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与环境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570.00 KB
- 文档页数:46
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对环境的影响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化,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其中,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主要讨论藻类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如何保护和管理水域生态系统。
藻类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藻类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方面,藻类是水中的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另一方面,藻类还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保持水体的清洁度。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的数量和种类对水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藻类的生长需要光照和养分,因此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时,藻类的繁殖就会变得极其迅速。
这种大量的藻类繁殖称为“藻华”。
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出现藻华,就会导致水质急剧恶化,有时甚至会引发水环境的生态危机。
藻华对水质的影响藻华是由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量导致的一种水生生物现象。
藻类的寿命通常很短,只有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但是,当它们数量大增时,就会对水质产生影响。
藻华的主要影响是:1. 阻塞水管如果在自来水中含有过多的藻类,则可能会堵塞水管。
藻类中的藻胶物质较多,易粘附在管道壁上,形成水垢。
因此,当水中藻类数量过多时,会形成水中毒症,并威胁人类健康。
2. 导致缺氧藻类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
如果藻类繁殖过于迅速,就会让水中的氧气不足,最终导致缺氧。
缺氧会导致水中生物死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破坏。
3. 引发水中毒藻类繁殖还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如蓝藻中所含的“微囊藻毒素”。
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危险,能够引起中毒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水域生态系统管理中,应注重对此进行预防和控制。
如何保护和管理水域生态系统为了保护和管理水域生态系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排放直接相关。
藻类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一、引言我国是个多湖泊国家,大于lkm2的天然湖泊有2300余个,湖泊总面积为70988km2,总贮水量为708亿m3,其中淡水贮水量为225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具有水利防洪、通水供水及气候调节等多种功能,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因此,湖泊水资源与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休戚相关.但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加之人们环境意识淡薄,将湖泊用作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受纳场所和农业灌溉退水的归宿,最终导致了许多湖泊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004年监测的27个重点湖库中,满足II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5%;Ⅲ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 8.5%;Ⅳ类水质的湖库4个,占14.8%;V类水质湖库6个,占22.2%:劣V类水质湖库lO 个,占37.0%.其中“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质均为劣V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大型湖泊如太湖、巢湖、洪泽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因富营养化和水污染严重,导致一些水域已经失去其资源价值,无法利用,且情况仍在恶化,因此湖泊的治理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较多,可以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相关的工艺.这些在工艺上各具特色的处理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需要比较繁杂的设备,较高的日常运行费用,复杂的管理维护操作,并且对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十分敏感.因此,研究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成为必然.而此时藻类便得到了科学家、学者们的亲睐.一、藻类的介绍藻类泛指具同化色素而能进行独立营养生活的水生低等植物的总称.是一类有些也为,如的藻类.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一些权威专家继续将藻类归入或植物样生物,但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一些藻类与其他真核生物一样有,有具膜的液泡和如线粒体,大多数藻类於生活过程中需要.用各种分子如叶绿素、、等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的光合作用90%由藻类进行,据信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上藻类在创造富氧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藻类植物的种类繁多,目前已知有3万种左右.藻类分布的范围极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大多数藻类都是水生的,有产于海洋的;也有生于陆水中的淡水藻.在水生的藻类中,有躯体表面积扩大如单细胞、群体、扁平、具角或刺等,体内贮藏比重较小的物质,或生有鞭毛以适应浮游生活的浮游藻类;有体外被有胶质,基部生有固着器或,生长在水底基质上的底栖藻类;也有生长在冰川雪地上的冰雪藻类;还有在水温高达80℃以上温泉里生活的温泉藻类.藻体不完全浸没在水中的藻类也很多,其中有些是藻体的一部分或全部直接暴露在大气中的气生藻类;也有些是生长在土壤表面或土表以下的土壤藻类.就藻类与其它生物生长的关系来说,有附着在动、植物体表生活的附生藻类;也有生长在动物或植物体内的内生藻类;还有的和其它生物营共生生活的共生藻类.总之,藻类的生活习性是多种多样的,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很强,几乎到处都有藻类的存在.因此,将藻类应用到环境工程中的污水处理、环境净化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可能性与研究空间.二、藻类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1.蓝藻基因工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11吸收重金属1996年美国的Erbe等将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与报告基因ca t融合后转入聚球藻中, 提高了对重金属Cd2+ 的抗性; 小鼠金属硫蛋白和人肝脏金属硫蛋白已经分别被转进鱼腥藻PCC 7120和集胞藻PCC 6803中并成功表达,可用于改造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水域并回收贵重金属离子.研究发现蓝藻基因组中的植物螯合肽合酶基因编码的植物螯合肽在对重金属解毒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将此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可以有效保护大肠杆菌对抗高温、重金属、高盐、杀虫剂和紫外线等的伤害.目前已有一批重金属抗性基因在细菌中表达成功, 如汞操纵子基因、镍转运蛋白基因、汞转运蛋白基因等.这些基因工程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性明显增强, 其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吸附能力也有显着的提高.2降解农药鱼腥藻PCC7120可以降解卤代化合物林丹六氯环己烷, 六六六, 转有来源于pseudomona spaucimobilis的linA基因控制林丹降解的第一步的鱼腥藻PCC 7120降解林丹速度加快,并且降解受nir启动子的调控.另外, 表达42氯苯羟化酶的鱼腥藻PCC 7120能降解42氯苯和42碘苯 28.有机磷杀虫剂也可以被蓝藻降解, 甲基对硫磷在有氧、光合条件下可以被鱼腥藻PCC 7120还原转化.因此利用转基因蓝藻解决农药污染成为有希望的途径.1996 年日本的Suzuki等把真养产碱菌Alca ligenes eurtrophus的羧丁酸聚合酶基因转入聚球藻PCC 7942中表达后, 催化合成的聚羟丁酸PHB 是制造可降解塑料的原料.近年来,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上海师范大学和有机化学所合作, 把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Calvin循环中三个酶: 果糖1, 6二磷酸酶、果糖1, 6 二磷酸酯醛缩酶ALD 和丙糖磷酸酯异构酶TPI的基因转入鱼腥藻PCC 7120中表达后,明显的提高了吸收和同化CO2 的能力, 希望以后在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中发挥作用.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传统的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生物燃料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燃料包括用生物体生产氢气、甲烷、乙醇、生物柴油等, 其中氢气由于燃烧产物是水而成为最清洁的生物燃料.目前为了应对能源危机, 一些科学家正在寻找产氢的生物来制造清洁能源氢气, 蓝藻便是其中之一.目前应用蓝藻产氢还处于研究阶段, 一方面是继续筛选产氢率高的突变株, 另一方面就是有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产氢相关酶基因进行改造, 从而改进生物产氢系统, 使蓝藻提供大量的清洁、高效的理想能源./O +硅藻强化新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21A /O +硅藻土水处理新工艺介绍A /O +硅藻精土强化新工艺是利用硅藻土处理技术对传统A /O工艺的改进.用硅藻土处理池取代了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首先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降低了占地和投资;其次,不仅发挥了硅藻土物化处理的作用,还充分发挥了微生物载体的作用,提高生化处理效率;再次,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可通过硅藻精土处理池的自动排泥系统排出.与传统的A /O工艺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费用低、占地面积省等优点.图1典型的A /O +硅藻精土强化新工艺流程框图传统的A /O工艺是在一个反应池中划分为厌氧区和好氧区,只设一个终沉池,碳源物质由污水提供,既节省了外加药剂,又利用了反硝化过程去除了一部分污水中的有机物,节省了能耗.虽然A /O工艺在去除有机物的时候能一定程度上去除磷氮,但很难同时取得好的除磷脱氮效果,而且反应池容积较大,投资费用较高.而当A /O工艺与硅藻精土结合成一个组合工艺,就弥补了双方的不足.2A /O +硅藻精土强化新工艺的作用原理A /O +硅藻精土强化新工艺通过硅藻精土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 ,利用硅藻精土处理系统具有的絮凝、吸附和过滤等功能, 提高了对CODcr ,BOD5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及脱氮效果;硅藻土回流至生化池后 ,由于硅藻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多孔生物载体 ,多种微生物大量富集和挂膜在硅藻土上 ,进一步提高生化系统的处理效果;硅藻精土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以其巨大的比表面积 ,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附着生长的空间;采用硅藻土处理池取代传统工艺中的二沉池 ,表面负荷提高近一倍 ,并提高了泥水分离的处理.目前A /O +硅藻强化新工艺技术以其特有的优点在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领域中备受关注.3取得的成果随着 A /O +硅藻土水处理工艺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不断成熟 ,考虑到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普遍现象以及缺水地区对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水回用的迫切需求 ,江苏省嘉庆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和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永城市污水处理中心环保专家们经过反复试验论证 ,于 2007年提出了在该工艺中用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悬浮填料取代原有的悬挂纤维填料 ,就是生物浮动床 MBBR工艺 +硅藻精土强化工艺 ,它是 A /O +硅藻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延伸.目前生物浮动床 MBBR工艺 +硅藻精土强化工艺已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本工艺具有以下优点:1处理效果稳定、效率高;2对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适应能力强;3占地面积小 ,投资省;4能耗低 ,运行费用低;5自控水平高 ,管理要求低 ,维护简便;6该工艺生化部分可采用全地埋式布置 ,故冬季低温对处理系统影响程度小 ,加上硅藻精土的作用不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处理系统可以确保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处理效果.7出水水质好 ,经过滤、消毒后可以作为中水回用于工厂生产用水、道路冲洗、农田灌溉和绿化.8可根据进水水质浓度的高低和水量的大小调整运行方式 ,降低运行费用.3、川蔓藻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3大量的生态学研究已经表明以川蔓藻种群为建群种的海草床对于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川蔓藻具有较好的净化水体的功能.它通过与浮游藻类争夺水体营养盐、光照以及释放克藻的次生代谢产物来有效抑制藻类的过量生长,从而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因此在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的河口海岸带恢复与重建川蔓藻具有重要的意义.川蔓藻对于环境变化的高度响应,有利于它在恶化水环境中的恢复与重建.如它对盐度和碱度的较强适应性,可能使它成为生境严重破碎的海岸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先锋植物.2004 年 4 月,研究发现川蔓藻是我国天津滨海滩涂湿地发生次生演替的先锋植物,并首次将它用于以再生水为水源的滨海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研究结果表明:川蔓藻能够在营养盐含量较高的再生水体中生长和繁殖,而且对于再生水体中无机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极好.它对于再生水体中的磷酸盐去除率达到 90 %~94 %,氨氮的去除率超过92 %~98 %.再生水河道水体中叶绿素 a 与川蔓藻的生物量呈显着的线性负相关,说明川蔓藻种群能够用于含盐量较高的滨海再生水的富营养化控制.近年来海岸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由于滨海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河口海岸带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华南地区的海草场的生态环境受到明显的威胁,华北渤海湾的大面积的海草场已严重衰退.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去了解我国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资源和它们对于污染环境的适应与改变,并进行生态修复.3.固定化藻类细胞去除污水中N、P的应用4利用藻类处理污水始于20世纪60年代,利用污水培养藻类既可以廉价高效的去除污水中的N、P等污染物质,还可以产生大量的藻类生物量,这些生物量可以作为饲料、肥料或燃料等加以利用.用固定化藻类细胞处理污水具有藻类细胞密度高、反应速度快、去除效率高、藻细胞易于收获、净化后的水可再利用等优点,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工程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固定化藻类细胞去除N、P的原理藻类细胞能利用水体中多种无机氮和有机氮化合物作为氮源,利用二氧化碳和硝酸盐作为碳源进行光自养生长,被藻细胞吸收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铵盐可以用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污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有两条主要途径:1在有氧的条件下,直接被藻细胞吸收,并通过多种磷酸化途径转化成ATP、磷脂等有机物;2在无氧的条件下形成磷酸盐沉淀.因此,藻类细胞可以用来去除污水中富集的N、P等营养物质,并以有机物的形式将储存在藻细胞中.而采用固定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藻细胞对N、P等营养盐的去除效率.2藻类细胞固定化技术藻类细胞固定化的基本方式有2种:吸附和包埋.吸附是将藻细胞附着在载体基质的表面;而包埋是将藻细胞包埋或封闭在载体的内部.其中,包埋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方式.包埋载体可以采用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基泡沫、聚氨基甲酸酯泡沫、聚丙烯酰胺等:也可采用天然聚合物.如褐藻胶、角叉藻胶、琼脂、脱乙酰壳多糖等.包埋方法主要由包埋基质的物理和或化学性质决定.四、藻类在其他方面的应用1、高效藻类塘技术的研究进展5高效藻类塘HRAP,又名高负荷氧化塘.与传统稳定塘SP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塘深较浅,一般为0.3~O.6m,而传统稳定塘的深度根据类型不同一般在O.5~2.0m不等;2有连续搅拌装置,促进塘内的污水与藻类完全混和,并推动水流作环型或螺旋型流动,流速在0.15~O.45rn/s,而传统稳定塘一般没有搅拌装置,只有曝气稳定塘中的曝气装置在曝气的同时起到混合塘内水体的作用;3停留时间较短,一般为4~10天,比传统稳定塘停留时间短7---10倍;4高效藻类塘一般分成几个狭长的廊道,所以廊道的宽度较窄,而传统稳定塘不设挡板没有狭长的廊道.高效藻类塘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通过藻类和细菌的共同作用而完成的.塘内由于水深较浅,太阳光能直射到塘底,所以有利于藻类的新陈代谢.藻类在水中经筛选存活并大量自然繁殖,同时藻类间又相互粘结交联及通过与细菌的作用形成一种类似于活性污泥的可絮凝结构,称之为藻菌共体.塘内生长的藻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供给好氧型微生物进行代谢活动,从而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代谢产物C02又成为藻类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如此循环,使水质不断净化.高效藻类塘中藻类对污染物的去除起着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直接的作用是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供好氧菌降解有机物之用,同时为硝化细菌创造良好的好氧环境,有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另外,直接作用还包括藻类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吸收氮、磷等营养盐,有利于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间接作用是藻类光合作用吸收C02,导致水中的pH值升高,从而有利于导致NH3的挥发和磷酸盐的沉淀.高效藻类塘高浓度藻类的光合作用使白天塘内的DO浓度保持在8~15mg/L之间,pH值也能达到8.O~9.5,从而形成了藻菌生长繁殖和污染物去除的有利条件.2冬季水网藻对源水水质的净化作用6水网藻是大型的网片状或网袋形缘藻, 其繁殖能力比形成水花的蓝绿藻更强, 在其生长的过程中可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氮、磷, 而使蓝绿藻由于失去赖以生长的高营养条件, 无法在水体中大量繁殖, 可达到以藻治藻的目的.水网藻还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天然饵料.气候温暖的春夏秋季节,水网藻和刚毛藻生长速度快, 对氨氮和生化需氧量等水质指标有较高的去除率, 是净化水源水质的有效生态工程措施.三、总结藻类参考文献【1】席超王春梅施定基,蓝藻基因工程应用研究进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303:107【2】赵崇山田欣潘红霞, A /O +硅藻强化新工艺在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总结.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3月第35卷第3期92、95页【3】王卫红季民,沉水植物川蔓藻的生态学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海洋通报,2006年6月第25卷第3期第18、19页【4】王起华张岚翠王冰,固定化藻类细胞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工业水处理,2005年6月第25卷第6期第6、7页【5】陈广,高效藻类唐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第4、5页【6】王朝晖林秋奇祀桑齐雨藻骆育敏,水网藻Hydrodictyonret reticulatum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中国环境科学,1999,193:257。
藻类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藻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植物生物,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藻类在环境中扮演着非常重
要的角色,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藻类在环境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研究发现,
藻类能够在水中吸收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药物残留等,从而净化水质,保护水资源。
此外,藻类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对缓解气候变化产生积极作用。
其次,藻类在环境生态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藻类是食物
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作为下一级生物的食物来源,维持环境
生态平衡。
此外,藻类还能够生长在水域中,稳定水土,保护水
源地等,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在食品生产中,藻类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藻类是一种营
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原料,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
物质,能够帮助人体保持健康。
除此之外,藻类还可以用于生产
调味品、保健品等,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总之,藻类在环境中的作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藻类的潜力,发掘其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食品生产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藻类的光合作用调节与气候变化关系分析生活在水中,藻类是一群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植物,它们占据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藻类的光合作用调节能力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探讨藻类的光合作用调节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藻类的光合作用藻类的光合作用是指藻类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质的代谢过程。
藻类的光合作用不仅能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还能促进海洋的碳循环、维持海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光合作用调节藻类的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光照强度较高的情况下,光合速率会逐渐增加直至最大值。
但是,过高的光照强度会造成藻类反应中心的光化学反应受阻,导致氧化还原反应增强,最终引起光氧化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对藻类的损伤。
因此,藻类的光合作用调节能力非常重要。
气候变化与藻类的光合作用调节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海洋环境中的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海洋中暖水体积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因素对藻类的光合作用调节产生了影响。
光照变化是气候变化中最为明显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光的传递和反射存在很多因素的影响,藻类受到光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海洋中大量生物体尤其是浮游藻类,暴露在直接照射下的时间越来越长,进而影响海洋光合作用的过程。
温度的升高和食物的减少等因素,也将对藻类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海洋中的温度逐渐升高,此时藻类的光合酶活性也随之增强,而气温过高会使光合酶的稳定性下降,最终影响到藻类光合作用的过程。
此外,海洋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也发生了变化,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整体生产力下降,影响海洋中藻类的光合作用能力。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藻类的光合作用调节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也给藻类光合作用的研究带来了很多挑战。
在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对复杂的海洋光学过程、温度与营养物质等环境因素对藻类光合作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水生环境中藻类对水质影响因素分析水生环境中藻类是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其存在对维持水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对水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就水生环境中藻类对水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光照条件的影响光照是藻类生长必须的条件。
光合作用是藻类生长维持平衡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般情况下,藻类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生长较好,当光照强度过强或者过弱时,藻类的生长会受到影响。
当光照强度过强时,藻类的光合作用过于剧烈,导致体内营养物质不足,藻类生长状态会受到影响。
对于部分具有定向运动的藻类,过于强烈的光照还会导致细胞的运动能力降低。
当光照强度过弱时,由于藻类需要光合作用来维持体内生命活动,缺乏光照会限制藻类的生长速度,严重时甚至会使藻类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二、水温的影响水温是藻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藻类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生长快速,但是过高的水温会扰乱藻类体内代谢水平,影响其生长状态。
一般来说,藻类对于水温的适应范围相当广,水温在20℃-30℃之间时藻类生长最为适宜,超过30℃时,藻类的生长速度会出现明显的下降。
当水温过低时,藻类生长速度也会下降。
水温较低时,藻类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会变缓,导致藻类生长缓慢。
三、营养盐的影响营养盐对于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中营养物质越多,藻类的生长越快速。
但是水中营养物质过多,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繁殖过度,导致水质污染。
其中,氮、磷是水生环境中的两种重要营养物质,是藻类生长和繁殖的基本条件。
缺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体中,藻类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
除此之外,硅酸盐、钾、钙、镁等元素对于藻类的生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光合营养条件的影响对于光合营养型藻类来说,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会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在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的情况下,藻类的光合作用会受到影响,导致生长速度减缓,严重时可以导致死亡。
此外,CO2、HCO3-等物质也对藻类的光合营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藻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藻类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藻类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生产力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对藻类生态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藻类是一类古老、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它们在水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还扮演着氧气供应者和底部生物的角色。
在海洋中,藻类是海洋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食物链底层的生物,需要许多其它生物依靠它们来生存。
因此,藻类的生态学研究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藻类生态学研究在许多领域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在藻类的生物分类学领域,人们定期更新和修订藻类分类系统的组成,以反映新发现的藻类的分类学位置。
另一方面,藻类物种的分布和数量对水体质量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质评估方面,藻类是首选指标生物之一。
因为它们对水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反应非常敏感。
当水体受到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污染时,藻类会大量繁殖,使水体产生不良影响,如藻华繁殖、腐泥沉淀等。
此外,藻类与化学物质、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也非常重要。
人工污染对自然界中的藻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藻类对于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和识别不同类型的藻类。
这些研究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藻类生态学的认识,而且还可用于藻类分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方面,藻类也有着广泛的利用价值。
例如,藻类可以用作饲料、食品、化妆品等的原料;还可以用于制药和生物能源等方面。
此外,藻类的栽培和人工种植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控制水质、营养盐等因素,可以增强藻类的生产力,提高生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总之,藻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对于人类了解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以及发展现代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未来,藻类学的发展将越来越重要。
更加系统化和细致化的藻类生态学研究必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推动藻类生产利用的发展,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藻类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寻找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而藻类生物技术则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解决方案。
藻类生物技术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领域。
它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食品生产、药品生产等多个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藻类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藻类生物技术的定义藻类生物技术是指以藻类为研究对象的生物技术。
藻类是一类古老的生物,其形态和结构复杂多样。
藻类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食品生产、药品生产、水产养殖等。
藻类生物技术是综合利用化学、生物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以提高藻类生产效率、改善藻类质量、提高藻类产物附加值、实现藻类产业化、裁剪碳足迹为目标的一种技术。
二、藻类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净水藻类生物技术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无二次污染的净水技术。
藻类作为自然的生物过滤器对净水非常有用。
藻类的生长需要营养,因此自然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会被藻类吸收并转化为生物质,同时它们也可以将有害物质转变为无害物质。
研究表明,藻类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和有机物质,同时还可以净化水体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2、废气处理藻类生物技术在烟气净化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藻类可以利用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将有害气体转变为有用物质。
例如一些重金属离子等物质,可以通过藻类的吸附作用去除掉,并在藻类体内转化为无害物质。
3、生物能源藻类生物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能源的领域。
藻类生产生物柴油和生物气体等,是一种环保替代能源。
4、土壤修复土壤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由于藻类具有吸附能力和分解污染物能力,因此在土壤修复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藻类的生物质可以吸附并转换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进一步分解污染物。
通过采取藻类种植法,对土壤进行修复,可以实现对土壤污染的有效治理。
同时,还能够修复受污染的土地,恢复植被和生态环境。
5、二氧化碳减排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业化程度的加深,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加。
藻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水生环境中的生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原核或真核结构:藻类可以是原核生物,如蓝藻(蓝细菌),或真核生物,如绿藻、红藻等。
2. 光合作用:藻类通常通过光合作用来合成有机物质,并产生氧气。
它们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化合物。
3. 单细胞或多细胞:藻类的体型形态多样,既有单细胞的藻类,如浮游藻、鞭毛藻,也有多细胞的藻类,如海藻和藻类藻。
4. 水生环境:藻类主要生活在水生环境中,包括淡水和海水,但也有一些藻类能够适应陆地环境,如苔藓中的附生藻等。
5. 壳或细胞壁:藻类细胞通常具有细胞壁或壳,可以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同时起到给予形状和支持的作用。
6. 生态功能:藻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的基础,能够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水质等。
需要注意的是,藻类的种类繁多,形态和特征上也存在差异,上述特
征是对一般情况下藻类的描述,具体藻类的特征还需根据具体分类和种类进行详细分析。
在正常环境中,藻类生长多数在光和黑暗交替的条件下生活。
在白天,藻类依靠体内的叶绿素a、b、c、d类胡萝卜素,藻蓝素,藻红素等光合作用色素,从H2O的光解中获得H2,还原CO2成[CH2O]n。
其化学反应式为:CO2+H2O→[CH2O] n+O2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基本物质,类胡萝卜素是辅助色素,它和叶绿素相结合,不直接参加光合反应,有捕捉光能并将光能传到叶绿素的功能,还能吸收有害光,保护叶绿素免遭破坏。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溶于水或释放入大气。
藻类光反应最初的产物ATP和NADPH2不能长期储存,它们通过光反应阶段把CO2转变为高能储存蔗糖或淀粉,用于暗反应阶段。
在夜晚,藻类利用白天合成的有机物做底物,同时利用氧进行呼吸作用,放出CO2。
⑴营养因子与藻类生长营养因子是藻类生长和增殖的根本,藻类细胞由2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C、H、O、N、P、S、K、Ca、Mg、Na、Cl等11种元素占细胞干重或无灰分干重的0.01%以上,称为大量元素。
其余的元素,如Fe、Mn、Zn、Cu、B、Si、Mo、Co等含量较低,被称为微量元素。
对绝大多数水体而言,限制藻类生长的营养因子主要是氮和磷,有时CO2也会成为限制因素。
注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从其在细胞干重/无灰分干重中的含量比例来分类的,不完全表示周围环境中的丰富程度。
⑵氮水环境中氮的主要来源是氮气,大气放电、光化学反应和生物固氮作用可将大气中的惰性氮转化为氮化物而进入水体。
水体中的氮的形态粗略分为5种:分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以及有机氮化物。
经过固氮、同化和脱氮等生化作用后,一部分无机氮被生产者(水生植物如藻类)合成蛋白质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为其他消费者所利用;而部分无机和有机氮化物被分解成游离氮在氮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
生态系统的死亡有机物包括动植物尸体和排泄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而释放出氨基酸,再经氨化菌作用而形成氨。
“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和竞争的影响”读书报告陈宏伟本次读书报告选择以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和竞争的影响为主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影响水体中藻类生长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次阅读选择了最常见的几个环境影响因素进行阅读,分别是温度、光照、氮、磷和pH等,选择了其中四篇中文与三篇外文文献进行阅读。
基本了解了论文中各影响因素的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作用机理等。
1.部分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和竞争影响的研究现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许海等将实验研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批量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磷水平下N/P 比对铜绿微囊藻(蓝藻)和斜生栅藻(绿藻)生长速率的影响,并在太湖蓝藻水华暴发期间,监测了梅梁湾和湖心区水体叶绿素a 浓度和氮磷营养盐结构变化,以探讨N/P 比对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浓度比N/P 比对两种藻的生长影响更大。
解释了梅梁湾蓝藻水华爆发的原因:即铜绿微囊藻对氮磷营养的生理需求和最大生长速率均相对较低,易在低氮磷浓度下形成优势.梅梁湾在水华暴发期间氮浓度一直远低于水华较轻的湖心区,而磷浓度远高于湖心区低N/P 比是蓝藻水华暴发导致氮浓度下降,磷浓度升高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殷燕测定了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在不同生长期的藻细胞密度、粒径、叶绿素a 浓度、浮游植物的吸收系数以及比吸收系数。
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光照强度对铜绿微囊藻及斜生栅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 浓度以及440、675 nm 处吸收系数均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关性分析表明: 藻类特征波段440、675 nm 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 浓度、藻细胞密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在不同光照强度及培养时期,藻类比吸收系数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随光强增加比吸收系数呈上升趋势。
铜绿微囊藻440、675 nm 处比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 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斜生栅藻比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 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体现了不同藻类由于色素组成及比例差异其色素包裹效应也各不相同。
藻类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一、引言我国是个多湖泊国家,大于lkm2的天然湖泊有2300余个,湖泊总面积为70988km2,总贮水量为708亿m³,其中淡水贮水量为225亿m³,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具有水利防洪、通水供水及气候调节等多种功能,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因此,湖泊水资源与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休戚相关。
但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加之人们环境意识淡薄,将湖泊用作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受纳场所和农业灌溉退水的归宿,最终导致了许多湖泊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
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004年监测的27个重点湖库中,满足II 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5%;Ⅲ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 8.5%;Ⅳ类水质的湖库4个,占14.8%;V类水质湖库6个,占22.2%:劣V类水质湖库lO个,占37.0%。
其中“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质均为劣V类,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
大型湖泊如太湖、巢湖、洪泽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因富营养化和水污染严重,导致一些水域已经失去其资源价值,无法利用,且情况仍在恶化,因此湖泊的治理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较多,可以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和处理要求选择相关的工艺。
这些在工艺上各具特色的处理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需要比较繁杂的设备,较高的日常运行费用,复杂的管理维护操作,并且对微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十分敏感。
因此,研究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成为必然。
而此时藻类便得到了科学家、学者们的亲睐。
一、藻类的介绍藻类泛指具同化色素而能进行独立营养生活的水生低等植物的总称。
是一类(有些也为,如的藻类)。
主要水生,无维管束,能进行光合作用。
体型大小各异,小至长1微米的单细胞的,大至长达60公尺的大型。
一些权威专家继续将藻类归入或植物样生物,但藻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也没有维管束。
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及其生态影响自来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安全的饮用水。
然而,近年来,关于自来水中存在藻类污染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以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一、藻类污染的来源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主要来自于水体中存在的藻类。
藻类是一类原生生物,它们通常生长在自然水体中,如湖泊、河流和水库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的影响,一些藻类开始在自来水供应系统中繁殖,从而导致自来水中藻类污染的发生。
二、藻类污染对自来水质量的影响1. 健康风险某些藻类产生的毒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例如,蓝藻可以产生肝毒素和神经毒素,长期饮用含有蓝藻污染的自来水可能导致肝脏疾病和神经系统问题。
此外,一些藻类还会引发过敏反应和胃肠道问题。
2. 水质变质藻类在自来水中繁殖会导致水质变质。
藻类的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如氮、磷等,这些养分会使水中的溶解氧降低,从而导致自来水的气味和味道发生变化。
此外,藻类也会产生有机物质,如难以降解的溶解有机物和色素,使自来水呈现出黄色、褐色等颜色。
三、藻类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藻类污染不仅对自来水质量有害,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1. 水生生物受损藻类的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生生物缺氧而死亡。
此外,一些有毒藻类和藻毒素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水环境富营养化藻类繁殖过程中需要大量养分,如氮和磷。
当自来水中出现藻类污染时,这些养分会被进一步释放到水环境中,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
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变得浑浊,对水生环境造成破坏。
3. 水资源利用受限自来水是广大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而藻类污染会影响自来水的利用效率。
当自来水中存在大量藻类时,水厂需要加大对水质的处理力度,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四、减少藻类污染的措施为了减少自来水中的藻类污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水源地保护保护水源地对于减少藻类污染非常重要。
浅谈阳澄湖东湖蓝藻密度与前期环境因子的关系-阳澄湖位于江苏东南部昆山市、吴中区、常熟市三市的交界处。
南北长约17km, 东西宽约11km,面积119km2, 库容约3.2108m3,湖体被2条带状沙埂分成东、中、西3个湖区,湖体平均水深1.43m,最大水深4.70m。
阳澄湖是昆山市的主要水源地,沿湖风景秀丽,湖中盛产蟹、鱼、虾等,尤其以阳澄湖大闸蟹而闻名于世,目前已被苏州市列为阳澄湖休闲、度假、旅游片区进行重点开发,湖区生态环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阳澄湖流域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的大量废水直接流入湖区,湖区水产养殖量猛增,造成阳澄湖水质呈不断恶化趋势。
水质恶化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而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则以蓝藻的大量繁殖并引起水华暴发为主要表象。
监测结果显示,早在2000年阳澄湖就出现了蓝藻,且近几年局部水域曾多次出现季节性蓝藻暴发现象,对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水产养殖产生了极大威胁,蓝藻暴发的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蓝藻暴发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Tkameuar等在霞浦湖中进行了光照与铜绿微囊藻生长速度的关系研究,发现藻类增值速度在弱光时随光照的增强而增大,但光照超过一定范围之后会阻碍藻类生长。
Reynolds等在野外观测中发现,蓝藻水华暴发与风力搅动有关,风浪所引起的湖底沉积物的再悬浮为水华的暴发创造了一定条件。
郑庆锋等对太湖蓝藻暴发的气象条件研究表明,在水体满足富营养化的前提条件下,气温和日照是蓝藻暴发的主要气象原因,相对湿度、降水、风速与蓝藻暴发的关系不显著。
王铭玮等进一步研究了淀山湖地区蓝藻暴发的成因,认为低气压、低风速以及基本无降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蓝藻上浮并形成水华。
强降水、高风速的气象条件则抑制蓝藻水华的形成。
此外,还有部分研究通过对湖泊(水库)各种水环境因子的调查和监测,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蓝藻生物量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预报方程。
藻类植物的特点藻类分布范围广,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强。
它们甚至可以在非常低的营养浓度、弱光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生存。
它不仅可以生长在河流、小溪、湖泊和海洋中,也可以生长在短期积水或潮湿的地方。
从热带到极地,从雪山到温泉,从潮湿的地面到不深的土壤,藻类几乎无处不在。
除轮藻门之外的所有藻类都有海洋物种。
藻类生态特点一般分藻类植物为浮游藻类、飘浮藻类和底栖藻类。
有的藻类,如硅藻门、甲藻门和绿藻门的单细胞种类以及蓝藻门的一些丝状的种类浮游生长在海洋、江河、湖泊,称为浮游藻类。
有的藻类如马尾藻类飘浮生长在马尾藻海上,称为飘浮藻类。
有的藻类则固着生长在一定基质上称为底栖藻类,如蓝藻门、红藻门、褐藻门、绿藻门的多数种类生长在海岸带上;这些底栖藻类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带状分布,一般的说,在潮间带的上部为蓝藻及绿藻,中部为褐藻而下部则为红藻。
但中国海岸带海域和亚热带海域的冬春两季,高潮带常有蓝藻门的须藻,红藻门的紫菜、小石花菜,褐藻门的鼠尾藻,绿藻门的绿苔、浒苔;中潮带常有红藻门的海萝,褐藻门的萱藻和绿藻门的礁膜、石莼等。
低潮带及潮下带种类很多,如红藻门的石花菜、角叉藻、多管藻、凹顶藻,褐藻门的海带、裙带菜、海蒿子和绿藻门的海松。
潮间带还有许多石沼,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还有两种特殊的生态环境适宜于若干藻类群落的生长,如亚热带和热带的红树林,常有卷枝藻、链藻、鹧鸪菜在气根上及树干基部上生长,热带海洋的珊瑚礁常有大量的仙掌藻属植物。
温度影响温度是影响藻类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
海藻根据生长地点温度的差异可分为3种类型:冷水性种生长和生殖最适温小于4℃,其下又可分为适温为0℃左右的寒带种及适温为0~4℃的亚寒带种。
温水性种生长和生殖的最适温为4~20℃,其下又可分为适温为4~12℃的冷温带种和适温为12~20℃的暖温带种。
暖水性种生长和生殖适温大于20℃,又可分适温为20~25℃的亚热带种及适温大于25℃的热带种。
藻类在海水养殖中的作用藻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淡水和陆地环境中的生物。
它们在海水养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藻类在海水养殖中的作用。
1. 提供养分许多藻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这些有机物质提供了海洋生态系统中许多生物所需的养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
因此,在海水养殖中添加适量的藻类可以为养殖动物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2. 提高水质藻类可以吸收水中的氨、硝酸盐和磷酸盐等有害物质,从而净化水质。
这些有害物质如果过多积累,会影响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
因此,添加一定量的藻类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保持水质清洁。
3. 充当饵料许多藻类是养殖动物的主要饵料,如硅藻、海带、紫菜等。
这些藻类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是养殖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在海水养殖中,添加适量的藻类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4. 控制养殖环境藻类可以控制养殖环境的光照、温度和盐度等因素。
例如,在夏季高温期间,添加一定量的藻类可以降低水温,防止养殖动物因高温而死亡;在盐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添加适量的藻类可以调节盐度,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性。
5. 防止病害一些藻类含有抗菌和抗病毒物质,可以预防养殖动物的疾病。
例如,一些硅藻可以抑制水生动物的病原体生长,保护养殖动物的健康。
在海水养殖中,添加适量的藻类可以预防养殖动物的疾病,提高养殖效益。
藻类在海水养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提供了养分、净化水质、充当饵料、控制养殖环境和预防疾病等多种功能。
因此,在海水养殖中添加适量的藻类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