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寒湿
- 格式:pdf
- 大小:23.36 KB
- 文档页数:21
脾虚寒湿重怎么调理生活中很多人身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湿气问题,湿气太重,会导致人体产生很多不适症状,如:脸部长痘痘、大便粘稠不成形、舌苔厚重、嘴巴发苦、口臭、精神不济等。
目前引起湿气重的原因很多,如:环境潮湿、饮食不当、脾胃虚弱等,本文就简单介绍下脾虚寒湿重怎么调理。
脾虚寒湿重是很常见的一种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大多是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或是一些慢性疾病耗损有关系,还有一些患者是因为先天的体质较弱而造成的,不论什么原因,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那么脾虚寒湿重怎么调理呢?★1、多运动:体内的湿气要排除最好就是通过运动,运动的排汗不仅能够排毒,更能够有效地把多余的湿气排出来,并且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2、蒸汗:蒸汗有湿蒸干蒸之分,它能够促进身体的毒素排出,是一种“坐着就能够排毒”的活动,更适合一些“不大愿动”的朋友,而且也能够把体内的湿气有效排出。
★3、中药茶:德圃的湿清草茶,帮助内部调理,去走湿气。
★4、薏仁赤小豆汤:薏仁与赤小豆都是没有什么味道的药材,这样的搭配煲成一锅当水喝,能够有效地去除体内的湿气,女孩子多喝更能够有助减少水肿!★5、多喝清热去湿汤:用适量的土茯苓、茯苓、赤小豆、陈皮,加瘦肉或者猪骨煲汤,能够有效地起到清热的作用并能够去湿,这是广东的传统去湿汤,适合夏天饮用。
★6、少吃盐,多健脾:吃东西比较“重口味”的朋友往往都比较容易惹来湿气,因为“重口味”会加重对脾胃的负担,大家在饮食上少吃多盐食物,并且多吃一些流质和五谷类食物。
脾虚寒湿重会对我们的身体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饮食清淡一些,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烟酒刺激,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和治疗脾虚寒湿重的情况。
如何通过中医调理脾胃虚的湿寒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对身体的消化吸收和养生起着重要作用。
当脾胃出现虚弱的情况时,往往会引发湿寒的问题,导致身体不适。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中医调理脾胃虚的湿寒,以帮助您恢复健康。
一、了解脾胃虚和湿寒的特点脾胃虚是指脾胃功能减弱或失调,造成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身体虚弱等症状。
湿寒则是指体内湿气过重,与寒邪相结合,使身体出现湿重、浮肿、肌肤发黏等症状。
了解这两者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进行调理。
二、调理饮食1. 调整饮食习惯:饮食要规律,主食以稀粥、面条为主,可以适量添加些许温热的食物,如姜、葱、蒜等,可以帮助脾胃消化。
2. 少食增频:多次少量进食,避免饥饿感和过饱感,减轻对脾胃的负担。
3. 忌寒凉食物:避免寒凉食物的摄入,如冷饮、生冷水果等,以免加重湿寒的症状。
4. 合理搭配食物:可选择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红枣等,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三、中药调理1. 补益脾胃:选用一些具有补益脾胃的中药进行煮汤或制成药膳,如党参、白术、茯苓等,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湿寒情况。
2. 祛湿化浊:使用一些祛湿化浊的中药,如炙甘草、陈皮、苍术等,有助于消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寒症状。
3. 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中脘、气海等穴位,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来调理脾胃,舒缓湿寒的不适。
四、良好生活习惯1. 保持舒适温暖的环境,避免寒湿侵袭。
2. 适量运动,增加体内阳气的活动,促进湿气的排出。
3. 睡眠充足,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脾胃的恢复。
五、情志调理情绪变化对脾胃健康影响很大,保持心情舒畅、乐观积极,避免过度焦虑或压抑,有利于脾胃功能的平衡。
通过中医调理脾胃虚的湿寒,需要坚持持续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专业中医的指导和帮助。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您有所启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保护脾胃健康,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
脾胃虚寒(脾虚湿盛、寒湿困脾)脾胃虚寒(脾虚湿盛、寒湿困脾)脾胃虚寒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脾胃虚寒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脾胃虚寒是由于素体脾气虚,或脾虚日久,波及脾阳,使脾阳也虚。
可服用附子理中丸配合吗丁啉(多潘立酮片)治疗。
治脾胃虚寒5法1)鲜姜,白糖治脾胃虚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2)白酒烧鸡蛋治脾胃虚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胃吃.轻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3)吃苹果可缓解胃酸:有的人在冬末春初,遇阴冷天或饮食不当,常泛胃酸,很难受.如果此时吃一个或半个大苹果,胃很快舒服了4)生姜红枣煮水汤,(每天早餐时用生姜红枣煮水,煮开后的水冲一个鸡蛋,搅匀后喝下去。
生姜有暖胃的功效将血液引到肠胃,红枣补血,鸡蛋保证肠胃修复的营养物质,这样肠胃就会慢慢的自我修复。
)5)胡椒猪肚汤原料:胡椒12克,猪肚1个(约600克),蜜枣5枚.做法:猪肚用生粉,盐擦洗内外,洗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调味后,饮汤吃猪肚,蜜枣.功效: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用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腹胀欲呕,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者.脾虚湿盛服用——参苓白术散(成药)寒湿困脾服用——人参健脾丸或藿香正气丸(成药)。
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有哪些药材补脾胃去湿气是现代人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案之一,尤其适用于久居南方多湿的地区人群。
药方以及偏方不乏多种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如今,我将从高级养生师的角度,为您详细介绍补脾胃去湿气的药方以及几种常见的食谱和偏方。
一、药方1.茯苓加白术汤茯苓、白术、桂枝等药材组成的茯苓白术汤是一种常用的补脾胃去濕氣的药方。
茯苓功能祛湿、健脾、润燥;白术益脾、燥湿、止泻;桂枝调和气血、发汗解表。
总体来说,茯苓加白术汤具有了除湿透疹、治疗滑泄腹痛、贫血等功效。
2.苍术汤苍术是一种非常可贵的中药,具有开胃的功效,既能帮助胃口不佳的人恢复正常,又能清除湿气,修补脾胃。
苍术汤只需要苍术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趁热饮服。
需要注意的是,若食欲较好,用此汤做饭使用更好。
二、食谱及偏方1.薏米排毒汤薏米,又叫苡仁,是一种常用的祛湿食材,它不仅可以燥湿除了湿气,还可以促进身体内的新陈代谢。
将薏米250克、红枣15个、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再小火煮40分钟,每日一次,连续服用7-10天。
此汤适用于湿气重、易生牡蛎之人。
2.芡实附子粥芡实和附子都是很好的补脾胃食材,而且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调节肠胃功能。
将芡实50克、附子6克、干姜3克洗净加水煮30分钟,再加入1-2个鸡蛋搅拌均匀即可,每周食用3-4次。
这种粥利于脾胃补气、胃肠道排毒,但是,并不适用于体虚消瘦人群。
3.红豆薏米枸杞甜汤红豆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元素,而且还有助于去除体内湿气。
薏米则是祛湿的好帮手,同样具有健脾作用。
枸杞则是一种常见的免疫调节食材,而且可增强视力。
将红豆50克、薏米40克、枸杞5克加清水煮成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添加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这道汤水功能全面,不仅能排湿,而且还能帮助营养不良者增强营养。
三、注意事项1.调节不易虽然大多数药方、食谱和偏方都属于祛湿食材,但不同体质的人还是需要进行调节。
这也意味着,即便是身体较差的人也不可盲目跟从中医药方,而应该先去医院进行相关体检,确诊后再寻求医生意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脾胃湿寒怎么调理中医偏方调养好
导语:现代生活中,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喜饮冷食等因素都会导致脾胃湿寒,脾胃湿寒则会引起各种胃部疾病的出现。
如果脾胃湿寒可以怎么调理呢?
现代生活中,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喜饮冷食等因素都会导致脾胃湿寒,脾胃湿寒则会引起各种胃部疾病的出现。
如果脾胃湿寒可以怎么调理呢?其实食疗是最好的调理方法。
一:脾胃湿寒常见反应
1:体形瘦长,消化不良,怕冷恶寒,手脚冰凉。
夏天里,别人吹空调好生快意,自己一进去就感觉冷;冬天里更不得了,他们比别人要多穿好多衣服,稍有风吹,还会冻得瑟瑟发抖,肚子咕噜一声响,马上提着裤子往卫生间里冲。
2:大便清稀,无臭味,每次总有排不尽的感觉,一次过后很快又要去第二次,严重者后面往往连续不断。
肚子喜温喜按,抱个暖水袋在肚前最是舒服。
3:吃饭很少,偶尔吃多了还不消化,肚子痛,怕冷,这些症状在冬天里尤为严重。
二:治脾胃湿寒偏方
1:方1组成:绿茶、浮小麦、大枣、莲子、生甘草。
用法:后四味加水1500 毫升,先煎至浮小麦熟后再加入绿茶即可,每次服100 毫升,日服3~4 次,可复煎服。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
2:方2组成:嫩肥羊肉、白酒适量。
用法:羊肉煮极烂,加酒搅匀服。
主治:阳虚,脾胃不健,肌肉消减,及妇人产后蓐劳。
说明:平素有风损。
疥疮忌用。
3:方3组成:云茯苓、白酒500 毫升。
用法:浸泡封固7 天以上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脾胃虚寒湿气重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导语:脾胃虚寒这个词是为中医是指的我们的肾脏虚弱了,阳气不足了,而造成出现脾胃虚寒的表现,脾胃虚寒湿气重的现象,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平日
脾胃虚寒这个词是为中医是指的我们的肾脏虚弱了,阳气不足了,而造成出现脾胃虚寒的表现,脾胃虚寒湿气重的现象,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平日的饮食,过于生冷加上疲劳过度,压力过大时不注意,不吃早饭的原因而造成的,一般那么对于这样的疾病,我们通常又该如何治疗呢!
脾胃虚寒,为中医名词术语。
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包括脾阳虚和胃阳虚(亦有认为单指脾阳虚),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
脾阳虚证可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
胃阳虚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胃阳虚证以胃失和降症状及阳虚证表现为辨证要点,脾阳虚证则以脾虚失运见症和虚寒证表现为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采用温中健脾,代表方剂为理中汤。
但在中医不少书籍中,人们常常将小建中汤证、理中汤证、香砂六君子汤证、香砂养胃丸证统称为脾胃虚寒(中焦虚寒)证。
这四个方证虽然相似,均表现胃痛喜温喜按,或饥时痛甚、得食暂缓。
不思饮食,乏力、苔薄白、脉虚等共。
脾胃寒湿20[ 标签:脾胃湿热,脾胃,湿寒]1、口干有味,舌苔黄白厚腻,脉弦细,是脾胃湿寒还是脾胃湿热?(舌苔黄是湿热,舌苔白是湿寒都有的话就是脾胃寒湿热吧?)2、脾胃可以是湿寒热都有么?3、假如脾胃湿寒热都有的话,是不是先祛除湿寒,再用清热的药物?4、有没有可能是脾湿寒,胃湿热呢?5,是不是脾胃湿寒与脾胃湿热之症身体都会有气血双虚呢?八珍汤补之可否?问题补充2010-03-08 12:37我看了下大家给的答案!基本上已经确认了是脾胃湿热,但是舌苔也很白啊!像豆腐一样!舌根处更厚腻,第五个问题是脾胃湿寒与脾胃湿热之症普遍有没有气血双虚呢?如果有的话,清热去湿后,可以用八珍汤补气血么?问题补充2010-03-08 13:27脾胃湿热可以用苦温燥湿法还是苦寒燥湿法?湿在中焦宜苦温燥湿也对症吧?冰是睡着的水回答:7 人气:72 解决时间:2010-03-27 09:38 网友完善的答案好评率:0% 查看完善答案历史>>寒湿化火症;---三因证;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环境生理;出生地,生活地。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形成自然生理不同。
---【宇宙浩然】天人合一时空节点;人类生存混沌学问。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开创我们健康生活,黄河魂魄天下银河。
民族智慧惠诸世界,大器无藏共和自然。
---一,中医学问;统称术语,女性血虚;男性肾虚。
男无阴萎;女无肾虚,女有阴萎。
男有肾虚。
女性;【血虚//血实;】一切不适症状不能承受之范畴;男性;【肾虚//肾实;】一切不适症状不能承受之范畴;二,半啦中医学术不精,糊塗西医愚昧无知。
混淆医科专业术语,装莫做样用手搭脉。
无分男女乱说肾虚,不学无术昏庸低俗。
笑克莱登大学文凭,画皮贴金狐假虎威。
---三,一般状况;【女性;下焦血虚寒化火症;【血虚=简称】治疗;心脾两虚】【男性;命门虚寒湿化火症;【简称=肾虚】治疗;肝肾两虚】---四,禁忌,酒,腥,膻,辛辣,生冷,生发类食品;---五谷养生,五畜补益,五果助之。
湿气重脾虚的解决方案湿气重脾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质问题,主要表现为脾胃功能低下、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体重增加等症状。
针对湿气重脾虚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饮食调理、生活习惯、中药调理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饮食调理1. 避免食用寒凉食物:湿气重脾虚的人体寒湿体质较重,应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生冷水果、生冷蔬菜、冰镇饮品等。
可选择温热性食物,如姜、葱、大蒜等,有助于驱散湿气。
2. 合理搭配饮食:脾胃虚弱的人应避免暴饮暴食,每餐食量宜适中,不宜过饱。
可以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煮熟的蔬菜、煮熟的瘦肉等。
此外,可以适量增加脾胃健运的食物,如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等。
3. 忌食油腻、辛辣食物:湿气重脾虚的人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花椒等。
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脾胃,加重湿气的产生。
二、生活习惯调理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湿气重脾虚的人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脾胃恢复功能,减轻湿气的困扰。
2.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脾胃功能。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 注意保暖:湿气重脾虚的人体寒湿体质较重,容易受寒湿侵袭。
在寒冷的天气里,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三、中药调理1. 理气健脾的中药:可以选择一些理气健脾的中药进行调理,如柴胡、香附、白术等。
这些中药具有健脾胃、调理湿气的功效。
2. 清热利湿的中药:湿气重脾虚的人体内湿气较重,可以选择一些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调理,如茵陈、瞿麦、车前子等。
这些中药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不同,对于湿气重脾虚的解决方案也有所差异。
建议在调理过程中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更加详细和准确的调理方案。
总结起来,湿气重脾虚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理和中药调理。
通过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度运动以及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减轻湿气的困扰,从而达到缓解湿气重脾虚的目的。
脾胃寒湿
20
[ 标签:脾胃湿热,脾胃,湿寒]
1、口干有味,舌苔黄白厚腻,脉弦细,是脾胃湿寒还是脾胃湿热?(舌苔黄是湿热,舌苔白是湿寒都有的话就是脾胃寒湿热吧?)
2、脾胃可以是湿寒热都有么?
3、假如脾胃湿寒热都有的话,是不是先祛除湿寒,再用清热的药物?
4、有没有可能是脾湿寒,胃湿热呢?
5,是不是脾胃湿寒与脾胃湿热之症身体都会有气血双虚呢?八珍汤补之可否?
问题补充2010-03-08 12:37
我看了下大家给的答案!基本上已经确认了是脾胃湿热,但是舌苔也很白啊!像豆腐一样!舌根处更厚腻,第五个问题是脾胃湿寒与脾胃湿热之症普遍有没有气血双虚呢?如果
有的话,清热去湿后,可以用八珍汤补气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