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
- 格式:docx
- 大小:19.32 KB
- 文档页数:6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有关文章译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采桑子十首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2,绿水逶迤3。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4。
无风水面琉璃滑5,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6,惊起沙禽掠岸飞7。
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8。
玉盏催传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10,空水澄鲜11。
俯仰留连12,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13,狼籍残红14。
飞絮濛濛15,垂柳阑干尽日风16。
笙歌散尽游人去17,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19,贪向花间醉玉卮20。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21。
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22,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24。
谁羡骖鸾25,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26,水面风来酒面醒。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
“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后序》)。
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
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由我国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
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
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注释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
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鉴赏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
《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
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
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
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
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
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采桑子·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隐娘说: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采桑子·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隐娘说: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
百花百草争奇斗艳,蝴蝶蜜蜂纷飞喧闹,晴朗的阳光照耀花儿暖热得像要燃烧一样。
木兰做的船桨划着画舸悠然离去,就好像是天上神仙的光辉返照湖上碧波,水面辽阔,风高气爽,船上的人悠扬地奏起了管弦。
《采桑子·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隐娘说:西湖风光真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
* ,缓缓前进的船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
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不禁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采桑子·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隐娘说: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的柳絮狂乱飞舞,迷迷蒙蒙,垂柳轻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①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②
【注释】
①棹(zhao照):一种划船工具,形状如桨。
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
逶迤(wei yi威移):道路、河道弯曲而长。
②琉璃:此处即指玻璃,形容水面之光滑。
【译文】
驾着轻舟,举着短桨,欣赏这西湖美好的风光。
碧绿的湖水微波起伏,长堤上青草吐着芬芳,还有那湖面上飘漾的一阵阵笙歌,似有若无,令人神往。
风静波平,水面似玻璃般光滑,不知不觉间小船向前移动,只有微波在荡漾,那被惊起的水鸟,轻轻擦着岸边,飞向了远方。
【集评】
近代·夏敬观:“此颍州西湖词。
公昔知颍,此晚居颍州所作也。
十词无一重复之意。
”(《评六一词》)
【赏析】
这首词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把西湖景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描写得如画如影:碧波绿水,芳草吐翠,浪静波平,水光如镜,一阵阵悠扬的歌声随风传来,被惊起的水鸟翩翩而去。
在这一幅幅的山水画卷中,诗人泛舟自赏,那一种悠闲之态,自得之乐,溢于词中。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只是选择看到和感受到的几个画面,组成一幅恬静、疏淡的水墨画,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
这在宋初的词境上,是一个卓有成效的突破。
冯煦在《宋六十家词选例言》中赞他“疏隽开子瞻,深
婉开少游”,指出了欧阳修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这个评价是很有见地的。
【米桑子?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
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赏析】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
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岀“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岀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作者通过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岀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岀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春空”二字创造岀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
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岀轻灵、欢娱的意境。
“双燕归来”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表达岀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岀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岀不凡的艺术功力。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译文及赏析答案《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宋代: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译文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
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
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
短棹:划船用的小桨。
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鉴赏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采桑子》欧阳修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原诗】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作者】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背景】
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
暮春时节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主旨】
全词通过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需要借助风的助力,小船就可以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诗人给予了西湖美景高度的赞美之情。
欧阳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欧阳修积极培养新一代词人,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修《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翻译及赏析,更多鉴赏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①,玉盏②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③,空水澄鲜④,俯仰⑤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注释】①急管繁弦:指变化丰富而节拍紧凑的音乐。
②玉盏:玉制酒杯。
③行云却在行舟下:指天上流动的云彩倒影在水中,仿佛就在行船之下。
④空水澄鲜:天空与水面均澄澈明净。
⑤俯仰:仰观俯察,观赏。
【作品介绍】《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是宋代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所做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十首《采桑子》联章体中的一首,即事即目,触景生情,信手拈来,不假雕琢,而诗情画意却油然而生。
此词写春天载酒游湖之乐及乘着酒兴所见的西湖美景,尽兴尽欢中,透露出主人公几分豪逸情致。
【白话译文】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
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
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六月致仕后归颍。
又据《西湖念语》知,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将其整理成章。
【赏析】这首词表现的是饮酒游湖之乐。
整首词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首句“西湖好”是统领全词的,下面分别渲染这个“好”字;画船载酒,稳泛平波,空水澄澈,别有洞天,使人俯仰,乐而忘返。
写出作者与友人的洒脱情怀。
这也就是本词所揭示的主题。
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与欢乐场面:画船、美酒、管弦,微风习习,波光粼粼,词人心情舒畅,与朋友无拘无束,开怀痛饮。
湖面之上,欢笑声、乐曲声、划船声交织在一起。
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表现醉后的观湖之乐:俯视江面,白云朵朵,船往前行,云儿陪伴;仰望天空,朵朵白云,云儿飘拂,小船紧跟。
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自然之美,写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山水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采桑子十首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2,绿水逶迤3。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4。
无风水面琉璃滑5,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6,惊起沙禽掠岸飞7。
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8。
玉盏催传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10,空水澄鲜11。
俯仰留连12,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13,狼籍残红14。
飞絮濛濛15,垂柳阑干尽日风16。
笙歌散尽游人去17,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19,贪向花间醉玉卮20。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21。
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22,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24。
谁羡骖鸾25,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26,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27。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28,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词句注释1、采桑子:词牌名。
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2、轻舟:轻便小船。
短棹:划船用小桨。
采桑子欧阳修原文及翻译采桑子欧阳修原文及翻译采桑子格律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采桑子欧阳修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西湖依然是美,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注释⑴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⑵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样子。
⑶濛濛: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样子,以此形容飞扬柳絮。
⑷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⑸笙歌:笙管伴奏歌筵。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去:离开,离去。
⑹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帘子。
赏析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十首《采桑子》中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情怀。
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艺术境界。
而词人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好”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暮春图景。
“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
欧阳修的采桑子的意思欧阳修的采桑子的意思导语:《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欧阳修的采桑子的意思,希望对你有帮助!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
群芳,百花。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残红,落花。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帘栊】窗帘。
栊,窗棂。
【濛濛】今写作“蒙蒙”。
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去】离开,离去。
【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简析落英缤纷、柳絮纷飞的暮春景色,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惋惜之情。
但是欧阳修面对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色,却别有会心发出了赞美的声音。
往日湖上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盛况也已经不复存在,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
"始觉春空"四字既表达了若有所失的空虚感,又有一种繁华喧闹过后的清醒感。
赏析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译文现在才知道那时我错了,心中凄凉迷乱,眼泪默默落下,满眼看到的都是春风,事物却非于从前。
明知此次分别之后再无相见的机会,还是勉强约定将来相会的日期。
像这样一别,一待梨花落尽,月亮又会悬系在西天。
注释才道:才知道。
语本晏几道《醉落魄》词:“心心口口长恨昨,分飞容易当时错。
”又宋刘克庄:《忆秦娥》:“古来成败难描模,而近却悔当时错。
”凄迷:凄凉迷乱。
红泪,形容女子的眼泪。
当初,魏文帝曹丕迎娶美女薛灵芸,薛姑娘不忍远离父母,伤心欲绝,等到登车启程以后,薛灵芸仍然止不住哭泣,眼泪流在玉唾壶里,染得那晶莹剔透的玉唾壶渐渐变成了红色。
待车队到了京城,壶中已经泪凝如血。
满眼春风百事非:句出于李贺《三月》诗“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又宋赵彦端《减字木兰花》词:“满眼春风,不觉黄梅细雨中。
”无计:无法。
欢期:佳期,指二人重会相守之期。
落尽梨花月又西:唐郑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
”又宋梅尧臣《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容若此句撇开前人,用“月字”独创出凄迷冷艳的意境。
梨花同月若梅花惹雪,别是一种肌骨。
赏析《采桑子》率直平白,把词人的一片深情以及被迫分离永难相见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该词上片描写自己与表妹之间只是一种错,抒发了自己凄迷的心情。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有一种美,就在于语言的歧义,“心绪凄迷”是本篇抒情的重心。
这里的“心绪凄迷”,正是由上面的“错”而引发出来,但而今才明白的“当时错”,究竟是当初不应相识,还是当初不该从相识而走得更近,或是当时应该牢牢把握住机会、不放你离去,作者所谓的“错”是什么词中并未交待清楚,也不需要交待清楚,这个空间是留给读者自己想像的,读者不应该侵占、剥夺,也不能够侵占、剥夺。
采桑子_《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重阳节祝福语】《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得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得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得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得山水画。
这十首词是在继承基础上得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对传统得突破,具有独特得审美价值和较强得词史意义。
下面是《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请参考!《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采桑子十首1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2,绿水逶迤3。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4。
无风水面琉璃滑5,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6,惊起沙禽掠岸飞7。
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8。
玉盏催传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10,空水澄鲜11。
俯仰留连12,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13,狼籍残红14。
飞絮濛濛15,垂柳阑干尽日风16。
笙歌散尽游人去17,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19,贪向花间醉玉卮20。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21。
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22,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24。
谁羡骖鸾25,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26,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27。
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28,城郭人民。
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译文及鉴赏《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是由欧阳修所创作的,这首词描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特别着重描绘日暮回城时喧哗熙攘的情景,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正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拥挤的湖边吵吵嚷嚷,那是谁家在争道?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丝花纹的车子,在翠绿的垂柳下穿行而过。
日暮时分友人才相随离去,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
游人连成一串,渐行渐远,道路弯转,湖堤也歪斜变化。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注释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
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鉴赏这首词描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特别着重描绘日暮回城时喧哗熙攘的情景,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
这首词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
《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 造诣也是非常高的,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采桑子宋欧阳修翻译的相 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 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
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公元 1049 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 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因此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 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 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 1067 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 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 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
数
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 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 广袤相齐” ( 《正德颍州志》 卷一) 的西湖美景, 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 《采桑子》 组词中的一首。
描写不同季节的风景是欧阳修 《采桑子》 组词的重要部分。
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 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
全词以轻松淡雅 的笔调, 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风景, 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 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
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 读来清新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 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 因为是短棹, 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 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 心经 水面到堤岸, 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 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 的流动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
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 枢机所在, 盖正因无风, 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 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 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 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 所以轻舟带来 的小小涟漪, 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 再向高处延伸, 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 渐次写出 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 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风景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 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 滑的春波上移动。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 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