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1 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1课题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能源需求不断上升,能源的作用日益重要,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也越发激烈。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但经济建设急需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却十分短缺,能源安全的问题成为了我们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能源成了影响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工具[1]。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都十分可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超级大国之一,是我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由于中俄两国是近邻,双方无论从已签署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协议的地缘政治高度,还是从两国经济发展互补需要的角度看,继续加强能源合作,对两国来说都是十分需要,而且也是非常现实的。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一波三折,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双方应该如何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加强互信,扩大合作领域,在能源合作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显得非常重要,有效的合作必将会使双方获得共赢[2]。课题通过阐述当前世界能源形势与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指出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从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现状研究入手,研究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旨在探讨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1.2课题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中俄两国巨大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互利性,使双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已展开广泛的合作,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共识与合作基础,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步伐有所放缓。因此,中俄两国需进一步加强互信建设,推动共同开发,谋求共同发展;加快价格机制建设,规范法律法规,完善能源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合作类型,深化合作领域;兼顾周边地区,协调各方利益,创建区域性能源合作组织[3]。

课题从介绍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入手,其中重点论述了近几年中俄两国

1

积极推动的重大能源合作项目的发展情况;然后对于两国能源合作的前景及后续扩展空间进行了阐述分析,表明了两国的合作前景广阔,合作潜力巨大;接下来剖析了在两国能源合作中存在的各种制约问题,具体从双方合作的客观制约因素、政治领域因素、政策因素、法律因素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说明;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推动两国能源合作积极发展的对策,其中具体包括合作模式分析及政策建议等内容,对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发展方向有预测与作出及时应对的指导作用[4]。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以往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2005年与2009年中俄双方银行与石油公司间达成的贷款换石油协议;另一种是下游换上游的合作方式。然而2014年俄方单方面提出中方入股万科尔油田的需求,这是中俄合作的一次突破,也是中方企业的一次历史机遇,俄罗斯进一步与中国战略靠拢,甚至发出放开上游的信号,其背后意义重大,中俄能源合作或将迎来新阶段[5]。本文试图将最近几年的中俄能源合作情况作为基点来研究中俄能源贸易现存问题,结合大量已存在的资料预测未来发展前景,丰富中俄合作研究新进展的理论资料。

1.3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1994年开始,中俄能源合作至今已走过17年多的历程。在此期间,两国政府高度重视,双方能源公司不断努力,使合作取得一些进展,不同能源形式的合作发展进程及现状表现各异。1999年年初,中俄正式启动石油合作的输油管道建设项目谈判。2008年,根据中俄元首达成的共识,在两国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推动下签署了《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框架协议。2010年2月17日,中俄正式签署中方向俄提供250亿美元长期“贷款换油”协议。2010年12月底,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第一阶段石油管道正式启动运行。2011年1月1日,从俄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漠河的原油管道成功运营,这条穿越两国边境的原油管道正式投产输油,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6]。这将进一步巩固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基础。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突破性的进展,对两国来说是互利共赢的,并将会夯实两国经济合作基础,进一步巩固政治关系,对两国长期的战略合作具有积极意义[7]。

2

从长期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油气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两国的利益。它有利于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而且对俄罗斯来说,向中国出口石油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为俄罗斯提供一个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的巨大机会。中俄两国应该站在长期战略的高度上协调各自的能源外交策略。在保障各自能源安全的同时,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能源合作体制,并以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为基石,以上海五国和亚太经合组织为框架,在能源的各个领域内培育谅解与互信,推进具备多边体制规则的东北亚能源合作体系的形成[8]。

1.3.2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能源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是世界各国为了经济发展而争相储备的战略资源,是攸关一国经济安全乃至整体安全的重要因素。当今多数国家都面临能源安全的问题,因而各国都把制定能源战略列为国家的优先考量,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全球能源生产大国,更是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能源大多需要进口,近几年中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而中国进口能源又过于依赖中东和非洲,而这些地区政治局势大多不稳定,运输通道上又依赖政治经济关系复杂的马六甲海峡航道,这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9]。

俄罗斯是独立于欧佩克之外的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能源资源丰富,且与中国相邻,所以开展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无疑是中国缓解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俄作为亚太地区毗邻而居的两个大国,深化和扩大在该地区长期能源合作确是发展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赋予两国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对于维护和扩展中俄自身利益、造福两国人民、推动地区乃至全球形势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

2课题主要工作(设计思想、拟采用的方法及手段)

2.1课题设计思想

首先,了解在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的发展趋势。其次,借助大量的参考资料、文献,针对中俄合作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结合双方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

3

2.2本课题拟采用的方法及手段

本论文在对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分析研究法、概念分析、逻辑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探讨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前景的问题。

3完成课题的条件、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3.1完成课题的条件

到书店或图书馆查找有关的书籍和期刊资料;通过互联网搜寻相关资料;借鉴优秀的博硕论文;所需资料如果以上渠道无法搜集,亲自深入调查;向指导老师请教。

3.2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3.2.1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搜集的资料中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对确认研究思路有些困难。(2)搜集的资料涉及面较多,对中心内容的归纳比较困难。

(3)把收集的数据用图形的方式总结表达出来比较有难度。

3.2.2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1)认真研读所搜集的资料,理解其涵义,并对资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阅读相关的优秀硕博论文,学习其写作方法与思路。

(3)请指导老师指导。

4毕业设计(论文)实施计划课题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 - 4周):主要工作是对题目进行由浅入深的认识,明确写作

要求和需要完成的任务,大量收集资料,并对其进

行整理,初步确定论文思路。归纳、整理所收集资

料,草拟提纲,并上交给指导老师审阅。

第二阶段(5 - 7周):主要工作是依据题目,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更深一

步的理解,根据指导老师意见对提纲进行修改、完

善提纲,最终确定提纲。上交开题报告供指导教师

4

审阅。

第三阶段(8 -14周):主要工作是依据提纲和撰写要求写论文初稿,上交

初稿给指导老师审阅,依据审阅意见对论文初稿进

行修改、完善初稿,并最终定稿。

第四阶段(15-16周):主要工作是依据撰写规范及排版要求对定稿进行排

版,并对排版后的论文进行打印、装订,最后上交

论文及相关资料。

第五阶段(17-18周):主要工作是进一步掌握论文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深

入理解论文中的主要内容,撰写答辩提纲,做好答

辩前的一切准备,并进行答辩。

5 主要参考资料

[1] 吕松泽.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09)

[2] 夏义善.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和前景[J].和平与发展.2007(03)

[3] 郭锐,洪英莲.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0(09)

[4] 单君兰.中俄能源合作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 2012

[5] 赵坤.中俄能源合作——基于双方能源状况及战略的分析展望[D].郑州大学 2014

[6] 吴清,李海虹.俄罗斯入世石油门渐开[J].中国石油石化.2011(24)

[7] 王丹辉.中俄双边石油贸易进展探讨[J].中外能源.2010(10)

[8] 曲涛.中俄石油能源合作探析[D].青岛大学 2008

[9] 蒲善霞.中俄印能源合作可行性分析[D].四川大学 2007

[10] 顾学明.关于中俄能源合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 2010(S1)

5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三篇

开题报告及研究综述三篇 第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方式研究综述 专升本0401-05戴晓蕾 随着幼教改革的推进和国外先进幼教经验的传入,xx年代流行于美国幼教界,被看作是“开放教育”思想具体体现的区域活动,正为我国幼教接受并采用。但是教师们首先接受了一个严峻的考验:创设活动的硬件并不难,到外面看看,书上翻翻,心中也有了一个大概所以然,关键在于怎样使环境中所蕴含的教育因素发挥作用,使幼儿充分活动、和谐发展?这就涉及到新《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师幼互动的问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保持一种教育理念:以瑞吉欧的“教师与幼儿抛接球的游戏方式”⑴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必须接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并且使他们想同我们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幼儿的发展,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选题意义与目的 1、在区域活动的指导中形成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创造想象、合作探究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张扬,使他们得到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 2、能有力地推动我国幼教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它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幼儿自己设定选择目标、规则、方法,在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一线教师和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其动态过程。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理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表现。 (二)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活动决定人的发展”的观点,他认为活动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而活动区活动以其个别化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2)。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中指出:在领悟《纲要》精神的基础上,以现代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在活动区的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发展。并在其中收录了近几年来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区域活动对早期阅读中的多元创造能力、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美术能力、个性发展、品质的培养等都起了相当的作用;根据活动区的特点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理论依据和活动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他们认为区域内容应该丰富,多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内容,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

开题报告研究现状格式

开题报告研究现状格式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有些学员因为相 应缺乏的撰写方法而头疼不已,其实很简单,我们看看下面吧! 一、研究背景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服装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服装的表现形式关乎生理需求、地域气候、政治宗教、民族性格等因素。同时也是审美潮流、人文风俗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不再局限于御寒遮体等功能性的追求。人们的思维方式与审美习惯也逐渐发生改变,基于科技发展工业的进步各种合成材料的出现令服装的艺术表现形式百花齐放,同时许多与服装纺织不相干的材料开始被应用于服装艺术设计中。服装所承载的精神内核也逐渐被重视起来,服装的功能性延伸到文化价值的传达、社会地位的象征、艺术审美的表现等领域。服装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代服装设计的方式与材料的提高更多体现的是人们社会属性的进步。 服装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是服装设计中的关键一环,是服装设计 三要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形式美表达的主体,服装材料的选择对服装的审美表现具有非凡的意义。不同时代的服装材料的选择与经济发展,科学进步息息相关。在经济和科技发达的况下各种社交活动、生活休闲方式的改变促进服装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刺激服装材料的进步。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许多新型材料应运而生,满足人类不同的需求。 在服装设计中,丰富材料的选择也让服装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大放异彩。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非纺织材料的结合运用将让服装造型质感以及色彩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而是进而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羊毛毡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已经流传数千年。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中难得一见其踪迹。然而这宝贵的工艺方法不应该被遗忘,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随着服装材料的进步与发展,羊毛毡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应该值得我们创新和发掘其中魅力。其与新型材料结合这种崭新的尝试,也是打破传统羊毛毡工艺在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 传统的纺织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使用非常的常见,例如棉麻、皮毛以及化纤类的织物。而非纺织材料却极少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但非纺织材料的艺术效果却不可小觑。非纺织材料尤其是诞生于前卫科学技术之下的新兴材料,不仅带来感官的冲击,更是功能的飞跃。将传统材料与非纺织材料结合不但是将传统工艺及材料展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形式。更是将服装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起来。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将羊毛毡工艺与非纺织材料相结合起来,充分展现羊毛毡工艺的塑形性强、又极具趣味性的特点,和非纺织材料在服装装饰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质感、肌理、形态等艺术

试论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2000年11月 第4期 东 北 亚 论 坛 N o rtheast A sia Fo rum N ov1,2000 N o14   中俄合作 试论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 夏义善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北京 100005) 摘 要:中俄能源合作已经起步,从勘探、研究到开发、管道铺设正逐步铺开。这一合作是双边的,但对外国公司开放。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它不仅有利于中俄两国,而且惠及输入油气的国家和参与合作的外国公司;有利于东北亚的繁荣,而且会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关键词:中俄油气合作;勘探、开发、管道铺设 中图分类号:F12415(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411(2000)04200282(04) 中国和俄罗斯是一对伟大的友好邻国,相互结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现在,两国政治关系处在历史的最好时期,但是经贸关系仍滞后于政治关系。为了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必须上大项目,而开展大规模的能源合作,主要是油气合作,自然成了最佳选择。迄今中俄为开展能源合作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为两国政府近期做出最后的决策提供了可能。中俄开展能源合作,具有优势条件和巨大的潜力,前景广阔。现在讨论中俄能源合作是适时的。 一、中俄能源合作已经起步 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和远东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可惜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俄未能在这一领域进行合作。只是在90年代初由于国际形势和中俄关系发生变化,才使两国的合作成为可能,现在中俄油气合作正逐步展开。它涵盖以下7个方面: (一)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科维克金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铺设:中俄已完成该气田的开发和向中国铺设天然气管道的预可行性研究。该气田的可行性研究争取2001年完成,以便尽早全面启动该气田的开发和天然气管道的铺设,争取早日向中国和可能的第三国供气。 (二)西西伯利亚乌连戈伊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铺设:中俄已开始对这一项目进行概念性研究。计划在2000年年中共同完成总报告,2001年上半年根据该气田的供气量和气价及未来20年内中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量对报告进行审议和修改。 (三)萨哈自治共和国恰扬金及其他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管道铺设:预计在2000年年中可以完成从萨哈共和国气田向中国供气的可行性研究。这一研究完成后,双方可开始这一项目下一阶段的研究,即可行性研究。 (四)东西伯利亚至中国的原油管道建设:双方准备尽快开始俄中原油管道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在2001年年底完成这一工作,争取2005年开始向中国供油。 (五)从萨哈林岛海上气田向中国供气:中俄双方愿意共同研究萨哈林岛海上气田向中国供气的可能性,同时也愿意共同研究从萨哈林岛海上油田向中国南方供应液化天然气的问题。双方决定近期开始这一问题的研究。 (六)中俄在石油、天然气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两国合作包括:俄罗斯按与中方商定的数量、互利的价格和运输费用向中国提供原油和成品油,供应量将逐年提高。中俄将中国在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斯克油田生产的原油与俄罗斯尤科斯公司的原油进行串换,向中国或其他国家出口;中俄将在修建中国天然气管道及其他基础设施、建立中国统一的供电网、优化中国现有的天然气管网等方面进行技术合作;中俄联合进行地下储气库的研究,两国将在地下储气库和长距离天然气管道设计和运营等方面进行科学技术合作;中俄继续开展两国境内气田勘探、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七)中俄还在石油、天然气以外的能源的其他方面进行合作:中俄合作建设的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 — 8 2 —

中俄能源合作

中俄能源合作、修建输油管道的来龙去脉 2007年12月12日 自2003年“安大线”输油管道搁浅后,中俄能源合作走向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补充,也是今后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础。但是,在日本巨大投资允诺和俄罗斯一些利益集团的鼓动下,这一合作项目迟迟无法落实。国际舆论认为,中俄日三国能源合作背景复杂,不但各自有经济利益的考虑,也有深刻的地缘政治因素。 一 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后,将能源合作提上日程,欲以能源合作为龙头推动两国经济发展,夯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然而长达十几年的能源管线合作一波三折,至今仍无结果。 (一)2001年,中俄政府正式签署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 1996年4月,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访华,中俄双方确立了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期间双方首次开始以能源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合作,将包括中国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引进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双方会谈重要内容之一,并正式签署《中俄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此后,中俄双方在能源合作分委会领导下,开始就铺设从俄通向中国的输油、输气问题进行磋商,并签署多项协议。 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应邀访问俄罗斯,双方签署为期20年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将发展经济合作作为中俄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战略基础。在此期间双方签署了《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等文件。同年9月7日,朱鎔基总理访问俄罗斯,与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在圣彼得堡正式签署《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总协议》。该协议对双方输油管道合作的相关事宜做了具体规定:(1)输油管道走向:计划铺设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输油管道(安大线),全长2400公里。预计2002年7月前结束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2005年投放运营,输油量为2500万至3000万吨;(2)双方参加的公司:“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尤科斯”石油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3)经费:首先,双方各自分摊3000万美元可研经费。其次,据估计,修建“安大线”管道需要投资17亿美元,中方承诺承担中国境内800公里部分管线所需的4.83亿美元的全部投资,俄方部分在中方积极配合下资金筹措有保障。 (二)2003年3月,俄政府提出管线“二并一”折衷方案。 中俄双方自决定修建“安大线”后,中国政府于2002年12月初批准中方公司的报告,但俄方一直未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而且俄高层态度前后摇摆。就在中俄有关单位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俄石油管道前期准备工作的时候,承担中俄管道技术经济论证的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却出人意料地提出放弃中俄石油管道方案,改修一条从东西伯利亚经过远东地区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新方案(简称“远东方案”,即“安纳线”)。2003年2月7日,俄能源部召开会议,俄各大石油公司,包括国家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代表均与会参加讨论,最终作出决定:将安加尔斯克--大庆输油管道和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石油管道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建设一条有支线经外贝加尔斯克通往中国大庆的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输油和输气干线,通到中

中俄能源贸易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现状、问题 及建议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毕业时间:2016年6月 经济学院教务办公室制

目录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毕业论文指导日志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目的、意义 中俄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在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双方在能源领域开展了一大批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关注中俄有关能源的投资项目、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探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路径,因此,本文就中俄能源贸易现状、发展前景、障碍因素及建议等进行探讨,使广大的学生更了解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性。 (二)学术价值 俄罗斯拥有完整的石油天然气工业体系,在世界油气格局中举足轻重,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天然气出口量占全球供应量的20%。中国则是能源消费大国,石油进口、原油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中俄两国油气合作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在向中国供应石油的国家当中,俄罗斯暂居第三位,位于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之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将会促进中俄全方位的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贸易质量,扩大贸易规模,深化能源合作,促进投资领域多元化发展,提升两国在经济现代化领域的合作和发展。对中俄能源贸易现状、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充分发挥两国关系中的合作优势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协调与俄罗斯的利益差异,理顺双方经贸合作关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俄罗斯有着天然的能源优势,是能源供应大国,而中国是能源供应大国,因此,中俄两国开展能源合作拥有广阔的前景。国内对中俄能源贸易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相关论述也比较丰富。 韩玉军在《中俄石油贸易中的障碍因素与策略选择》中指出,目前阻碍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四点:①中俄两国石油贸易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性②中俄两国贸易发展依赖于石油贸易③中俄两国石油产业链缺乏进一步整合④美国与日本石油战略带来的负面影响。 刘晓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俄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影响》中指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借助这一战略,双方签署油气协议,扩大能源合作规模;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发挥能源经济互补性,促进合作多元化发展。 汪巍在《中俄油气合作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中指出,①油气管道项目成为中俄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1 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1课题的目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能源需求不断上升,能源的作用日益重要,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也越发激烈。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但经济建设急需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却十分短缺,能源安全的问题成为了我们国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能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能源成了影响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工具[1]。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都十分可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超级大国之一,是我国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由于中俄两国是近邻,双方无论从已签署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协议的地缘政治高度,还是从两国经济发展互补需要的角度看,继续加强能源合作,对两国来说都是十分需要,而且也是非常现实的。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一直是一波三折,双方在合作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未来,双方应该如何建立长效的投资机制,加强互信,扩大合作领域,在能源合作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显得非常重要,有效的合作必将会使双方获得共赢[2]。课题通过阐述当前世界能源形势与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指出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从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现状研究入手,研究了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对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旨在探讨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1.2课题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中俄两国巨大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互利性,使双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领域已展开广泛的合作,形成了较好的合作共识与合作基础,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步伐有所放缓。因此,中俄两国需进一步加强互信建设,推动共同开发,谋求共同发展;加快价格机制建设,规范法律法规,完善能源合作平台;不断丰富合作类型,深化合作领域;兼顾周边地区,协调各方利益,创建区域性能源合作组织[3]。 课题从介绍中俄能源合作的现状入手,其中重点论述了近几年中俄两国 1

中俄能源外交问题探析

中俄能源外交问题探析 虽然中俄之间的能源外交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性的问题,影响了两国能源外交的进一步发展。所采取的应对之策包括:巩固政府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强民间交流,增进互信,消灭“中国威胁论”生存的土壤;加强对俄能源外交研究,构建中俄相互合作的机制与框架;强调双方已达成的协议与共识,对合作应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利用俄寡头集团在政治经济决策中的作用,加强对其研究和沟通;抓住两国能源合作的几个转变,使中俄能源合作向全方位发展;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投资环境的研究;提高中国石油公司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构建地区能源合作机制,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 标签: 能源外交;中俄;应对之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已成为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命脉。如何发展好中俄能源外交,从而为能源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提供保障,是一个亟需我们研究的课题。 1中俄能源外交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1双方信任不够,没有良好的沟通机制 (1)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谈判历时时间长,在具体的能源合作上对于与中国签订有关协议俄罗斯往往犹豫不决,对于双方己经签署的协议,俄罗斯又决后生变。如,俄罗斯修建通往中国的石油管道从1994年安大线方案的提出到2004年泰纳线支线的敲定历时10年之久,期间经历了从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三个转变,中俄两国公司签署的多项关于修建安大线的文件和协定,最终也变为一纸空文。 (2)俄罗斯精英阶层对开展与中国能源合作的双面性。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加强两国能源合作,占领中国这个稳固的能源进口、销售大市场;一方面又在行动上犹豫不决,害怕中国强大了会对俄罗斯构成威胁。此外,中俄双方虽然有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首脑会晤,但仍缺少双方职能部门和相关合作机构的沟通机制。 1.2中俄能源合作还不规范、不稳定、变数大、风险大 (1)将经济合作政治化,为禁止中国公司进入俄罗斯能源市场俄方擅自改变法律。中俄两国能源公司间的合作应属于经济贸易层面的问题,但对于将能源作为复兴大国主要战略工具的俄罗斯而言,却往往给中俄能源合作抹上政治色彩。如,在2002年俄斯拉夫石油公司私有化拍卖中,中石油在已交付了1400万美元的参保金后,却在最后关头因俄罗斯擅自改变法律而意外被拒绝于竞拍之

中俄能源现状比较和合作前景

1 中俄能源发展现状 1.1 能源资源 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七,占世界石油探明总储量的6.1%,储采比为21.3,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5。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位居世界12,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1.4%,储采比为13.4,远低 中俄能源现状比较 和合作前景 高世宪 (能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俄能源发展现状,中俄同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天然气、石油、电力出口规模不断加大;而中国人均能源资源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中俄能源合作潜力大,加快机制建设,为能源合作提供有效保障,推进中俄能源合作发展。 关键词:能源合作;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 TK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55(2006)04-0031-05 收稿日期:2006-03-22 作者简介:高世宪(1964-),男,江西吉安人,研究员,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能源经济研究。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Russia. They arebig energy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in the world. Energy resources in Russia is rich and the potential ofdevelopment is big. The export of natural gas, oil and electricity is becoming bigger and bigger. China抯energy reserve per capital is low. Energy demand will increase with the econom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cooperation potential in energy filed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s big.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energy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through establishing mechanisms. Key words: energy cooperation; current status; prospects 于世界平均水平。 俄罗斯天然气资源尤其丰富,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天然气探明总储量的26.7%,储采比为81.5,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6.7。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位居世界17,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1.2%,储采比为54.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俄同为世界煤炭资源丰富国家,煤炭探明储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三,在世界煤炭探明总储量分别占17.3%和12.6%。俄罗斯储采比大于500,中国为59,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9。 1.2 能源生产 2004年俄罗斯原油产量4.587亿t,为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 Research and Approach 研究与探讨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浅谈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重要意义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2011—2012学年《国际石油政治》期末论文浅谈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重要意义 所在院系: 考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写作日期:年月日

浅谈中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重要意义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随着战后世界现代工业的发展,能源特别是石油成为各国谋求经济发展、政治强大、发挥国际影响力的最为重要的筹码。一国为保证生产稳定持续健康发展而绝对控制并能稳定获取的能源总量,将更为准确地反映该国的实力和地位。1石油、煤炭等石化能源的储量有限,可再生能源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成为主要能源,石化能源的开发、运输、利用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的焦点。2对于中国,其北方的俄罗斯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对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利条件。并且,作为两个东方大国,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频繁,在关于对待西方问题上观点基本一致。两国开展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对于中方 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形势,近30年来,中国以市场为导向和以出口为导向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汽车化、国际化进程,从而对能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从1998年开始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出现缺口,十几年来,这个缺口每年都在扩大。尽管中国是世界工业化国家中石油消费比例较低的国家,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石油消费的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此外,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也在持续增长,中国有必要通过输气管或以液化气的形式从周边国家进口天然气以确保需求。 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20%,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2.1%,天然气占1%,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1.1%,人均天然气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 4.3%。我国不但油气资源贫乏,而且人均煤炭资源也不丰富。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仅占世界11.6%,采储比为69年,人均煤炭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5 5.4%。世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采储比为192年,美国高达258年,印度也有230年。3此外,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勘探难度大,能源质量低,优质能源缺乏,能源储量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等,这些因素使中国长期处于能源缺乏的状态。无疑我国 1初立忠,“浅析地缘政治中的石油因素”,《学术交流》,2007年总第157期,第4期。 2潜旭明,《能源地缘政治的理论模型分析》 3来源百度知道

开题报告 国内外研究现状

新型结构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低密度、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等特点,故其在高温摩擦学领域表现出了相当广泛的应用潜力,但在无润滑条件下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都比较高,因此要保证其成功地使用必须研究陶瓷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及机制,必须对陶瓷材料实施有效地润滑。在高温苛刻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常规的液体润滑技术很难实施,而表面润滑技术又存在寿命问题或需不断的补充,在这种极端苛刻条件下最具发展潜力的陶瓷润滑技术应该是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Stott等详细研究了镍基、钴基和铁基高温合金升温过程中的摩擦磨损行为。发现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合金高温摩擦行为受其摩擦表面自生氧化膜影响与控制一般来说合金的摩擦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曲线分为5个部分。(1)低温下,摩擦形式为金属/金属,许多高温合金将产生摩伤,摩擦系数接近于0.90。(2)如果合金软化,摩擦系数将在此温度下上升,通常这也是合金再结晶温度。(3)在此温度区间内,氧化膜开始形成,摩擦处于部分氧化膜润滑状态,摩擦降低。(4)在第4部分,摩擦已完全决定于氧化膜,摩擦和磨损低一般情况摩擦系数在0.20-0.35之间。(5)降温时,降到一定温度后,缺乏延性的氧化物将从表面剥落。但是如果无延性的氧化膜仍和表面保持很强的结合,仍起减摩作用,待摩擦过程中被完全去除后,摩擦系数回到原来的数值。 图1材料的摩擦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ZrO2陶瓷在高温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不同于常温性能,高温性能的变化较为复杂,不仅仅是机械强度发生变化,而且化学活性会增加,与周围介质的相互作用也会加剧,加速了扩散和表面解吸等等。ZrO2陶瓷的这些性能变化主要表现在: (1)氧化。ZrO2表面氧化对摩擦磨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氧化物的性能,其中

中俄能源合作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 能源(课题具体指石油和天然气)是现代工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关系到各国的安全问题,影响全球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国际关系。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俄罗斯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俄罗斯一直在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能源优势,通过实行以本国经济利益为核心的能源外交来提高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将近有二十年了,在这期间中俄能源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很多合作成果。中国与俄罗斯地理上山水相连,两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睦邻友好,是开展能源合作的坚实基础,但现实是由于两国国内以及国际上的一些因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中俄能源合作一波三折。就目前国际能源形势来看,中俄开展能源合作对两国政治经济等都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后,对中俄两国当前的能源合作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紧密联系世界能源状况,从影响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入手分析,提出几方面建议,包括中国政府的鼓励支持、创新能源合作模式、提高两国政治互信度等。由此得出结论表明:未来两国能源贸易发展前景广阔,双方应通过加深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推动能源合作。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能源合作 I

Abstract Energy (project specifically refers to oil and natural gas) is the lifeli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is related to the country's security problem, affecting global political, military, diplomatic and other variou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energy demand is growing; China's energy securi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Russian territory across the Eurasian continent,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so Russia has been in the use of the unique advantage of the sources of energ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to its economic interests as the core of energy diplomacy to improve Russi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has been nearly twenty year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has continued to move forward, and achieved a lot of cooperation results. Chinese and Russian geography be linked mountains and rivers, the two countries 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other aspects of good neighborly friendship, it i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ooperation in energy. But the reality is tha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ctors, the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twists and turns. O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energy situation, China and Russia to carry out energy cooperation, such 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hav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After consulting a lot of docu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and linked to the world energy situation, from the impact of Sino Russian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driving factors and constraints analysis,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includ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encourage support, improve the degree of political mutual trus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future of energy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broad, and the two sides should promote energy cooperation through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Key words: China; Russia; energy cooperation II

中俄能源合作获重大突破的缘由分析

中俄能源合作获重大突破的缘由分析 陆南泉 众所周知,2008年以前,中俄能源合作并不顺利。像输油管道合作项目就停留在书面或口头承诺上,并没有实际行动。直到2009年年初,中俄能源合作终于出现了重大转机。 一 2009年突破性进展的背景 2009年2月17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分别与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签署了石油贸易、管道修建等内容的多份商业协议。根据协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分别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20年长期贷款。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在今后20年里每年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1 500万吨石油,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将于2009年年底完成“太平洋管道”一期工程及自俄罗斯边境城市斯科沃罗季诺至中国边境67公里中国支线的修建。2009年4月13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在政府工作会议上批准了上述协议。据有关报道,普京在会上说:修建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至中国支线的协议,将为东西伯利亚石油销往东方创造“稳定、可靠的市场”。2009年4月21日,中俄双方副总理在北京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协议签署后,双方管道建设、原油贸易以及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随即生效。2009年4月27日,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国支线在俄罗斯阿穆尔州的斯科沃罗季诺市郊区举行了管道建设开工仪式。 应该说,这次石油领域合作协议签署并生效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大突破,并对中俄能源领域全面、长期和稳定合作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有人把这项协议称做“世纪合同”。

2009年6月17日,俄罗斯最大的独立石油生产商卢克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签署协议,将在2009年7月—2010年6月向“中石化”供应300万吨石油,中方公司将支付现金。 普京总理2009年10月访华,在中俄能源合作方面有新的进展。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又签署了一些协议。 从2009年2月17日签署协议到同年4月27日管道开工建设,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拖了十多年的输油管道问题解决了。西方在评论此事时说,中俄石油大单吸引世界眼球。应该说,25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署,确实意味着中俄能源合作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一突破性的进展缘何在2009年年初出现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第一,直接原因是,由于俄罗斯经济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出现了严重困难,特别是俄罗斯实体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衰退。在国际市场油气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下,作为俄罗斯重要产业的能源部门,如油气公司资金极度紧张。因一些石油公司当时处于严重负债状态,2008年年底,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卢克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与“THP—BP'’石油公司联名致函普京总理,请求俄罗斯政府提供贷款,以按期偿还西方银行贷款。另外,由于资金紧张,油气公司不得不减少对石油工业的投资,导致能源部门减产。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09年7月,其煤炭产量下降9.5%,天然气产量下降11.9%,只有石油产量增长1.1%。在上述情况下,俄罗斯石油公司必须寻觅新的融资渠道。中国提供250亿美元贷款,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第二,在当今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对俄罗斯来讲,通过与中国签署贷款换石油的协议,可使俄罗斯在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战略方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金融危机后,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不仅油气价格大幅度下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

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下面是详细的看人家如何叙述什么是开题报告以及怎么写: 1.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2.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 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 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 总之,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字表现,它实际上成了连接选题过程中备题、开题、审题及立题这四大环节的强有力的纽带。 在当今世界搞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的写作,即使是有名望的研究者,也不免有科研课题告吹的命运。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实例:美国科学基金会曾同时收到关于同一科研课题的两份开题报告,一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金的西博格写的;另一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一位青年研究者写的。经过专家们的认真评议,结果批准了那位无名小卒的申请,把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费拨给了他。所以,在美国,许多科学家每年几乎要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从事课题建议书(即开题报告)的起草工作。就我国情况看,关于科技工作者要写“科研开题报告”,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申请学位要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等规定,

新时期中俄能源合作问题探析

新时期中俄能源合作问题探析 人類进入21世纪,能源安全合作问题日益突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已成为大国能源合作的重要课题。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中俄能源合作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能源地缘政治意义。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新时期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条件,而且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增添了新途径。 标签:21世纪;中国;俄罗斯;能源合作 自1994年至今,中俄能源合作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1994年开启中俄石油合作,到进入21世纪后,普京出任俄罗斯总统并且开始调整俄罗斯的能源政策,中俄能源合作经历了初步发展到达稳步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问题对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是其完成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及实现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其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中俄能源合作有利于实现能源进口线路以及输出途径的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供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中国迅速发展的能源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扩大对中国的能源出口,可以有效促进俄罗斯能源出口地区的多元化和降低对欧洲能源市场的过分依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周边油气管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使沿途的能源供应国和能源消费国之间构成了一种新型的能源合作机制,为中俄能源领域的合作提供了一个互利共赢的环境,中俄能源合作更上一个台阶。 1 新时期中俄能源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俄能源合作二十多年的历程中,两国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很多合作成果,但是也遭遇重重困难,在一些方面仍存在问题。新时期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中俄两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定位不同 “能源发展战略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范围内,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综合性的能源发展方针、原则、目标规划以及带根本性的重大措施。”它建立在维护本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如果两国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则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两国的能源合作。俄罗斯全球能源战略的重心在欧洲,尽管近年来其战略开始逐渐向远东和亚太地区倾斜,但俄罗斯主要油气田都位于西西伯利亚,与中国相比距离欧洲更近,而且俄罗斯强调在稳定欧洲市场的前提下開辟亚太市场,由此俄罗斯最主要的能源出口对象仍然是欧洲方面的许多国家。对于中国,中东是中国进口能源稳定的主要通道,而俄罗斯是潜在但没有保证的近地选择。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也再次遭遇能源瓶颈的阻击,出现多种能源紧缺现象。中国希望俄罗斯能开放上游和下游产业以便于中俄可以在整个能源产业链中进行合作,但俄国并不赞同,中俄两国对此产生分歧,直到2011年才达成一致协议并建立了石油合资公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