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20190326
- 格式:pptx
- 大小:10.88 MB
- 文档页数:19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作者: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9年第05期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
《规划纲要》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将瞄准5大战略定位,即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作出了安排。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
其中,要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加快广佛同城化建设,提升整体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
同时,要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这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我国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意见》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须增强内力作者:钟卫国来源:《小康》2019年第26期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必经之路。
“十三五”以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总体部署,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大力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科技创新强省建设。
创新驱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2018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技术自给率、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为73%和58%;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65%。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突出。
2018年广东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4.9万件,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广东省R&D人员约90万人,在粤工作的外籍专家超过38万人次/年,数量均为全国首位。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增强。
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总数量、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约占全省总量的八成左右。
新经济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
2018年,广东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7%、28%、206%,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5%;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1000亿元,专利质押融资规模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在集聚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优化创新创业内外部环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绩,但创新发展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协同发力、系统施策。
一是基础研究领域短板较明显。
广东一直以来倾向于重应用轻基础,对科技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重视不足,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总量和强度都偏低,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支出的比重为4.6%,还低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政府发布的一份重要规划文件,旨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的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建设世界级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
以下是该纲要的摘要。
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粤港澳三地整体利益的基础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加快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发展高端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粤港澳大湾区要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优势互补、产业链衔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创新驱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一体化发展,在政策、法律、财税、金融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统一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共享人才资源的机制,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提升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
粤港澳大湾区要促进同胞交流交往,加强粤港澳人员流动和资金流动,推进粤港澳互联互通,促进交通和信息的便利化,提高民生福祉和社会发展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的经济、科技和创新中心,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中国政府为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一体化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
本人对于这一规划纲要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推动粤港澳三地合作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粤港澳三地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具备相辅相成的优势和合作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促进三地间的经济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
这将对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
通过推进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市场和人才的共享,形成优势互补的经济格局。
纲要提出要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高区域内的产业协同效应和竞争力。
这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再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注重创新发展。
纲要提出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新型企业和创新项目的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加强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可以促进科技创新的共享和交流,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这对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纲要提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资源利用的优化和环境保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通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推动粤港澳三地的合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与建设,加强区域间的协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的共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与启示作者:彭芳梅来源:《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9年第2期摘要:2019 年2 月18 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引发公众热切关注和讨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正在进行的“新尝试”和“新实践”,内容丰富、前景广阔。
《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纲要》总体谋篇高瞻远瞩、意义非常。
在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深圳应牢牢抓住深港合作,深化、强化合作,在更大开放格局下,谋求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高质量;开放发展中国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5706(2019)02-0078-05自2015 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积极谋划、部署、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2019 年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赋予了大湾区新的战略任务。
《纲要》沿着两条主线布局谋篇,一是尝试推动对外开放新格局,二是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发展。
《纲要》将此描述为“新尝试”和“新实践”。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在“新尝试”和“新实践”中,更具谋高质量发展诉求,更具发展潜力,可谓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纲要》总体谋篇:高瞻远瞩,意义非凡《纲要》共11 章,第1、2 章为总论,对大湾区发展基础、面临的机遇挑战、战略定位、发展原则、发展目标等方面展开描述。
(一)深刻把握三大机遇,理性洞悉五大挑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不仅仅是GDP 方面的发展,还包括文化、社会、生态、对外开放、区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
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妥善应对严峻挑战,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开放发展的应有之义。
《纲要》从全球发展大局中,抓住全球化浪潮里新科技和新产业变革的机遇,便有可能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空间;从抓住我国正在持续推进的供给侧改革,经济增长正在进行动能切换的机遇,便有可能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从把握深化改革的红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得到提升的机遇,便有可能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新契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
的重要引擎之一。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初步制定,旨在推动这一地
区的一体化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囊括了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环境等
多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其中包括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多个具体发展目标。
在科技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重点推动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
造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构建开放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生态系统,吸引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培
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科技企业。
在国际航运枢纽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港口服务水平和
效率,推动建设世界级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将积极探索推进金融、商贸、人才、创新、
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合作机制和政策,打破贸易壁垒,实现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
的自由流通,促进经济全球化。
为了实现这些发展目标,粤港澳大湾区还将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
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
质量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应积极响应和支
持这一发展规划,共同努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