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_城市林业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27
《城市林业》理论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城市林业英文名称:Urban Forestry1.2 课程编号:143710301.3 课程学分:1.5 学分1.4 课程总学时:24学时1.5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1.6 开课对象:林学专业2. 课程内容简介城市林业是论述城市森林规划设计、栽培、养护与管理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课程内容系统,实践性强,是林学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森林的环境特点、城市森林规划设计与调查、城市森林培育及养护管理的理论及技术、古树名木养护与保护、城市森林的功能效益评价。
3.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较全面掌握城市森林培育的原理、栽培与养护的技术体系,通过学习能够灵活应用理论教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开展合肥城市森林培育与养护的调查分析,熟练掌握城市森林培育与养护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章概论(2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城市林业的概念、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与其它学科关系;掌握城市林业培育与经营技术体系。
2、教学重点与难点:城市林业培育与经营技术体系、发展趋势。
第一节城市林业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0.5学时一、城市林业形成与发展简史二、我国城市林业现状第二节城市林业的概念和功能作用0.5学时一、城市林业概念二、城市林业功能作用第三节城市林业的发展展望0.5学时一、城市林业特点二、城市林业发展展望第四节城市林业的研究内容及其经营技术体系0.5学时一、城市林业的主要研究内容二、城市林业培育与经营技术体系第二章城市森林营建的原则(4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城市森林的立地环境特点及其分析方法、城市景观因素特征、城市森林建植的基本原则。
2、教学重点与难点:城市森林立地环境控制、森林景观演变与调控、城市森林建植的原则第一节城市环境特点及其对树木生长的影响2学时一、城市森林立地分析二、城市立地环境特点对城市森林树种选择的要求三、城市立地环境调控第二节城市景观特征及其演变1学时一、城市森林景观特征二、城市森林景观演变与调控第三节城市森林建植的基本原则1学时一、城市森林建植的适地适树原则二、城市森林建植的景观美学原则三、城市森林建植的生物多样性原则第三章城市森林的规划设计与建立(6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城市森林的规划设计、城市森林建植施工要求与管理、城市森林建植的树种选择、大树栽植技术。
《城市林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城市林业课程编码学时/学分 30/1.5适用专业(层次)适用园林、城市林业专业的本专科教学课程简介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生理、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是在林学、园艺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学科。
城市林业涉及专业主要包括林学、资源环境、园林、园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环境生态等。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调研两种方式进行,在理论讲授中应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阐述城市林业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城市林业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城市林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城市森林的组成,城市林业的生态学(包括森林及城市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及园林学基础;城市森林环境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特点;城市森林、草坪与地被物,城市湿地的功能与效益,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城市森林的规划设计的概念及各自的相关内容。
课程内容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表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考试占60%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生态林业》李吉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参考书目:1、《中国城市森林》彭震华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城市生态学》吴小波编著,科学出版社3、《城市景观生态学》董文雅编著,科学出版社执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几点说明1、本大纲可供园林、城市林业等专业提供开设的城市林业学课程教学使用。
2、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讲授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时可参阅本大纲,讲授应用内容时,应结合本专业知识讲授。
城市林业的形成及进展论述宁夏银川市唐徕公园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社会经济进展的产物。
城市化是衡量一个GJ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进展的必定趋势。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出现了诸如噪音、大气污染、水污染、飘尘、热岛效应等各种环境问题,导致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严峻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伴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产生了城市林业。
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城市林业的概念城市林业是现代林业的一个分支,是由城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树木和相关植被、动物所组成,包括城区森林和郊区森林。
具体的讲,是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是与城市建设相适应,支撑城市可持续进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商品供应,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及其附属工程的经营和治理。
城市林业的实质是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系统的融合。
2城市林业产生的背景2.1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进展而诞生进展起来的。
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集聚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进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从第一个城市产生至今,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增大,特别是近1个世纪以来,城市化一直呈加速进展的趋势。
据联合国估测,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
我国是世界上城市最多的GJ之一,城市人口已约占总人口的50%。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进展的必定趋势,是人类走向文明、生活走向富裕、社会持续健康进展的重要标志。
虽然城市化进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使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2.2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2.2.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是石化燃料燃烧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氟烃、甲烷和一氧化氮等40多种气体。
第一章绪论林业:是培育、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的事业。
自然性、可再生性、低能耗性、环境友好性林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认识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保护森林和合理利用森林的应用学科。
中国林业的现状: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2、林业结构不合理;3、造林绿化质量低,发展速度慢;4、林业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对生态建设形成有效的支持;5、林业补偿机制尚未建立;6、林业市场发育滞后;7、林业科技发展滞后,缺乏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动力;8、林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
中国林业的趋势:1、森林资源将稳步上升;2、森林经营思想由强调木材永续利用转变为森林多目标经营和可持续发展;3、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维持与发挥;4、人工商品林的重要性日益突出;5、林业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将得到充分重视,社会参与林业经营模式日益普遍;6、科技在林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
世界林业发展的趋势:1、由传统林业向生态化林业发展;2、城市林业和社会林业的迅猛崛起;3、由传统的永续利用向持续发展转变;4、由单纯开发天然林想培育人工速生林转变;5、由生产锯材、胶合板想生产各式纸产品、非单板型人造板转变;6、森林经营理念的变革;7、由传统经营模式向持续经营模式转变;8、高科技在林业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森林的概念及特征森林: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丛亦即生物群落中的植物和动物的集合体。
森林的特点:1、寿命长,生产周期长;2、成分复杂,产品丰富多彩;3、体积庞大,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类型复杂;4、森林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5、具有巨大的生产能力,拥有最大的生物产量;6、对周围环境有巨大的影响。
森林的植物成分:林木(森林植物中的全部乔木)、下木(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其高度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1/2)、幼苗幼树、活地被物、层间植物(林分内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成分)。
优势树种(建群树种):是指森林中材积和株数最大的乔木树种。
城市林业1. 简介城市林业是指在城市中开展林业活动的一种形式。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林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还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净化水源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林业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城市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2. 城市林业的定义城市林业是指在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进行林业活动的一种形式。
它包括城市公园、植树造林、城市绿化、园林景观等各种与林木有关的活动。
城市林业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种植和管理树木来实现。
3. 城市林业的特点3.1 城市环境改善城市林业能够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净化水源、调节气温和湿度等。
树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帮助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同时,树木的根系能够过滤降雨水,净化水源,防止洪水发生。
树木的遮荫作用还能降低城市的气温,缓解炎热的天气对人们的影响。
3.2 城市生态系统恢复城市林业可以重建和恢复城市的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种植和管理树木,可以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促进鸟类、昆虫和其他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维持生态平衡。
城市林业还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增加人与自然的联系。
3.3 社会福利提升城市林业的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社会福利。
城市公园和绿地可以提供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减轻压力、提高幸福感。
此外,城市林业还为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了林业相关的就业岗位。
4. 城市林业的发展趋势4.1 城市绿化规划与管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城市绿化规划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林业的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的城市绿化规划,统筹考虑道路、建筑、公园和其他绿化空间的布局。
同时,对城市林木的管理也需要加强,包括定期修剪、喷洒农药、保护林木健康等。
4.2 注重生态原则在城市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根据地理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保护原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讲授内容•专题一城市林业概论•专题二美国城市林业的现状与趋势•专题三中国城市林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城市林业概论•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竹类植物、地衣、苔藓、野生动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其具有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同时可与土壤、气候等生态环境因素相互关联,并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流转。
城市森林概念产生及发展“城市森林”最早出现于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的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1965年,加拿大Erik Jorgensen教授提出城市林业概念,城市森林并非仅指对城市树木的管理,而是指对受城市居民影响和利用的整个地区所有树木的管理。
这个地区既包括服务于城市居民的水域和供游憩及娱乐的地区,也包括行政上划为城市范围的地区。
自此,城市林业与城市森林先后在北美、欧洲乃至全球掀起了研究热潮。
德国Flack(1996)提出了广义的城市森林的概念,即“城市森林包括城市周边与市内的所有森林。
”•台湾高清教授认为城市森林研究的范围包括:“庭园树的建造,行道树的建造,都市绿化的造林与城市风景林、水源涵养林的营造。
”•刘殿芳认为城市森林是具有一定规模、以林木为主体,包括各种类型(乔、灌、藤、竹、层外植物、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等)的森林植物、栽培植物和生活在其间的动物(禽、兽、昆虫等)、微生物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气候与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城市的园林(人文古迹和园林建筑除外)、水体、草坪以及凡生长植物的其它开放地域均应纳入城市森林总体,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994年10月,中国林学会设立城市林业专业委员会,将“城市林业”、“城市森林”、“城郊型森林”、“城乡绿化”、“都市林业”、“城市国土绿化”、“城市园林”、“生态园林”、“花园城市”等概念统一为城市森林。
城市林业的定义定义的分类城市林业的起源•1851年,在美国近代第一个造园家唐宁(A,J.Downing)的积极倡导下,按照风景园林建筑师奥姆斯特(F.L.Olmsted)主持的公园设计方案,并根据法律在纽约市中心划定了一块大约3.4 km2的土地用于开辟公园,即纽约的中央公园。
城市林业复习题第一章城市林业的发展概况1、什么是城市森林?主要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处人文和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
这个森林是以人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
2、城市林业的形成应同时具备哪四个条件?(1)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形成城市林业的背景条件: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将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是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二是工业迅速倔起;三是汽车制造业的形成和发展;四是城市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加速。
为了使人类文明的进步不至于重蹈古代文明发展的毁灭性历史,许多政府部门和有远见卓识的人士纷纷投资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和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从中唤起人类对森林的热爱和使人类感受到森林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从一个重要角度来反映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形成城市林业的物质基础:城市经济状况,决定了城市林业建设的好坏。
城市有了充足的资金,城市林业建设的经费就有了落实,有了保证。
由此可见,我国城市林业的形成不可能先在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建成,而应该是在沿海省份,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首先发展起来。
这就是说城市林业的形成必须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3)城市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形成城市林业的技术保障:没有城市林业的科学技术作支撑,城市林业就不能在城市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所以城市林业的科学技木研究与应用是城市林业形成和建立的—个必要条件。
城市林业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城市林业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
如果城市林业的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城市林业也就形成得不好。
(4)政府部门和市民对城市林业的认识是搞好城市林业建设的关键:一个城市尽管环境污染严重,也有资金投入和技术作保证,但是政府各部门和市民对城市林业在城市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或不统一,城市林业还是建立不起来。
四个条件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四个条件缺少任何一条,城市林业都难以形成。
3、国外城市林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在国外,城市林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无意识实践阶段:这一时期,人们把管理城市树木作为一种职业。
城市林业概述
许正亮
【期刊名称】《贵州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2(030)001
【摘要】文中阐述了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与内涵,论述了城市林业的建设体系及发展思路。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许正亮
【作者单位】贵州省林业学校,贵阳 550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31
【相关文献】
1.城市林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J], 陆耀东;温达志;陈宏通;李松锋;谭家得;胡羡聪
2.城市林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J], 朱志平;张声平
3.城市林业、旅游林业开发、振兴的必由之路──中国林经学会城市林业、森林旅游经济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理事会及学术研讨会侧记 [J],
4.美国城市林业概述 [J], 刘德良;李吉跃;左家哺
5.欧洲城市林业概述 [J], 罗慧君;包志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