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除尘器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工业通风除尘用旋风除尘器的选择计算1 引言旋风除尘器(简称旋风器)与其他除尘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维护管理方便以及适用面宽的特点。
旋风器适用于工业炉窑烟气除尘和工厂通风除尘;工业气力输送系统气固两相分离与物料气力烘干回收。
高性能的旋风器对于输送、破碎、卸料、包装、清扫等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含尘气体除尘效率可以达到95%~98%,对于燃煤炉窑产笺烟尘除尘效率可以达到92%~95%。
旋风器亦可以作为高浓度除尘系统的预除尘器,与其他类型高效除尘器合用。
旋风器具有可以适宜和于高温高压含尘气体除尘的特点。
旋风器的类型有切流反转式、轴流反转式、直流式等。
工厂通风除尘使用的主要是切流反转式旋风器。
2 旋风器结构2.1 单体基本结构单体基本结构参见图1,含尘气体通过进口起旋器产生旋转气流,粉尘在离心力作用下脱离气流和筒锥体边壁运动,到达壁附近的粉尘在气流的作用下进入收尘灰斗,去除了粉尘的气体汇向轴心区域由排气芯管排出。
图1 旋风器结构示意图2.2 结构改进措施旋风器在长期使用中,为了达到低阻高效性能其结构不断进行改进,改进措施主要有:(1)进气通道由切向进气改为回转通道进气,通过改变含尘气体的浓度分布、减少短路流排尘量。
回转通道在90°左右时阻力较小。
(2)把传统的单进口改为多进口,有效地改进旋转流气流偏心,同时旋风器阻力显著下降。
(3)在筒锥体上加排尘通道,防止到达壁面的粉尘二次返混。
(4)采用锥体下部装有二次分离装置(反射屏或中间小灰斗)防止收尘二次返混。
(5)排气芯管上部加装二次分离器,利用排气强旋转流进行微细粉尘的二次分离,对捕集短路粉尘极为有效。
(6)在筒锥体分离空间加装减阻件降阻,等。
2.3 组合技术处理气体量较大时,可以采用多个旋风器单体进行并联组合。
(1)多筒组合:多筒组合可以采用分支并联和环状并联方式,见图2。
组合技术的关键在于含尘气流分配的均匀性和防止气流串流。
分支并联一般采用双旋风器、四旋风器方式。
目录1 设计背景 (2)1.1 除尘设计的有关标准 (2)1.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分类和分级 (2)1.2 旋风除尘器简介 (3)1.3 旋风除尘器工作原理 (4)1.4 旋风除尘器中的流场 (5)1.4.1 切向速度 (5)1.4.2 径向速度 (5)1.5 离心分离理论 (6)1.5.1 转圈理论(沉降分离理论) (6)1.5.2 筛分理论(平衡轨道理论) (6)1.5.3 边界层分离理论 (7)2 设计计算部分 (7)2.1 单个旋风除尘器的选择计算 (7)2.1.1 工作状况下的气体流量 (7)2.1.2 除尘器型号的选择与相关参数计算(参见书本P177表6—3) (7)2.1.3 求d C(分割直径) (8)2.1.4 计算压力损失 (9)2.1.5 分级除尘效率 (9)2.1.6 总除尘效率 (9)2.2 两个旋风除尘器并联 (9)2.2.1 工作状态下的气体流量 (9)2.2.2 除尘器型号的选择与相关参数计算(参见书本P177表6—3) (10)2.2.3 求d C(分割直径) (10)2.2.4 计算压力损失 (11)2.2.5 分级除尘效率 (11)2.2.6 总除尘效率 (11)3 设计总结 (11)参考文献 (12)回转窑石膏粉尘旋风除尘器工艺设计[摘要]:旋风除尘器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行业除尘系统中,本设计针对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影响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的因素,介绍了旋风除尘器内部流场和除尘机理。
针对旋风除尘器除尘效率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现有改进方案,指出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前人的改进思路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以提高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为进一步挖掘旋风除尘器的潜在性能开辟新的思路。
简要地设计了一款旋风除尘器,并在学习中慢慢摸索。
[关键词]: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分离效率改进方案1 设计背景1.1 除尘设计的有关标准1.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分类和分级⑴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旋风除尘器图 4-4 旋风除尘器图4—5考虑一位于点(r,θ)处的流体微元,如图4—5所示,在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只有正压力作用在微元上,流动是二维的,单位厚度微元的质量为:ρrdrdθdm=而粒子的加速度为:r va 2=则 dp rd r v rdrd θθρ=⋅2收集效率公式为⎥⎦⎤⎢⎣⎡--=-=ϕπηθn v v N N r 2exp 1101 (1)极限粒径p d dc ≤= (2)径向速度rv d v p p r2218θμρ= (3)p p rd rv v 5.115.05.02)152(μρρθ= (4) 切向速度21ln()Qv v ra r r θ== (5)n=h/a (6)φ=b/r 2 (7)r 2为筒体的半径式(2)是收集效率公式的应用条件, 计算旋风器的收集效率时,对小于极限粒径的粒子径向运动速度v r 按式(3)计算,对大于极限粒径的粒子运动速度v r 按(4)计算,这样,对任何粒径的粒子,均可按式(1)计算收集效率。
例.已知D=120mm ,进口切线速度v θ=15m/s,n=2.5,φ=0.40,μ=1.8x10-5Pas; ρp =2500kg/m 3; ρp =1.2kg/ m 3。
计算旋风器的收集效率。
解:由式(1)计算的分级效率见图4-8中曲线3,而图4-8中的实线为实测曲线。
由图4-8可知,对于细小粒子,实际效率高于理论效率;对于较大粒子,实际效率低于理论效率。
前者是由于细小粒子发生凝并的缘故,后者是由于大粒子的回跳,降低了收集的效率。
旋风除尘器的主要几何尺寸对其阻力影响很大,正确选择旋风器的主要尺寸,可以大大降低阻力从而减小能量消耗。
要做到正确选择,必须首先搞清楚旋风器的主要几何尺寸与其阻力之间的内在规律。
旋风除尘器内部气流的运动是比较复杂的,目前我们还不能准确地从理论上推导出描述旋风器阻力的公式,因而不得不采用半经验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图 4-8 旋风器的分级效率旋风除尘器的阻力与其进口速度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描述:△P=ξv 2ρ/2 (8)式中 ζ——阻力系数;ρ——空气的密度。
1.1、工作原理⑴气流的运动普通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气流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转运动:外涡旋;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旋转气流在锥体底部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内涡旋;气流运动包括切向、轴向和径向: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
图1⑵尘粒的运动:切向速度决定气流质点离心力大小,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渐移向外壁;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上涡旋-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高速旋转时,一部分气流带着细小的尘粒沿筒壁旋转向上,到达顶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转向下,最后从排出管排出。
1.2、影响旋风器性能的因素⑴二次效应-被捕集粒子的重新进入气流在较小粒径区间内,理应逸出的粒子由于聚集或被较大尘粒撞向壁面而脱离气流获得捕集,实际效率高于理论效率;在较大粒径区间,粒子被反弹回气流或沉积的尘粒被重新吹起,实际效率低于理论效率;通过环状雾化器将水喷淋在旋风除尘器内壁上,能有效地控制二次效应;临界入口速度。
⑵比例尺寸在相同的切向速度下,筒体直径愈小,离心力愈大,除尘效率愈高;筒体直径过小,粒子容易逃逸,效率下降;锥体适当加长,对提高除尘效率有利;排出管直径愈少分割直径愈小,即除尘效率愈高;直径太小,压力降增加,一般取排出管直径d e=(0.6~0.8)D;特征长度(natural length)-亚历山大公式:排气管的下部至气流下降的最低点的距离旋风除尘器排出管以下部分的长度应当接近或等于l ,筒体和锥体的总高度以不大于5倍的筒体直径为宜。
⑶运行系统的密闭性,尤其是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特别重要,运行中要特别注意。
在不漏风的情况下进行正常排灰 ⑷ 烟尘的物理性质气体的密度和粘度、尘粒的大小和比重、烟气含尘浓度 ⑸操作变量提高烟气入口流速,旋风除尘器分割直径变小,除尘器性能改善 ;入口流速过大,已沉积的粒子有可能再次被吹起,重新卷入气流中,除尘效率下降;效率最高时的入口速度,一般在10-25m/s 范围。
---------------------------------------------------------------最新资料推荐------------------------------------------------------1 / 10旋风除尘器原理介绍及计算1、 、 重力沉降室 特点 除尘效率:40% %~ ~70 % 优点:简单 、 投资少 、 易维护 缺点:占地大 , 除尘效率低 应用:初级除尘 复 习 2、 、 重力沉降室 设计注意事项 1 1 .保证粉尘能沉降,L L 足够长; 2 2 . 气流在沉降室的停留时间要大于尘粒沉降所需的时间; ; 3 3 . 能 100% % 沉降的最小粒径 (临界粒径 )。
沉降室内的气流速度 V 要根据尘粒的密度和粒径确定,一般为 0.3 ~ 2m/s 。
多层沉降室 1. 锥形阀;2. 清灰孔;3. 隔板 3.2 旋风除尘器 一、 工作原理 六、 旋风除尘器的设计 二、 旋风除尘器特点 三、旋风除尘器的性能指标 五、 旋风除尘器的类型 四、 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因素 一、工作原理: :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 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 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 , 用来分离粒径 大于5 510 m m 的尘粒 。
工业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
1 1 、 旋风除尘器结构 普通旋风除尘器是由以下等部分组成排气管 进气管 筒体 锥体 旋风除尘器组 22 、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外涡旋内涡旋上涡旋含尘气流由进口沿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后,沿器壁由上而下作旋转运动,这股旋转向下的气流称为外涡旋(外涡流)。
外涡旋到达锥体底部转而沿轴心向上旋转,最后经排出管排出。
这股向上旋转的气流称为内涡旋(内涡流)。
带着细尘粒一部分气流沿外壁面旋转向上,到达顶部后,再沿排出管旋转向下,从排出管排出。
这股旋转向上的气流称为上涡旋。
3 3 、旋风除尘器原理示意图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低,操作维修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可用于各种材料制造,能用于高温、高压及腐蚀性气体,并可回收干颗粒物。
旋风除尘器效率计算公式
旋风除尘器的效率通常通过收集器效率和分离器效率来计算。
收集器效率是指除尘器中集尘器收集颗粒物的能力,分离器效率是指除尘器中分离颗粒物与气体的能力。
收集器效率(ηc)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ηc = (1 - x/y) * 100%
其中,x是除尘器出口处的颗粒物质量浓度,y是进口处的颗粒物质量浓度。
分离器效率(ηs)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
ηs = (1 - u/v) * 100%
其中,u是除尘器出口处的颗粒物体积浓度,v是进口处的颗粒物体积浓度。
综合效率可以通过收集器效率和分离器效率来计算:
η = ηc * ηs
除了以上的效率计算公式,还可以根据除尘器的气体流速、颗粒物大小和形状、设备的设计规格和操作参数等因素来拓展效率计算公式。
例如,根据颗粒物在除尘器内的沉降速度、离心力等因素来计算除尘器的效率,或者根据颗粒物与气体的相对速度来计算效率等。
不同的除尘器类型和工作条件可能需要不同的效率计算方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习设计说明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姓名:学号:2014011321旋风除尘器设计计算1、前言介绍: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用来分离粒径大于5—10μm以上的的颗粒物。
工业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特点: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低,操作维修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可用于各种材料制造,能用于高温、高压及腐蚀性气体,并可回收干颗粒物。
优点:效率80%左右,捕集<5μm颗粒的效率不高,一般作预除尘用。
类型:除尘器的结构形式按进气方式可分为直入式、蜗壳式和轴向进入式;按气流组织分类有回流式、直流式、平流式和旋流式多种2、工作原理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尘粒从合尘气流中分离出来的除尘装置。
旋风除尘器内气流与尘粒的运动概况:旋转气流的绝大部分沿器壁自圆简体,呈螺旋状由上向下向圆锥体底部运动,形成下降的外旋含尘气流,在强烈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器壁,尘粒一旦与器壁接触,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的动量和自身的重力沿壁面下落进入集灰斗。
旋转下降的气流在到达圆锥体底部后.沿除尘器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上升的内旋气流,并由除尘器的排气管排出。
自进气口流人的另一小部分气流,则向旋风除尘器顶盖处流动,然后沿排气管外侧向下流动,当达到排气管下端时,即反转向上随上升的中心气流一同从诽气管排出,分散在其中的尘粒也随同被带走。
3、影响旋风器性能的因素⑴二次效应-被捕集粒子的重新进入气流在较小粒径区间内,理应逸出的粒子由于聚集或被较大尘粒撞向壁面而脱离气流获得捕集,实际效率高于理论效率;在较大粒径区间,粒子被反弹回气流或沉积的尘粒被重新吹起,实际效率低于理论效率;通过环状雾化器将水喷淋在旋风除尘器内壁上,能有效地控制二次效应;临界入口速度。
⑵比例尺寸在相同的切向速度下,筒体直径愈小,离心力愈大,除尘效率愈高;筒体直径过小,粒子容易逃逸,效率下降;锥体适当加长,对提高除尘效率有利;排出管直径愈少分割直径愈小,即除尘效率愈高;直径太小,压力降增加,一般取排出管直径de=(0.6~0.8)D;特征长度-亚历山大公式:排气管的下部至气流下降的最低点的距离,旋风除尘器排出管以下部分的长度应当接近或等于l,筒体和锥体的总高度以不大于5倍的筒体直径为宜。
旋风惰性除尘器计算公式引言。
在工业生产中,粉尘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质,它不仅影响了生产环境的清洁度,还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因此,除尘器的使用变得至关重要。
旋风惰性除尘器是一种常见的除尘设备,它通过离心力和惯性力将粉尘分离出来,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
在设计和使用旋风惰性除尘器时,需要考虑到各种参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计算公式。
本文将介绍旋风惰性除尘器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旋风惰性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旋风惰性除尘器是一种利用气体旋转运动和离心力将粉尘分离出来的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含有粉尘的气体通过旋风惰性除尘器时,由于设备内部的结构设计,气体被迫产生旋转运动。
在旋转过程中,粉尘由于惯性作用,会沿着气体的旋转方向向外运动,最终被分离出来,而干净的气体则从旋风惰性除尘器的出口排出。
这种工作原理使得旋风惰性除尘器能够高效地去除粉尘,成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除尘设备之一。
旋风惰性除尘器的计算公式。
旋风惰性除尘器的计算公式是设计和使用该设备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下面将介绍旋风惰性除尘器的主要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1. 旋风惰性除尘器的分离效率计算公式。
旋风惰性除尘器的分离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设备能够去除的粉尘的比例。
分离效率通常用η表示,其计算公式为:η = (1 (1 (R / D))^2) 100%。
其中,R表示旋风惰性除尘器的半径,D表示旋风惰性除尘器的直径。
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出旋风惰性除尘器的分离效率,从而评估设备的除尘效果。
2. 旋风惰性除尘器的压降计算公式。
旋风惰性除尘器的压降是指气体通过设备时产生的压力损失,通常用ΔP表示。
压降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能耗。
旋风惰性除尘器的压降计算公式为:ΔP = K (V^2 / (2 g)) + (f L V^2) / (2 g D)。
其中,K表示旋风惰性除尘器的阻力系数,V表示气体的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f表示摩擦系数,L表示旋风惰性除尘器的长度,D表示旋风惰性除尘器的直径。
1.1、工作原理⑴气流的运动普通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气流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转运动:外涡旋;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旋转气流在锥体底部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内涡旋;气流运动包括切向、轴向和径向: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
图1⑵尘粒的运动:切向速度决定气流质点离心力大小,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渐移向外壁;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上涡旋-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高速旋转时,一部分气流带着细小的尘粒沿筒壁旋转向上,到达顶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转向下,最后从排出管排出。
1.2、影响旋风器性能的因素⑴二次效应-被捕集粒子的重新进入气流在较小粒径区间内,理应逸出的粒子由于聚集或被较大尘粒撞向壁面而脱离气流获得捕集,实际效率高于理论效率;在较大粒径区间,粒子被反弹回气流或沉积的尘粒被重新吹起,实际效率低于理论效率;通过环状雾化器将水喷淋在旋风除尘器内壁上,能有效地控制二次效应;临界入口速度。
⑵比例尺寸在相同的切向速度下,筒体直径愈小,离心力愈大,除尘效率愈高;筒体直径过小,粒子容易逃逸,效率下降;锥体适当加长,对提高除尘效率有利;排出管直径愈少分割直径愈小,即除尘效率愈高;直径太小,压力降增加,一般取排出管直径d e=(0.6~0.8)D;特征长度(natural length)-亚历山大公式:排气管的下部至气流下降的最低点的距离旋风除尘器排出管以下部分的长度应当接近或等于l ,筒体和锥体的总高度以不大于5倍的筒体直径为宜。
⑶运行系统的密闭性,尤其是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特别重要,运行中要特别注意。
在不漏风的情况下进行正常排灰 ⑷ 烟尘的物理性质气体的密度和粘度、尘粒的大小和比重、烟气含尘浓度 ⑸操作变量提高烟气入口流速,旋风除尘器分割直径变小,除尘器性能改善 ;入口流速过大,已沉积的粒子有可能再次被吹起,重新卷入气流中,除尘效率下降;效率最高时的入口速度,一般在10-25m/s 范围。
谈旋风除尘器尺寸关联与阻力计算胡宝林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的惯性离心力将灰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干式净化除尘设备,所以也称作离心除尘器或沙克龙除尘器(cyclone)。
旋风除尘器的发明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制作技术已很成熟,各部分的尺寸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除尘器主要由进口、筒体、锥体和排风口组成,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实用阻力计算公式。
由于它结构简单、安全防火、制作和运行成本 以上的粉尘净化效率高于90%,得到普遍推广,多年来在棉花加工厂低,对10m除尘系统中广泛应用。
棉花加工厂主要靠气力输送,含尘废气很多,一般需要配置旋风除尘器80~100个,但除尘效率较低、性能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生产线设计人员只注重主机设备而忽视通风除尘器系统设计。
二是有些具体制作人员文化水平低、缺乏理论基础、不具备设计计算能力、仅凭师傅传授的一点经验数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出现了通风除尘系统漏风大、阻力大、能耗大、效率低等问题。
除尘器效率低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也会影响气力输送系统正常运行,其风量、风压与气力输送管网系统密切相关。
因此,本文将从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各部尺寸关联,并以常见的下旋55型和60型旋风除尘器为例进行尺寸计算和阻力计算。
一、工作原理含尘气流由切向进口进入除尘器后,沿筒体和锥体内壁自上而下做高速旋转运动,向下旋转的气流称为外涡旋。
外涡旋到达锥体底部后,转而向上,沿轴心向上旋转,向上旋转的气流叫内涡旋,最后经排风管排出。
气流做旋转运动时,尘粒在惯性离心力的推动下,向气流形成的旋转体外援移动,当到达内壁边缘时,粉尘颗粒会与内壁接触释放能量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壁面滑落到底部的出杂口。
如图一所示。
图一旋风除尘器工作原理示意图气流从顶部向下旋转时,顶部压力下降,部分气流会带着细小尘粒沿外缘旋转向上,到达顶部后再沿排风管外壁旋转向下,经排风管排除,这部分旋转气流称为上涡旋。
显然上涡旋的存在会影响除尘效率,应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