出联系往往形成专业化的工厂,形成各个生产环节的流水作业,提供这种连续而自动化生产的设备叫生产流水线(包括原料、产品联系和零部件生产和组装联系两种类型)。
所以,生产流水线是投入产出联系的现代化表现形式。
2.空间联系:(也可叫做场地联系)为了共同利用基础服务设施,(道路、邮局、商店和学校等)或为了利用廉价劳动力,或利用共同的科研机构、高校等。
如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厂房内服装、鞋帽、雨伞、包带等多种工厂的分布,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制药、电子、化工等高科技产业的集中分布,美国的硅谷等。
3.信息联系:工厂之间还存在信息联系,如计算机联网等。
如海尔、微软、丰田、通用等企业在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通过彼此之间的联系,形成全球一体化生产等。
这种联系为信息联系。
工业联系的意义:通过专业化生产,同时与其它工厂进行生产协作,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工业生产中,二、工业的集聚和分散(一)工业的集聚1.概念: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发生的近距离集中分布现象。
2.好处: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②扩大总体生产规模,提高总体生产能力;③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集聚现象明显的工业:①传统工业的集聚:在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会集聚在主要的专业化工厂附近,这样就形成了专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石化工业区、棉纺工业区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引言工业地域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于工业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规模和一定特征的地域单位。
工业地域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政策导向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例子,探讨工业地域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2.1 工业地域的定义工业地域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工业部门在经济地理上相互集聚形成的一种经济区域。
它是特殊类型的空间区域,与其他类型的区域存在明显的区别。
2.2 工业地域的特征1. 密集的工业企业集聚。
工业地域是由于工业企业的集聚而形成的,这些工业企业往往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特征。
2. 高度的产业链配套。
工业地域内的企业往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产业链配套关系。
3. 人才和技术资源的集聚。
工业地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资源,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地区的工业发展。
2.3 工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因素1. 地理条件。
地理条件是工业地域形成的基础,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例如,沿海地区因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而成为工业地域。
2. 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等。
例如,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地域。
3.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工业地域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了工业地域的差异。
例如,广东省因其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的发达而成为工业地域。
4. 政策导向。
政策导向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都会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
三、工业地域的影响3.1 经济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它可以推动地区产业的发展,提高地区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3.2 环境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也带来环境影响。
工业地域的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一、概念工业地域是指工业企业集中的区域,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业地域中,各种工业企业之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间连接关系,构成了一条生产、交通、流通和服务的有机的产业链。
二、形成原因1.地理条件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地理条件密不可分,地理条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因此地理较优越的地区容易成为工业地域。
建立工业地域要考虑资源、劳动力、交通等因素,一般以高人口密度、交通便捷、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土地资源可利用等为主要指标标准。
2.政策导向政策导向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对地区工业的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
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政府通常会出台各种扶持政策,这对于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经济效益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定存在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工业企业之间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增加利润。
而高效益的工业企业集中的地区就可以成为工业地域。
三、典型的工业地域1.欧洲欧洲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地域之一,早在19世纪时,欧洲就成为了工业时代的发源地。
欧洲的工业地域主要位于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等国家,这些地区的工业具有很高的水平和技术含量。
2.亚洲亚洲也是许多著名的工业地域的所在地,其中以中国、日本和韩国最为著名。
中国工业地域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这些地区各种工业企业比较齐全,从规模到品种都很全面。
3.北美洲北美洲也是工业地域集中的地区之一,尤其以美国为代表。
在美国,工业地域主要分布在五大工业区,即东北工业区、中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海岸工业区和加拿大工业区,这些地区的工业水平和技术含量也非常高。
四、工业地域的意义工业地域的形成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工业地域的形成,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由于工业地域会吸引大批的人员、资金和技术,从而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①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纺织厂和印刷厂之间的工业联系)
②空间利用上的关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工业)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二是
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课堂练习
1、现代工业集中布局的“集聚效应”,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劳动力因素
B、环境因素
C、社会协作因素
D、技术因素
2、下列关于工业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地域都是自发形成的
B、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C、工业地域的扩展往往形成工业城市
D、钢铁工业区属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3、以下关于工业集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
B、可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C、与获得利润的多少无关
D、增大能源消耗
4、体现工业形成逻辑关系顺序的是()
①工业地域②工业城市③工业集聚④工业联系⑤工业地带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⑤③②
C、④③①②⑤
D、⑤①③④②
5、有关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杂
B、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简单
C、生产工艺越来越全面
D、工艺日益简单化
6、下列工业分散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动的是()
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上海的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7、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纺织厂最有可能是
A棉纺织 B 毛纺织厂 C 合成纤维厂 D 麻纺织厂
8、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产生的影响是()
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②促进了全球政治一体化
③促进了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④明显缩小了世界南北贫富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据此回答9-13题。
9、该厂产品可能是()
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
10、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A、海港
B、航空港
C、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
11、该企业还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这一过程称为()
A、本地化
B、全球化
C、城市化
D、工业化
12、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A、快速交货,及时应变市场变化
B、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C、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D、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13、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的方式布局工厂,应当()
A、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B、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提供广阔的市场
D、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14.图4-2-3表示某国工业公司在异国发展的过程。
a、b两国为发展中国家,c、d两国为发达国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I阶段,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动力
(2)在Ⅱ阶段,该公司考虑其厂址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技术
(3)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推测,该公司在第Ⅱ阶段发展过程中,发挥的最主要的优势是()
A、品牌优势
B、成本优势
C、管理优势
D、技术优势
(4)该公司经过合资、新建、收购、兼并等手段,完成了生产布局的本土化向化转变。
答案
1、C
2、B
3、A
4、C
5、A
6、A
7、 B 8 、B9、B 10、B 11、A 12、AB 13、BD
9、解答该组选择题的切入点是根据所给材料判断该企业生产的是什么产品。
“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将产品运到欧洲”这一句话说明该产品的生产速度较快,同时该产品应具备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快速运输的特点。
因此可以排除化工产品和建筑陶瓷等两类产品,“生物药品”有一定迷惑性,生物制品可以快速生产和发货,但生物药品不需要材料提示的所谓“零部件”,所以可以确定该产品为电子产品。
10、从其运抵欧洲所需时间仅为一个晚上来看,应利用航空运输方式,这也是电子工业产品的常用运输方式之一。
11、该企业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是为了提高其企业自身的生产水平和能力,不属全球化范畴,是本地化的一种表现。
12、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可以快速交货,及时应变市场变化,并可节省交通费用。
13、电子产品所需原料少,且从题意可知市场在欧洲,据此排除A、C;欧洲企业选择我国建厂,目的主要是利用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短,因此也需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研究开发新产品。
14(1)A (2)C (3)A (4)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