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55.50 KB
- 文档页数:42
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专业产生专业社会工作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此时的西方社会状况已迥然不同于以往,衍生的社会问题更加复杂,这为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这种需要首先表现为现代社会工作行政的建立与发展。
在回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过程中,伴随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社会福利行政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社会福利行政的发展又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表现为社会福利行政这一新的工作领域具有区别于其他领域工作内容的鲜明特色。
人们一般倾向于认为,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标志是1917年美国学者玛丽·里士满出版的社会工作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本著作——《社会诊断》。
该书的基本宗旨便是要将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升为一套可以传播的系统专业知识,使社会工作的方法成为一种可以通过专业教育传递的技巧。
由于这本书具有较高的专业和学术价值,因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里士满也被誉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
其后,社会工作各种专业方法相继提出,并逐步发展、完善。
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相继形成社区工作方法的形成及获得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地位相对要晚一些。
虽然在1939年召开的美国社会工作会议上,有关社区组织的方法已被提出讨论,1944年所列出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中,也列有社区组织,另在1946年召开的美国社会工作会议上,成立了一个“社区组织研究协会”,但直到1950年召开的美国社会工作会议上,社区组织才正式被列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之一。
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先后形成后,社会工作遂开始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专业。
同时,这三大方法作为社会工作的经典方法,在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和开展实务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整合现代社会的高度复杂,社会及案主问题多种多样且牵涉面广,使得单纯依靠某一种方法难以解决案主问题。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各自发展过于分化,其弊端日益显现出来。
为推动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并使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更加适应社会及案主的现实需要,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要求将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加以整合,以案主问题为中心全面、灵活地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呼声开始高涨,从而使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一、前言社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职业,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和问题。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三种基本方法:直接实践、社区参与和政策倡导。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二、直接实践1. 定义直接实践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与客户进行交流和互动,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支持和服务。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面对面的咨询、个人辅导、家庭治疗、危机干预等。
2. 特点直接实践具有以下特点:(1)关注个体:直接实践是从个体出发,关注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并根据其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
(2)人际互动:直接实践强调人际交往和互动,通过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来促进问题解决。
(3)灵活性:直接实践需要灵活应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和问题,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
3. 应用直接实践适用于以下场景:(1)个人或家庭问题:直接实践可以帮助个人或家庭解决各种问题,如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关系问题等。
(2)危机干预:直接实践可以帮助客户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如自杀威胁、暴力行为等。
(3)社区服务:直接实践可以通过社区服务机构向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如老年人照顾、残疾人支持等。
三、社区参与1. 定义社区参与是指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合作,共同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组织活动、开展教育宣传、促进社交互动等。
2. 特点社区参与具有以下特点:(1)群体关注:社区参与是从群体出发,关注整个社区的需求和问题,并通过群体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2)合作共赢:社区参与强调合作和共赢,通过协商和合作来促进社区的发展和改善。
(3)长期性:社区参与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性行动,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
3. 应用社区参与适用于以下场景:(1)社区发展:社区参与可以帮助社区居民共同规划和实施社区发展项目,如公园建设、环境改善等。
(2)教育宣传:社区参与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意识和素质,如健康知识宣传、环保教育等。
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
一、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为了保证个案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个案工作中相关的服务模式。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既是用来指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也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决定个案工作的程序和服务方法的重要依据。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有很多,而且差别很大,这里将着重介绍四种常用的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①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
③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可以运用的技巧比较多,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
所谓直接治疗技巧,顾名思义,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状况,以及反映服务对象内在想法和感受的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把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焦点从服务对象个人扩展到服务对象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①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社区、小组、个案)的相关知识理论社区工作一.社区工作的目标1、罗斯曼分发事工目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完成具体的事工,达到社会福利目标,满足社区需要。
如,修桥筑路、安置无家可归者。
过程目标:促进社区居民一般能力的提高,建立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掘和培养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加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了解,以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
2、托马斯分发分配资源:组织居民就日常的切身事情争取合理而平均的资源调配,从而使权益得到保障。
发动居民:培养基层市民的政治责任感;培养居民的“社区凝聚力”。
二、社区工作主要工作模式(一)地区发展模式主要观点: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挖掘、培养当地人才。
鼓励居民关心、了解本社区问题,进行讨论,采取行动。
通过自助、互助去解决社区问题。
常用于比较简单的社区,较少引进外来资源。
基本改变策略:把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然后讨论、决定。
方法:进入社区——调查研究——建立和发展居民组织——社区项目管理(二)社会策划模式主要观点: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方法。
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居民只限于对计划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参与比较被动。
常见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主要应用领域:社区资源开发的规划;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社区服务设施的规划;社区组织建设的规划;社区文化价值建设的规划。
(三)社会行动模式基本观点:针对社会不平等、不公平和剥削现象,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从下而上施压的形式,求得公正解决问题。
适用于情况较为复杂的社区。
介入方法:1、集体行动;2、由居民的切身问题及具体事件介入;3、较多运用冲突策略和非建制的途径;4、争取第三者支持。
主要策略与形式:对话性行动:游说、请愿、宣传。
抗议性行动:签名运动、记者招待会、请愿和游行、静坐和群众集会等。
对抗性行动:罢工、拖欠和拒交有关费用、公开违背不平等的政策或法律。
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
一、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指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单个个人或者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一)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为了保证个案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开展个案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个案工作中相关的服务模式。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既是用来指导社会工作者针对某个服务对象开展专业服务的理论依据,也是帮助社会工作者决定个案工作的程序和服务方法的重要依据。
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有很多,而且差别很大,这里将着重介绍四种常用的个案工作的服务模式: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和人本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①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
③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可以运用的技巧比较多,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
所谓直接治疗技巧,顾名思义,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交流状况,以及反映服务对象内在想法和感受的状况分为非反思性(non-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reflective )直接治疗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
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把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焦点从服务对象个人扩展到服务对象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
(3)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①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