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练习指导
- 格式:pdf
- 大小:23.91 MB
- 文档页数:87
1·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引入新课(隶书是中国汉字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2·隶书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出示一些广告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讲授:1·简要介绍《曹全碑》的特点;由《曹全碑》字帖引入本课的主题:“波横练习”2·我来试一试:学生自己先尝试书写波横。
3·出示《赵州桥》和波横图片:提问: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总结:“有一点弧度(有点弯)”;“中间细、两边粗”4·出示蚕、燕子和波横的图片:动画展示它们的相似之处:师生共同归纳特点:蚕头燕尾。
5·出示波浪。
波横图片,动画展示波横的三折:师生共同归纳特点:一波三折。
6·出示两个“王”字图片:归纳:燕不双飞。
8·圆头波横的写法:结合口诀,动画展示圆头波横的写法:1·逆锋起笔转笔回2·运笔向右中间细3·笔过中点渐渐粗4·收笔微微向上行三·学生练习波横写法:1·教师演示波横的写法:2·强调正确的握笔方法:3·学生练习:方法:教师用口诀提示;学生按教师提示分步骤书写;教师巡视;4·学生练习,教师提示:5·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6·学生练习波横写法:7·教师用手机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及时鼓励表扬:四·学生练习书写:1·教师演示“寺”的书写要领:2·学生练习:3·教师学生指导:4·展示学生作业,及时鼓励表扬;五·归纳总结:1·抽学生回答“我学到了什么?”2·教师归纳总结:。
《曹全碑》临摹自学技巧,看完就懂!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之(zhi)•撇、捺的夹角不能过大•注意撇画起笔之后向左上的弧度•捺画雁尾处较长要(yao)•笔画上面部分较粗,女字笔画粗细对比较大•注意图中标注的红色两个圈•波横细力劲挺存(cun)•波横笔画粗重,中间部分较细,整体呈右下趋势•注意'子'字和横与撇交点的位置关系慰(wei)•整个字的重心偏左,注意戈钩向右延伸的长度•上下部分以及上半部分的左右两边,位置关系疏朗但是不能分家高(gao)•整体字呈右下斜势,但是并不明显•波横中部拱起较大,雁尾收笔较短•注意横画上下不同的间距•两个'口'字的位置也很重要年(nian)•横画都呈右上斜势,且斜势有别•笔画整体偏细,除了波横外对比不明显•注意横画的间距抚(fu)•左部分高,右部分扁,间距较大,要注意•右半部分,横粗竖细,比较特殊•左部分呈右上斜势,右部分呈右下斜势育(yu)•重点在波横下方的部分整体偏左,右边留白较大•波横中间部分细力,起、收笔较重•'月'字与上面部分位置错开鳏(guan)•字呈右上斜势•笔画粗细变化多,书写的时候要细致•注意左右部分的间距寡(gua)•宝盖宽大•笔画横细竖粗•横画较多,注意上下间距以及粗细变化谘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谘•左高右矮,结体呈右上趋势。
•右部分笔画偏重,圆润。
•注意两部分横画相反的斜度。
诹•左高右矮,结体呈右上趋势,与'谘'结体相似。
•笔画较'谘'字偏细,粗细变化不大。
群•'君'字撇收笔处笔雁尾重,收笔较方。
•注意'君'与'羊'的位置,整体斜向右。
•笔画圆润,整体重于'诹'。
僚•单立人旁与右半部分的距离比较的点比较多,要多注意。
•捺画较直,雁尾圆润,收笔上扬明显。
•注意蓝色结构线。
咸•戈勾高度没有超过左侧撇的最低点。
•注意字的重心,不要被横的斜度和撇的角度所影响。
《曹全碑》临习技法24种,小白变大神!隶书之名最早见于东汉。
班固《汉书·艺文志》:“(秦)始造隶书矣,起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隶书是大篆捷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书体。
隶书跟篆书相比,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之后产生的草书、行书、楷书,均源于隶书。
隶书为秦书八体之一,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风格,一般认为它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隶书分为“秦隶”(古隶)和“汉隶”(今隶)。
它源于秦小篆和简牍体,到东汉时达到顶峰,书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曹全碑》作为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构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作为初学者的你,如果想要快速的练好《曹全碑》,那么你必须在苦练的前提下总结一些书写的技法。
而在这里,小编则为你总结了24种《曹全碑》基本书写技法,现在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横画舒展、竖画收缩凡中间或底部穿插一横的结字,要突出横画,横宜长竖宜短,长横要丰满状实,但要切忌臃肿,使静态的字变为动态的艺术。
2、因字生形而灵活多变每个汉字笔画的大小、多少、长短不等,书写时须依据其字的特点和自然形态,决定字的高低、宽窄及字的大小的形状。
3、上下对称重心聚宝盖头一类的上宽下窄的字形,要求上面宽的部分覆盖下面窄的部分,呈倒三角形状,将上、下部结构单位以竖中线为轴对称,但重心不偏不倚。
上实下虚,相映成辉。
4、横短竖长的中流砥柱中间贯穿竖画的结构字,要使竖画挺直,写的略长些为宜,以突出竖画在结字中的主要地位,忌短而斜。
要写的稳重壮实,如同坚挺的柱子。
5、左小右大求奇险有些字形出于结构变化之因,往往把左部分写的小点,而把右部分写的大点,伸展稍长,粗略看去是有倾斜,其实不失重心,平衡统一,是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6、左大右小显风趣有些汉字左边写的较大,右边部分则写的较小,放左敛右,右侧紧缩,左侧舒展,两部分之间一大一小,一高一低,相互呼应,别有一番风趣。
第15课、《曹全碑》书写练习
课型写字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通过观察分析教材选用的《曹全碑》例字的特征并能正确书写。
2、通过对《曹全碑》例字欣赏与临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结构布势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重点:了解《曹全碑》的风格特点
三、难点:《曹全碑》风格的临习,关键是找准字的布局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新课导入: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就是楷书,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曹全
碑》的书法风格特点。
2、新授字例解析。
(1)、释义。
《曹全碑》简介及风格特点。
(2)、参见书42页的书写提示。
(3)、章法布局:建议幅式。
1×4的横幅或竖幅,1×1的斗方或1×2的扇面。
3、教师板书板书课题
4、师巡视检查实物投影出示生字指生读字组词
5、教师点评,评选佳作
6、总结⒈《曹全碑》的释义是什么?⒉布局要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
1、学生练习创作
2、展示与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3、生观察汇报
4、生描写
5、生独立书写,评改
五、板书设计
第15课、《曹全碑》书写练习
选好工具
突出特色
兼顾章法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课的讲解,学生对《曹全碑》字体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从一部分同学的书法作品中看到了《曹全碑》字体的精髓。
学生的观察分析汉字结构布局的能力有所提高。
《曹全碑》写法指导大纲河南志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
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在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写好《曹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
“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
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
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
依照此法来临《曹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
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
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
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字要准。
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第三,运笔要稳。
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
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
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
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指南] 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_兴艺书画文乐园百度首页 | 百度空间 | 登录 | 注册兴艺书画文乐园旨在弘扬书画艺术和文学艺术,开拓青少年艺术发展和快乐成长的空间.教学理念:艺术启蒙,兴趣培育,崇尚个性,追求完美.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查看文章汉隶名碑教学:《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2006-10-10 11:29《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曹全碑》简介--及临习技法曹全碑》简介《曹全碑》一、《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之至宝也。
”清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称:“惟碑阴五十余行,拓本既少,笔意俱存。
虽当时记名、记数之书,不及碑文之整饬,而萧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
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
”清万经《分隶偶存?汉魏碑考》称:“书法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
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二、临习《曹全碑》应注意的问题1(此碑的艺术风格以秀为主,同时又极具骨力,在临习时,就应表现其挺拔的一面。
点画宜写得丰润,避免枯瘠。
行笔多提按顿挫,笔势圆熟潇洒,用笔不宜过于涩滞,用墨不宜太干。
结构方面应注意其重心变化规律,疏朗和紧密相映成趣,结构变化力求丰富。
在笔的选择上,宜采用羊毫笔,这样可较好地表现出其线条刚柔相济、圆润丰腴的特点。
2(临习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
写好隶书曹全碑毛笔字的要领什么
要写好隶书曹全碑的毛笔字,你可以注意以下几点要领:
1.学习字形:首先要学习曹全碑的字形特点,了解其结构、笔画的形
态和方向,特别是曹全碑的笔画多为直线,具有一定的厚重感。
2.练习笔画:练习曹全碑的毛笔字需要重视笔画的粗细和转折处的顿
挫感。
要通过反复练习各种笔画来掌握其特点,注意力度的掌握和转折处
的处理。
3.控制笔势:曹全碑的毛笔字多为大字,要注意控制笔势,使得每个
字的整体布局均匀,结构稳健。
可以通过练习分解每个字的笔画,再逐步
组合成完整的字。
4.掌握用墨技巧:曹全碑的毛笔字以黑墨为主,在用墨上要注意调节
墨浓,掌握好墨量使字迹有层次感和变化。
5.培养细致的观察力:要写好曹全碑的毛笔字,要仔细观察原作,研
究其特点和风格,并在写字过程中保持对字形的准确度和整体的一致性。
6.多练习:练习是提高书法水平的关键,无论是模仿曹全碑的字帖、
挑选相关书法作品进行临摹,还是日常练字,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笔法和字风。
掌握了这些要领并且用心练习,相信你可以不断进步并写好隶书曹全
碑的毛笔字。
曹全碑这样学,效率高效果好,书法高手都用这五招《曹全碑》因其字迹清晰、字数众多、字体优美、形态飘逸,在隶书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碑帖,这习《曹全碑》的人也非常多,可是很多人学了很久却没学到精髓,原因就是方法用错了。
下面,嘉强就和大家分享书法高手是怎么学习《曹全碑》的。
其实书法高手都是从以下这五个方面学习《曹全碑》的,你学对了吗?《曹全碑》的用笔是以圆笔为主的,所以强调逆锋起笔我回锋收笔,线条中段看似纤细其实是要写得刚劲有力的,很多人容易写飘了,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曹全碑》具有隶书中典型的蚕头雁尾特征,所以书写时要注意波挑的圆满出笔。
还有一些细节要特别注意,如一些竖画看似尖锋收笔,其实不能写得太尖的,要大约以圆笔作收,否则就会显得很俗气。
字法就是结字的方法,通俗讲就是字的结构。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是非常的规整、均匀、平衡,字形以宽扁为主,抑竖扬横,左右开张。
《曹全碑》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飘逸秀美,这也是很多人喜欢《曹全碑》的最大原因,但书写《曹全碑》时不宜过度追求这种飘逸和秀美,要在秀中藏拙,把握汉碑的朴拙的共性。
《曹全碑》是碑刻,所以我们无法从中学到用墨的方法,因此不少学习者就忽略了这一点,用墨上并没有怎么讲究。
书法的用墨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说墨分五色,我们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用墨的浓、淡、枯、润、湿等关系,合理安排和协调处理。
假如书法上没有了墨色的变化,必将减少很多的趣味,书法也无法成为一门高级的艺术了,因此学碑时一定要会通过刀锋看笔锋,学习着合理用墨。
章法就是谋篇布局的方法,《曹全碑》章法是非常的典型的横成行竖成列的布局方式,字距大,行距小。
也就是上下字距较大,左右字距较小。
另外是上下左右斜角都对齐。
因此我们看《曹全碑》时,第一感觉就是非常的庄严肃穆祥和,给人一种规范纯正的方阵式的印象。
这也是汉隶高度成熟和规范的产物,但对初学者友好的,方便我们从规整入手,习得比较规范的形体,为以后的变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曹全碑》练习指导:基本笔画写法汉字的基本笔画分为横画、竖画、撇画、捺画、点画、折画、钩画、提画八种。
任何字形都是由这八种基本笔画组成的,根据所在位置的不同和字势的老板娘,每一种笔画又具体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同一种笔画,由于形态的不同,书写时的状态也不同,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藏或露,或直或曲,都要根据具体的字形决定。
同一形态的笔画,因为笔锋当时的书写状不同,在书写时具体技巧也不一样。
这里讲述一些常见规律,在具体创作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笔的性能、纸的性能、字的大小等)进行相应的变通。
1.长横藏锋起笔后向右横出,在行笔过程中略带S形的弧度,至末尾处略按后出锋收笔。
整个笔画书写时不应太快。
2.直横藏锋起笔后直接向右行笔,如“王”字的中横,“竞”字的上部横画。
书写时尽量保持水平,不能左低右高。
3.右尖横逆锋起笔后向右行笔。
略微向上拱起。
用笔轻灵,收笔处直接出锋。
出锋时速度不能太快,以免尖刻。
4.弯横逆锋起笔后向右行笔,略微向上带有弧度,收笔处速度放慢,出锋不可太长,要含蓄。
5.悬针竖藏锋起笔,纵笔向下出锋。
书写时应注意收笔处的速度控制。
悬针竖一般出现在重心较高的字中。
6.短竖逆锋起笔后向下直笔出锋。
短竖一般出现在较宽的字中,因为有了横画的伸展处理,竖画一般较短。
收笔较多露锋,但不能尖刻。
7.垂露竖逆锋起笔,用力下行,收笔时略加停顿,很含蓄。
垂露竖一般出现在较长的字形当中。
8.斜撇藏锋起笔后向左下方行笔,行笔流畅,弧度自然,中部略微细。
9.平撇藏锋起笔,向左下方运笔,在行进过程中逐渐提笔,形状短小。
10.弧撇逆锋起笔,然后向左下方行笔。
与斜撇不同的是收笔处要回锋收笔,较圆厚。
11.长捺藏锋起笔后向右下行笔,在行笔过程中,随着方向的变化,用笔的轻重也略有变化。
由细到粗,由轻到重,再顺势提笔出锋。
12.短捺短捺的书写要领与长捺相同,只是过程比较短,线条厚重凝练。
13.平捺藏锋起笔后先略向上拱,再向右下方运笔,运笔过程逐渐加粗,整个用笔过程挺拔有力。
《全碑》写法指导大纲志美教育科技《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
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在具体分析《全碑》的结构特色之前,我们先谈谈临习该碑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写好《全碑》的结构应做到“纵横占位力求准,呼应笔势应分明”。
“纵横占位”是指每一笔画所处位置以及纵向和横向各占多少位置。
笔画所处位置不同,则纵横各占的位置也不同。
吃准纵横占位和写好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然后再理清各个笔画或部位之间的呼应关系,同时还必须看清笔势,并能在笔下表现出来。
依照此法来临《全碑》可以很快掌握多种用笔之方法,临习效果十分显著。
但此前首先要认真读帖,即观察字帖一定要细致,从每一笔到整个字的面貌都要熟记于心。
只有眼睛看得真切,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字帖中的点画结构安排,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一一默记心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字体的风格,提高欣赏能力。
这是临帖的第一步。
其次,观察字要准。
正如王羲之所说:“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而下笔前要动脑子,用心思揣摩所写字的长短、斜正、粗细、转折、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
第三,运笔要稳。
即书写过程中行笔要稳当,力送笔端,下笔要做到胸有成竹。
这就要求临习者要下真功夫,有真本事。
只有反复地练习,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
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第15课《曹全碑》书写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通过观察分析教材选用的《曹全碑》例字的特征并能正确书写。
2、通过对《曹全碑》例字欣赏与临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汉字结构布势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曹全碑》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曹全碑》风格的临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以及坐姿、执笔姿势。
2、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就是楷书。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曹全碑》的书法风格特点。
二、新授字例解析。
1、释义。
《曹全碑》简介及风格特点。
2、参见书42页的书写提示。
3、章法布局:建议幅式。
1×4的横幅或竖幅;1×1的斗方或1×2的扇面。
4、学生练习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与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动,教师点评,评选佳作。
三、总结
1、《曹全碑》的释义是什么?
2、布局要点是什么?。
隶书《曹全碑》的临习方法及注意事项隶书中有很多经典的作品,如《张迁碑》、《礼器碑》、《乙瑛碑》、《石门颂》等,这些碑帖有的姿肆雄浑,有的古朴拙茂,有的如隶中草书,但也有一种字形典雅秀美,深受学习者,尤其是受到隶书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如《曹全碑》就是其中的一个。
那么,学习《曹全碑》应当从哪里学起,又当注意哪些问题呢?《曹全碑》的字形非常接近现在我们所认知的字形,点画中带有波磔,书写也很方便,因此学习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既可作为初学者的教材,也可作为深入篆隶学习的字帖。
在学习时应当把握好下面几个问题:临习速度由于《曹全碑》从字形风格上看起来很飘逸,给初学者往往会造成一种快写的感觉,然而,实际上,它并不是快写而来的,恰恰相反,在书写时却要把速度降下来,只有写慢一点,才能把它的点画中的骨力、提按、波磔等主要笔画写出来,而速度快了,反而不能体会到这些笔法特点。
字形大小初学时,不要写得太小,虽然要求要尊重原帖,但是,如果字形太小,根本无从体会点画与字形中的书写感。
因此,在购买字帖时,尽量挑选放大本的字帖作为学习临摹的教材。
放大本中基本都是从原作而来,在放大时点画、字形都进行了同比例扩大,这样书写起来才会真正感受笔画的连接关系,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结构特征《曹全碑》的结构特征大多数字形都呈横势,疏朗平整,秀美舒展,在横画中多有波磔,也就是蚕头燕尾,对于个别字形方正、或是纵势时,应当按照字帖中的风格去书写,不要刻意改变。
作为书法来说,整体上应当有这些变化,这是非常正常的,有的人认为是古人写不下了才改变了字形,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这就叫尊重原帖。
另外,该碑也有上紧下松的特点,有意地把字的重心放在了靠上部位,是为下面的疏朗赢得空间感。
还有收放自如的艺术性,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
在临习这些点画时要特别注意把握。
笔法特点在笔法上,应当按照隶书的一贯写法,做到“逆入、平行、紧收”的方法进行。
例如写一个横画时,先是逆锋起笔,把笔尖裹入到起笔的动作中,再慢慢向右平推,如果没有燕尾就要回锋收笔,如果有燕尾,则要按照波挑的方法先右下,再右上挑出去,注意,《曹全碑》在波挑的笔画是“尖”的,并且要把毛笔推送到位。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讲解示范汉隶是我国两汉书法艺术的象征。
《曹全碑》是汉朝著名隶书碑刻,其特点字型秀美线条粗细变化大,中宫紧实,主笔突出。
书写动作潇洒飘逸有篆书笔意,是隶书代表作之一。
曹全碑的用笔以藏锋、圆润为主,同时辅以露锋笔法和方折体势,因此能柔中见刚。
|点|起笔藏锋,以圆润居多。
尖点起笔略带方势,形如木楔,出锋不宜太尖锐。
长点也多呈尖尾,收笔要缓,形态迟钝。
点在字形中多起辅助作用,方向和体态随结构而变。
一字中有多点出现时,其中有所变化;注意在统一点作组合使用时,有明确的秩序感。
|横|隶书横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横形态明确,且左右发挥。
曹全碑的主笔横有水平形和覆舟形两大类,起笔均藏锋,但形态有圆、方、弯的变化。
主笔横在后半段笔锋逐渐按下,然后提锋收笔,收笔出锋不宜太快,锋尖含浑不锐利。
在有些字形中,因结构限制,横画只能向第二行字例中,虽然横画右发挥,具有主笔横画的形态,也因为结构限制,不作左右夸张发挥。
另外,副笔横画的各种形态,其中也有水平形和覆舟形的变化。
和主笔横画相比,副笔横画取势平和,笔法变化不大。
曹全碑的副笔横画大多有前重后轻的特点,收笔略呈迟钝的尖势。
|竖|曹全碑的坚画起笔多藏锋成圆势,收笔则尖尾竖状如“悬针”,但尖头有尖和圆的变化。
尖尾如悬针,但尖头不锐利。
另一类“垂露”竖,起笔后逐渐按锋下行,收笔要回锋。
曹全碑中的竖画大多笔势变化不大,头尾均呈圆浑状。
注意竖画基本都呈垂直形,有时偶有变化,但不宜明显倾斜。
在遇到两竖并立的字形时,隶书往往将左竖画发挥成弯尾状以求得变化,典型的如“门”字类字形。
弯尾竖上半段写如竖,在中部或尾部才向左弯出,其形态又有种种变化。
左右结构中左侧的竖画也多写成弯尾竖,如报、扶、德等字;四行是中心竖画发挥为弯尾竖的字例。
这种弯尾竖在后来的楷书中有的回归为竖;有的变化为撇;有的则演化为竖钩,因此不能从楷书的角度推想隶书的写法。
|撇|撇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撇画又可分为斜撇、直撇两大类。
隶书之变——《曹全碑》技法解析及临习指导《曹全碑》局部《曹全碑》又称《阳令曹全碑》《曹碑》,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丙辰造,出土于明万历(1573-1619)初年阳县旧城华里村,曾埋于渭水沙碛中,未经风雨的剥蚀,字画完好。
碑高253厘米,宽88厘米,厚20厘米。
19行,每行45字,全文849字。
篆额佚失无存,书者不详。
《曹全碑》出土后受到明末清初书家郭宗昌、王铎、郑簠、朱彝尊等人的青睐,他们纷纷临写,并为之鼓吹,引导了一个时代向汉碑学习的书学风气。
下面小编就其艺术风格作简要分析,并对其临习方法作简要阐述,以方便广大学书者进行学习。
《曹全碑》局部一、《曹全碑》艺术风格特点(一)用笔此碑的用笔丰富多姿、生机勃勃。
虽然隶书的出现创造了方笔,此碑却仍旧保留了篆书的一些用笔方法。
它以圆笔为主,仍含篆意而不露行迹,而这种圆笔所表现出来的线条质感很厚重,同时线条也有纵深的立体感,圆厚的线条乃是此碑用笔特色之一。
其用笔特色之二是微微下垂的起笔。
它的起笔是采用最典型的蚕头写法,在行笔中由下而上,漫漫伸展,使笔画极富弹性。
其用笔特色之三是主笔突出。
这里的主笔指的是波磔之画(这波磔也就是隶书的特色)。
一字之内笔画的粗细安排得体,让人感到“粗不为重,细不为轻”,整体形态和谐悦目。
此碑一些长横长捺着力夸张,如“戊”“延”等字以典型的蚕头雁尾之势横向极尽伸展,飘逸洒脱。
(二)结体此碑的结字以横向取势为主。
波磔的出现是隶书成熟的标志,此碑也正充分发挥了波磔笔画的作用,使字势左右伸展,呈一种如水流动之势,而大部分字呈现出扁方形,因而有一种极浓的装饰性意味。
但与同时期的其他汉碑相比,《曹全碑》在整体横向取势的基础上更注重了字型本身特定形态,也采用一些纵向字型,如“胃”“秉”等字,没有把字型一味地压扁,使得在字型结构处理上具有更强的多变性和艺术性。
另外,此碑很能体现书法艺术的收放关系,既有长笔波磔,又有短锋敛笔,一长一短也就使其结字呈现出内紧外放的特色。
《曹全碑》隶书入门学习教程《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
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
下面书思和大家谈谈《》曹全碑》笔画入门。
《曹全碑》是汉朝著名隶书碑刻,其特点字型秀美线条粗细变化大,中宫紧实,主笔突出。
书写动作潇洒飘逸有篆书笔意,是隶书代表作之一。
曹全碑的用笔以藏锋、圆润为主,同时辅以露锋笔法和方折体势,因此能柔中见刚。
|点|起笔藏锋,以圆润居多。
尖点起笔略带方势,形如木楔,出锋不宜太尖锐。
长点也多呈尖尾,收笔要缓,形态迟钝。
点在字形中多起辅助作用,方向和体态随结构而变。
一字中有多点出现时,其中有所变化;注意在统一点作组合使用时,有明确的秩序感。
|横|隶书横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横形态明确,且左右发挥。
曹全碑的主笔横有水平形和覆舟形两大类,起笔均藏锋,但形态有圆、方、弯的变化。
主笔横在后半段笔锋逐渐按下,然后提锋收笔,收笔出锋不宜太快,锋尖含浑不锐利。
在有些字形中,因结构限制,横画只能向第二行字例中,虽然横画右发挥,具有主笔横画的形态,也因为结构限制,不作左右夸张发挥。
另外,副笔横画的各种形态,其中也有水平形和覆舟形的变化。
和主笔横画相比,副笔横画取势平和,笔法变化不大。
曹全碑的副笔横画大多有前重后轻的特点,收笔略呈迟钝的尖势。
|竖|曹全碑的坚画起笔多藏锋成圆势,收笔则尖尾竖状如“悬针”,但尖头有尖和圆的变化。
尖尾如悬针,但尖头不锐利。
另一类“垂露”竖,起笔后逐渐按锋下行,收笔要回锋。
曹全碑中的竖画大多笔势变化不大,头尾均呈圆浑状。
注意竖画基本都呈垂直形,有时偶有变化,但不宜明显倾斜。
在遇到两竖并立的字形时,隶书往往将左竖画发挥成弯尾状以求得变化,典型的如“门”字类字形。
弯尾竖上半段写如竖,在中部或尾部才向左弯出,其形态又有种种变化。
左右结构中左侧的竖画也多写成弯尾竖,如报、扶、德等字;四行是中心竖画发挥为弯尾竖的字例。
这种弯尾竖在后来的楷书中有的回归为竖;有的变化为撇;有的则演化为竖钩,因此不能从楷书的角度推想隶书的写法。
学生书法20练:《曹全碑》
第一遍:临帖
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临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因此,我开始通过观察《曹全碑》的原作,逐字逐句地抄写它,希望能够熟悉碑文的排列方式和笔画的组合。
第二遍:分析笔调
在临帖的基础上,我开始仔细分析《曹全碑》的笔调和结构。
我发现这个碑文追求的是平稳、威严和端庄的气质,因此笔画非常大气和有力。
然后,我开始练习这种笔调,试图模拟出碑文中的气韵。
第三遍:研究结构
除了笔调外,我还需要研究《曹全碑》的结构和布局。
这个碑文的结构非常均衡和对称,每个字的位置都非常合理。
因此,我开始模拟这种布局,以便能够写出整体感强、稳定有序的书法作品。
第四遍:注重提神
在写作过程中,我学会了注重提神,让自己身心舒展。
这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创造力,并且有助于稳定心态,避免疲劳和失误。
第五遍:总结反思
最后,我总结了自己在学习《曹全碑》中的收获和不足。
我认识到在模拟真人写作时,需要专注于结构、笔调和布局,以获取原作的气韵;同时,注重提神和调整自我状态是相当重要的。
通过反思自己的书法习惯、巩固所学技能和互相学习,我相信我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写好隶书《曹全碑》注意这些就可以章法概述:隶书《曹全碑》集字作品体验班最终安排的作业是临写一幅作品,作品章法幅式就是常用的条幅。
常用章法幅式有中堂、条幅、扇面、斗方、横幅、对联。
条幅是指作纵式窄长状的章法样式。
拿四尺整张(68*138cm)的宣纸来说,四尺竖式对开(34*138cm)、四尺四开(34*68cm)都可称之为条幅。
我们这次安排练习的作品规格就属于四尺对开(竖式)。
书法作品创作中要把作品写出彩单纯会写字还不够,需要综合考虑通篇布局之法(书法专业术语称为“章法”),既要考虑字与字,行与行以及通篇的相互关系,又要考虑到幅式、题款、用印等的相互配合。
这些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我们都给大家想好了,大家手上拿到的作品字帖就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幅式模板,不论是摹写还是临写,不论是正文还是落款,抑或印章位置,对应字帖模板乾坤格来书写和钤盖即可。
一、四周留白。
在纸上写一幅字,应四周留出空间,宽窄适度,不犯不离。
如若把正文写到纸张的边缘则显得过于拥挤。
就《登鹤雀楼》集字作品而言将纸张居中固定在字帖上书写即可,上下留白会多些,可以自行裁剪掉。
二、行气贯通。
书写作品的时候最好按照正文顺序(白日依山尽……)来进行书写,同时注意书写时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字与字之间的气息连贯,这样写出来的作品行气贯通,是活的。
用墨上也是如此,试想想如果写几个字蘸一次墨的话,墨越写越少会出现枯笔,如果是横着写,那么第一列和第二列的字浓淡会显得不符合逻辑。
有些高手是可以做到的,这也看字体,静态的书体(楷书、篆书、隶书)容易做到横写合理化,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尤为是草书就不可实现了。
三、落款。
作品落款的位置一般参考作品中线,整体在作品中线偏上(盖完印上下留白比例约为4:6),穷款(只写名字)例外。
作品落款的具体位置、款字大小、字数多少也都是根据通篇布局来变化运用的。
建议大家的落款参照作业范本的落款位置、字数。
就《登鹤雀楼》这幅作品而言,落长款(14字)是较为理想的,内容可以是“右录登鹤雀楼丁酉冬月***书”或“右录唐王之涣登鹤雀楼***书”,只要是意思完整的14字皆可选用,名字要是两个字的学员,可以考虑写“**书之或**学书”,还可考虑加盖一个印章(盖两印)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