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太子和后宫的称谓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11.77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
平时读书,搜集了一些。
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1、皇王:对君王的敬称,犹言大王。
见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
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别称。
《隋书·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
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4、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
《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5、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
《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6、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国君的别称。
《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8、君:君主、天子。
《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9、君王:对帝王的称呼。
《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
《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11、君人:指皇帝。
《商君书·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
”12、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称其先代君王的称呼。
《诗经·邺风·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称呼。
《汉书·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颜师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长,已故的帝王。
《礼记·缁衣》引逸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
中国古代皇室宫廷称谓都有哪些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中国皇室宫廷文化,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么,在中国古代,皇宫里的人都对自己的称呼,对别人的称呼都有哪些?古代宫廷的称谓都有哪些?中国古代皇室宫廷称谓大全:帝王是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一些专用的名号与称谓,别人不得冒充。
商:王周王:天子秦王:始皇帝皇帝自称:联、寡人、孤、予一人等。
臣下对皇帝的称呼:陛下,上,今上,皇上,人主,万岁,万岁爷,县官,大家,天家,官家等。
对于刚刚故世的还未有谥号的皇帝,通常称为“大行”等。
古代皇室后宫称谓一览表1、后、帝王的正妻。
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
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
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
《礼记。
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
”2、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
历代相袭。
3、王后:国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别称。
《后汉书。
皇后纪赞》:“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5、元妃、元嫡: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
《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6、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
《明史。
后妃传二》:“穆宗即位,礼臣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庙。
”7、女主: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
《史记。
吕太后本纪》:“太后女主,欲王吕氏。
”8、君妇:君主正妻的称呼。
9、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10、慈壶、慈闱: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
宋范成大《丙午东宫寿》诗:“晨昏两慈壶,诗礼一贤王。
”11、中宫:皇后的住处,代称皇后。
12、国阴:后妃的别称。
古代称男为阳,女为阴,所以帝王的后妃称国阴。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妇之下。
《礼记。
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对皇后的敬称。
《汉书。
元后传赞》:“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
我国古代百姓对帝王的称谓有哪些在我国古代,诸侯臣子、平民百姓对帝王君主的称谓有很多种。
今天笔者特地与各位看官一起盘点一下,并按使用频次多少为序描述一番。
皇上皇上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
是臣下对皇帝的称呼。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诗作《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中写道:“皇上篡隆,经教弘道”。
陛下陛下也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尤其是官员都会这样面对面称皇帝。
“陛”字本是宫殿台阶之意。
《国策·燕策》中写道:“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周秦以后,臣子在朝见国君时,常以陛下作为对君王的尊称。
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蔡邕在《独断》卷中解释道:汉代天子的正号是“皇帝”,自称“朕”,臣民呼之为“陛下”。
万岁万岁也是一种常用的`称呼之一。
因为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称呼万岁。
“万岁”一词,原为古人饮酒上寿的祝词,是人们在喜庆时所使用的一种欢呼用语。
如《战国策·齐策》记冯谖替孟尝君烧掉债券,“名皆呼万岁”。
将国君称为“万岁”,大约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
秦汉以后,臣下觐见国君,都要呼“万岁”。
后来,“万岁”一词逐渐演变为对国君的专用称谓。
天子殷周时期,君主只是称“王”。
春秋时期,随着吴楚诸侯国君的相继称王,诸侯便尊称周王为天子,以示区别于其他诸侯王。
从此,“天子”便成了君主的一种代称。
所谓“天子”,意即“上天之子”、“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力是上天所赋予的。
《礼记·曲礼下》写道:“君天下曰太子。
”《尚书·洪范》中写道:“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白虎通·爵》中写道:“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天子用来最高统治者,不光古代可以用,现代也可以的。
圣、圣上、圣人圣、圣上、圣人,也是一种对帝王很普遍的称呼。
不过除了称呼帝王之外,还可以称呼一些有优秀品德的人,如孔子就被称为孔圣人。
《礼记·大传》中写道:“圣人南面而治天下”。
官、官家官、官家也是对皇帝的敬称。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写道:“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上主上主,指贤明的君主。
中国历朝历代后宫等级制度导语:中国古代后宫等级是怎样划分的?下面是YJBYS店铺整理的中国历朝历代后宫等级制度,欢迎参考!一、周秦两汉时期1、周朝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 世妇主丧、祭、宾客; 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2、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
妾皆称夫人。
3、西汉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皇后称号。
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
且各有爵位: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
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
但也有个别例外。
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
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
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5、东汉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
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
小说写作技巧素材资料库:古代后宫的称谓汇总写古代言情、或者一切需要跟古代皇宫、后宫挂钩的小说,就避不开称谓。
这里整理了一些小说写作可以用到的后宫称谓素材,素材不在多而在精,分享给大家~一、后帝王的正妻。
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
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
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
《礼记。
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
”二、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
历代相袭。
亦称“中宫”。
皇帝的正妻。
先秦只称“后”,秦以后天子称皇帝,其嫡配方称皇后。
三、皇孋皇后的别称。
《后汉书。
皇后纪赞》:“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四、元妃、元嫡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
五、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
六、女主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
七、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八、慈壶、慈闱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
九、娘娘皇后或宫妃的称呼。
十、妃对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称呼。
十一、妃子皇帝的妾,地位次于皇后,在诸妾中地位较高。
十二、妃嫔帝王妾侍的统称。
十三、贵人宫中女官,妃嫔的称号。
十四、贵妃妃嫔的称号,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后。
十五、贵嫔宫中女官名,也是皇帝的妃子。
十六、德妃、贤妃宫中女官名,亦是皇帝妃嫔的称号。
十七、淑妃宫中女官名,仅次于贵嫔和夫人十八、太妃已故皇帝的遗妃。
太后:自称哀家
皇后:自称本宫
称太后:母后
称皇上:皇上或陛下(自称:臣妾)
称妃嫔:封号[如X贵妃] (自称:本宫)
称秀女:直呼其名或XX姑娘或小主(自称:本宫)
称自己皇儿:可直呼其名(自称:母后)
称其他皇子公主:按照位分[如二皇子](自称:本宫/母后)称太医:直呼其名(自称:本宫)
称其他人员:直呼其名[如宫女,公公...](自称:本宫)
皇上:自称朕
称太后:母后
称皇后:皇后/爱后/小名
称妃嫔:爱妃/封号/小名
称秀女:直呼其名/小主
称自己皇儿:直呼其名
称太医:直呼其名/爱卿
称其他人员:直呼其名[如宫女,公公...]。
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第一篇: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
平时读书,搜集了一些。
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1、皇王:对君王的敬称,犹言大王。
见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
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别称。
《隋书·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
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4、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
《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5、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
《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6、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国君的别称。
《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8、君:君主、天子。
《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9、君王:对帝王的称呼。
《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
《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11、君人:指皇帝。
《商君书·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
”12、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称其先代君王的称呼。
《诗经·邺风·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称呼。
《汉书·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
”颜师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长,已故的帝王。
《礼记·缁衣》引逸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
古代(宫内称呼)
请安,称呼
嫔妃
从三品(含)以上妃子对上称《臣妾、姓名》,对下可自称《本宫》{其余人可喊:娘娘}
从三品以下、正五品(含)以上妃子对上称《嫔妾、姓名》,对下可自称《我》{其余人可喊其封号}
正五品(不含)以下、从六品(不含)以上妃子对上称《姬妾、姓名》,对下称《我》{其余人可喊其封号}
从六品(含)以下妃子自称《婢妾》,对下称我{其余人可喊其封号}
先皇遗妃
太后请自称《哀家孤》{其余人可喊:太后、母后}
太贵妃请自称《哀家》{其余人可喊:太妃、母妃}
太贵嫔及以下请自称《本宫》{其余人可喊其职位或母后}
皇子、亲王、大臣、郡王
太子请自称《本太子本君》、对上称其名{其余人可喊:太子、殿下。
地位在此之上可直呼其名}{对自己的母亲称母妃或母后,其余称姨
娘,皇后称皇后娘娘}
皇子请自称《吾、我本皇子》、对上称其名或儿臣对自己的母亲称母妃或母后,其余称姨娘,皇后称皇后娘娘
王爷请自称《本王》
郡王请自称《吾、我、》
大臣请自称《臣、下官、卑职》
公主、驸马
公主请自称《吾、我、本公主》、对上称其名或儿臣对自己的母亲称母妃或母后,其余称姨娘,皇后称皇后娘娘}
驸马请自称《吾、我》
其他
帝王请自称《寡人朕》{其余人可喊:王上、主上、父王、王兄陛下}
皇后请自称《本宫本殿》{其余人可喊:皇后、母后殿下}
太子妃请自称《本宫》、对上称其名或儿臣
皇子妃请自称《吾、本妃我》、对上成其名或儿臣
宫女侍卫自称《奴婢、属下或本名》、对地位高的女官要称《姑
姑》
王妃请自称《本妃》
郡主请自称《吾、我》。
中国古代太子的别称
中国古代太子的别称
汉代以后,皇帝所立嗣子称太子,又称皇太子。
多系嫡长子,此为正例。
但金元时,皇帝的庶子也称太子。
1、元良:太子别称。
《清史稿。
世祖纪》:“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所生,岐嶷聪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
”
2、皇嗣:太子别称。
《大唐新语》卷九:“则天称尊号,以睿宗为皇嗣,居东宫。
”
3、皇储、帝储:太子别称。
《晋书。
天文志上》:“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储也。
”
4、储皇、储胤:太子别称。
5、储君、储后:太子别称。
《后汉书。
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
”储:副。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非常复杂,人们之间的称谓也非常讲究。
在古代,称谓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的称谓大全。
1. 君。
君,是对君主的尊称,也可以用来称呼贵族。
在古代,君主是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被称为君。
2. 臣。
臣,是对君主的臣民的称谓。
臣民对君主效忠,尊敬君主,称自己为臣。
3. 王。
王,是比君还要高一级的尊称,是对国家的统治者的尊称。
在古代,王是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4. 帝。
帝,是对皇帝的尊称。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被尊称为帝。
5. 太子。
太子,是对皇帝的儿子的尊称。
太子是未来的继承人,地位非常高。
6. 公。
公,是对贵族的尊称。
贵族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享有特权和地位,被尊称为公。
7. 侯。
侯,是对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的尊称。
侯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高于一般的贵族。
8. 伯。
伯,是对贵族的尊称。
伯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低于侯。
9. 子。
子,是对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的尊称。
子是封建社会中的地方统治者,地位低于伯。
10. 士。
士,是对有学问、有才华的人的尊称。
士在古代是非常受尊敬的社会阶层,他们通常是文官,担任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职务。
11. 庶民。
庶民,是对一般平民百姓的称谓。
庶民是封建社会中的最底层阶层,地位低下,没有特权。
12. 婢女。
婢女,是对女性奴仆的尊称。
在古代,婢女通常是贵族家庭的奴仆,地位非常低下。
13. 郎。
郎,是对年轻男子的尊称。
在古代,郎是年轻有为的男子的尊称,通常是指有才华、有学问的年轻人。
14. 女子。
女子,是对年轻女子的尊称。
在古代,女子通常是指年轻的女性,地位低下,受到男性的支配。
15. 贤良。
贤良,是对有德行、有才华的人的尊称。
在古代,贤良是非常受尊敬的社会阶层,他们通常是文官,担任重要的政治和文化职务。
以上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些称谓大全,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古代帝王称谓大全,叫错了不得了《说文》:“皇,大也。
从自。
自,始也。
始皇者,三皇大地也。
”“帝,谛也。
王天下之号也。
”《尔雅·释诂上》:“皇,君也。
”“帝,君也。
”清吴大澄《说文古补》:“皇,大也。
日出土则光大,日为君家,故三皇称皇”“皇”和“帝”都是君主、帝王的称号,二字相连也是君主、帝王的合称。
清梁章钜《称谓录》:“德合天者谓之皇,合地者谓之帝,合人者谓之王,父天母地,养人理物谓之皇帝。
”皇帝是“九五至尊”,是上天选中,“君临天下”的骄子。
所以,称呼皇帝当然不能像称呼一般人那样随意。
皇帝的称谓要包含所有的威严和气魄,所有的德性和智慧,要体现出君王所独有的存在感。
在我国古代,诸侯臣子、平民百姓对帝王君主的称谓有很多种。
一、皇上皇上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
是臣下对皇帝的称呼。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诗作《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中写道:“皇上篡隆,经教弘道”。
二、陛下陛下也是一种最常用的称呼,尤其是官员都会这样面对面称皇帝。
“陛”字本是宫殿台阶之意。
《国策·燕策》中写道:“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周秦以后,臣子在朝见国君时,常以陛下作为对君王的尊称。
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蔡邕在《独断》卷中解释道:汉代天子的正号是“皇帝”,自称“朕”,臣民呼之为“陛下”。
三、万岁、万岁爷万岁也是一种常用的称呼之一。
因为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称呼万岁。
“万岁”一词,原为古人饮酒上寿的祝词,是人们在喜庆时所使用的一种欢呼用语。
如《战国策·齐策》记冯谖替孟尝君烧掉债券,“名皆呼万岁”。
将国君称为“万岁”,大约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
秦汉以后,臣下觐见国君,都要呼“万岁”。
后来,“万岁”一词逐渐演变为对国君的专用称谓。
四、天子殷周时期,君主只是称“王”。
春秋时期,随着吴楚诸侯国君的相继称王,诸侯便尊称周王为天子,以示区别于其他诸侯王。
从此,“天子”便成了君主的一种代称。
所谓“天子”,意即“上天之子”、“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力是上天所赋予的。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一)尊称(敬称)1 对帝王的尊称:万岁、君主、天子、圣上、圣驾、陛下2 对太子、亲王的敬称:殿下、千岁、3 对将军的敬称:麾下4 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尊称:称使节:节下;尊三公、郡首等一定地位的人称:阁下5 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尊称:令、尊、贤、仁令:称对方父亲:令尊;称对方母亲:令堂;称对方妻子:令阃;称对方兄长:令兄;称对方儿子:令郎;称对方女儿:令爱;称对方的妹妹:令妹尊:用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称对方父母:尊上;称对方父亲:尊公、尊君、尊府称对方母亲:尊堂;称对方亲戚:尊亲;称对方:尊驾;称对方家庭:尊府,府上。
表对方的意思:尊意;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称对方:贤家称对方儿子:贤郎称对方弟弟:贤弟仁:表示爱意如:仁兄,仁弟等6 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
唐朝后,丈人才有专指妻父,敬称泰山,岳父。
妻母称丈母,敬称泰水,岳母。
7 对地位高或年长的死者的敬称:称已死的皇帝:先帝称已死的父亲:先考,先父,先严故有“如丧考妣”之成语称已死的母亲:先妣,先母,先慈称已死之有才德的人:先贤。
8 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9 君对臣的敬称为卿,爱卿10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圣君。
11 其他尊称的固有说法,称父母:高堂,双亲;称兄弟:昆仲,手足称夫妻:伉俪,伴侣;称妇女:巾帼称男子:须眉;称老师:恩师,夫子称学生:门生,受业;称同学:同窗(二)谦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孤(意不能得众)寡(意为少德之人)不谷(意不善)朕(第一人称代词)官吏的自谦词:下官,末官,小吏,臣等。
读书人自谦词:小生,晚生,晚学(意为先学后辈);不才,不佞,不肖(意为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自称的谦词: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私下,私自)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为对方效劳)自己一方亲属朋友时的谦词:家——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长的亲属时的谦词;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兄。
各朝代后宫的称谓帝王称谓---帝王是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一些专用的名号与称谓,别人不得冒充。
商:王周王:天子秦王:始皇帝皇帝自称:联、寡人、孤、予一人等。
臣下对皇帝的称呼:陛下,上,今上,皇上,人主,万岁,万岁爷,县官,大家,天家,官家等。
对于刚刚故世的还未有谥号的皇帝,通常称为“大行”等。
后宫称谓---1、后、帝王的正妻。
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
后稷、后羿等的“后”,都是君长的意思。
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
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的专称。
《礼记。
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
”2、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
历代相袭。
3、王后:国王的正妻。
4、皇孋:皇后的别称。
《后汉书。
皇后纪赞》:“祁祁皇孋,言观贞淑。
”5、元妃、元嫡:国君或诸侯元配夫人的称号。
《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6、元后、元配:帝王的正妻,元配皇后。
《明史。
后妃传二》:“穆宗即位,礼臣议:‘孝洁皇后,大行皇帝元配,宜合葬袝庙。
”7、女主: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
《史记。
吕太后本纪》:“太后女主,欲王吕氏。
”8、君妇:君主正妻的称呼。
9、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10、慈壶、慈闱: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
宋范成大《丙午东宫寿》诗:“晨昏两慈壶,诗礼一贤王。
”11、中宫:皇后的住处,代称皇后。
12、国阴:后妃的别称。
古代称男为阳,女为阴,所以帝王的后妃称国阴。
13、御妻:帝王之妻,也叫“御女”、“女御”,位在世妇之下。
《礼记。
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14、天下母、天地母:都是对皇后的敬称。
《汉书。
元后传赞》:“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
”15、娘娘:皇后或宫妃的称呼。
16、坤极:皇后的别称。
《后汉书。
梁皇后纪》:“梁小贵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极。
”17、妃:对皇帝的妾及太子、王、侯的妻子的称呼。
中国古代帝王家族称谓历史上的皇帝家族称谓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称"始皇帝",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万岁——皇帝的代名词,一种说法认为在朝贺时对君主经常使用,久而久之,便成了皇帝的尊称;另一种说法认为是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华山后,由他开始用"万岁"自称,而相沿下来的。
天子——古代君王的尊称。
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指皇帝。
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
皇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
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太上皇——帝王尊其父为太上皇;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并自称太上皇;天子之父参与国政,称太上皇帝。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秦汉以后历代沿称。
皇太子——皇帝所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常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
清代自雍正以后不立皇太子。
一般称预定继承君位的长子为"太子。
贵嫔——嫔妃的称号。
汉元帝时始置,原为妃嫔中之第一级。
自魏晋至明均设置,但地位已经下降。
昭仪——嫔妃的称号。
三周魏文帝时始置,仅次于皇后,晋及南北朝多沿置。
才人——嫔妃的称号。
始设于晋武帝,自南北朝至明多曾沿置。
唐制,才人初为宫中之正五品,后改正四品。
贵妃——嫔妃的称号。
南朝宋武帝时始置,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
七子——女官名,位在美人、良人下,在长使少使上。
良人——西汉嫔妃的称号。
美人——嫔妃的称号。
贵人——嫔妃的称号。
东汉位次于皇后,清代贵人已降在嫔妃之下。
世子——帝王的正妻所生的长子,也称太子,清代则封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
孺子——太子嫔妃名,太子有妃、良娣、孺子,共三等;古代贵族的妾也称孺子。
太孙——皇帝的长孙称太孙。
历代王朝往往于太子殁后册立太孙为预定之皇位继承人。
公主——帝王之女的称号。
始于战国,汉制规定,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妹称长公主,帝姑称大长公主,后历代大致沿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中国帝王、太子和后宫的称谓大全
导语: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
平时读书,搜集了一些。
下面列出
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
平时读书,搜集了一些。
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1、皇王:对君王的敬称,犹言大王。
见于《诗经。
大雅。
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
2、皇祖:帝王的祖先。
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别称。
《隋书。
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
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
4、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
《商君书。
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
5、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
《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
6、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
《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
7、主君:国君的别称。
《墨子。
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
8、君:君主、天子。
《尚书。
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
9、君王:对帝王的称呼。
《国语。
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
《商君书。
慎法》:“人主莫能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