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图
- 格式:docx
- 大小:13.66 KB
- 文档页数: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制度目录1、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2、健康教育工作制度3、预防接种工作制度4、 0~6 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制度5、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制度6、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制度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8、 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制度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制度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制度11、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制度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科工作制度13、首诊测血压制度1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医师职责15、XX 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报送制度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一、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至健康档案;市卫生局医改办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
二、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医疗卫生单位,要注意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应通过多种信息采集方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信息。
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医疗卫生单位应保证居民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信息能自动汇总到电子健康档案中,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四、统一为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编码,采用17位编码制,以国家统一的行政区划编码为基础,以村(居)委会为单位,编制居民健康档案惟一编码。
同时将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身份识别码,为在信息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五、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
各类检查报告单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
六、健康档案管理要具有必需的档案保管设施设备,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发现异常的孕妇 ● 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诊断、落实
治疗
● 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恢复正常者 ● 健康指导
● 填写产后健康检查记录表并结案
未发现异常的孕妇
● 孕期保健指导 ● 落实分娩地点
● 填写孕产妇保健手册和第1次产前随
访服务记录
其他异常:
产后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 不佳、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 妊♘合并症未恢复者
产妇 ● 观察 ● 询问 ● 体检
一般异常:
母乳喂养问题、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腹部伤口问题等 正常产后
转至分娩医院或上级医疗卫生机构
● 产褥期保健指导和相关问题的处理 ● 填写产后访视记录表
产后42天
● 询问 ● 观察 ● 身体检查 ● 妇科检查 ● 其他检查
发现异常者 产后康复欠佳 合并症症状仍明显者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
转至分娩医院或上级医疗保健机构
恢复正常者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其他异常:
听力、视力筛查有问题等
新生儿 ● 观察 ● 询问 ● 体检
早产儿及一般异常如鹅口疮、红 臀、生理性黄疸、有喂养问题和脐部问题者
发育正常
落实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保健指导和相关问题处理
相关筛查知情选择者
● 孕期保健指导
● 将孕妇转诊或抽血样送到有资质承担产
前筛查、产前诊断的医院 ● 填写有关记录
孕12周前
孕16~20周 孕28~36周 孕37~40周
产妇出院后7 天内
孕21~24周
● 询问 ● 观察 ● 一般体检 ● 产科检查 ● 实验室检查 ● 宣传告知做产前筛
查和产前诊断 ● 评估孕妇整体状况。
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图孕16周~20周孕21周~24周●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妇(产)科检查●辅助检查●告知督促做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评估孕妇整体状况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需要进行产前筛查者发现异常情况的孕妇●孕期保健指导●落实分娩地点●填写孕产妇保健手册和第1次产前检查服务记录表●孕期保健指导●将孕妇转诊或抽血样送到有资质承担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填写有关记录表●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诊断、落实治疗●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孕13周前孕28周~36周孕37周~40周产妇出院后1周内产后42天产妇●观察●询问●体检●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其他检查未发现异常发现异常情况:子宫复旧不全、产褥感染、伤口愈合不良或硬结、乳腺炎、妊娠合并症未恢复、妊娠产后抑郁状态等恢复正常者尚未恢复正常者:生殖系统尚未恢复正常或检查中发现有异常情况者●产褥期保健指导和相关问题的处理●填写产后访视记录表●转至分娩或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健康指导●填写产后健康检查记录表并结案恢复正常者●转至分娩或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新生儿●观察●询问●体检未发现异常早产儿及一般异常如鹅口疮、红臀、生理性黄疸、有喂养问题和脐部问题者其他异常情况:听力、视力筛查有问题等●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两周内随访转诊结果●新生儿保健指导和相关问题处理●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金海潮文库。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09.22•【文号】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施行日期】2017.09.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落实《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卫妇幼发〔2017〕42号),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我委组织制定了《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7年9月22日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规范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范。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怀孕至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级和管理,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一、工作职责(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1.负责在现有孕产期管理制度中强化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制订实施方案。
2.负责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状况,明确重点人群、关键环节,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负责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评价和监督。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
1.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整体状况,定期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和建议。
2.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定期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