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防治宣传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流感、肺炎、麻疹等呼吸道疾病冬春季易发,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人口聚集地易出现暴发流行,老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在感染流感、麻疹后,易并发肺炎,是导致患者病重、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专家建议这些人群尽早接种流感、麻疹疫苗的同时,接种肺炎疫苗进行预防。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高发,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
其中儿童感染率最高,但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接种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受种者患流感及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减少患流感后传染给他人的风险。
麻疹也是冬春季高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极易引起脑炎、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重者可导致死亡。
目前麻疹治疗无特效药物,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及时接种含麻疫苗。
冬春季肺炎主要由肺炎球菌感染引起,是世界范围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年大约导致160万成人及200-300万小儿死亡。
肺炎球菌常寄生在健康人生的鼻咽部,约有40%-70%的人带菌,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如感染流感、麻疹等季节性传染病时),病菌就会乘虚而入侵入肺部,造成肺炎。
近年来,由于肺炎球菌对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有的地区竟达到50%,给治疗肺炎带来了困难,也相应地增加了住院率、病死率。
故对于肺炎应重在预防,接种肺炎疫苗便是预防的一种好办法。
同时,专家提醒,在流感、麻疹盛行的冬春季,流感和肺炎(或麻疹和肺炎)两种疫苗一起接种将对高危人群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
由于流感疫苗(麻疹疫苗)与肺炎疫苗所含的成分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疫苗,因此在人体内产生叠加作用,这两种疫苗在人体内甚至有‘1+1>2’的功效,但不能互相替代。
流感疫苗分为儿童型和成人型两种,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需要间隔4周注射两针儿童剂型疫苗。
3岁以上的幼儿和成人均使用成人剂型疫苗,每个流行年份注射一次。
肺炎疫苗有23价肺炎疫苗和7价肺炎疫苗,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可以选择23价肺炎疫苗,只需接种一针,保护5年;而5岁以下幼儿则应选用7价肺炎疫苗,需要接种4针,不能使用成人疫苗。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麻疹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等。
2. 掌握麻疹的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等。
3. 增强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1. 麻疹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2. 麻疹的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1. 麻疹与类似疾病的鉴别。
2. 如何正确实施预防措施。
教学准备:1. PPT课件:《麻疹的认识与预防》2. 教学视频:《麻疹预防宣传片》3. 麻疹宣传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麻疹的背景,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对麻疹了解多少?”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麻疹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等。
- 病因:麻疹病毒感染。
- 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斑、皮疹等。
-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
2. 教师讲解麻疹的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等。
- 疫苗接种:接种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
- 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拥挤场所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麻疹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特点,提高鉴别能力。
四、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麻疹预防的认识和经验。
2.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麻疹的预防措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麻疹预防的短文。
2. 观看麻疹预防宣传片,记录观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麻疹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使学生了解了麻疹的严重性和预防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预防麻疹教案教案标题:预防麻疹教案目标:1. 了解麻疹的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2. 掌握预防麻疹的方法和措施。
3. 提高学生对麻疹预防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教学内容:1. 麻疹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2. 麻疹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3. 麻疹的预防方法和措施。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麻疹的症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麻疹的了解和认识。
知识讲解:1. 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麻疹的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2. 强调麻疹的高传染性和严重性,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预防方法和措施:1. 介绍麻疹的疫苗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时间、接种次数和副作用等内容。
2. 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等。
3. 告知学生麻疹患者的隔离和治疗措施,以及接触患者后的注意事项。
巩固练习:1. 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方式,让学生总结麻疹的预防方法和措施。
2. 设计一些案例分析或情景模拟,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反思:1. 强调麻疹的预防是每个人的责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麻疹预防活动。
2. 回顾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麻疹预防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传播给家人和朋友,提高社区的麻疹预防意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和作业,评估他们对麻疹预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针对学生的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扩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组织的麻疹疫苗接种活动。
2. 组织学生开展麻疹预防宣传活动,如制作海报、宣传册等,提高公众对麻疹预防的认识。
教学资源:1. 麻疹病例图片或视频。
2. 麻疹预防宣传资料和海报模板。
3. 麻疹疫苗接种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步骤可根据教学对象的年龄、学科和教学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柳树镇第三中心小学校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一、水痘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简单发生局部爆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埋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病症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
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开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
水痘病毒可涉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峻并发症。
局部病人恢复后体内可埋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主要预防措施: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觉水痘患者应及时汇报,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医治,待结痂枯燥前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到达顶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操纵水痘的有效手段。
二、流感〔一〕什么是流感?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二〕流感的病症有哪些?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浑身酸疼无力;怕冷;多伴有呼吸系统的病症,比方流鼻涕和干咳。
流感也可能引起腹泻和呕吐。
流感还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简单出现严峻并发症。
〔三〕流感的埋伏期有什么特点?流感的埋伏期为1-4 天,平均为2 天。
麻疹强化免疫宣传标语
1、6月15日~30日是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日。
8月龄至14周岁儿童、初中、高中、大中专和技校在校学生;45岁以下医务人员、教师、外来务工人员等集体单位的重点人群,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2、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免费接种麻疹疫苗,保证儿童健康。
3、开展麻疹疫苗接种,控制麻疹流行。
4、一分预防胜于十二分治疗,请积极参与麻疹疫苗强化接种。
5、为了您孩子的健康成长,请积极参与麻疹疫苗强化接种。
6、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免费接种麻疹疫苗。
7、主动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是每个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的.责任。
8、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控制消除麻疹。
9、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的保护伞。
10、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麻疹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和预防措施,降低麻疹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经过这次宣传活动,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对活动的总结。
背景和目标------在我们的宣传活动中,我们首先明确了麻疹的危害和防治的重要性。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可导致患者发热、出疹、咳嗽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
我们的宣传目标是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掌握预防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经验--在宣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现场咨询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发现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首先,宣传内容针对性强。
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制作了不同版本的宣传资料,涵盖了麻疹的预防、识别、就医等方面的知识,确保信息准确、易懂。
其次,宣传形式多样化。
我们利用讲座、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公众接触到这些知识。
此外,我们还针对一些易感人群,如儿童、孕妇等,开展了特别宣传活动。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宣传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部分公众对宣传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部分地区宣传覆盖面不够广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宣传活动中加以改进。
教训--在宣传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教训。
首先,我们在宣传材料的设计上需要更加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避免过于专业或复杂的表述。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扩大宣传覆盖面。
最后,我们需要更注重公众反馈,及时调整宣传策略。
未来计划----针对以上经验教训,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未来计划:1. 制作更精美的宣传资料,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公众参与度。
2. 加强与卫生、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扩大宣传覆盖面。
3. 定期更新宣传内容,确保信息准确性和时效性。
4. 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效果。
5.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宣传方案,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通过这次麻疹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麻疹防治及消除宣传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冬春季,呈周期性流行,易引起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卡他症状(指流泪、流涕等)、眼结膜炎、口腔黏膜斑、全身斑丘疹等,麻疹疫苗问世之前,麻疹发病往往占传染病中的首位或次位,约99%的儿童在童年都会得麻疹,如果护理不当,可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和脑炎等,如抢救不及时,还会有生命危险,病死率常常是传染病中最高的,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出现呼吸道和神经系统并发症,而且婴儿和成人死亡的危险性大于儿童和青少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在麻疹疫苗使用以前,估计全球每年报告麻疹病例1.35亿,造成700万-800万儿童死亡。
我国在麻疹疫苗使用前的1956-1965年,麻疹发病与死亡均在传染病中居首位或前几位,最高年1959年报告发病率为1432.4/10万,病例数占当年全国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7.96%;报告死亡率为39.8/10万,因患麻疹而死亡的人数占全国报告传染病死亡总数的71.07%,每100例麻疹患者中就有3人死亡。
我省最高年1959年报告发病率为1000.40//10万,2009年降为6.69/10万,发病率下降了99.3%。
自麻疹疫苗使用以来,麻疹发病大幅下降,特别是我国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和八十年代开始实施冷链建设,随着麻疹疫苗有效免疫接种率的大幅提高,特别是连续三个85%目标的实现,麻疹发病呈显著性下降,1995年我国麻疹报告发病率降至4.84/10万的历史最低水平,与刚开始实施计划免疫的1978年250/10万相比下降了98%,报告死亡率则下降了99%。
但是,尽管现在麻疹发病少了,但它仍是威胁儿童健康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1995年全球麻疹接种率虽达到了79%,但每年仍有4400万麻疹病例,并有100万儿童死于麻疹,在发展中国家每年1220万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估计有9.5%死于麻疹,而我国目前虽然麻疹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降到很低的水平,但相当部分县的麻疹暴发依然非常严重,局部地区发病率高达1000/10万;1995年仅5%的县(136)就报告了占全国50%的病例(25630)。
麻疹防治知识宣传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让麻疹远离您和您的家人
----麻疹的预防知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为多,传染性极强,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地容易发生流行。
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经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
在发热2~5天后出现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
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消退。
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其中以肺炎常见。
治疗原则:
感染麻疹后应隔离治疗。
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儿童在8月龄、18~24月龄各接种1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未感染麻疹、且既往无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的其他人群,推荐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
其他预防措施还包括:
(1)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3)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4)彻底清洁麻疹患儿用过的玩具和家具;
(5)患者在出疹后的5日内不应上学或上班,避免将疾病传染给无免疫力的人群。
宿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麻风病,又称麻疹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国家及地区找到。
它是一种动物限定性病毒感染,感染者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传染性分泌物,如唾液、鼻涕或痰等,就可导致病毒感染。
麻风病可分为流行性和稳定性两种。
流行性麻风病是突发性的,患者体温显著升高,头痛、恶心、心脏病变等症状出现,毒血病也可能出现,病情严重时,还会附带种种神经系统并发症。
稳定性麻风病发病缓慢,但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如指甲和手指发育不全、眼睑、耳和唇部形状畸形,甚至可能着出现严重的脑损伤和智力损害。
在预防麻风病方面,首先要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并加强动物疫病知识的宣传。
其次要确保人员的健康状况,包括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膳食、卫生,以及定期体检,以筛查早期感染。
再次,要注意人员之间的社会行为,减少接触病人的机会,以降低受到感染的可能性。
最后,要坚持医学观察,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减少病毒对身体的伤害。
总之,我们应该努力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和卫生检查,以及做好人员之间的社会行为,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防止麻风病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加强宣传和预防,才能有效地预防麻风病的发生和传播,只有积极采取控制措施,才能保护大家的健康。
- 1 -。
麻疹培训总结前言感谢各位参加本次麻疹培训的同事们,本文档将对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深入了解了麻疹的相关知识和防控措施,对于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保障公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麻疹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主要包括高热、眼结膜充血、鼻咽部黏膜充血以及皮疹等症状。
麻疹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二、麻疹的传播途径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1.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中含有麻疹病毒,他人吸入病毒后可感染麻疹。
2.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密切接触,例如握手、拥抱、分享食物等。
3.空气传播:麻疹病毒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他人吸入感染病毒后可引发麻疹。
三、麻疹的预防与控制为了控制和预防麻疹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高度重视麻疹疫苗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首要手段,所有人口都应接种麻疹疫苗。
对于未能按时接种麻疹疫苗的人群,需要及时补种。
2.加强宣传教育:向公众普及麻疹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3.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和报告能力:麻疹是一种职业病,医务人员应加强对麻疹的诊断和报告,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麻疹在医疗机构内传播。
4.做好病例的追踪和跟踪:一旦出现麻疹病例,要及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跟踪,采取隔离和观察。
5.建立麻疹疫苗库存:保障麻疹疫苗的供应和储备,确保随时满足接种需求。
四、麻疹的应急响应在出现麻疹疫情爆发或集中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1.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在疫情发生时,建立专门的麻疹应急指挥系统,确保指挥有序和信息畅通。
2.加强监测和报告: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实时掌握疫情动态。
3.封控疫区:对疫情爆发的区域进行封控,限制人员流动,阻断疫情传播。
4.加强医疗救治力量:调派医疗队伍前往疫情爆发地区进行救治,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5.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麻疹的宣传力度,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信息,减少谣言和恐慌。
..
;.
麻疹防治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传染病,俗称“出痧子”,
传染性极强,严重威胁健康。
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罕见并发症有腹泻和脑炎等。
二、麻疹是怎样传染的?
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
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会有大量的麻疹病毒排除体外存在于空气中,易感者吸人后即可感染。
三、麻疹病人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
麻疹病毒只感染人,故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
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即出疹前后10天)内均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末传染性最强,恢复期患者不携带病毒。
四、哪些人群容易得麻疹?
人对麻疹普遍易感,凡未得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
五、麻疹的潜伏期一般多长时间?
麻疹潜伏期7~21天,多为9~14天。
六、发生麻疹后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治疗。
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
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到公共场所。
3.保护易患人群: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者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触后及早进行应急麻疹疫苗接种。
麻疹防治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传染病,俗称“出痧子”,传染性极强,严重威胁健康。
?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罕见并发症有腹泻和脑炎等。
二、麻疹是怎样传染的
麻疹病毒大量存在于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分泌物及痰,尿。
血中,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会有大量的麻疹病毒排除体外存在于空气中,易感者吸人后即可感染。
三、麻疹病人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
麻疹病毒只感染人,故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
病人自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日(即出疹前后10天)内均有传染性,以前驱期末传染性最强,恢复期患者不携带病毒。
四、哪些人群容易得麻疹
人对麻疹普遍易感,凡未得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麻疹病人后,均易被感染而发病。
五、麻疹的潜伏期一般多长时间
麻疹潜伏期 7~21天,多为 9~14天。
六、发生麻疹后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治疗。
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
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到公共场所。
3.保护易患人群: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者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触后及早进行应急麻疹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