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养生法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27
十二时辰经络养生法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是相对应的,养生可以把时辰和经络对应起来!经络的养生方法其实也是有很多种类型的。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十二时辰经络养生法【子时心脏最脆弱】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子时23:00-01:00胆经人体状况: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但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在夜间(心脏功能差)发病和死亡。
养生之道: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死亡。
家里如果有心脏病人,要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
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丑时熟睡保肝脏】时辰时间对应经络丑时01:00-03:00肝经人体状况:此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养生之道: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
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李强主任说,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睡着,还能够降虚火。
【寅时梦里深呼吸】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寅时03:00-05:00肺经人体状况: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
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
此刻肺经最旺。
而肺不好的人会经常咳嗽,就算是睡着后也会咳嗽,有些人可能在睡着后,咳得更厉害。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
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卯时记得上厕所】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卯时05:00-07:00大肠经人体状况:这是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茅房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
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摘要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介绍了经络养生法。
经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畅通与健康相关联。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以帮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
1. 引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宝库中的重要文献之一,它记载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养生方法。
其中,黄帝内经十分重视经络的健康和调养,认为经络是生命活动的重要通道。
经络的通畅与健康,对维持身体健康和防治疾病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养生知识。
2. 经络养生法概述经络养生法是根据黄帝内经的经络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它强调通过调养经络,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按照黄帝内经的理论,经络共分为十二条主要经络,分布在人体各个部位。
每条经络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与之相关的脏腑经络。
经络养生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调理饮食黄帝内经强调饮食调理对经络健康的重要性。
根据不同的经络特点和对应的脏腑,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和脏腑的平衡。
例如,经络肝经与目窗(眼睛)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摄入一些具有滋补肝经和明目作用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鱼类等,来保持肝经的健康。
2.2 经络按摩经络按摩是通过刺激经络来促进经络的通畅和血液循环的一种方法。
按摩的方式可以使用手指、手掌或特定的按摩工具,按摩时可以按照经络的走向和特点进行刺激,从而达到调和经络、消除疲劳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例如,膀胱经络的刺激点位于脊柱两侧,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点位来缓解腰痛和泌尿系统的问题。
2.3 经络运动黄帝内经认为,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经络的循环和通畅。
经络运动可以选择针对特定经络的运动方式,也可以选择全身性的运动,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改善血液流通和经络系统的运作,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十二经络具体养生法根据黄帝内经的经络理论,对于每条经络都有对应的养生法。
具体的养生法有以下几种:3.1 肺经肺经为水道之海,养生法应以润燥清肺为重点。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希望对你有用!十二经络养生法一、手太阴肺经简介: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它把生化出来的养料上注给肺脉,然后经肺输送至全身。
小贴士:寅时(凌晨3-5点)当令,肺部不好者,常在此时咳嗽/呼吸困难。
上夜班者/老年人在此时醒来,切记不可抽烟。
重点穴位:1、中府:双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下方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为云门穴,云门穴直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即为中府穴。
功效:调理肺气、治疗哮喘、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肩背疼痛等。
2、尺泽:手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调理肺气、清肺利咽、泄毒止痛。
3、孔最:手掌向上,腕横纹上方朝肱二头肌外侧9横指宽。
功效:治头痛、发热无汗、咳嗽气喘、痔疮。
4、列缺:前臂内侧前缘,桡骨茎突上方。
腕横纹上1.5寸。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尽端到达处即是。
功效:头痛,颈项不适、咽喉不适、鼻疾、齿痛、胸闷等。
5、太渊:腕横纹上,桡侧动脉搏动处。
功效:调理肺气,止咳化痰、补气。
(如有人总觉得气不够用,可常按摩此穴。
)6、少商:拇指桡侧,距拇指桡侧指甲约0.1寸。
功效:宣肺、利肺,治咽喉肿痛、咳嗽等,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
二、手阳明大肠经简介:肺脏、皮肤的守护神。
大肠主传化糟粕和主津(接小肠食物残渣,取精去粕)。
小贴士:卯时(凌晨5-7点)值班。
因大肠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最盛,若合理运用,最善消除体内热毒。
重要穴位:1、合谷:手背部,拇指食指根部交接处,肌肉最高点。
功效:治感冒、流鼻涕、头痛牙痛喉咙痛、耳鸣打嗝、眼睛疲劳等。
2、手三里:肘横纹外侧端,曲池穴下2寸。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头。
功效:腰痛,口腔溃疡,消化不良,颈淋巴结炎,肠炎等。
3、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鼻唇沟中。
功效:缓解鼻子各种症状,也可面部美容,除痘祛斑。
陈玉琴人体十二经络养生法——图文并茂,值得收藏任脉循行图[全屏欣赏]督脉循行图[全屏欣赏]膀胱经可以减肥、排毒,所以我先看这个经络。
1、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全屏欣赏]督脉旁开1.5到3寸都是膀胱经。
中医认为,身体臃肿肥胖与气郁不舒有密切关系。
大腿到臀部这段由两条经络来管理——膀胱经和胆经,膀胱经主管代谢水分,胆经负责代谢油脂,如果这两条经络阻塞不通了,体内的水液和油脂代谢不出去,堆积此处便形成赘肉,显得臃肿。
经常按摩从臀部到脚外侧这段膀胱经线路,从上到下,按摩时穴位有痛感效果好,通常是越接近足部时痛感越小。
当用指甲轻掐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痛如针刺时,膀胱经就算是打通了。
膀胱经重点在臀下殷门穴(大腿后侧正中间位置)至委中穴这段。
有两条膀胱经通路在此经过,此处聚毒最多。
若聚毒难散,体内必生瘀积肿物;若此处常通,则癌症不生,恶疾难成。
重点穴位:委中,可泄而不可补,可针而不可灸。
为刺血首选。
经络上的穴位:睛明: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疲劳。
按穴位的方法是把指甲剪平,用右手按住头,利用中指奔手按的头的方向按穴位。
也可以两边同时按。
肺俞、厥阴俞、心腧:用点按,哪个穴位敏感就多刺激哪个穴位。
按摩,拔罐,针灸,刮痧均可。
厥阴俞:治疗胸闷,预防心梗,心绞痛,冠心病。
肾俞:治疗腰痛的要穴。
用身体的感觉去量,当你肾腰酸的时候,肾脏虚弱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有些反应。
委中***:膝盖弯曲的中间。
右手用大拇指点按,左手拽住脚脖子,往上弯,这样穴位才敏感。
腰背委中求,治疗腰背酸痛,腰肌劳损还是排毒的出口,可用刺血疗法排除毒素。
承山:小腿肚子边沿的位置。
可治疗腰腿痛,痔疾。
飞扬:承山穴往外旁开三指再往下俩指。
治疗慢性腰痛的要穴。
昆仑:外踝后侧有个凹陷,这个穴很深,用手可以拨到里边有筋,你可以拨动这个筋,经常拨动昆仑穴可以降低血压。
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
对治疗腰痛也有很好的效果。
申脉:外踝边沿。
治疗腰痛的要穴。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
黄帝内经是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了十二经络养生法。
经络是人体内的重要传导通道,保持经络的畅通和协调运行对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的简要介绍:
1. 太冲养生法:太冲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点,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心悸、失眠等症状。
2. 太渊养生法:太渊是足太阴脾经的起点,按摩太渊穴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免疫力。
3. 太舌养生法:太舌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按摩太舌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4. 太冲养生法:太冲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点,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便秘、腹痛等症状。
5. 太白养生法:太白是足阳明胃经的起点,按摩太白穴可以促进消化、缓解胃痛。
6. 呉曲养生法:呉曲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起点,按摩呉曲穴可以舒缓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7. 大抻养生法:大抻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点,按摩大抻穴可以缓解腰痛、肩膀酸痛等症状。
8. 太阳养生法:太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起点,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心悸、失眠等症状。
9. 戴星养生法:戴星是足阳明胃经的起点,按摩戴星穴可以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胃痛。
10. 清冷养生法:清冷是足阳明胃经的起点,按摩清冷穴可以消除口臭、缓解口干等症状。
11. 汗竹养生法:汗竹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点,按摩汗竹穴可以促进排便、缓解便秘。
12. 阴包养生法:阴包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起点,按摩阴包穴可以缓解肩颈疼痛、头痛等症状。
以上是黄帝内经记载的十二经络养生法的简要介绍,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相应的穴位来调理身体,促进经络的畅通和健康。
但在实施时,建议找到专业的医师指导指导。
十二经络养生技巧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人体内的一种能量流动系统,负责传输气血和调节脏腑功能。
经络的通畅与否对人体的健康和养生非常重要。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十二经络的养生技巧,帮助大家保持身体健康。
1.足太阳膀胱经:可以穴位按摩来舒缓背部疼痛和调节膀胱功能。
按摩脊柱两侧的“臀肺俞”和“脾俞”穴,可以缓解背部不适和改善膀胱问题。
2.足阳明大肠经:可以进行腹部按摩来促进大肠蠕动和消化功能。
沿着腹部中线按摩,可以缓解便秘和帮助排毒。
3.手太阳小肠经:可以按摩手臂的“四白”穴位来舒缓手臂疼痛和调节消化功能。
4.手阳明胃经:可以进行胃部按摩来促进消化和缓解胃部不适。
在胃部的中心位置,用手掌按摩并轻轻按压,可以帮助胃气运行。
5.足少阳胆经:可以按摩头部的“足三里”穴位来缓解头痛和改善胆囊功能。
用手指轻轻按压太阳穴和头部两侧的“风池”穴,可以舒缓头痛和放松神经。
6.足少阴肾经:可以按摩腰部的“命门”穴位来促进肾脏功能和益肾养血。
用手指按摩腰部两侧的腰骶部,可以缓解腰酸背痛和改善肾脏问题。
7.手少阴心经:可以按摩胸部的“心俞”穴位来促进心脏功能和舒缓心悸。
用手掌按摩胸骨上方的穴位,可以改善心血不足和心悸。
8.手厥阴心包经:可以进行胸部按摩来促进心包的循环和缓解胸闷。
用手掌按摩胸骨两侧的穴位,可以促进心包的气血流动。
9.足厥阴肝经:可以进行足部按摩来缓解肝气不舒畅和改善睡眠。
用手指按摩足部的“太冲”和“行间之穴”,可以促进肝气的平衡和舒缓情绪。
10.足少阴脾经:可以进行腹部按摩来促进脾胃功能和消化吸收。
用手指按摩腹部中下方的穴位,可以缓解消化不良和调节脾胃功能。
11.手厥阴心包经:可以按摩手臂内侧的穴位来缓解手臂疼痛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用手指按摩手腕内侧的穴位,可以舒缓手臂酸痛和促进心血流通。
12.手少阳三焦经:可以进行手臂按摩来促进三焦功能和改善头晕目眩。
用手指按摩手臂的外侧,可以改善身体不适和调节三焦功能。
十二经络养生食谱1. 肝经养生食谱:- 早餐:荞麦粥,加入少许芡实和玉米,搭配一份水果沙拉。
- 午餐:红烧瘦肉,配以绿叶蔬菜和黑木耳,搭配一碗糙米饭。
- 晚餐:清炒苦瓜,配以鳕鱼片和青椒,搭配一份薏米粥。
2.心经养生食谱:- 早餐:蒸水蛋,加入鲜菇、胡萝卜和番茄,搭配一片全麦面包。
- 午餐:清炖鸡汤,加入当归和红枣,搭配香蕉和一碗糙米饭。
- 晚餐:煮熟的豆豉豆腐,配以苦瓜和香菇,搭配一份薏米粥。
3. 脾经养生食谱:- 早餐:红豆小米粥,加入山药和枸杞,搭配一份水果沙拉。
- 午餐:清炖瘦肉汤,加入白扁豆和白菜,搭配一碗糙米饭。
- 晚餐:红烧冬瓜,配以鲜虾和豆腐,搭配一份薏米粥。
4. 肺经养生食谱:- 早餐:蒸鸡蛋羹,加入木耳和冬瓜,搭配一片全麦面包。
- 午餐:红烧鲫鱼,加入胡萝卜和豆芽,搭配香蕉和一碗糙米饭。
- 晚餐:清蒸粉皮,配以鸡肉和蔬菜,搭配一份薏米粥。
5. 肾经养生食谱:- 早餐:燕麦粥,加入黑芝麻和莲子,搭配一份水果沙拉。
- 午餐:红烧猪蹄筋,加入银耳和胡萝卜,搭配一碗糙米饭。
- 晚餐:煮熟的黑木耳,配以牛肉和菠菜,搭配一份薏米粥。
6. 膀胱经养生食谱:- 早餐:黑米糕,加入银耳和红枣,搭配一片全麦面包。
- 午餐:清炖鲫鱼汤,加入山药和冬瓜,搭配香蕉和一碗糙米饭。
- 晚餐:清炒豆角,配以鸡胸肉和胡萝卜,搭配一份薏米粥。
7. 胆经养生食谱:- 早餐:红薯小米粥,加入桂圆和枸杞,搭配一份水果沙拉。
- 午餐:红烧黄花鱼,加入金针菇和白菜,搭配一碗糙米饭。
- 晚餐:清炒西兰花,配以瘦肉和木耳,搭配一份薏米粥。
二十四时辰经络养生法人体经络是传导气血的通道,与全身的健康密切相关。
文化遗产中的二十四节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探索与调理与天地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二十四时辰经络养生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立春:肝经养生立春是阳气初生之时,此刻经络尤为活跃。
肝是控制整个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脏器,因此立春时要注意肝经养护。
可以通过进行舒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或晨间操来活动肝经。
二、雨水:肺经养生雨水时节,肺经活动较为旺盛。
肺主气,调节呼吸功能,所以保护肺经尤为重要。
可以适时进行深呼吸、打开窗户通风等,以增强肺经的健康。
三、惊蛰:大肠经养生惊蛰时节,大肠经络容易受到影响。
大肠经与身体的排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要注重大肠经的养生。
可以适当加强腹部按摩、饮用温热的水等。
四、春分:胃经养生春分时节,胃经活动较为频繁。
胃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器官,因此要注意胃经的调理。
可以适量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五、清明:脾经养生清明时节,脾经容易受到影响。
脾主运化,是消化吸收的中心,因此要注重脾经的保养。
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避免生冷食物,增加消化酶的摄入,提高脾经的功能。
六、谷雨:心经养生谷雨时节,心经活动较为旺盛。
心主血脉,调节情绪,因此要注重心经的调养。
可以通过进行心理放松、规律作息等来改善心经的健康。
七、立夏:小肠经养生立夏时节,小肠经络容易受到影响。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注意小肠经的保养。
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小肠蠕动。
八、小满:膀胱经养生小满时节,膀胱经活动较为频繁。
膀胱是排尿的关键脏器,因此要注意膀胱经的调理。
可以时常排尿,避免憋尿,保持膀胱的健康。
九、芒种:肾经养生芒种时节,肾经容易受到影响。
肾主藏精,是人体生殖与生长的基础,因此要注重肾经的保护。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按摩肾促进肾经的循环。
十、夏至:心包经养生夏至时节,心包经络活跃度较高。
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直到现在,它仍然是中医学生学习的宝典。
下面是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欢迎阅读。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由于它们的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同脏腑没有直接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
奇经八脉纵横交错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①进一步密切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②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十二经脉气血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蓄以备用;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可由奇经“溢出”,给予补充。
③奇经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腑的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督脉(1)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督脉(2)基本功能督,有总管、统率的意思。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所以又称为“阳脉之海”。
其次,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和肾有密切关系。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任脉:(1)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处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2)基本功能任,有担任、任受的意思。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所以又称“阴脉之海”。
任,又与“妊”意义相通。
其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称“任主胞胎”。
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冲脉(1)循行部位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与足少阴经相并,挾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任脉(2)基本功能冲,有要冲的意思。
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子午流注十二经络时辰养生法什么是子午流注呢?子午流注是古代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自然规律,是根据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节律观念,高屋建瓴,因势利导,因时、因地、因病、因人制宜,把握病机,从而合理调整气血神志,调理脏腑气血阴阳,激发其正气和心身活力,恢复和改善人体健康状态。
它可以根据一日十二时辰之中人体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节奏、时相特性等,因时因病因人,有效集成和优化用药处方、针刺、艾灸、拔罐、推拿等手段,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我们现代人把一天分为24个小时,而在中国古代人们则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子午流注的子午就是指时辰而言,子是子时,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午是午时,就是上午11点到下午13点。
“流”、“注”两字,是指人体气血的运动变化的状态。
“流”是流动的意思,“注”是灌注的意思。
这里具体是指将人体的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比作水流。
那么,气血在经脉中是怎么流动的呢?古人认为是按照“井荥输经合”的顺序流动的。
那么“井荥输经合”又是什么意思呢?十二经脉从四肢末端至肘或膝方向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总称“五腧”。
这是以自然界中水流的大小来形容各经脉气血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气血从四肢末端向上到达头、面、躯干,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
同时结合标本根结理论,将“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的顺序从四肢像肘膝方向排列,以出井、流荥、注输、行经、入合作喻。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为经气所出,像水的源头;“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像刚出的泉水微流;“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经气渐盛;“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入湖海,经气充盛合于脏腑。
《内经·灵枢》上说:“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