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季疾病预防知识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8
春季防病知识讲座同学们,中午好:春天到来,天气转暖,致病的细菌、病毒等也繁殖迅速,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最容易发生。
此外,春天百花争艳,花粉随风飞扬,过敏性哮喘患者最容易发病。
因为在春天到来之时,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
这时千万不可贪图睡懒觉。
其预防方法首先是坚持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
其次要讲究卫生,消除病虫害以杜绝病源,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多开窗户。
第三要记住“春捂秋冻”,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用棉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减弱。
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
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脱去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
下面我就近期我市部分学校出现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这三种呼吸道的防治作详细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麻疹。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科普利克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
1.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d(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d,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传染性。
恢复期不带病毒。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由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成人多因儿童时患过麻疹或接种麻疹疫苗获免疫力。
6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的保护,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的自然感染率下降,育龄妇女抗体水平降低,对婴儿的保所能力也下降。
(4)流行特征: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
我国发病年龄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春季流感等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春季流感等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中午下午)好:我是文家店卫生院的公卫医生,今天我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春季学校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一些防控知识。
同学们,春天固然是很美好的,但随着气温的回升,一些病毒性传染病也随之而来,尤其是3月份正值冬春交替之际,天气多变,同时也是水痘、腮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春季是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等。
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就比如说我们打喷嚏,咳嗽,在我们没有做任何措施随便打喷嚏咳嗽,就很容易感染他人,因为我们的空气是流动的,这种病毒就会通过空气飞沫来传染给他人,所以说我们在要达喷嚏或者咳嗽时要用手纸捂住口鼻,之后我们应该立即洗手)。
像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这里我随便说几种常见传染病症状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水痘:全身症状轻微,皮肤黏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
流感: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咳嗽.等一些症状,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病),特别是我们家里有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病(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这种人或者体质虚弱的人患流感之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在春季如何预防。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保持良好的个人环境卫生,勤洗手。
(在我们学校应该在洗手的地方都放有肥皂,洗手液,并且用流动的自来水洗手)2.春季天气变化大,要及时增减衣服,有些学生衣服穿得有点多,然后在学校活动的时候出汗了,活动后未能及时擦干,这种呢就容易受凉感冒。
3.我们的教室要每天都要通风(不是说一直把窗户开启,我们可以开一会之后关上,过一段时间再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春季感染疾病预防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有关春季感染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
春季是一个气候多变、病菌活跃的季节,我们要特别注意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春季容易感染的疾病。
在春季,流感、感冒、水痘、
麻疹等传染病的发病率较高。
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可能通过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传播给他人,因此我们要格外小心。
其次,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春季感染疾病的预防方法。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
卫生习惯非常重要。
勤洗手、勤通风、保持室内清洁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
其次,合理饮食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强自身免疫力。
此外,适当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也是很重要的。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家庭和学校在预防春季感染疾病中的作用。
家长们要引导
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给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
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卫生保健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建立健康的校园环境。
在这个春季,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感染疾病的预防工作,保障自己和家人的
健康。
谢谢大家!。
关于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XX医疗机构的医生,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带来有关春季传染病预防的重要知识。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暖,空气湿度增加,照明时间延长,这对于某些病原体的传播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因此,春季传染病的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
为此,我们必须增强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意识,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春季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的春季传染病主要包括感冒、流感、水痘、风疹、病毒性腹泻等。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首先,感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传染病,尤其是在春季季节,流行性感冒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感冒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传播。
因此,预防感冒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避免触摸眼、鼻、口的黏膜,戴口罩等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感冒的风险。
其次,流感是一种比感冒更严重的传染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
流感的预防主要依靠疫苗接种,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等更是要重视。
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勤洗手、避免触摸眼、鼻、口的黏膜、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掩口等。
水痘和风疹是两种皮肤传染病,春季是这两种疾病的高发季节。
水痘和风疹同样由病毒引起,通过气溶胶传播。
因此,接种相应的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同时,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避免聚集性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病毒性腹泻也是春季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主要通过食物、水源的污染传播。
因此,预防病毒性腹泻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洗手,食用熟透的食物,避免生食等。
除了以上提到的春季常见传染病,还有一些其他的预防措施我们也要重视。
例如,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避免空气污染;保持适当的室内湿度,预防过低或过高的室内湿度对健康的影响。
总结一下,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增强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意识,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来到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春季传染病预防的知识。
春季是一个季节转换的时期,气温逐渐升高,气候湿热,是各类传染病易发的季节之一。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春季传染病,如流感、水痘、霍乱、腮腺炎等。
这些疾病一般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清洁和卫生,特别是手部卫生。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其次,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春季气温升高,大家容易穿得比较单薄,这时患伤风感冒的机会就会增加。
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暖,穿衣要适当。
此外,合理饮食、作息规律也是保持免疫力的重要因素。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除了个人的防控措施,我们还要注意公共卫生安全。
春季传染病的流行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房间,及时清除垃圾,避免积水滋生蚊蝇。
此外,如果你和家人有咳嗽、发热、打喷嚏等症状,应尽量避免外出,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免传染给他人。
如果症状严重,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治疗。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点,就是预防疫苗的接种。
春季是一些传染病高发季节,为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我们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
预防疫苗是目前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安全的手段之一,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社区和医疗机构提供的疫苗接种服务,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春季传染病的预防需要我们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个层面进行考虑和行动。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关注环境卫生,及时就医,接种预防疫苗等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发生。
希望大家能够遵守相关的预防措施,在春季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
谢谢大家!。
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一、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的?早春季节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天气多变、时寒时暖、雨水逐渐增加,是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
当冷空气与干燥空气被吸入呼吸道,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血管收缩,造成局部贫血与营养障碍;另外,室内通风换气较差,一些有害病原体繁殖后,也能刺激呼吸道粘膜,使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各种病原微生物易于乘虚而入,以致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呼吸道侵入易感人体,并随呼吸道分泌物继续向外传播,侵入另一易感机体的传染性疾病。
它包括:流行性感冒(流感)、麻疹、百日咳、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
它是以咳嗽、流涕、发热、呕吐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
早春季节外界气温较低,在室内活动的时间较多,彼此间密切接触机会增多,而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因此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机会。
1、在公共场合讲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通过飞出来的唾沫将夹在里面的病菌传播开来。
2、灰尘是传播的一个帮凶,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鼻涕、痰液中含有大量病菌,由于随地吐痰或乱擤鼻涕,这些痰、涕干燥后夹在里面的病菌就会随灰尘到处飞扬,一旦被人吸入就会感染。
3、手是传播病菌的另一帮凶。
有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的手上沾上大量病菌,当病人拿物体时,在这些物体表面就会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用手接触了这些东西,就能沾上病菌,如果事先不彻底洗手就去挖鼻子,病菌就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而感染。
二、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表现1、水痘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4~16日。
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粘膜出现斑疹、丘疹、水痘,可伴有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
起病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躯干与头部,直径3~5mm,呈红斑疹,迅速发展为丘疹,数小时后又变为疱疹。
极少数病人可并发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并发症。
水痘患者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
春季防病知识讲座稿实验小学幸福里校区金德亮春天的气温多变,冷暖不稳定且多风,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便会乘机肆虐,易造成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如流感流脑、流腮、风疹等等。
另外,春暖花开,空气中飘浮各种花粉、颗粒、尘埃、尘螨,对过敏性体质者易诱发变态反应引起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麻疹等。
根据同学们的年龄特点,我们应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一、春季流行病的种类及应对办法1.心血管病:高血压、心肌梗塞、脑中风、风湿性心脏病在春季发病率较高。
这是因为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血液粘稠,以及时风时雨湿度高,由此而引起心血管病。
对此要注意保暖,适当补充水分,坚持锻炼,多食新鲜蔬菜。
2.溃疡病:溃疡病特点之一为周期性发作,及好发于春秋两季。
春季机体的代谢活动旺盛,胃纳增强易引发胃溃疡病。
为此溃疡病人应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并保证睡眠充足,防寒保暖。
3.花粉症:春暖花开、柳絮纷飞时节,有些人总是感到鼻子里奇痒难忍,接连不断打喷嚏、流清涕,眼睛也经常奇痒、流泪。
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痛、胸闷、哮喘等症状,这种季节性疾病多是过敏体质者接触某种花粉后引起的反应,称为“花粉症”。
所以,在春季属过敏体质者应尽量少到花丛中去赏花,必要时应戴上口罩、墨镜等,以减少花粉接触。
4.皮炎:不少青年女性,在春天里易生“桃花癣”,这种皮肤病的主要症状为脱屑、瘙痒、干痛等;也有的表现为红斑、丘疹等;还有的表现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这多是因对春天阳光中的紫外线过敏所致。
为此,应少晒太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对易致皮肤过敏的虾蟹、以及油菜、淡菜等不吃为益。
4.春季预防流感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
(一)病因: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它的特点是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流行过程短。
男女老少都有易感性,一年四季都会流行,但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帕和衣物传播,传染性极强;尤其在学校、幼儿园、机关、企业等集体单位易造成流行。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给大家讲讲在春季如何预防一些呼吸道传染病.春天由于气候变化异常,是各种常见病的高发季节,它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由于我们青少年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对疾病往往是防不胜防.那么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呢?首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呼吸道?它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我们了解了呼吸道,那么什么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呢?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菌通过飞沫、灰尘进入呼吸道引起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又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给他人.常见的传染病有:水痘、麻疹、腮腺炎、流感.呼吸道传染病是怎样传播给他人的呢?(1).飞沫传播学生或老师在讲话、咳嗽、打喷嚏时通过唾液飞沫、空气飞沫将病菌传播给他人,据有些资料统计,人们在讲话咳嗽时飞出来的唾液飞沫速度很快,每秒有16米,并且喷出来的飞沫每秒40米.(2).灰尘传播患者的痰液,鼻涕里都含有大量病菌.由于平时不注意卫生随地吐痰,拧鼻涕,这些脏物干燥后,病菌就夹在灰尘中随空气到处飞扬,结果被健康人呼入就会感染.(3).直接接触传播手是传染病最直接的途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患者手上都沾有大量病菌,他们所接触的物品表面都留下大量病菌如果健康人不注意直接接触患者的物品,这时病菌就有可能从鼻腔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从以上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不讲卫生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多大的危害.在我们身边可以看到每年春天患有水痘的同学特别多,那么我们如何去发现水痘呢?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疱疹浆液而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患水痘之前一般会出现发热头疼、全身不适、食欲减退、上呼吸道炎症,全身出现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一般为躯干、头部、面部、四肢.水痘出疹期传染性最强,发病1—2天至疱疹结痂时,都具有传染性.预防措施:加强隔离至疱疹干燥结痂为止,如果疱疹破裂,可以涂紫药水,出疹期间禁止去公共场所.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我们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呢?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扫地之前先洒水,保持环境清洁,勤晒衣服和被褥等.2.经常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3.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对患者有传染病的同学即使进行隔离观察,待症状消失经医院检查无传染性才可以返回学校,并即使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4.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时要用手绢捂住口鼻,清洁鼻涕后要用流动水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用公共毛巾.5.注意均衡饮食,不挑食,少吃零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6.在传染病爆发期间,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大型集会.同学们,通过这次讲座,你知道如何做好预防了吗?请同学们结合这次所学知识,做好自身防护吧!香莲乡下麻小学2015年3月4日。
精编版预防春季疾病国旗下讲话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预防春季疾病的信息。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同时也是疾病高发的季节。
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加强自身的防病意识,采取一些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首先,要加强锻炼身体。
春季气温适中,适合户外锻炼。
我们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时分的时候出去散步或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此外,适当的户外活动还能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合理饮食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春季气温由冷转暖,人们的食欲也会相应变大。
但我们要避免暴饮暴食,过食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也非常重要。
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外界物品或人群之后。
洗手时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持续搓揉手部20秒以上,并注意清洗指缝和指甲。
这样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病毒和细菌。
另外,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也是预防春季疾病的重要一环。
我们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特别是在人多的场所,如办公室、教室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也很重要。
最后,预防春季疾病还需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增强免疫力十分重要。
此外,要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减少压力。
同志们,预防春季疾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室内通风,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呼吁大家,如果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他人的健康,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健康、幸福的春季。
谢谢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预防春季疾病,维护健康!。
小学生春季疾病预防常识及卫生安全知识讲座材料;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因此细菌、病毒也不例外,它们加速繁殖,再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也使春天成为了一个疾病好发的季节,对我们的小学生来说,春天容易患二大类疾病一类是传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譬如有流行性感冒,水痘、腮腺炎,流脑,麻疹等),另一类是过敏性疾病(譬如有菜麻疹,过敏性鼻炎,严重的甚至发生支气管哮喘),但是,小朋友也不要过于担心,害怕,只要我们在平时能做到下面几点,这些疾病还是可以预防的。
1、我们在平时学习之余,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如跳绳、跳步、打球等,只有我们的身体强壮了,疾病才不能乘虚而入。
2、我们的教室、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的新鲜,流通。
3、平时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
4、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5、根据气候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6、不能偏食,平时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喝水。
7、家里的生活用品,和衣服、被子(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勤洗、勤晒)8、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疲劳容易使我们的抵抗力下降。
9、对卫生防疫制订安排的各种预防接种,我们一定要按时去接种。
因为很多的预防接种,都是针对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疾病,卫生防疫部门都是作了精心安排的,和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流感疫苗等。
接种以后,还是可以起到一定预防的作用的。
另外,对于过敏体质的小朋友来讲,因为自然界中的过敏源有很多很多如花粉、虫蠕、动物羽毛、冷的空气,所以要特别注意如对花粉过敏的,在花粉播散期要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公园里,鲜花房,家里不养猫、狗等小动物,不用地毯,外出戴口罩等。
大家如能做到以上几点,一定会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又是一年春天,暖花开,阳光足,到处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然而每年春天,是个疾病易发和传染的季节。
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里,偶尔有个身体疲劳、头疼脑热。
各大医院的门诊部内往往人满为患,鼻炎、流感、肺炎、麻疹、精神疾病;一时之间众症齐发,有人因此把春季戏称为“多病之春”。
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时间:2018年3月15日地点:凤凰初中主讲人:王文峰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受周校长邀请及卫生院吕院长工作安排,由我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春季传染病学校防治知识,我本人十分荣幸,同时也十分感谢周校长的盛情邀请和大力支持!春季容易发生的传染病主要有两类:一是呼吸道传染病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结核等。
另一类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
一、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一些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1、麻疹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三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三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三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成人感染症状加重。
2、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
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
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
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
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
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春季流行性疾病预防专题讲座讲稿春季流行性疾病预防专题讲座讲稿春季流行性疾病预防专题讲座讲稿冬去春来,天气转暖,万物复苏。
此时正值各种病源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和作祟之际。
加之早春的气候多变,冷暖莫测,每当人体抵抗力减弱或对外界环境适应性欠佳的时候,各种疾病也就悄然而至。
由于受气候变化、人员流动、病毒变异和缺乏有效预防、接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春季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热、咳嗽、肺炎等。
此类病症具有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
因此同学们要正确认识并科学预防和治疗。
一、正确认识春季流行性疾病。
对待传染性疾病,科学预防是关键,因此应该首先认识和了解此类病症的状况,以便于及早发现和治疗。
下面是一些病理原因和临床反应特点: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有时伴有轻度呼吸道症状,常发热、头疼、多汗、口渴、咽干等症状。
单纯型流感预防后效果明显,病毒型治疗较为困难,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又以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缺乏免疫力,就容易引起爆发流行,流感对人类的危害很大,一场流感的流行可导致人群平均寿命的降低。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爆发过五次大的流行,小的流行更是不计其数,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
世界上最严重的流感爆发于1918年,共造成2000多万人死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死亡人数。
直到今天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数都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顶级杀手。
2、发热:人体的正常的腋下体温为36-37℃,凡腋下体温高于37.0℃或肛温高于37.6℃,或一日间的体温变动超出1.2℃时,即可称为发热。
发热并不一定是疾病的症状,一些生理变化也可以导致发热。
发热通常也是作为流感的一种并发症状出现,因此症状和流感较为相似,严重的发热病人会出现晕厥。
春季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时间:2018年3月15日地点:凤凰初中主讲人:王文峰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受周校长邀请及卫生院吕院长工作安排,由我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春季传染病学校防治知识,我本人十分荣幸,同时也十分感谢周校长的盛情邀请和大力支持!春季容易发生的传染病主要有两类:一是呼吸道传染病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结核等。
另一类是经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
一、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一些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1、麻疹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三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三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三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成人感染症状加重。
2、风疹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
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
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
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
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
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
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
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
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4、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
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瘙痒。
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
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被褥及毛巾等接触传染。
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
由于本病传染性强,患者必须早期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
5、流行性感冒预防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数小时,最长4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
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
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
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
肺部可闻及干罗音。
发热多于1~2日内达高峰,3~4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
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
二再说说第二类消化道传染病的预防。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本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感染别人;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也可传播给别人。
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传播。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
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先咳嗽、流鼻涕、烦躁、哭闹,多数不发烧或有低烧,发病1-3天后,于手、足及口部出现红疹,疹子的直径约3毫米左右,当红疹转为水疱后会传染给别人。
生长于手足的红疹较不易影响宝宝的情绪,但口中水疱破裂则会使患儿因剧痛而不肯进食,经常流口水,并有发烧及不安等症状。
此病病情较为温和,可以自行痊愈,不过为防止脱水现象,应多喂宝宝开水、果汁等饮料。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
并发症不常见。
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
如果患儿持续发烧、呕吐、烦躁不安,应去医院请医生密切观察、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
一是要做好监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疫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二是托幼、学校等单位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三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四是要尽量少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2、菌性痢疾:这是天气转暖时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
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传播。
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
3、食物中毒: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升,细菌易繁殖。
人如果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
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
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低热或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水样便),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
病情的轻重与摄入的细菌数量以及人体防御功能等因素有关,故同餐人群可集体发病。
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可以防治的慢性传染病。
它是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结核杆菌后所致,全身各个器官均可受累,但以肺部最为常见。
人群普遍易感,15-54岁青壮年发病居多占80%左右,全年均可发病。
病源体为结核分枝杆菌,在被感染结核菌后,约1/10的人终身有可能发病。
近年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呈上升趋势。
据我国统计资料表明,结核病是目前在校生影响学业、因病休学的重要疾病之一,是危害学生健康的常见病。
我们辖区2017年累计转诊疑似结核患者56人,最终确诊结核病人6人,结核防控形势严峻。
因此,广大师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要有所了解,“寓预防于治疗”,保证顺利完成学业。
(一)肺结核病的传染源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治疗者)。
当病人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肺部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发生结核感染,形成原发病灶发生结核病。
一般每个排菌的肺结核病人一年可传染10-20个人。
所以,早期发现病人,控制传染源非常重要。
(二)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经飞沫传染和尘埃传染。
感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如饮用未经消毒的带有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牛乳,可能引起肠道等感染。
(三)临床表现被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要看每个人感染结核感菌的多少、毒力强弱、体质、心理、精神、营养、生活(学习)环境等因素,一般被感染者中10%的人可能发病。
肺结核患者的主要表现有:低烧乏力、食欲减退、盗汗、妇女有月经不调等全身症状,肺部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或不适、呼吸困难等表现。
由于现在一些患者抗生素的广泛运用等导致症状不典型或无自觉症状(特别是学生),加之以上这些症状属非特异性,只有在体检透视时才发现肺上有阴影而被发现。
病人早期发现、旱期诊断较为困难。
还有一些患者忽视病情未就诊,成为隐性传染源,这是导致学校肺结核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而言,凡有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咯血,痰中有血丝者,该患者有就有可能患了肺结核病,属重点筛查对象,应该引起医生、家长、老师的高度重视。
(四)、学校的结核病疫情特点及原因一、学校疫情特点1. 学生结核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甚至无自觉症状,易忽略;2. 一部份学生是通过体检才发现患有肺结核而就诊;3.好发年龄一般在12岁以上,以中学生居多,大学生中也不少;4. 学生患者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5. 人群集中,易发生暴发流行。
二、为什么青少年学生易受肺结核等传染病的危害?1.青少年学生都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内分泌变化快,心理不成熟,情绪易波动,再加上各种营养需求量大,容易造成营养缺乏,加之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休息时间少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抵抗力下降。
2.青少年学生由于距接种卡介苗的时间较长,特异性免疫水平降低;3. 由于多数患病学生症状不典型,对咳嗽发烧不在乎,家长又不了解,学校也没注意到,如果学生本人不说,就容易掩盖病情,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
4.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学习、住宿环境拥挤。
肺结核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感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一旦有肺结核病患者,就更易在校园引起传播。
5.传染源管理不到位。
由于肺结核病是一个慢性病,治疗时间长,一般要在6-8个月以上,除少数较严重的患者需住院治疗外,一般不会对生活、学习产生较大影响。
所以,一些学生患者不愿休学。
学校也不愿意轻易让其停课修学,加之如果学校对学生患者没进行特殊管理,因此很容易在学校成为传染源传染他人。
三、积极做好预防工作1.预防结核病传播最主要的措施是及时发现和治好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
对有连续咳嗽、咳痰超过三个星期的学生,应立即动员他到结核病防治所检查,并按医生要求正规治疗;对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人员要进行登记并做相关检查;对已经感染结核菌的人群,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2、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报告、处理、控制学校师生的肺结核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严防结核病在人群中的感染和暴发流行。
3、要做好结核病患病学生的治疗和管理工作,控制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