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方向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5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政府出台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旨在进一步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的协同发展,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创新中心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以下是该纲要的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
该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实力雄厚,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窗口。
为进一步激发大湾区的发展潜力,促进经济的协同、互利和合作,中国政府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该纲要明确了大湾区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大湾区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交往中心,旨在构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型经济体系。
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要进一步增长,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要明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要显著改善。
为实现这一目标,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要加强城市间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
要深化产业合作,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要促进人才流动和人文交流,打造共享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文化交流平台。
还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纲要还特别强调了粤港澳合作的重要性。
要深化粤港澳合作机制,建立健全跨境合作平台,推动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要加强法律和监管合作,维护大湾区的法治和社会稳定。
纲要的实施将得到资金的支持。
中国政府将提供一揽子资金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湾区的发展项目,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政府对大湾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将为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也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新的合作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整合与发展路径引言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中国坚定推动改革开放和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对于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全球经济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当前疫情和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如何才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整合和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建立起联系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区域。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增加至56517平方公里,人口达7000万,GDP总量超过10万亿人民币,形成了互补协同、共赢互利的区域发展格局,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实现全球化、现代化、智能化的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整合路径分析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整合和发展,我们需要创新性地加强区域协调开发,在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工业升级、以人为本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推进经济一体化一体化经济的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整合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一体化市场和竞争优势的关键。
我们可以积极推动跨境贸易、跨境投资和文化交流,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效率。
2.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整合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可以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区域信息共享,协同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物质流、人员流和信息流的畅通无阻。
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大对西部经济区的支持力度,促进“西进”战略的顺利实施,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和现代化体制机制。
3.推进创新型区域发展创新型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整合和发展的关键。
我们可以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型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全面的高质量发展。
认识和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认识和理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第一部分: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及其重要性(200字)粤港澳大湾区是指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内的广东、香港和澳门,它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支点,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重视,其战略地位和潜力备受瞩目。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资源,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国际金融中心和创新科技研发基地。
它是中国进一步开放和扩大对外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第二部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400字)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该区域内的三个城市拥有不同的经济体系和法律制度,需要在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同时解决不同的利益差异。
由于人口密集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规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将面临许多挑战。
加强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也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如更紧密的经济联系、创新科技的合作和人才资源的共享。
第三部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与政策(600字)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政策。
国家鼓励三地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政府还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互联的投资力度,建设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速通道。
政府还一直致力于提升大湾区的创新能力,鼓励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政府还将制定更开放的人才政策和培训计划,以满足大湾区发展的需求。
第四部分: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前景(400字)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区域内经济的深度融合将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大湾区的发展也将极大地提升区域的国际竞争力,培育出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品牌。
粤港澳大湾区整合了世界级的金融、文化和教育资源,将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地区,吸引更多国际人才和投资。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将进一步拉近内地和港澳的合作关系,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点解读解读一1、规划纲要确定了几个重要城市的定位:——香港。
强化香港的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澳门。
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广州。
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深圳。
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2、推进创新科技走廊建设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3、推动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珠三角九市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支持创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支持香港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纺织及成衣、资讯及通信技术、汽车零部件、纳米及先进材料等五大研发中心以及香港科学园、香港数码港建设。
支持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推进香港、澳门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建设。
4、交通交通方面,纲要点名港珠澳大桥,并表示将加快建设深(圳)中(山)通道、深(圳)茂(名)铁路等重要交通设施。
5、城市合作在城市合作上,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三组城市强强联合,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
至于内地与港澳合作,则有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和珠海横琴三个合作示范区。
6、时间节点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商学院全新重磅推出【数读湾区】栏目,这里是市面上唯一一个用数字解读湾区的专栏。
数读湾区用数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分析权威数据明晰商业判断,通过专家政策解读看清未来发展趋势。
一、粤港澳大湾区“湾区”,是指三面环陆、一面内凹通海的沿海区域。
它一般由一个海湾或者相连的若干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
而湾区产生的经济活动则称为“湾区经济”。
湾区经济一般是以海港为依托、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
发达国家以有利的湾区自然条件为基础,施以经济上的扶持,进而打造出了经济集聚功能强大,服务业高度发达,金融业高度完善,创新能力领先,交通枢纽位置凸显的湾区经济带。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湾区经济带,它们分别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
无论是从生产总值占比来看,还是从人口数量占比来看,三大湾区都占据了本国经济的绝大部分。
毫无疑问地说,三大湾区都是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
鉴于湾区对于国家经济的带动作用,我国从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开始,历经三年,到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工作报告》为止,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浮出水面。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珠江口湾区城市群。
此湾区预计会成为比肩于世界级三大湾区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同时也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征优势1.区位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三面环山,三江汇聚“,面向太平洋,背靠珠三角,经济腹地广阔等区位优势。
泛珠三角经济腹地拥有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全国人口与经济总量。
而湾区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枢纽城市,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产业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完善。
她拥有着全球最繁忙的港口群和机场群,航运业发达,对外交流频繁。
一文读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商学院全新重磅推出【数读湾区】栏目,这里是市面上唯一一个用数字解读湾区的专栏。
数读湾区用数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分析权威数据明晰商业判断,通过专家政策解读看清未来发展趋势。
一、粤港澳大湾区
“湾区”,是指三面环陆、一面内凹通海的沿海区域。
它一般由一个海湾或者相连的若干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
而湾区产生的经济活动则称为“湾区经济”。
湾区经济一般是以海港为依托、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
发达国家以有利的湾区自然条件为基础,施以经济上的扶持,进而打造出了经济集聚功能强大,服务业高度发达,金融业高度完善,创新能力领先,交通枢纽位置凸显的湾区经济带。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湾区经济带,它们分别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与东京湾区。
无论是从生产总值占比来看,还是从人口数量占比来看,三大湾区都占据了本国经济的绝大部分。
毫无疑问地说,三大湾区都是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
鉴于湾区对于国家经济的带动作用,我国从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首次提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开始,历经三年,到2018年3月,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工作报告》为止,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浮出水面。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珠江口湾区城市群。
此湾区预计会成为比肩于世界级三大湾区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同时也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征优势
1.区位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三面环山,三江汇聚“,面向太平洋,背靠珠三角,经济腹地广阔等区位优势。
泛珠三角经济腹地拥有约1/5的国土面积,1/3的全国人口与经济总量。
而湾区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枢纽城市,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在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交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产业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完善。
她拥有着全球最繁忙的港口群和机场群,航运业发达,对外交流频繁。
同时,内地9市制造业基础雄厚,无论是普通制造业还是高端制造业,都可以在湾区找到相对应的布局。
另外,就与制造业相辅助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医疗,贸易,物流,法律,会计,商业管理等,在湾区也有着充分的发展。
目前,湾区已形成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核心的驱动的产业体系。
高端制造业以东莞、深圳为龙头;现代服务业则以香港,澳门与深圳为先锋;打造出一个在湾区内各种产业链高度发展与融合的全新大湾区概念。
3.制度
粤港澳大湾区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在于制度。
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处实行“一国、两制、三关税” 的湾区。
一方面,借助于“一个国家” 的伟大政策,使得香港与澳门可以接受到国家发展的利便;同时,由于香港与澳门的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开放度,会帮助外国企业更好的共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达到互利共赢。
4.未来
粤港澳大湾区是最为成熟,具备建成世界一流湾区的基础条件。
她因为具有香港、澳门这两个开放性极强的城市,又有着内陆腹地广阔的市场,同时内陆和港澳还同属粤语文化圈。
这
一切铸造了粤港澳大湾区外向型程度高,内部联系密切,经济水平发达的特征。
从而使粤港澳大湾区有望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竞争,成为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平台。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49万亿美元,超越了美国的旧金山湾区,紧逼纽约湾区,直指东京湾区。
而区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4.5倍,陆地面积分别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2.6倍、4.15倍和3.1倍。
但人均GDP只有他们的32%、41% 和18%。
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还在路上。
三、粤港澳大湾区的方向
从全球湾区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湾区经济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阶段仍然集中于港口经济和工业经济阶段。
虽然港口的吞吐量是其他湾区总和的4倍多,但第三产业的比重却只有62.2%,远远低于其他湾区的水平。
这从客观上也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仍发展不充分。
可喜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格局已初步形成,伴随着城际交通、高铁以及高速公路的发展,整个湾区地带已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地域间的融合加强。
接下来,就要求湾区内各部分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
❖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深圳: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努力发展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佛山:先进制造业基地
❖珠海:制造业基地,物流中心
❖东莞:“智”造之城
❖中山:重工强市
❖惠州:科技转化成果高地
❖江门:江门制造,争先进位
❖肇庆:山水成画
综上所述,大湾区的各个地区都有其鲜明的特征,在湾区内可以形成鲜明的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再加上交通设施的助力,更加加速了湾区一体化的进程。
因此,对于湾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怎么样可以使各个部分尽快融合,形成“湾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