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了突出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主要从哪些 角度选取了哪些平常景物进行描写?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作者主要从秋声、秋色和秋味三方面(角度)来细致 入微地展开描写。秋声(静):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扫帚声、衰 弱的蝉声、风雨声、人声,处处透着寂静与落寞。秋色(清): 碧空、蓝朵、青布、淡绿微黄,都是冷色调,作者描绘出一幅 幅冷色调的画面。秋味(悲凉):疏疏落落、落寞、衰弱、凉风、 微叹、清秋,处处流露出悲凉、忧伤。
《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由于国民党的威胁等原 因,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并在杭州居住近三年。 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 “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不愿 意将行动和平时有所移易;总之是懒得动。”(引自郁达夫 《住所的话》)在这期间,郁达夫花了很多时间游山玩水,在一 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
3.词义辨析 (1)幽僻 偏僻 辨析: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偏远”之意。“幽僻”指昏暗而 僻静。“偏僻”指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例句:①我的家乡在农村,那儿虽是一个闭塞的小山沟,但一 走上满是落叶的 幽僻 小道,我就感觉格外亲切。 ②电商让大凉山腹地不再 偏僻 ,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山村, 乡亲们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便利。
②《荷塘月色》主要运用叠词增强语言的音乐性、抒情性, 使文辞的音节匀称整齐。本文共运用了“日日”“渐渐”等叠词, 使文章柔美、舒缓、流畅。
2.“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 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 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含义:我心甘情愿地欲以生命为代价,换得故都 的秋的常在!
(2)不能自已 不由自主 辨析:两者都有“不能控制自己”的意思,但使用的范围略有 不同。“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多用在“激动” 的场合。“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使用的范 围较广,可用在高兴时,也可用在悲伤时。 例句:失散多年的儿子终于回家了,老母亲激动得① 不能 自已 ,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依然会② 不由自主 地浑身战 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