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除尘器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19.46 KB
- 文档页数:13
旋风除尘器方案1. 引言空气中的污染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除尘器是一种用于过滤空气中颗粒物的设备,旋风除尘器是其中一种常用的除尘器类型。
本文将介绍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优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案设计。
2. 旋风除尘器工作原理旋风除尘器利用离心力原理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分离出来。
其工作原理如下:1.空气进入旋风除尘器后,经过导流器进入圆柱形的腔体。
2.腔体内的空气开始旋转,并形成一个旋风状的气流。
3.由于旋转过程中,颗粒物具有较大的质量,会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沉积到腔体的壁面上。
4.净化后的空气从腔体的顶部中心位置被排出。
3. 旋风除尘器的优点与其他类型的除尘器相比,旋风除尘器具有以下几个优点:•简单而紧凑的结构:旋风除尘器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适合在空间有限的场所安装。
•低能耗:旋风除尘器不需要额外的能源,仅依靠气流旋转就可以完成颗粒物的分离,因此能耗较低。
•适用性强:旋风除尘器可以处理高温、高湿度和高含尘浓度的空气,适用范围广。
4. 旋风除尘器方案设计在设计旋风除尘器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4.1. 预处理系统在旋风除尘器之前,可以增加一个预处理系统,用于去除大颗粒的杂质。
这样可以提高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4.2. 旋风腔体尺寸旋风腔体的尺寸直接影响到除尘效率和处理能力。
腔体的大小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通常应根据空气流量、排放要求和除尘效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4.3. 腔体材料选择旋风腔体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材料有碳钢、不锈钢和橡胶内衬等,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提高旋风除尘器的使用寿命。
4.4. 排放系统设计除尘后的空气需要进行排放处理,排放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处理量、净化效果和环保要求。
常见的排放系统包括直排和循环排放两种。
5. 结论旋风除尘器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除尘设备,能够有效分离空气中的颗粒物。
其简单而紧凑的结构、低能耗和广泛的适用性使其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1.1、工作原理⑴气流的运动普通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气流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转运动:外涡旋;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旋转气流在锥体底部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内涡旋;气流运动包括切向、轴向和径向: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
图1⑵尘粒的运动:切向速度决定气流质点离心力大小,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渐移向外壁;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上涡旋-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高速旋转时,一部分气流带着细小的尘粒沿筒壁旋转向上,到达顶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转向下,最后从排出管排出。
1.2、影响旋风器性能的因素⑴二次效应-被捕集粒子的重新进入气流在较小粒径区间内,理应逸出的粒子由于聚集或被较大尘粒撞向壁面而脱离气流获得捕集,实际效率高于理论效率;在较大粒径区间,粒子被反弹回气流或沉积的尘粒被重新吹起,实际效率低于理论效率;通过环状雾化器将水喷淋在旋风除尘器内壁上,能有效地控制二次效应;临界入口速度。
⑵比例尺寸在相同的切向速度下,筒体直径愈小,离心力愈大,除尘效率愈高;筒体直径过小,粒子容易逃逸,效率下降;锥体适当加长,对提高除尘效率有利;排出管直径愈少分割直径愈小,即除尘效率愈高;直径太小,压力降增加,一般取排出管直径d e=(0.6~0.8)D;特征长度(natural length)-亚历山大公式:排气管的下部至气流下降的最低点的距离旋风除尘器排出管以下部分的长度应当接近或等于l ,筒体和锥体的总高度以不大于5倍的筒体直径为宜。
⑶运行系统的密闭性,尤其是除尘器下部的严密性:特别重要,运行中要特别注意。
在不漏风的情况下进行正常排灰 ⑷ 烟尘的物理性质气体的密度和粘度、尘粒的大小和比重、烟气含尘浓度 ⑸操作变量提高烟气入口流速,旋风除尘器分割直径变小,除尘器性能改善 ;入口流速过大,已沉积的粒子有可能再次被吹起,重新卷入气流中,除尘效率下降;效率最高时的入口速度,一般在10-25m/s 范围。
旋风式除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旋风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结构组成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旋风式除尘器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及适用范围。
3. 学生了解并掌握与旋风除尘相关的流体力学基础概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旋风式除尘器的设计参数,并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旋风式除尘器的除尘效果,提出优化措施。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和文字,展示旋风式除尘器的性能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旋风式除尘技术,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激发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养成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物理学科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旋风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 流体力学基础:气流运动规律、离心力、压力差等。
- 旋风式除尘器的结构设计参数:直径、高度、进口风速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中的第2节“旋风式除尘技术”。
2. 实践操作:- 旋风式除尘器模型制作与实验。
-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评估除尘效率。
- 设计优化方案,提高旋风式除尘器性能。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旋风式除尘器工作原理及应用介绍。
- 第二课时:流体力学基础概念讲解,旋风式除尘器设计参数分析。
- 第三课时:实践操作,旋风式除尘器模型制作与实验。
旋风除尘设计方案旋风除尘设计方案旋风除尘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除尘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
下面是一个旋风除尘器的设计方案:一、工作原理旋风除尘器利用离心力将粉尘分离出来。
工作时,含有粉尘的气体进入旋风除尘器,通过旋风除尘器内部的旋风叶片的作用,气体呈螺旋状流动,形成离心力。
由于粉尘颗粒的质量较重,它们受到离心力的影响,被分离出来并沉降到底部的灰斗中。
经过除尘处理的气体从旋风除尘器的顶部排出。
二、设计参数1. 气体流量: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流量进行确定。
2. 气体温度:旋风除尘器的材料和结构应能够适应气体的高温和低温。
3. 气体含尘浓度: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气体中粉尘的含量进行确定。
4. 除尘效率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要求确定。
三、设计方案1. 材料选择:旋风除尘器的主要构件应选用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如不锈钢、玻璃钢等。
2. 结构设计: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应合理,方便维护和清洁。
3. 出灰装置设计:设计一个有效的出灰装置,确保粉尘可以及时排出。
4. 工艺流程设计: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对除尘设备的要求,确定旋风除尘器的位置、排气管道等。
四、设备运行维护1. 启动前检查旋风除尘器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2. 定期清理除尘器内部的粉尘,避免积灰影响除尘效果。
3. 定期检查旋风除尘器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 注意旋风除尘器的安全问题,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火灾等事故。
通过合理设计和有效运行维护,旋风除尘器可以有效地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除去,提高了生产环境的清洁度,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 . .. . .设计工程:旋风除尘器的设计设计者:班级:座号:一、设计题目*工厂一台锅炉,风量10000立方米∕小时,烟气温度573℃,粉尘密度4.5克∕立方米,烟尘密度2000千克∕立方米,573K时空气粘度u=2.9*10-5pa经测试,粉尘粒径分布如表1所示。
要求经除尘装置后粉尘排放浓度为0.8克∕立方米,压力损失ΔP不大于2000Pa,v=23m/s。
烟尘粒度分布根据以上数据设计一旋风除尘器.. .专二、选取旋风除尘器理由及选择的型号1.其他除尘器的特点〔1〕重力沉降室是使含尘气流中的尘粒借助重力作用自然沉降来到达净化气体的目的的装置。
这种装置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施工容易〔可以用砖砌或用钢板焊制〕、维护管理方便、阻力小〔一般50-150Pa〕等优点,但由于它体积大,除尘效率低〔一般只有40%-50%〕,适于捕集大于μ粉尘粒子,故一般只用于多级除尘系统中的第一级除尘。
50m〔2〕惯性除尘器是利用尘粒在运动中惯性力大于气体惯性力的作用,将尘粒从含尘气体中别离出来的设备。
这种除尘器构造简单、阻力较小、但除尘效率较低,一般常用于一级除尘。
惯性除尘器用于净化密度和粒μ以上的粗尘粒〕的金属或矿物性粉尘,具有较高径较大〔捕集10-20m的除尘效率。
对于黏结性和纤维性粉尘,因其易堵塞,故不宜采用。
〔3〕电除尘器是含尘气体在通过高压电场进展电离的过程中,是尘粒荷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尘粒趁机在集尘板上,将尘粒从含尘气体中别离出来的一种除尘设备。
其与其他除尘器的根本区别在于,别离力直接作用在粒子上,因此具有耗能小、气流阻力小的特点。
其主要优点有压力损失小、处理烟气量大、耗能低、对粉尘具有很高的捕集效率和可在高温或强腐蚀性气体下操作。
但其缺点为一次性投资大、安装精度要求高和需要调节比电阻。
〔4〕湿式除尘器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粒径增大的装置。
它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占地面积小、操作及维修方便和净化效率高等优点,能处理高温、高湿的气流,将着火、爆炸的可能减至最低。
《旋风除尘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旋风除尘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旋风除尘器的选型原则和设计要点,了解不同类型旋风除尘器的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分析旋风除尘器的性能参数,如除尘效率、压力损失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图,并进行简单的结构分析。
2.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测试旋风除尘器的性能,并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优化旋风除尘器的结构,提高除尘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旋风除尘器在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工程责任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在探索旋风除尘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物理学科拓展课程,结合工程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旋风除尘器的基本概念,介绍其在环保和工业领域的应用,阐述学习旋风除尘器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保护设备2. 讲解旋风除尘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类,分析不同类型旋风除尘器的特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保护设备,第三节 除尘器3. 学习旋风除尘器的选型原则、设计方法和性能评估指标,如除尘效率、压力损失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环境保护设备,第四节 除尘器的设计与选型4. 通过CAD软件教学,指导学生绘制旋风除尘器结构图,并进行简单的结构分析。
旋风除尘器cad结构图纸设计及技术参数旋风除尘器 CAD 结构图纸设计及技术参数一、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所产生的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含尘气体由进气管进入旋风除尘器的圆筒部分,形成旋转气流。
气流中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器壁,并沿壁面下滑落入灰斗。
净化后的气体则由排气管排出。
二、CAD 结构图纸设计1、筒体设计旋风除尘器的筒体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在 CAD 设计中,需要根据处理气量、粉尘特性等因素确定筒体的直径和高度。
一般来说,筒体直径越大,处理能力越强,但过大的直径会导致气流速度降低,影响分离效果。
2、进气管设计进气管的形状和尺寸对旋风除尘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进气管有切向进气管和轴向进气管。
切向进气管能够使气流产生较强的旋转运动,但阻力较大;轴向进气管阻力较小,但旋转效果相对较弱。
在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两者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进气管类型和尺寸。
3、排气管设计排气管位于旋风除尘器的顶部,其直径和插入深度会影响净化后气体的排出和粉尘的二次夹带。
排气管直径过小会导致阻力增加,过大则会降低分离效率。
排气管插入深度过浅容易引起粉尘的二次夹带,过深则会增加阻力。
4、灰斗设计灰斗用于收集分离下来的粉尘,其形状和尺寸应保证粉尘能够顺利排出,避免堆积。
同时,为了防止粉尘在灰斗内搭桥,灰斗的壁面应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在进行 CAD 结构图纸设计时,需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密封性能,确保旋风除尘器的整体结构稳固、气密。
三、技术参数1、处理气量处理气量是旋风除尘器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决定了设备的尺寸和性能。
处理气量通常根据生产工艺中的粉尘产生量和排放要求来确定。
2、分离效率分离效率是衡量旋风除尘器性能的关键指标。
它表示被分离出来的粉尘质量与进入除尘器的粉尘质量之比。
分离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筒体直径、进气管形状、气流速度等。
3、压力损失压力损失是指气体通过旋风除尘器时所产生的压力降。
✧ 设计步骤✧ 主要包括类型、筒体直径及个数等参数确定。
1、确定处理量:32000压力损失✧ 2、选择除尘器类型:自己设计✧ 3、确定除尘器直径:高效旋风除尘器:D<900mm大流量旋风除尘器:D ≈1.2~3.6m锥体高度比筒体高度更重要一般圆筒高度H1=(1.5~2.0)D 锥体高度H2=(2~3.5)D锥体段高度与锥角(20~30°)与排灰口直径有关✧ 4、效率与压损核算总阻力=进口阻力+旋涡流场阻力+排气管阻力 ✧ 结果:入口风速一般在15~25m/s ✧ ✧(212PaP g υξρ=∆其中: —气体密度,kg/m3;v —入口气速,m/s ; —局部阻力系数根据雷思—利希特模式:])(6931.0[-exp -111i +⨯=n cp d d η可求出除尘器对不同粒径的离子的去除效率。
进气方式(1)切向:最普通、使用相对较多(2)螺旋面:与水平呈近似10°向下,有利于气体向下作倾斜的运动,并避免相邻螺旋的干扰,应小于15 °,一般取β≈11 ° (3)渐开线(蜗壳):进气径向减薄,减少对内部气流的干扰和撞击,加大了进口与排气管的距离,同时减少阻力20%~30%,其中以180 °为佳(4)轴向:最大限度减少进气与旋转气流间的干扰,提高效率进气管断面形式✧矩形b/h越小,入口气流径向越薄,尘粒移向器壁的路程越短,h/b=2左右h/b=2~3,b=(0.2~0.25)D,h=(0.4~0.75)D✧相对断面比=筒体断面积/进口断面积高效旋风除尘器:K=6~13.5普通旋风除尘器:K=4~6大流量旋风除尘器:K<3排气管✧排气管的直径越小,压损越大,效率越高de=(0.3~0.65)D✧排气管的切入深度过大,表面摩擦增加,上涡流空间增大✧排气管的切入深度过小或者不切入,正常旋流发生弯曲或不稳定,粉尘逃逸可能性增大切入深度> 0.8进气口高度气体在排气管内剧烈旋转,排气管末端设计成蜗壳状可减小能量损失✧6、并联使用?:✧应采用相同型号旋风除尘器,并需合理的设计风管,使每个除尘器处理量相等,避免串流;或为每个除尘器单独设置集尘箱✧7、串联使用:✧一般不宜串联使用:必须串联时,应采用不同性能旋尘器,低效者置于前端集灰斗的设计集灰斗是完成气固两相介质分离的最终环节,安装于除尘器锥体处,气流非常接近高湍流,而粉尘也正是由此排出,因此,二次夹带的机会也就更多,在则,旋流核心为负压,如果设计不当,造成灰斗漏气,就会使粉尘的二次飞扬加剧,严重影响除尘效率。
旋风除尘器设计计算说明书1、旋风除尘器简介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用来分离粒径大于5—10μm以上的的颗粒物。
工业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特点: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低,操作维修方便,压力损失中等,动力消耗不大,可用于各种材料制造,能用于高温、高压及腐蚀性气体,并可回收干颗粒物。
优点:效率80%左右,捕集<5μm颗粒的效率不高,一般作预除尘用。
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形式按进气方式可分为直入式、蜗壳式和轴向进入式;按气流组织分类有回流式、直流式、平流式和旋流式多种1.1 工作原理(1)气流的运动普通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气流沿外壁由上向下旋转运动:外涡旋;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旋转气流在锥体底部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内涡旋;气流运动包括切向、轴向和径向: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
图1(2)尘粒的运动:切向速度决定气流质点离心力大小,颗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渐移向外壁;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上涡旋-气流从除尘器顶部向下高速旋转时,一部分气流带着细小的尘粒沿筒壁旋转向上,到达顶部后,再沿排出管外壁旋转向下,最后从排出管排出。
1.2 影响旋风器性能的因素(2)二次效应-被捕集粒子的重新进入气流在较小粒径区间内,理应逸出的粒子由于聚集或被较大尘粒撞向壁面而脱离气流获得捕集,实际效率高于理论效率;在较大粒径区间,粒子被反弹回气流或沉积的尘粒被重新吹起,实际效率低于理论效率;通过环状雾化器将水喷淋在旋风除尘器内壁上,能有效地控制二次效应;临界入口速度。
(2)比例尺寸在相同的切向速度下,筒体直径愈小,离心力愈大,除尘效率愈高;筒体直径过小,粒子容易逃逸,效率下降;锥体适当加长,对提高除尘效率有利;排出管直径愈少分割直径愈小,即除尘效率愈高;直径太小,压力降增加,一般取排出管直径d e=(0.6~0.8)D;特征长度(natural length)-亚历山大公式:排气管的下部至气流下降的最低点的距离旋风除尘器排出管以下部分的长度应当接近或等于l,筒体和锥体的总高度以不大于5倍的筒体直径为宜。
旋风除尘器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旋风除尘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学习与理解,提高使用应用规、手册与文献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容,锻炼独立学习研究能力,对旋风除尘器的外形结构、管道系统及总体规划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的要求,绘制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图,掌握旋风除尘器的设计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三、课程设计的容1、了解旋风除尘器的结构以及相关工艺参数;2、根据含尘浓度、粒度分布、密度等特征及除尘要求、允许阻力和制造条件等全面分析,合理地选择旋风除尘器的类型;3、确定旋风除尘器的外形结构及相关尺寸安装位置;4、绘制旋风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和除尘器剖面图;5、整理编写设计书。
四、旋风除尘器的特点及选用注意事项旋风除尘器的特点: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
旋风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无传动机构及运动部件,造价低廉,占地面积小,除尘效率高,操作弹性大,不受含尘气体浓度和温度限制,维护工作量少,粉尘适应性强,但压力损失一般较高,只能有效收集粒径在5-10μm以上的尘粒,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除尘设备。
注意事项:1、旋风除尘器一般适用于净化密度大、粒度较粗的非纤维性粉尘,其中高效旋风除尘器对细尘也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旋风除尘器对入口粉尘的浓度变化适应性较好,可处理含尘浓度高的气体。
2、当含尘气体温度很高时,要注意保温,避免水分在除尘器凝结,在除尘器里凝结。
旋风除尘器一般只适用于温度在400℃以下的非腐蚀性气体,对于腐蚀性气体,要注意采取防腐蚀措施,对于高温气体,要采取冷却措施。
3、选择除尘器时,要根据工况考虑阻力损失及结构形式,尽可能使之动力减少,且便于制造维护。
4、根据适用允许的压力降确定进气口气速v,如果制造厂已提供有各种操作温度下进口气速与压力降的关系,则根据工艺允许的压降就可选定气速v。
设计原始资料:锅炉型号:DLP2-13 即,单锅筒纵置式抛煤机炉,蒸发量2t/h ,出口蒸汽压力13MPa 设计耗煤量:360kg/h(按学号增加5)设计煤成分:C Y =60.5% H Y =3% O Y =4% N Y =1% S Y =1.5% A Y =18% W Y =12%; V Y =15%;属于中硫烟煤 排烟温度:165℃空气过剩系数=1.4 飞灰率=21%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650Pa污染物排放按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2类区新建排污项目执行。
连接锅炉、净化设备及烟囱等净化系统的管道假设长度50m ,90°弯头10个。
1. 燃烧计算1.1 实际耗空气量的计算在标准状况下,以1Kg 应用煤为基准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1。
1Kg 该煤完全燃烧时所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氧气的体积o V 为:o V =(50.4+7.5+0.47-1.25)×22.4=1279.448 L (1-1) 假设空气中氮氧的摩尔数之比为N/O=3.78,则1Kg 低硫煤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体积k V 为:k V =(1+3.78)×1279.448=6115.953L (1-2)实际消耗的空气体积'k V 为:'k V =1.4k V =1.4×6115.953=8562.333L (1-3)表1-1 1Kg 应用煤的相关计算成分质量)(g摩尔数)(mol燃烧耗氧量)(mol生成气体量)(mol生成气体体积)(LC 605 50.4 50.4 50.4 1128.96 H 30 15 7.5 15 336 O 40 1.25 —— —— 28 N 10 0.36 —— 0.36 7.84 S 15 0.47 0.47 0.47 10.528 水分 120 6.67 —— —— 149.408 灰分180————————1.2 产生烟气量的计算1Kg 该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烟气量y V =149.408+10.528+7.84+336+1128.96+8562.333=10195.069L =10.1953m (1-4)则,在160℃时的实际烟气体积为'y V 为:'y V =15.273195.10×(160+273.15)=16.17 3m (1-5)该锅炉一小时产生的烟气流量Q 为:Q =16.17×360=5821.2 3m /h=1.6173m /s (1-6)1.3 灰分浓度及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烟气中灰分的质量h M 为:h M =180×21%=37.8g=37800mg (1-7)烟气中灰分的浓度h ρ为:h ρ=37800/16.17=2337.662mg/3m (1-8) 烟气中2SO 质量S M 为:S M =0.47×64=30.08g=30080mg (1-9) 烟气中2SO 的浓度s ρ为:s ρ=30080/16.17=1860.235mg/3m (1-10)2. 净化方案设计及运行参数选择本设计中采用旋风除尘设备进行净化处理。
设计原始资料:锅炉型号:DLP2-13 即,单锅筒纵置式抛煤机炉,蒸发量2t/h ,出口蒸汽压力13MPa 设计耗煤量:360kg/h(按学号增加5)设计煤成分:C Y =60.5% H Y =3% O Y =4% N Y =1% S Y =1.5% A Y =18% W Y =12%; V Y =15%;属于中硫烟煤 排烟温度:165℃空气过剩系数=1.4 飞灰率=21%烟气在锅炉出口前阻力650Pa污染物排放按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2类区新建排污项目执行。
连接锅炉、净化设备及烟囱等净化系统的管道假设长度50m ,90°弯头10个。
1. 燃烧计算1.1 实际耗空气量的计算在标准状况下,以1Kg 应用煤为基准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1。
1Kg 该煤完全燃烧时所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氧气的体积o V 为:o V =(50.4+7.5+0.47-1.25)×22.4=1279.448 L (1-1) 假设空气中氮氧的摩尔数之比为N/O=3.78,则1Kg 低硫煤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体积k V 为:k V =(1+3.78)×1279.448=6115.953L (1-2)实际消耗的空气体积'k V 为:'k V =1.4k V =1.4×6115.953=8562.333L (1-3)表1-1 1Kg 应用煤的相关计算成分质量)(g摩尔数)(mol燃烧耗氧量)(mol生成气体量)(mol生成气体体积)(LC 605 50.4 50.4 50.4 1128.96 H 30 15 7.5 15 336 O 40 1.25 —— —— 28 N 10 0.36 —— 0.36 7.84 S 15 0.47 0.47 0.47 10.528 水分 120 6.67 —— —— 149.408 灰分180————————1.2 产生烟气量的计算1Kg 该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烟气量y V =149.408+10.528+7.84+336+1128.96+8562.333=10195.069L=10.1953m (1-4) 则,在160℃时的实际烟气体积为'y V 为:'y V =15.273195.10×(160+273.15)=16.17 3m (1-5)该锅炉一小时产生的烟气流量Q 为:Q =16.17×360=5821.2 3m /h=1.6173m /s (1-6)1.3 灰分浓度及二氧化硫浓度的计算烟气中灰分的质量h M 为:h M =180×21%=37.8g=37800mg (1-7)烟气中灰分的浓度h ρ为:h ρ=37800/16.17=2337.662mg/3m (1-8) 烟气中2SO 质量S M 为:S M =0.47×64=30.08g=30080mg (1-9) 烟气中2SO 的浓度s ρ为:s ρ=30080/16.17=1860.235mg/3m (1-10)2. 净化方案设计及运行参数选择本设计中采用旋风除尘设备进行净化处理。
旋风除尘器设计说明设计说明:旋风除尘器概述:设计原理:旋风除尘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气流的离心力,将颗粒物与气体进行分离。
工作过程中,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旋风除尘器,然后在内筒内形成旋转气流。
由于气流的高速旋转,颗粒物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向外沉降。
最后,颗粒物通过斜板引流器落入底部的集尘器中,而干净的气体则从出口排放。
设计要点:1.设计合理的气流结构:气流的旋转速度、流动方向和气流的分布是影响旋风除尘效果的关键。
需要合理设计内筒和引导板的结构,以实现稳定的旋转气流,从而提高除尘效率。
2.合适的尺寸和比例:旋风除尘器的尺寸和比例对其除尘效果有重要影响。
需要根据处理气体的流量、颗粒物的大小和密度等参数来确定合适的尺寸和比例,以保证除尘器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3.高效的颗粒物分离装置:除了气流结构的设计,颗粒物的分离装置也是关键因素。
一般采用斜板引流器作为颗粒物的收集装置,其设计要注意斜角和间距的选择,以最大限度地收集颗粒物并避免重新悬浮。
4.适当的清灰装置:旋风除尘器在工作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颗粒物,需要设计合适的清灰装置来清除积灰。
常见的清灰方式有机械清灰和脉冲清灰两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5.高效的能量利用:旋风除尘器工作过程中存在能量损失,需要设计合适的能量回收装置来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常见的回收装置有热交换器、旋风预分离器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装置。
6.安全可靠的设计:旋风除尘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满足安全可靠的要求,包括防爆、防火等方面的设计。
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运输和维护等因素,设计便于操作和维护的结构。
结论:旋风除尘器是一种高效的固体颗粒物除尘设备,通过合理设计气流结构、尺寸和比例、颗粒物分离装置、清灰装置和能量回收装置等,可以达到高效除尘和能量利用的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旋风除尘器设计报告总结与反思1. 引言本报告总结了旋风除尘器的设计过程以及反思,旨在总结设计中的问题与不足,并提供一些改进策略以提高旋风除尘器的性能和效率。
2. 设计概述旋风除尘器是一种常见的颗粒物除尘设备,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颗粒物与气流分离。
其设计主要包括旋风管道、进气口、出气口和底部集尘桶等部分。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着重考虑了下面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选择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以确保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
2. 流场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对流场的分布进行优化,以提高除尘效率。
3. 结构优化:对设备的结构进行优化,减小阻力,提高除尘效果。
4. 控制系统:引入智能控制系统,以实时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设计问题与改进策略3.1 材料选择问题在选择材料方面,我们发现在高温环境下,传统金属容易受到氧化和腐蚀的影响,从而影响除尘器的稳定性和寿命。
因此,我们需要优化材料选择,考虑使用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不锈钢或陶瓷材料,以提高设备的耐用性。
3.2 流场分布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旋风除尘器内,气流对流场的分布会产生影响。
在一些角落,气流速度过低,导致颗粒物无法有效被离心分离。
因此,我们需要对旋风管道的设计进行调整,增加辅助气流的引入,以保证颗粒物被充分离心。
3.3 结构优化问题在现有的旋风除尘器结构中,存在阻力较大的问题,影响了设备的除尘效果。
为此,我们需要对结构进行优化,减小阻力,提高除尘效率。
具体的策略包括增加气流通道的宽度,改变导流板的设计等。
3.4 控制系统问题目前旋风除尘器的控制系统较为简单,缺乏实时监测和反馈机制,对设备的安全运行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我们建议引入智能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响应并调整参数,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4. 反思与改进在本次旋风除尘器的设计中,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提升的空间。
首先,设计过程中对旋风管道的气流分布分析不够全面,需要更多实验数据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旋风除尘器的设计首先,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应该合理。
它主要由入口管、旋转室、出口管以及废气管组成。
入口管用于引导带有粉尘的废气进入旋转室,而出口管则用于将净化后的废气排出,废气管则用于排放含有粉尘的排放气体。
这些组成部分应该紧密结合,以确保废气能够顺利进入和流出除尘器,并且粉尘能够得到有效分离。
其次,在旋风除尘器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废气的流速和流量。
废气的流速应该适中,过高的流速会导致粉尘无法有效分离,而过低的流速则会影响除尘效果。
此外,还需要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量确定除尘器的流量,以确保除尘器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其次,旋风除尘器的旋转室设计也非常重要。
旋转室的形状应该经过合理的计算和优化,以确保废气能够顺利旋转,形成旋风,从而使粉尘被分离出来。
此外,旋转室的大小也需要根据废气流量来确定,以确保它能够容纳足够的废气量,防止堵塞和阻力增加。
另外,旋风除尘器还需要考虑到粉尘的回收和处理问题。
粉尘的回收主要是通过重力效应来实现的,因此需要在除尘器的底部设置一个粉尘收集装置。
收集装置应该容易清理和维护,以确保粉尘的有效回收。
此外,对于不同性质的粉尘,可以考虑采用不同的粉尘处理设备,如过滤器、洗涤器等,以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
最后,旋风除尘器的材料选择也非常重要。
废气中可能含有酸碱物质或高温物质,因此除尘器必须选择能够耐腐蚀和高温的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不锈钢、耐酸碱玻璃钢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材料的重量和成本,以确保旋风除尘器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总之,旋风除尘器的设计需要考虑结构合理性、废气流速和流量、旋转室设计、粉尘回收和处理以及材料选择等因素。
只有全面考虑和优化这些问题,才能设计出性能稳定、效果显著的旋风除尘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旋风除尘器)目录大气污染治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旋风除尘器的设计二、设计内容:三、设计要求:四、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资料旋风除尘器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题目二、课程设计的目的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四、旋风除尘器的特点及选用注意事项五、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和除尘机理及除尘效率影响因素六、旋风除尘器型号选择七、XCX旋风除尘器设计计算八、结束语大气污染治理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 姓名:----- 学号:-----------一、设计题目:旋风除尘器的设计二、设计内容:一个焦炉装煤车在装煤过程中形成尘源。
通过管道接入地面除尘系统,经过旋风除尘器除尘后外排。
主要设计参数:(1)处理风量为(3800)m3/h。
烟气温度约50℃。
(2)除尘器入口含尘质量浓度为(30)g/m3。
(3)除尘器入口含尘气流速度(23)m/s。
根据上述参数完成旋风除尘器的设计计算及图纸绘制。
三、设计要求:(1)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除尘器的选择理由及其结构和工作原理、除尘器的设计与计算、结语。
(2)图纸A3号图纸,完成除尘器结构示意图和除尘器剖面图,标出设备尺寸。
(3)设计时间:贵州大学2008~2009年度第一学期第19周(4)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均鼓励采用计算机制作。
四、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资料[1]郝吉明,马广大等编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Noel de Nevers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影印版) (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3]刘景良主编.《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粱丽明,彭林著.《城市大气有机物污染》,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5]赵毅,李守信主编.《有害气体控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6]林肇信主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旋风除尘器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题目旋风除尘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应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锻炼独立工作能力,对旋风除尘器的外形结构、管道系统及总体规划做到一般的技术设计深度,绘制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图(包括:正视图、俯视图、剖面图),掌握旋风除尘器的设计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